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见者不明 (龙泉解《道德经》24章) |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馀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此章讲,从虚运用,不可勉强。 企者不立; 企者,是指斜身不正,所以不能立足。斜身则不能立,意邪则心不能静。如何得静?正其心,澄其意,毫无染着,方能得静。 跨者不行; 跨者,指单腿而立,单腿前行必不能久。意指闻道而不修行,犹如独脚而立,必定无功而返。用来警示后人,修道就像走路,斜身单腿都是勉强之举,只有一步步地渐修,方得成就。 自见者不明; 自己抱着自己的知见不放,当然不能通透内学,不能明白宇宙真谛。似愚似痴,终日默默,就可以不求明而自明。 自是者不彰; 自以为是,自立偏见,妄参瞎想,大道则不能被彰显。虚虚静静,不求彰显,功到自然成。 自伐者无功; 人如绿山,绿山久伐必秃,人久伐必亡,那里还会有功?细细想来,可以说现在是人人自伐,终日目视耳听,口言鼻嗅,身劳神伤,气耗精枯,每日烧煎,久之必与秃山是相同命运。 假如做好事是积功德,是种植,那么,做坏事就是减功德,就是自伐。有些人只看到种植,却看不到自伐,责问修行无果,岂不是很可笑吗? 自矜者不长。 矜,就是夸耀。人一旦生出自夸之心,必定停止不前了。修行也是如此,稍有长进,便生功高我慢,见一道光芒就说见道了,看见个影子也说是见道了。殊不知,原地踏步,不能向前,皆因慢心所致。记得有个农场养了一只雄伟壮观的公鸡,每天它都会准时报晓,为了感谢公鸡的辛劳,主人每天清晨总要撒一把黄豆犒赏公鸡。 有一天,主人又撒下一大把黄豆,公鸡居然撇着嘴不吃了。主人觉得很奇怪,问它为什么不吃。 公鸡抬着头高傲地说:“你不能老是让我吃这些便宜货。天是我叫亮的,没有我,你耕种就会迟到,就会延误最好的时机,就会没有收获。如果你没有收获,你就只有饿死。换句话说,我是你的救命恩人,你应该把最好的东西给我吃。” 主人没有争辩,当天夜里他就用一段麻线将公鸡那尖尖的嘴巴牢牢地扎住了。 第二天清晨,主人照例起床,拿起农具要下田,路过鸡舍门口时,他对公鸡说:“真奇怪,今天你没有报晓,天怎么还是亮了呢?” 公鸡羞得面红耳赤,不敢做声。看来真是慢心害死人啊。 其在道也,曰:馀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企者、跨者、自见者、自是者、自伐者、自矜者,从大道的角度看,都是多余的。就像吃饱了还要多吃,好好的身体长出一块赘肉一样。这些东西不只是人要厌弃,万物都厌弃,所以,得道的人总是远离的。 佛家讲究戒、定、慧三学。释迦牟尼涅槃之前对阿难说,我死后,你们要以戒为师。看来,戒是尤为重要的。这一章老子宣说了几条戒律,即:不企、不跨、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我们要是相信圣人,就须老老实实地去做。修行不是玩文字游戏,修行的入门就是守戒。你实实在在地做了,你就会实实在在的受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