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声明 语言 音乐 文学 声明 其它护持
 
 

佛教对于文学创作的影响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佛教对于文学创作的影响
  构思----是文学创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源于我们生活中的一系列思维运动。包括我们的对他人作品的剖析;生活实践中的领悟;乡风民俗的采撷等丰富文学创作的题材,给文学创作注入新的灵魂。
  神异小说,无疑是文学创作的一朵奇葩,也是茶余饭后不朽的谈资。至今仍为广大老百姓所津津乐道,其所描述的人物形象,个性鲜明,深入民心。这些文学创作的形象甚至于超出了历史对其所作出的评价;故事所折射的义理引人遐思、历久弥新;由此展开的讨论更是层出不穷,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
  佛教的传入,给文学创作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似乎此后的神异小说基本上都脱不开与佛、菩萨的关系。在中国的主要古典小说里,几乎都涉足了佛教的典故、传记。这足以证明当时佛教与中土文化的息息相融,文学的创作已脱离不开佛教的影响。就如吴承恩在《西游记》里描述的孙悟空怎么也飞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
  在中国的四大名著里,除了《三国演义》是以史料为底稿,而不涉及佛教外,其余三部都浓墨重彩地反映了佛教在社会中的价值取向。虽然在小说中的描写有些负面的影响,但也使佛教深深根植于文学创作之中。就此对于小说中的关于佛教的部分内容,略作阐述。
  《西游记》的创作完全根源于佛教的《大唐西域记》,是以唐僧取经为背景的,显然作者的意图是要贬低唐玄奘在西行路途上的作用,一路上唐僧都贪生畏死,毫不智慧可言,且人妖不分,似乎比一个凡人还要平常三分。除了我们熟知的唐玄奘法师是人所共知的佛教人物,而另一个道家人物菩提老祖也是完全取材于佛教。菩提是佛教的专有名词,在《金刚经》中也记载了佛的弟子----须菩提其人,乃佛的十大弟子之一,因对佛教的般若空观独有见地,号为:“解空第一” 。除了这些,《西游记》还引用了《六祖坛经》的情节。如《六祖坛经"自序品第一》:“次日,祖潜至碓坊,见能腰石舂米,语曰:‘求道之人,当如是乎?’乃问
  曰:‘米熟也未?’惠能曰:‘米熟久矣,犹欠筛在。’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在这里六祖用锡杖敲了惠能三下,惠能即领会祖意,到了三更入室。而相同的情节则见于《西游记》第二回:“祖师闻言,咄的一声,跳下高台,手持戒尺,指定悟空道:“你这猢狲,这般不学,那般不学,却待怎么?”走上前,将悟空头上打了三下,倒背着手,走入里面,将中门关了,撇下大众而去。唬得那一班听讲的,人人惊惧,皆怨悟空道:“你这泼猴,十分无状!师父传你道法,如何不学,却与师父顶嘴!这番冲撞了他,不知几时才出来呵!”此时俱甚报怨他,又鄙贱嫌恶他。悟空一些儿也不恼,只是满脸陪笑。原来那猴王已打破盘中之谜,暗暗在心。所以不与众人争竞,只是忍耐无言。祖师打他三下者,教他三更时分存心;倒背着手走入里面,将中门关上者,教他从后门进步,秘处传他道也。”从此我们可以断定作者当时对于佛教各宗典籍的备览,又如《西游记》第二回:“
  显密圆通真妙诀,惜修性命无他说。都来总是精气神,谨固牢藏休漏泄。
  休漏泄,体中藏,汝受吾传道自昌。口诀记来多有益,屏除邪欲得清凉。
  得清凉,光皎洁,好向丹台赏明月。月藏玉兔日藏乌,自有龟蛇相盘结。
  相盘结,性命坚,却能火里种金莲。攒簇五行颠倒用,功完随作佛和仙。
  显密圆通是名词不说,就这种文体即是仿《永嘉大师证道歌》的,如
  诸行无常一切空。即是如来大圆觉。决定说。表真乘。有人不肯任情征。
  直截根源佛所印。摘叶寻枝我不能。摩尼珠。人不识。如来藏里亲收得。
  六般神用空不空。一颗圆光色非色。净五根。得五力。唯证乃知难可测。
  镜里看形见不难。水中捉月争拈得。常独行。常独步。达者同游涅槃路。
