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历史传记 身心灵 生活艺术 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 其它 素食起步护持
 
 

孔子之后关公像该不该立?网友热议立大剧院门口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继孔子像落户天安门广场东侧之后,网民们开始热议为关公立像,并称应放置在西边国家大剧院的门口。

关公,国人崇拜了上千年的偶像,因其忠义孝勇,被尊为“武圣人”,与孔子遥遥相对,在我们民族文化心理中,占有重要位置。如今,“文圣人”再立,则“武圣人”何时回归,自然引人关注。

然而,与孔子不同的是,关公一无著述,二无学说,在很长一段时期,他是作为统治工具加以利用的,在封建时代,一方面他受到皇家、贵族的尊崇,另一方面,也是黑社会、流氓组织的偶像,这样的关公,真能适应时代需求?他形象中包含的那些负面因素,怎么剔除?

值得思考的是,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一度将关公崇拜贬得一钱不值,如今为了现实需要,又将他抬出来重续香火,总是用这种功利主义的眼光来复兴传统,而非发自内心的尊重,是否会对我们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带来新的伤害?

【从“官俗”到民俗】

历史上,关公崇拜影响很大。据1928年统计,当时北京共有267座关帝庙,占全部庙宇的16%。今天人们熟悉的“红庙”,就是关帝庙,因塑像上关羽骑红马,故有此名。

关公是人为树起来的偶像,被认为是忠义孝勇的代表,封建统治者倡导这些他们自己并不具备的品格,完全是出于统治的需要。这就难免夸大关公的优点,掩盖其弱点。

事实上,关公并非常胜将军,据当代学者研究,他也有工于心计、为自己打小算盘的一面,但这些都被官方刻意忽略了。

关公信仰之所以深入人心,因统治者巧妙地把关公与人们生产、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比如老北京有“旱不过五月十三”的说法,这天是关公耍大刀的日子,龙王恐惧,必然降雨。过去生意人也拜关公,以示诚信。正是因为契合了民俗发展的客观规律,故关公崇拜从“官俗”最终演变成了民俗。

【重立关公像太突兀】

关公崇拜源远流长,但立像需谨慎,因为如何让传统服务当代,在学术层面,这是个尚未得到解决的命题。

比如关公的忠,是下级对上级的无条件服从,不符合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在今天,我们倡导人人平等,职位不同是社会分工的结果,领导和下属并无高低尊卑的差别。现代社会的基础是科学与民主,就是要充分尊重个人权利,那种不顾个体感受的“和”,以及没有现实基础的“诚”,背离了“以人为本”的标尺,不应提倡。

关公像可以立,但应在大家都认可的前提下,如解决不了他与现代伦理相冲突的问题,就会显得很突兀。人们难免会质疑:难道在今天,依然要提倡三纲五常?依然要回归君君臣臣那一套?不把这些想清楚,甚至脑子里都不想这些事,很可能带来认识上的混乱。

对于传统,应有文化反思,该弘扬什么,该剔除什么,与当下的结合点在哪里?对此,不应囫囵吞枣、大而化之。此外,就算立关公像,也不应在国家大剧院前面,在娱乐场所中摆放政治人物,不太协调。

【功利主义伤害传统】

应该警惕功利主义对传统的伤害。

首先,对于传统文化,应保持尊重,这就是说要正视它,既看到它的优点,也看到它的不足,要有一个文化梳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加以利用。否则,表面上看是在重视,其实是在摧残。不脚踏实地去研究,无视其客观规律,不按它本身的逻辑去做,动辄搞几场晚会,做些热热闹闹的表面文章,如果古人也这样弘扬传统,传统根本发展不到今天。

第二,重立关公像,鼓励大家信仰,这无可厚非,但问题是你自己信仰不信仰?如果没有发自内心的尊重,只想为我所用,把关公当成麻醉品,这种没原则、没坚持的功利主义,与关公崇拜中所倡导的诚信、操守、舍生取义等,其实是背道而驰的,这就阉割了关公崇拜的精神,就算立了偶像,意义何在?

功利主义具有反道德性,它没有任何理想,也没有底线,一切以利益为准绳。没利时,把传统当成垃圾,有利时,又是过度溢美。用这种思维方式,难以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回归传统要从实践做起】

儒家文化传承几千年,它不仅仅是政治制度,还有人文精神。前者已不适合当下,因为孔子没有民主、科学的概念,但后者作为个人的理想与追求,仍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不论什么时代,人们都会向往精神生活,我们都会坚信精神比物质更重要,在现代化的压力下,我们尤其需要传统的抚慰。

但回归传统不是弘扬一番、立个偶像就可以的,关键是要实践,特别是领导们要做出表率。很多领导在公共场合不注意修养,说话假大空,喜欢用无法落实的口号来忽悠人,这怎么可能呼唤起大家的尊重意识呢?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弘扬传统不能只关注价值观的层面,还要与具体的制度设计相结合。因为单靠读经,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关公像竖起来了,可少数有权者就不按着那个标准做,你能怎么办?如果他们能不受惩罚,大家又会怎么想?

孔子主张礼貌谦逊,可他骂儒悲“老而不死是为贼”,可见,正面提倡与反向问责,缺一不可。

 
 
 
前五篇文章

恬淡为上(龙泉解《道德经》31章)

衣冠服饰:封建王朝的身份“标识”

“方而不割”与人生“方圆之道”

从数字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宗教对气象变幻的关注

 

后五篇文章

探访北京太阳村:无偿救助服刑人员子女(一)

受灾夜寒 慈济日本分会为民众提供茶点

“环生方舟”点灯 照亮台北花博

守护普氏原羚最后的家园

西北道教的风格特点及现代走向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