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佛教问答 社区推荐护持
 
 

玛欣德尊者答:上座部佛教有必要这么保守吗?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法师:尊者您好!我对南传佛教很感兴趣,知道她在许多方面都很好地保持了佛陀在世时的风貌。但是,我们对南传佛教一直以来的“保守”态度却难以接受。
  玛欣德尊者答::如何保守呢?
  法师:比如你们不会考虑来到汉地后作些变通吗?例如你们所穿的衣服,可否考虑在里面也穿着咱们汉传的大褂呢?
  尊者:对于我们来说,比库所穿的袈裟必须符合戒律的规定,要按一定的尺寸进行割截、缝制、染色等,否则是犯戒的。
  法师:但佛陀不是也说过“随方毗尼”吗?
  尊者:什么是“随方毗尼”?
  法师:佛陀规定比丘们应该根据各地的风土民情对戒律进行取舍变通。假如佛所制定的戒律与当地的风土习俗不合,则不可用。又虽然不是佛所制定的戒律,但在当地必须遵行的,则必须遵行。[1]
  尊者:上座部佛教并没有这样的说法。而且,据唐代到印度、南海(今东南亚)等地求法学律达25年之久的义净大师认为这段律文在翻译上有问题。[2]
  法师:那佛陀应该说过“小小戒可舍”吧!
  尊者:是的,佛陀确实说过!
  法师:那对一些小小戒就不用那么执着了。

  尊者:佛陀说的这句话原文是:

  ßâkaïkhamàno, ânanda, saïgho mamaccayena khuddànukhuddakàni sikkhàpadàni samåhanatu.û

  “阿难,如果僧团愿意,在我入灭后,可以舍弃微细又微细的学处。”[3]
  佛陀所说的这句话只是一个假设句。只有同时具备三项条件,这句话才能生效,即:

  1、僧团愿意。如果僧团不愿意,则不可舍。
  2、只有僧团才有权利舍弃,而不是某个群体、个人。亦即僧团必须如法举行甘马进行表决才能舍弃。
  3、所舍弃的范围只能是微细又微细的学处。
  然而,佛陀赋予僧团的这项权利在第一次圣典结集时,已经被当时参加结集的五百位大阿拉汉通过如法的甘马放弃了,这表明我们现在不用再追究这个问题。

  法师:如果现在举行羯磨再行表决呢?
  尊者:至少上座部僧团是不会这么做的,因为在律中佛陀制定:
  “若比库明知已如法裁决的诤事,为了再度甘马而翻案者,巴吉帝亚。”(Pc.63)
  由于当时通过这项表决的都是曾亲闻佛陀教导、德高望重的阿拉汉比库,他们表决的程序是如法如律的,所以我们没必要到现在才想到要翻案。
  法师:但是他们当时所作的表决会不会与佛陀说这句话的本意相冲突呢?
  尊者:不会!佛陀提出“可以舍弃微细又微细的学处”这句话是在《大般涅槃经》中说的。然而,就在这部经的开头部分,佛陀却说了这样一句话:

  ßYàvakãva¤ca bhikkhave, bhikkhå apa¤¤attaü na pa¤¤apessanti, pa¤¤attaü na samucchindissanti, yathàpa¤¤attesu sikkhàpadesu samàdàya vattissanti, vuddiyeva, bhikkhave, bhikkhånaü pàñikaïkhà, no parihàni.û

