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历史传记 身心灵 生活艺术 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 其它 素食起步护持
 
 

衣冠服饰:封建王朝的身份“标识”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衣冠服饰常常能透露一个人的社会身份,特别是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等级之分在服饰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在古代中国,着装规范不仅是民间习俗,更是国家礼制的一部分,历朝历代都有各种条文、律令,对服装的材质、色彩、花纹和款式做详尽规定,将皇族、文武官员和普通百姓的服饰严格区分开来,违者重罚。这种以穿衣戴帽“标识”身份的做法,起到了维护统治秩序的作用,客观上也增加了中国服饰的多样性。
  说起中国的古代官服,人们不禁会想到头戴乌纱帽、身穿圆领袍的九品芝麻官:帽翅左右翘动像两个铜钱儿,腰间一条玉带,脚蹬白底黑靴。其实,古代中国官员的服饰十分丰富,各朝均有不同,甚至在同一个朝代也会多次变更。
  官服必有冠,汉代的文官多戴进贤冠,冠下衬有介帻(一种头巾);武官戴武弁大冠,配平巾帻。秦汉时的男人,不分贵贱都戴帻,只不过官员的帻衬在冠下,平民无冠。魏晋南北朝时,官员戴漆纱笼冠,即在冠上用黑色丝纱编织丝笼,笼上涂漆水,使之高高立起,而里面的冠顶还隐约可见。汉代的冠式前高后低,后逐渐改制,到了魏晋时期,改“高山”冠使之卑下,此后冠式就逐渐改为平式或前俯后仰式,到了明代已基本看不到汉代冠式的痕迹。
  唐代官员和士庶都戴幞头。幞头初期是以一幅罗帕裹在头上,较为低矮。后在幞头之下另加头巾,以桐木、丝葛、藤草、皮革等制成,犹如一个假发髻,以保证裹出固定的幞头外形。中唐以后,逐渐形成定型的帽子,名字仍叫幞头。幞头之脚,或圆或阔,犹如硬翅,且微微上翘,中间好似有丝弦,因其有弹性,这一类叫做“硬脚”。
  直脚幞头是宋代官员首服的独有式样,幞头两侧的直脚各向左右长长地展开,至于为什么要那么长,有一种说法是为防止官员上朝站班时交头接耳。
  明代官员的首服由唐宋幞头演变为乌纱帽,其间的样式并无太多差别,只是原为临时缠裹,后定型为帽子,“乌纱帽”也成了官位的代名词。到了清代,乌纱帽换成了花翎,用孔雀毛上的“目晕”花样的多少区分级别。
  以袍为朝服始于东汉,此前的官服为上衣下裳制。唐、宋、明三代官袍的样式变化不大,官员品级的高低一般以服色区分。
  据记载,女皇武则天曾赐百官绣袍,文官绣禽,武官绣兽。宋代品官制度基本上沿袭前代,因此宫中的官服也与前代相仿。明朝在仿效唐宋官服式样的基础上,开始在官服前襟饰以有图案的补子来区分文武官员的品级。补子的图案有的是现实世界的动物,如仙鹤、锦鸡、孔雀、云雁、白鹇、鹭鸶、黄鹂、鹌鹑等,有的却非实有之物,如练雀;武官的补子也各式各样,有狮、虎、豹等实在之物,也有想象出的动物。不同的动物代表了不同的官阶。明代官员朝服为盘领右衽袍,袖宽三尺,袍色分三种,一品至四品穿绯袍(绛红色袍),五品至七品穿青袍,八品、九品穿绿袍,未入流杂职官与八品以下相同,而官员的常服为团领衫束带。这些对京剧服饰中的官吏服饰有着直接的影响。
  对于格外重视宫廷朝仪的清朝初期的统治者来说,能够彰显身份阶层的朝服、官服自然相当重要。他们制定了中国历史上最为繁杂的衣冠制度,无论色彩、纹饰、款式均出章入典,规定严谨,并以图示说明,要求后世子孙也能“永守勿愆”。朝廷甚至设立督造官服的织造局,慎选织工绣手专事官服制作,清宫服饰也格外讲究织工的细致、刺绣的华美、饰件的齐备。
  马蹄袖、马褂是清代官服的主要元素,朝服和常服胸前绣“补子”的做法是直接取自明朝的,并依品级的高低绣制不同的飞禽走兽,以此显示不同级别的职位和权力。官员的朝服和常服,里三层外三层,还要佩戴各种朝珠、朝带、玉佩、彩绦、花金圆版、荷包香囊等等,朝珠又有翡翠、玛瑙、珊瑚、玉石、檀木的等级限定,连丝绦都有明黄、宝蓝、石青之分,服饰的等级之别到了高度细密的程度。官员的女眷服饰也精雕细琢到了巨细无遗的程度,镶边有所谓“三镶三滚”“五镶五滚”“七镶七滚”,多至“十八镶滚”,在镶滚之外还在下摆、大襟、裙边和袖口缀满各色珠翠和绣花,折裥之间再用丝线交叉串联,连看不到的袜底、鞋底也会绣上密密的花纹。

 
 
 
前五篇文章

“方而不割”与人生“方圆之道”

从数字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宗教对气象变幻的关注

教你几招开车省油的小窍门

面对日本大地震,我们该怎么办

 

后五篇文章

恬淡为上(龙泉解《道德经》31章)

孔子之后关公像该不该立?网友热议立大剧院门口

探访北京太阳村:无偿救助服刑人员子女(一)

受灾夜寒 慈济日本分会为民众提供茶点

“环生方舟”点灯 照亮台北花博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