“裸婚”——风靡全球,夫妻突破传统彰显个性化 |
 
2008年,国内流行“裸”文化。从清华大学两名应届毕业生裸奔到三亚市大东海出现的“裸体浴场”,再联想到前些日子某位主持人的裸体俯卧撑,网络里实在裸潮汹涌,例如“裸身”、“裸官”、“裸捐”等。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网民们造了一个新词——“裸婚”,指不买房、不买车、不办婚礼甚至没有婚戒直接领证结婚的人们。 “裸婚”是2008年网络新词汇之一。和以往中国传统家庭理念不同,现代人越来越强调婚姻的"自由"和"独立",“婚礼”在年轻一代婚姻中,被重视的程度日益削弱。同时,“婚姻状况”在年轻白领中也被视为“隐私”之一,所谓“隐婚”现象也时有出现。 裸婚意义 裸婚指的是不买房、不买车、不办婚礼、不买婚戒直接登记结婚的现象。它一方面体现了现代社会对婚姻理解的转变,不仅是一个家族的选择,同时也是个人对于爱情和生活方式的选择;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现代社会物质观念的转变,在20世纪80年代,即有结婚三大件之说,而“有房有车”也成为21世纪初年轻人择偶的标准。在这样的背景下,“裸婚”的出现有其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 裸婚的评价标准 不买房、不买车、不办婚礼、不婚戒 “裸婚”夫妻难挡人情债 突破传统才能个性化 又是一年“七夕”时,在经历了金风玉露一相逢的浪漫后,一个现实的问题摆在了适婚男女的面前。没有房子,没有车子,没有太多的存款,两个有情男女如何才能牵手走进婚姻的殿堂?于是高喊着:“谈感情不要谈恋爱,谈恋爱不要谈结婚,谈结婚不要谈买房买车,更不要谈生孩养孩。没有一切是铁定的责任,更没有任何是必须的义务”的“裸婚族”(注:不买房、不买车、不办婚礼、不买婚戒直接登记结婚的简朴婚礼)出现了。 刚刚登记结婚的80后夫妻小媛和石头本想加入“裸婚族”,但他们的这种举动却被亲戚们认为是有悖常理。很多新人对此表示,终身大事的创新就像中国人心里的一个结,解铃还需系铃人,无论是父母还是新人,只要大家将形式看淡,就不会有难以突破传统婚礼的无奈。 “裸婚”回来遭遇父母“威逼” 恋爱两年的小媛和石头在今年情人节拿到了“红PASS”,考虑到两人的收入都不高,也担心婚礼成为啃老的借口,小夫妻俩决定做个“裸婚族”。两人瞒着双方家长,来个先斩后奏,拿出自己的平时的积蓄,在五一节偷偷跑去了东南亚旅行结婚,决心让父母措手不及。 可没想到正当他们在赤道附近享受阳光热情的招呼时,双方的家长坐到了一起,商量着等小两口回来后,如何“威逼利诱”他们补办酒席。两个年轻人怎么拗得过四位加起来快250岁的家长,小媛和石头烦透了。 夫妻二人自有一套想法 中国的新人究竟可不可以逃开婚礼——这项纠结了风俗、面子、人情等等太多问题的任务?小媛开始纠结,决定裸婚是出于经济的考虑,“不是不想办,实在是太麻烦,简直劳民伤财。” 在小媛看来,办一场婚宴根本就是一项巨大的面子工程,买喜糖、订酒席、找婚庆公司,而且每件事情都要关心到细枝末节,当然还要连累一叠信用卡都透支到底线。 在“裸婚”的决定上石头和小媛统一战线,小媛出于经济因素,而石头则厌烦了千篇一律的结婚形式。“我们也跑过几次婚展会,可发现结婚照永远是浓妆艳抹+美女帅哥相拥而笑+后期PS的流水化操作,即使打出了个性化制作的工作室也不能免俗。 与其花五六千拍套连自己都不认得的结婚照,还不如在旅途中留下两人的倩影有意义。钻戒到了婚后也就是个摆设,基本藏在首饰盒中睡大觉。”石头说。 至于婚礼,小媛和石头也曾想过半场创意婚礼,可碍于预算的有限,还是决定“裸婚”。“我们宁可不要婚礼,也不想变成两个木偶,在婚礼当天任司仪家长摆布。 而且对于很多人来说,参加喜宴也是一种任务,‘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既然办酒席的和参加酒席的都觉得是负担,那又何必呢?” 面对人情债压力新人无奈 小媛说得头头是道,在她和石头眼里婚礼是项负担,自然不想“找麻烦”,而双方父母们想到了更深一层——人情捆绑。“办不办婚礼不是你们两个人能决定的,家里那么多亲戚,你们两个又是独生子女,不办婚礼,要给别人说闲话的。” 双方爸妈晓以大义,“而且之前家里那么多亲戚的孩子结婚,我们都是送过礼金的,你们如果不办,之前的礼金不都打了水漂。”对于两人的婚礼,双方父母一脸期待并特别强调,“送出去就靠你们来回收了。” 父母的话语重心长,似乎句句在理。