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历史传记 身心灵 生活艺术 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 其它 素食起步护持
 
 

关于法鼓山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山名由来

  “法鼓“二字语出《妙法莲华经》:“惟愿天人尊,转无上法轮,击于大法鼓,而吹大法螺,普雨大法雨,度无量众生,我等咸归请,当演深远音。”

  法鼓山以“法鼓”为名,即希望以佛法的鼓声,如暮鼓晨钟般使听不懂佛法的人能听懂,使从未见佛法的人能看见,期待人人能够得到佛、法、僧三宝的利益,人人沐浴在慈悲与智慧的法雨中,使人间社会成为健康、和平、和谐的乐土。

  法鼓山的起源

  一九五五年,东初老人于北投兴建中华佛教文化馆,推动佛教文化弘法、开办冬令救济。并带领弟子于关渡平原整地开垦,以“禅修为主,务农为生”将此处命名为“农禅寺”。

  一九五九年,退下戎装的圣严法师来到中华文化馆,在东初老人的座下二度出家。一九七七年,东初老人无疾坐化,嘱圣严法师继承法业,接任中华佛教文化馆、农禅寺住持,致力佛法弘化与禅修推广工作。

  由于信众日增,为了要寻找一个具有长久性、安定性和未来性的道场建筑用地,前后费时八年,却苦无结果。直到一九八九年三月二十五日,在例行的念佛共修会中,圣严法师亲自带领僧俗四众弟子,共同持诵二十一遍《大悲咒》祈求观世音菩萨加持。巧合的是,几乎在同一时间,位于金山乡三界村半岭的观音殿中,全度法师也在观世音菩萨法像前持《大悲咒》,祈求菩萨指引,能够早日找到适当的大德法师接掌寺院主持。

  结果竟以如此不可思议的因缘,觅得一块得以深耕的福田宝地。同年七月,圣严法师正式宣布将金山的新道场命名为“法鼓山”,并为道场未来的建设勾勒出清晰的蓝图——发挥教育、文化、弘法的功能,为一般信众提供一个修行佛法、净化身心的良好环境,运用佛法来安定人心、安定社会。

  法鼓山的愿景

  法鼓山属于世界人类,属于整体佛教,不仅是台湾的,也是国际的,

  不但关注现在,更要放眼未来。

  法鼓元年就像是一个分水岭,在此之后法鼓山将迈开步伐,更积极的建立国际关系,透过学术、文化、宗教等交流活动,在联合国组织与世界各宗教、各领域、各地区,将建设人间净土的思想及方法,以及汉传佛教的核心价值,分享给世界。

  法鼓山的核心主轴

  《维摩经》中说:“随其心净,则佛土净。”

  佛法是“心”法,是释迦牟尼佛得道后,留给世人的观念和修行方法,使人心不受烦恼污染,不受环境与挫折干扰,随时保持安定、纯净。以现代的语言诠释,就是“心灵环保”。

  “心灵环保”是法鼓山提倡的“四环运动”的核心思想,强调以具体行动从心出发,由内而外,推己及人扩大到对社会、人类、环境、自然、生态的整体关怀。

  法鼓山的三大教育

  法鼓山的三大教育-大学院、大普化、大关怀教育

  法鼓山以建立“世界佛教教育园区”为目标,从学术研究、海内外禅修、弘法,到针对安顿人心所设计的各项教育、文化与关怀工作,都以积极入世的态度,

  扮演以身作则的角色,建立社会善良风气。

  具体的实践之道,归纳成大学院、大普化、大关怀等“三大教育”,从“三大教育”中衍生出多种启蒙心灵的方法,搭起一座一座通往净土的桥梁,接引了更多人在学佛路上欢喜同行。

  大学院教育

  法鼓山的大学院教育是以正规的教育,造就高层次的研究、教学、弘法及专业服务的人才。包括1985年创办的中华佛学研究所、1998年筹设的法鼓大学、2001年正式成立的僧伽大学以及于2006年成立的法鼓佛教学院。

  大普化教育

  法鼓山运用传统佛教修行活动与现代文化活动,为现代人建立多种生活化、实用化的管道来认识佛法,引领大众从内心和生活行为的改变做起,让每个人小小的好,累积成整个社会大大的好。举办各项禅修、念佛、法会等修行弘化活动,并藉由文化出版与传播媒介,使佛法精义普化人间,成为现代人生活的智能指南。

  大关怀教育

  大关怀教育的目标,是以人间化的佛法,普遍而平等的关怀社会大众。人的一生,从怀胎、出生、婴幼儿、少年、成年、老年到临终与死亡,每一个阶段与层面都是大关怀教育的范围。

  法鼓山的学佛与修行-四众佛子共勉语

  “四众佛子共勉语”总共有二十句,兹分述如下:

