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佛教问答 社区推荐护持
 
 

济群法师答:在藏地,通常将《普贤行愿品》的修学作为前行,而您将此定义为正行,能否具体说明一下?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济群法师答:

  在藏地,通常是将七支供作为前行。在汉地的早晚功课内,《行愿品》也是作为大忏悔文出现,依然是起到前行的作用。但我觉得,仅仅将《行愿品》作为前行,其中深意并未得到完全开显。

  为什么说,《行愿品》是一种正行呢?因为它是建立在华严见地之上的行门,是普贤菩萨成佛的途径。普贤菩萨就是按这一方法修习菩萨道并成就的,自然就是正行了。如果十大愿王只是前行,那么,普贤菩萨的正行是什么呢?《华严经》中,并未说到普贤菩萨还有另一个正行。

  以往,我们所理解的菩萨道的正行,通常是指六度、四摄,又可归纳为慈悲和智慧的修行。事实上,不论运用什么法门,菩萨道的修行内容都不外乎是悲、智两大内容。

  那么,《行愿品》本身是否包含慈悲和智慧的修行呢?如果它在这两方面不完整的话,就没有资格称为正行。我在学修过程中发现,《行愿品》不仅包含慈悲和智慧的修行,且独树一帜,手法高超。其中,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等观修,是直接以佛陀品质为临摹对象,在模拟过程中完成智慧的修行。换言之,是直接立足于果乘的修行,直接将我们的心行向佛菩萨心行靠拢。相对而言,六度的修行则是从因到果,是立足于因乘的修行。因而,我将《行愿品》总结为两句话,即“菩提心的无上观修,佛陀品质的临摹方法”。通过临摹,逐渐向佛菩萨贴近,乃至合二为一。当我们的心进入无限状态时,不是佛菩萨的智慧,又是什么呢?而恒顺众生、普皆回向,则侧重于慈悲的修行。当然,在十大行愿中,有些既包含慈悲的修行,也包含智慧的修行,虽各有侧重,但不能截然分开。

  由此可见,《行愿品》本身就是无上的正行。但这种修行须以华严见地为基础,如因陀罗网般,事事无碍,一多相即。若无这样的见地,很难直接将《行愿品》作为正行。

  即使只是以此作为前行来修习,《行愿品》也堪称积集资粮的捷径。当我们以无限的心做每件事,当下就能成就无限功德。反之,若以有限的心去做,再多有限加在一起还是有限。而佛陀功德是无限的,不可能通过有限的心行来完成,这在因果上是说不通的。

  《行愿品》的观修,直接帮助我们获得这种无限的心。但这并不是说,我们要刻意培养一种无限的心。事实上,心本来就是无限的,只是要将那些有限的设定取消,回复心的本然状态即可。所以,从有限到无限,不是去完成某种无限的境界,而是通过特定方法突破有限的障碍。若有相应见地为基础,这些方法都是可以操作起来的。

------------------------------

济群法师佛学内容推荐

济群法师佛教问答

济群法师佛教文章大全

济群法师佛学视频在线播放及下载

-------------------------------

 
 
 
前五篇文章

大安法师答疑:佛作为众生的信仰,到底是一种物质存在,还

大安法师答疑:如何放下多年来的怨恨心和悔恨心?

大安法师答疑:如何应对五欲六尘的干扰和诱惑?

索达吉堪布答:能否推荐一两部比较完整的经论,让我们能对

索达吉堪布答:“中观有无承认否”为何这么重要!?

 

后五篇文章

济群法师答:您在文殊院讲《普贤行愿品》时,讲到两点,一

济群法师答:学佛者经常提到“功德”一词,请问该怎么理解

济群法师答:如何使唯识修学成为菩提道的修行,而不至偏向

济群法师答:通常,成佛要三大阿僧祇劫,阿罗汉也要多生成

坦尼沙罗尊者答:我丈夫对色情材料有瘾癖。有不少基督教网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