小夫妻俩开始明白,原本计划的“裸婚”已是不可能了,婚礼这样的人生大事早就随着人情的“厚道”程度而有所体现,由不得他俩随心所欲。 “我们虽然想拥有自己的婚礼,但父辈间、同辈间、亲友间循环往复的‘人情债’却不能免俗,为了给长辈一个交代,或者为了收回在别人婚礼中的‘投入’,也只能随着大流而举行婚礼,而目的仅仅只是为了还上一次人情债。” 顶着人情债的压力,小媛和石头依旧在“裸与不裸”间徘徊,一套结婚照,一场婚礼于婚姻本身有意义吗?“我的婚姻真的需要考虑世俗的需要、旁人的感受吗?”一谈到这个问题,小媛和石头一脸无奈。 “裸婚”族细数结婚繁琐过程 1 新娘应在婚礼至少前一周开始做适当的皮肤美容护理与保养,这些最好还是咨询专业的美容机构。 “裸婚” 市民七嘴八舌 市民白先生: 裸婚好啊!没有了决定吉日、挑选酒店、预定菜肴的烦恼,但是老一辈的人肯定会牵头皮的。在很多老人眼中,不办婚礼就不算结婚,不但以前送出去的彩礼变成了泼出去的水,新娘子进门似乎也名不正言不顺的。 网友ADA: 这不是钱的问题,钱花了可以赚回来,以后有很多赚钱的机会。你结婚一辈子就一次,再麻烦,婚礼也是一定要办。站在女人的角度上说:结婚,一辈子就一次 网友苹果: 我和先生都觉得我们相识、相爱,决定结婚的过程很浪漫、很甜蜜,一定要有一个仪式来纪念这一个阶段的开始,也给很多年以后留下一段很珍贵的回忆。 网友阑珊: 我觉得,结婚的形式不是最重要的,所以去年我们结婚,只是简单地吃了饭(迫于压力,只请了最亲的亲戚)。这样既合了父母的心,自己也落个轻松。因为我们觉得,幸福不是拿来show的,只要向自己交代就OK了。 市民洪先生: 我是旅行结婚的,去丽江玩了7天,太有意思了。没有迎亲队,也没有任何认亲仪式,也不用去买那些只穿一次的礼服,省了很多钱。为了照顾到亲友,在我们旅行期间,父母张罗最亲的亲戚一起吃了个饭,算是告知过了。这样也是两不误的。事实上,选择何种结婚方式,关键是看新人自己对婚礼的认识,千万要“量力而行”。因为婚姻的幸福不在于结婚的形式,而在于平平淡淡中见真情。 市民黎先生: 我就是认为结婚不需要任何形式,其实领个证就行了。双方达成一致意见了,同意结婚了,没有谁是被迫的,合理了;办了手续,盖了章,拿了本,合法了;合理又合法了,那不就已经结成了? “裸婚”个性即在于“随性” 许多网友在网上爆料,说某某朋友的婚礼“超有个性”。于是我们看到了黄包车婚礼、跳伞婚礼、话剧婚礼,海底婚礼、T台秀婚礼、玫瑰宫殿婚礼……令人眼花缭乱的这些“个性”婚礼,要么花费不菲、成本巨大,要么设计繁复、需配备专人事前培训并跟踪服务。细细回味之下,我们发现,这些凝结了新人与婚庆无数灵思创意、杀伤众人无数脑细胞的“个性”婚礼,充其量只是在传统婚礼的内核之上披起一层华丽外衣,打造出一些与众不同的婚礼元素。这样的“个性”婚礼,实则并未达到省事省心的目的,未免显得底气不足。 对“个性”的定义繁多,但无论褒贬都与“传统”相悖。中国人的婚礼,无法心安理得地跳脱婚宴、敬酒、敬烟等习俗,在大部分人看来,两个年轻人的婚礼是两个家庭所有社交关系的最好润滑剂之一,这场婚宴本身代表的意义远远不止是正式宣告一对的结婚典礼,它既是双方重要亲友首次大规模的公开亮相,其“集体见证爱情”的象征意义也为每一对新人的婚姻献上了吉祥、美满的祝福。俗语称,“恋爱是两个人的事,结婚是两个家庭的事”确实非常贴切。在这强大的“传统”之下,纵有越来越多的80后麻木于模式化的婚礼现场,但依然无法摆脱自己也成为模式化之中的一员。 年轻人“愁”婚之根本,正是在于结婚形式的多样化与人们固有传统观念的单一所形成的剧烈冲撞。在许多开明的家庭,不摆婚宴、简单而婚即使已得到双方父母的认可,然而,“如何对那么多亲戚的人情交代”又成为令准公婆准丈人丈母娘愁煞的问题。笔者曾经做过一番小型调查,在询问的10对小夫妻中,百分百都同意将大把撑排场、摆酒席的银子省下,小两口“潇洒一游”就算完婚,但现实总令人无奈,即使真的“旅行结婚”,回到上海的那场酒宴也难以免去。人情往来,不断循环,导致人们受困于“看上去很美”的礼仪桎梏,而忘却了结婚典礼的根本目的——那绝非庞大的排场、周到的礼节所能涵盖——只是新人用一种庄严的仪式来作出人生中最庄严的一个承诺。 婚礼的形式何其多样,突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个性”将变得轻易而自然,因为真正的“个性”绝不只以“形式感”出现,真正的“个性”即在于“随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