  “诸比库,只要比库众对尚未制定者将不再制定,已经制定者将不废除,只按已制定的学处受持遵行。诸比库,如此即可期待比库众增长而不衰退。”
  这句话也同样出现在经律的其他地方,如《增支部》第七集、《律藏·巴拉基咖》等。所以佛陀不只一次地强调不要更改戒律。
  法师:那佛陀岂不是说了句废话?
  尊者:古代的义注解释说:佛陀之所以使用不定语气,是因为他预见到马哈咖沙巴(Mahà Kassapa,摩诃迦叶)尊者在第一次结集时将不会舍弃任何学处。《弥林达问经》中解释佛陀说这句话是为了考验僧团。
  法师:然而,佛陀在世时的时代背景、社会制度、众生根机等等都和我们现代的中国有很大的差别,难道你们还有能耐把佛陀在世时的那一套原封不动地搬来咱们汉地不成?
  尊者:这是不可能也是没必要的。我们在某些形式上可能会作些适应,比如使用中文讲经开示、通过网络、音像制品进行弘法等,但在内容上不会改变佛陀的教法,在原则上不会改变上座部佛教的传统。
  法师:这样做会不会有点自以为是呢?
  尊者:不,这并非自以为是!上座部弟子有责任要维持佛陀教法的纯洁性,以及上座部佛教的传统性,而不是依个人的喜好来吸收、掺杂、融合各种思想、学说。正如佛音尊者说过“自己的观点是最没威信的,唯有符合圣典的义理才能被接受。”
  法师:我们在听您教导散播慈爱时强调要包容、要包容,但实际上你们却这么心胸狭窄,这不是言行不一吗?
  尊者:散播慈爱是宽以待人,维护传统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同时难道就不能严以律己吗?严以律己不能算是心胸狭窄吧!
  法师:但你们的有些做法却被人感觉是在排斥异己。
  尊者:难道您曾经听过我诽谤大乘、打倒北传?
  法师:那倒没有。但有些人在学了南传不久就随便对北传佛教评头品足。
  尊者:我一直以来都希望学习上座部佛教的弟子们一定要尊重北传,不要随便批评。不懂得尊重他人,怎么能够得到他人的尊重呢?!打倒他人的信仰,就是为自己树敌。这是很不明智的做法!那些爱批评北传的人,如果去基督教堂批评上帝、去清真寺批评真主,看会有什么后果?!
  法师:对,很赞同您的观点!那您如何看待北传佛教?
  尊者:北传佛教在历史上曾有辉煌的过去和骄人的成绩,很希望北传佛教能继续保持和发扬两千多年来的优良传统;同时也希望北传的比丘、比丘尼法师们能够严净毗尼、精勤道业,教化更多的众生进入佛门!
  法师:看来您对北传佛教还是挺友善的。那您对我们北传法师学习南传佛法有什么看法?
  尊者:上座部佛教只是因为她保守佛陀的原始教法,不增加、不删减、不掺杂,所以才给她贴了个标签叫“上座部佛教”。也就是说:上座部佛教所保守的就是佛陀的教法,佛陀的教法并没有南传北传之分。只要我们是佛陀的弟子,就应当学习和实践佛陀的教法!
  法师:但是我们看待南传佛法不可能像你们一样,我们会用自己的方式来学习。
  尊者:当然,上座部佛弟子对传统的保守和忠诚只是在要求自己,而不是要求别人。你们想用什么方式来看待上座部佛法,那是你们的选择。只要北传僧信们学习了上座部佛法之后,不要再以“小乘”、“自了汉”、“焦芽败种”来贬低圣者和毁谤僧宝就行了。至于北传法师们学习南传佛法,最终还是会把大乘佛法凌驾于上座部佛教之上,把南传佛法当成是修学大乘的某个次第或者附属品,甚至创立一个南北混合或南汉藏杂糅的新宗派、新法门,那是在我们的意料之中但却又无可奈何的事。
  法师:那您还赞不赞成我们学南传佛法?
  尊者:当然赞成,而且越普及越好!汉地佛教传统上的十宗和当代的三大传佛教,决定了北传僧信们有很大的选择空间。选择性的多样化本来是件好事,但现在咱们佛教缺的不是“百事通”,而是专精人才。虽然从杂货店里可以买到很多东西,但到处都开杂货店,却连一家专卖店都找不到,总有点美中不足吧!无论是做学问还是讲修行,能一门深入才是更难能可贵的。我只是希望有心学习上座部佛教的法师们能够学得更纯粹一点。
  法师:那么你们在发展南传佛教的同时,会不会也考虑适当地吸收汉地的某些信仰因素,以适应咱们汉地人的根性呢?
  尊者:寻求发展不能以牺牲传统为代价!在这里且让我举一个例子:有个地方一直以风景秀丽、民风淳朴而闻名天下,因此常年吸引着八方游客前往观光旅游和采风览胜。由于游客量的不断增加,当地政府和旅游部门为了发展旅游经济和提升知名度,在风景区内修建了宾馆、酒楼,开设了歌厅、舞厅,使那些来自大都市的游客们有宾至如归的感觉。这种现象在我们身边并不鲜见。您说这种做法对当地的传统文化和民风来说是一种保护和发展,还是失落与悲哀呢?
  法师:嗯,这当然是失落。而且一种文化的失落往往是永久性的,就像珍稀动物绝种一样。
  尊者:同样的,我们也可以预料到:即使上座部佛教有机缘传到汉地,不久之后也会遭人掺杂、篡改,逐渐走向边缘化。喜欢“圆融”是咱们汉民族的习性。当然,这也是这个时代的大势所趋,就像现在有些上座部佛教国家的僧团一样,在近百年来也出现了明显的变质,反传统倾向不断地加剧。我们没办法改变这种趋势,但却不希望发生在我们身上。
  法师:你们只知道传统传统,难道就不会为众生着想一下吗?传统是死的,众生却是活生生的啊!
  尊者:佛法确实是要给众生带来利益福乐才行,不过也要看侧重点放在哪里。就好像一家生产饮用水的公司,为了保证广大消费者都能喝上纯净的饮用水,公司不断地向员工们强调一定要保证产品的质量和信誉。您认为这家公司有必要像其他饮料厂一样,不断地根据市场的需求变化而生产苹果汁、葡萄汁、橙汁、冰红茶等吗?
  法师:只要保证产品的质量和信誉,一定能够赢得消费者的认可。
  尊者:对,上座部弟子对待佛陀的教法与众生的关系也是这样。我们认为,只要保证佛陀教法的纯正性,自然能够吸引热爱正法的人们前来学习和实践。只要我们承认佛陀的教法是圆满的,就没必要过分强调外在的因素而对“法”进行发展和改变。作为佛陀的弟子,有义务让佛陀的教法纯正无杂地传承下去,以令正法久住世间,让未来的有缘众生也能学习和实践纯正的佛法!
  法师:是啊,正因为南传上座部佛教的这种保守作风,才能够保持、守护佛陀教法的纯洁和完整,使我们今天仍然能够学到原汁原味的佛陀的教法。我们大老远跑来这里学习南传佛法,也是希望能够学到更纯粹的、而不是兑了水的南传佛法。
  尊者:萨度!

