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声明 语言 音乐 文学 声明 其它护持
 
 

佛教与成语序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其历史悠久,影响深广。自从释迦牟尼创立佛教以来,至今已经延续了2500多年。它曾经广泛地辗转流传于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阿富汗、中国、朝鲜、日本、越南、斯里兰卡、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等国家,蔚为大观。近代以来,又流传到欧洲和美洲。佛教是人类历史上一种十分重要的社会现象。
约在公元1世纪(我国的两汉交替时期),佛教由古印度经过西域传入我国内地,比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传入要早500多年。佛教的传入,不仅对我国的政治生活与经济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广泛地渗透进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对我国的文化,诸如文学、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等,都产生了相当深刻的影响。
佛教作为一种曾经几乎成为我国全民宗教信仰的文化,传播时间纵达两千多个春夏秋冬,范围遍及大河上下、长城内外,对我国的语言词汇必然会产生不可低估的作用。我们现在所经常使用的很多词,如“献身”、“习气”、“方便”、“障碍”、“一刹那”……本来就都是佛教名词。
成语是经过千锤百炼而形成的语言精华,是我国词汇宝库中的明珠。在璀璨夺目的成语之中,竟有200多条是与佛教有关的!
有些成语来源于佛教的教义理论。例如:原始佛教基本教义中“四谛”之一的“苦谛”,即关于生死实是苦之真谛。苦,泛指逼迫身心苦恼之状态。苦有“二苦”、“三苦”、“四苦”、“八苦”等种种说法。其中,四苦指的是出生之苦、衰老之苦、疾病之苦、死亡之苦。佛教传入我国后,宣扬“四苦”之说的“生老病死”就成了一条常见的成语。
有些成语来源于佛教的修持实践。例如:“禅定”,是印度佛教的一种修行方法,端坐闭目,控制身心的各种活动,久之而能达到身心轻安、观照明净的状态。禅宗传入中国后,随之产生了“老僧入定”、“面壁功深”等成语。
另有一些成语出自佛教的故事、传说。例如:南北朝时有一个著名僧人叫道生,晚年是在苏州城外虎丘山上度过的。据《莲社高贤传》记载,道生和尚在虎丘山上住时曾对着山上的石头讲解《泥洹经》,讲得十分生动。有时讲到得意之处,便不禁发问道:“你们说,对不对?我的阐释是否符合佛经的原意?”山上的石头竟然被感动地纷纷点起头来,似乎在说:“对呀,对呀!你讲得太好了!太好了!”于是就产生了成语“顽石点头”。
而有些成语则出自佛教的仪式、礼节。例如:印度佛教的最后一个时期是“密教”时期。“密教”有这样一个规定——接收新佛徒入佛门时要由师父把清水浇洒到他的头顶上。这种仪式叫做“灌顶”。高僧嗣位时也有这种仪式。由此便产生了成语“醍醐灌顶”。
还有一些成语直接从佛经中来。例如:“梦幻泡影”、“皆大欢喜”出自《金刚经》;“想入非非”、“味同嚼蜡”出自《楞严经》。
也有不少成语来自我国的各种佛书。例如:“对牛弹琴”出自我国最早的佛教著作《理惑论》;“逢场作戏”出自叙述佛教禅宗师徒相承机缘的《景德传灯录》。
总之,佛教对我国成语的影响是深刻的。正像宋代僧人大慧禅师所说的:“梵语唐言打成一块”(《五灯会元》卷第二十)。佛教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文献浩如烟海,相当数量的成语与佛教文化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此,研究我国的成语,就不能不对佛教文化有所了解。


录自《成语与佛教》序

 
 
 
前五篇文章

读王树海新著《诗禅证道》:走进文学史的深处

使 命 ——“重走唐僧西行路”有感

三槐堂铭 并叙

寂寞是一首歌

发扬“精神佛教”与国际新秩序

 

后五篇文章

唐僧玄奘法师顶骨今何在

禅乐:在禅定之前——释永信大师、谭盾谈佛教音乐

梵呗与佛教音乐(下)

独特的佛教音乐——梵呗

佛教音乐与弘法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