  这种诗歌体的偈子,在文学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但在吴承恩笔下写来却也落地有声。试问若无有佛教在中国这块文化厚土上的广泛传播,我们今日是否还能读到这么经典的文学作品呢?
  《红楼梦》这部中国古典文学的最伟大作品,也与佛教有着不可开脱的联系,全篇贯穿的两条主线:一是爱情线,二是盛衰线。两条线互相交织而成,总的而言反映的是佛教的无常观。相爱的人偏偏不能在一起,求之不得,正落入佛教中的“求不得苦”;纵使与自己相爱的人能在一起,但也不定就永保无事,这正是佛教中的“爱别离苦”。推而广之,包括你的权势、金钱等等,莫不是“求不得”或“爱别离”。
  故事一开始就是一僧一道的出场,为后来的宝玉出家埋下了一个伏笔。宝玉出家这一情节的安排兴许不是曹雪芹的原意,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前边的伏笔。这些终究是推测出来的,缺乏实据。但文中的一些隐喻即可证明这些都是有关于佛教的,如第十五回:
  王凤姐弄权铁槛寺  秦鲸卿得趣馒头庵
  这“铁槛寺”与“馒头庵”即来自宋代范成大的《重九日行营寿藏之地》:
  家山随处可行楸, 荷锸携壶似醉刘。
  纵有千年铁门槛, 终须一个土馒头。
  三轮世界犹灰劫, 四大形骸强首丘。
  蝼蚁乌鸢何厚薄, 临风拊掌菊花秋。
  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非常森严,为了体现住宅的气派,有权有势的人都把门槛用铁皮包起来。希望自己的富贵能够像这个铁门槛一样,能够千年不坏,范成大当即就指出,就算你的门槛能千年不坏,但是能有几人活过百岁呢?所以终究是要一个土堆的坟头,即“土馒头”。《红楼梦》的创作也是运用佛教中关于人生的无常观。
  《封神演义》中的接引道人与准提道人,前者就是指阿弥陀佛,因为彼佛曾发愿接引我们这个世界的众生往生到极乐世界去,所以称其为“接引佛”,而准提道人,即是准提菩萨。还有燃灯道人,原是一尊佛名,被作者改成道人而已,还有一个托塔天王的形象,就是取材于佛教的北方毗沙门天王。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文学作品哪吒形象,同时在《西游记》中也出现过。因为《西游记》成书较早于《封神演义》,所以哪吒形象的刻划,前者远不如后者。也正是因为后者的作者又吸收了佛教的精髓才使得哪吒的形象又重获了一次新生。如《封神演义》的第十四回:“哪吒现莲花化身”。莲花化身这个构思即是出于《佛说须摩提经》:“
  佛语须摩提。菩萨复有四事法。得化生千叶莲华中立法王前。何等为四。一者细捣红莲华青莲华黄莲华白莲华。合此四种末之如尘。使满软妙华。持是供养世尊若塔及舍利。二者不令他人起恚意。三者作佛形像使坐莲华上。四者得最正觉便欢喜住。是为四法。菩萨用是四事故。常得化生千叶莲华中立法王前。佛于是说偈言。
  施四华满软妙  除恚恨受法义
  得上觉立佛前  作形像生花中
  又《佛说大乘大方广佛冠经》:“
  是人转生得宿命智。乃生常得莲华化生。于诸世间而无染着。超越一切不善之法。犹如莲华不着于水。当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莲花化生”这个情节最能代表哪吒的形象,也就是塑造这个文学作品形象的最成功的地方,甚至于提到“莲花化生”当下就能让人联想到哪吒这一形象。
  在中国的古典文学里受佛教影响的作品,不胜枚举。在其余的古典大作里也或多或少都能看到佛教对整个文学艺术的影响。佛教文化将文学创作推向了高峰,他们之所以登上高峰也正体现了他们对于世间万法的清醒认识,只有透过这种本质的认识才能将世间万法刻划得如此入木三分。也只有这种透过心灵的刻划,才能引起共鸣,才能让其作品永放光芒。

 
 
 
前五篇文章

刘勰《文心雕龙》和佛教思想的关系

佛教诗集之『长老尼偈』

懒残和尚和他的悟道歌

汉语与佛教文化

了解佛事音乐

 

后五篇文章

吕澄是谁?——汉语佛学最严重的遗忘

《心语丛书》序

三学堂随笔六则

梵文与中国佛教

鬼故事——大家来听鬼故事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