  玛欣德比库
  于江西宝峰禅寺
  2009-6-8

  [1] 北传《五分律》卷二十二中说“虽是我所制,而于余方不以为清净者,皆不应用;虽非我所制,而于余方必应行者,皆不得不行。”

  [2]《南海寄归内法传》卷二中说“有现着非法衣服,将为无过,引彼略教文云:此方不净,余方清净,得行无罪者,斯乃译者之谬,意不然矣。”

  [3] 微细又微细的学处:巴利语khudda,意为微细的;anukhuddaka,意为更微细的;sikkhàpada,意为学处,即戒律。“微细又微细的学处”古代也意译为小小戒、杂碎戒。根据《弥林达问经》,恶作罪(dukkaña)为微细学处,恶说罪(dubbhàsita)为更微细的学处。
  佛陀在临般涅槃前所说的这一句话在整套巴利三藏中是绝无仅有的。佛陀曾无数次强调“对于微细的罪过也见到危险!”甚至制定即使轻视这些学处也会犯戒:
  “若比库在诵巴帝摩卡时如此说‘为什么要诵这些微细又微细的学处呢?那只会导致疑悔、恼害、混乱而已!’诽谤学处者,巴吉帝亚。”(Pc.72)
 

 
 
 
前五篇文章

玛欣德尊者答:巴利三藏和阿含经有什么区别?

玛欣德尊者答:为什么有些人说南传上座部佛教是小乘佛教?

玛欣德尊者答:为什么会有南传佛教和北传佛教?它们之间有

玛欣德尊者答:如果说佛陀并非神,那佛弟子们为什么还要礼

玛欣德尊者答:为什么信佛的国家都那么贫穷落后?

 

后五篇文章

玛欣德尊者答:比库等于比丘吗?

问:为什么念《心经》能遣除违缘?

问:人为什么觉得到心累呢?

达真堪布答:皈依时为什么要把父母观想在身边,却把怨敌观

问:如果发现自己之师长所作所为与佛法背道而驰,怎么办好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