  信佛学法敬僧、三宝万世明灯

  提升人的质量、建设人间净土

  知恩报恩为先、利人便是利己

  尽心尽力第一、不争妳我多少

  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

  忙人时间最多、勤劳健康最好

  为了广种福田、哪怕任怨任劳

  布施的人有福、行善的人快乐

  时时心有法喜、念念不离禅悦

  处处观音菩萨、声声阿弥陀佛

  将这二十句共勉语熟读背诵,并了解其中涵义,不但可自勉自励,也可勉励他人。如果每位信众都能实践这些理念,并广为传播,就是自利利它的菩萨行。

  法鼓山的实践

  法鼓山的实践-四种环保

  为了因应现代社会的变迁,让大家都能安居乐业,法鼓山积极提倡四种环保运动,就是心灵环保、生活环保、礼仪环保、自然环保。

  心灵环保

  环境污染不离人为、人为不离人心、所以环保要从心灵的净化做起,用慈悲心对待众生,用智慧心处理事情。保护自己的心,不受困扰及污染。

  生活环保

  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需要的才要、想要的不重要,在日常生活衣、食、住行,要养成少欲知足、勤劳、简朴、整洁的生活习惯。能不浪费资源及能源,能不制造垃圾污染及各项污染。

  自然环保

  知福惜福、感恩大地,体认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任何资源必须珍惜使用,不可浪费污染,自然环境必须加以保护尊重,才能长长久久覆育万物。维持永续。

  礼仪环保

  从个人观念的净化开始,使礼仪由内心发起,形诸于外,透过行为的净化,以心仪、口仪、身仪促进人我和谐,社会祥和。

  法鼓山的行动方针

  心五四运动

  心五四运动是二十一世纪的生活主张,也是四种环保的具体落实。其基本精神是把佛法普遍地运用在生活中,以“实用为先”,是人间化、人性化。生活化的佛法。

  “心五四运动”的要点:

  “四安”提升人品的主张——

  安心:在生活中少欲知足。

  安身:在生活勤劳简朴。

  安家:在家庭中相爱相助。

  安业:在身、口、意的清净精进。

  “四要”安定人心的主张——

  需要的——才要

  想要的——不重要

  能要、该要的——才要

  不能要、不该要的——绝对不要

  “四它”解决困境主张——

  面对它:正视困难存在,不自欺欺人。

  接受它:接受困难事实,不怨天尤人。

  处理它:用智慧处理事情,用慈悲对待他人。

  放下它:尽心尽力就好,不计成败得失。

  “四感”与人相处的主张——感恩、感谢、感化、感动

  感恩:使我们成长的一切顺逆因缘。

  感谢:给我们奉献、服务的机会。

  感化:用佛法感化自己。知惭愧、常忏悔,以慈悲智慧来感化自己。

  感动:用行为感动他人。从自己做起,以自己学佛的悲智来感动人。

  “四福”增进福祉的主张——知福、惜福、培福、种福

  知福;知福才能知足、知足才能常乐。

  惜福:珍惜拥有、感恩图报。

  培福:享福非福、培福有福。

  种福:成长自己、广种福田、人人有福。

  法鼓山的共识

  法鼓山的共识,涵括内容有:理念、精神、方针、方法,每一项皆有两句话勾勒出其意义。

  法鼓山的理念————“提升人的质量,建设人间净土”

  人的质量是指品格、品德和质量,人在经过了教育的熏陶,和社会的历练之后,人品会有所改变,即为提升人的质量。要提升人的质量,应先从自己开始,进而再帮助他人提升质量。建设人间净土,也要从每个人做起,在平凡和历练中向上,除了建立自己的净土,同时也要把人间净土的理念,推广到周遭环境里的他人,让人人皆能够得到佛法的滋润。

  法鼓山的精神——“奉献我们自己,成就社会大众。”

  “奉献”表示我们已拥有,且有能力成就他人。人人若能够奉献自己、成就别人,则人人都能更好,自己相对地也会更好,人人都能获得利益,自己本身也能受益。

  法鼓山的方针——“回归佛陀本怀,推动世界净化。”

  佛陀本怀就是慈悲和智慧的精神,我们要学习及发扬这两种精神。先从自己开始做起,再拓展至其他的人、其他的地方,乃至全世界。

  法鼓山的方法——“提倡全面教育,落实整体关怀”

  全面性的教育是指各个层面的提升人品、关怀人间的教育,内容则包括精神层面、学问层面、生活层面、工作层面等。每个人不仅都应该是教育家,也都应该是接受教育的人。

 
 
 
前五篇文章

识破“幸福的假象”

中国美术馆展出50年捐赠精品

全年仅3首畅销歌曲 销量创50年最低 英国摇滚乐陷入空

无我的智慧

话剧《四世同堂》:少了点京味儿

 

后五篇文章

寻求心灵的宁静之一——阻碍心灵安宁的障碍

佛老思想与我国古代的意境论(三)

揭香山暴雨之谜:暴雨紧围玉皇顶

从《心经》看佛教环境哲学的理论基础(一)

虎兔交班贺新春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