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消费的背后是个人信仰缺失 |
 
不知从何时起,国人对于奢侈品牌的热衷程度火速升温,并愈演愈烈而为一种趋势和流行。从大方向上看,据报道,中国已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从身边看,不知从何时起,奢侈品牌在大学校园也悄悄流行,iPhone手机,Gucci、LV包包,以及Chanel、CK等各大奢侈品牌在大学校园中几乎是司空见惯了。 从过去一个以崇尚节俭为荣的国度一跃而成为一个“未富先奢”的国家,中国的转变所折射出的是这个社会的一种普遍心态、一种文化的悄悄变异,反映在每个人身上的则是一种个人信仰的缺失。这种信仰的缺失,直接导致了两个结果,一是对于金钱的崇拜,二是对于个人享受的过分追求。 当下中国,人们对于金钱的崇拜不言而喻,“一切朝钱看“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人民币成为了大多数人信仰的替代品,金钱成为了衡量一切的标准。人们对于人生价值的衡量标尺早已不是传统道德中的理想、信念、美德与高尚,这些名词在实实在在的利益面前都是虚无、可笑的。金钱早已成为社会对于一个人地位、价值甚至人品的象征,而奢侈品则是金钱的象征,这就不难理解奢侈消费如此受欢迎的原因了。 个人信仰缺失所导致的另一个社会心态就是对于自己的信仰。当一个人找不到任何得以慰藉、安抚心灵的信仰的时候,对于自己的信仰则成为唯一能够使得自己获得满足感的途径。这种完全以自我为中心的信仰,直接导致了个人欲望的不断膨胀,每个人都将满足自己不断膨胀的欲望视为一生奋斗的目标。奢侈消费则是满足人们无休止的欲望的一种途径,这成为缺失了应有价值观引导的个人对于自身价值证明的唯一方式,也是个人借以对他人炫耀以企图获得尊重的资本。 然而,金钱和欲望果真能够填补得了信仰的缺失吗?奢侈消费又是否真的能够带给人们以快乐和安宁?答案不言而喻。以金钱和欲望来代替缺失的信仰的心理无疑是对于信仰的更大偏离,金钱和欲望不仅不会带来心灵的平静和慰藉,反而会使得个人变得更加不满足和浮躁,因为金钱是赚不完的,而个体的欲望也是永远无法满足的,因此,人们在奢侈的消费中能够获得的除了毫无意义的虚荣之外,内心恐怕只会更加迷惘。而个体错位的金钱观和价值观也必将导致社会整体精神的苍白无力。 所以,我想,当今中国社会在发展经济的道路上已经走得足够深远的时候,不妨也想想当初是为何出发?当人民的财富已经能够支付起昂贵的奢侈品的时候,他们的内心是否也一样的感到幸福和满足?当奢侈的消费仍然无法使人民获得安宁的幸福感,政府是否能够意识到精神文明的建设对于一个社会的重要性,是否应该重新树立起一个民族的信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