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声明 语言 音乐 文学 声明 其它护持
 
 

王维咏佛诗文集(一)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唐代 王维
  目录
  前言
  诗作
  赞序
  碑铭
  表状
  书信
  附录
  --------------------------------------------------------------------------------
  前言
  王维是盛唐时代著名的诗人,字摩诘,生于武后圣历二年(699),一说长安元年(701),先世为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其父官至汾州司马,迁居于浦(今山西永济县),遂为河东人。他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秋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千百年来脍炙人口。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送元二使安西》诗:“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更为传诵不衰的名篇。王维才华卓异,他不仅写下诸多绝妙的诗句,还善于属文、作画,同时对音乐也十分精通,他于开元九年(721)进士及第,在朝廷里所担任的第一个官职就是大乐丞。
  王维“以般若力,生菩提家”(《赞佛文》),其全家人均虔信佛法,茹素戒杀。王维的名字本身就深含禅机,他名维,字摩诘,连读恰为“维摩诘”。稍通佛学的人,都会知道有一部《维摩诘所说经》,其中通达甚深般若智慧,神通广大的维摩诘长者,是一位得到释尊称许的大居士。又此经专说般若,是禅宗的根本经典之一。王维既以维摩诘作为自己的名与字,可以观见他对其人的仰慕之情,又可透露出他与佛教、尤其是与禅宗的深厚缘分。王维一生遍访名僧大德,“以玄谈为乐”,颇有所证悟。据《神会语录》载,神会居南阳时,王维曾以修道解脱之事相询,神会答曰:“众生本自心净,若更欲起心有修,即是妄心,不可得解脱。”不假方便,直指心性妙圆。王维听后很是吃惊,叹言:“大奇!”并说:“曾闻大德,皆未有作如此说。”便与神会禅师“语经数日”,反复参究,深膺其旨,叹曰:“此南阳郡,有好大德,有佛法甚不可思议!”后来王维受神会之托,作《六祖能禅师碑铭》,极力称扬六祖大师:“世之至人,有证于此,得无漏不尽漏,度有为非无为者,其唯我曹溪禅师乎!”《碑铭》中还谈到神会北上传法,因“世人未识”,遭受波折,“尤多抱玉之悲”的无奈,及“谓余知道,以颂见托”的缘起。由此可以观见王维之于禅宗已独膺曹溪顿悟之旨,且妙解契道,颇得神会之认许。他因受荷泽神会禅师所托,作《六祖能禅师碑铭》,成为后来研究禅宗史的重要史料。
  苏轼在《东坡志林》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对王维的诗艺意境作了很好的总结。王维的诗作受到禅宗思想很深的影响,他的山水诗和酬赠诗中往往包含深远的禅意,此外还有大量以佛教修行为主题的咏禅诗。王维诗中最爱用“静”“澹”“远”“闲”一类字样,还有“禅”“寂”“空”“无生”等佛家用语,他能够用静定从容的闲适心情,去观察大自然,抒写于笔端,作成绝佳的诗句。王维在诗艺上的成就,其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对于禅理的玩味与修习。正是由于他常以一位禅者的目光览观万物,才使他的诗有了一种其他诗人所难以企及的静美、澄旷、寂悦。特别是他在描写大自然中一刹那间的纷纭动象,是那样的清净与静谧,禅韵盎然,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飞鸟,时鸣春涧中。”(《鸟鸣磵》)“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榴泻。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栾家濑》)以及名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等,往往荡涤读者之胸襟,给人以恬澹宁和的无尽遐思。
  王维早年诗作《春日上方即事》有“好读高僧传,时看辟谷方”,及“北窗桃李下,闲坐但焚香”的诗句,其向道之心油然。他所交游的僧人为数甚多,记于他的诗文之中的就有道光禅师、璿上人、道一禅师、瑗公上人及北上传法的六祖门下神会禅师等十余僧,且几乎均为禅僧。与他关系密切的居士则有胡居士、萧居士、魏居士等,也都以禅法自娱。对于潜心向佛的诗人王维来说,对方外高人的参访及与意气相投的道友们的共修,自然而然地成为他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尤其是他隐居生涯的主要内容,这些情形也都反映在他的诗作中。如《山中寄诸弟妹》诗:“山中多法侣,禅诵自为群。城郭遥相望,唯应见白云。”是讲他在山中与一班道友结缘共修时的欣悦之情。《期游方丈寺》诗:“共仰头陀行,能忘世谛情。”表达他对佛家出世之道和励节苦行精神的仰慕。《投道一师兰若宿》诗有“鸟来还语法,客去更安禅”的佳句和表明自己心迹的“岂唯留暂宿,服事将穷年”的直白。《蓝田山石门精舍》描写他所亲见的寺僧日常生活:“老僧四五人,逍遥荫松柏。朝梵林未曙,夜禅山更寂。”令人欣然神往。他还有于“草木尽焦卷,川泽皆竭涸”的炎炎夏日,靠修持功夫,万缘放下,“忽入甘露门,宛然清凉乐”的禅修体验(《苦热》)。到他晚年,更有“龙钟一老翁,徐步谒禅宫”的自我写照和“山河天眼里,世界法身中”的甚深证悟(《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至于他的描述禅门修持功夫的诗句:“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过香积寺》),是讲禅门行者以戒定之功、般若智慧之力,降服心中的贪、瞋、痴三毒和由此而起的种种妄想迷惑颠倒,独标禅门修行之宗要,是王维咏禅诗中的名句。
  佛教主张众生平等,恩德布施八方上下,深大无量,不可胜言。而慈心不杀,严格茹素,更是大乘佛法的必然要求,也是汉传佛教的一贯传统。王维生于素食之家,他的母亲崔氏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带发修行,并因同乡的关系,师事一代名僧大照(《宋高僧传》记为大慧)普寂禅师30余年,一生“褐衣蔬食,持戒安禅”(《请施庄为寺表》),对事母至孝的王维产生了莫大的影响。激发王维山水诗创作灵感,环境极为幽静的蓝田辋川山居(即辋川别业),就是他为了方便自己母亲宴坐经行修道之用而购置、营建的。他的弟弟王缙,《新唐书》记其“素奉佛,不茹荤食肉,晚节尤谨”,甚至劝说代宗皇帝李豫信佛。王维自己也是常年素食,到晚岁就更加严格,《旧唐书》说他“斋中无所有,唯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素食生活的淡安与平和,在王维的笔下,更是多了几分舒惬的雅韵和审美的意味。王维说:“君子以布仁施义,活国济人为适意”,“纵其道不行”,其行为也决不背离本衷。他由衷地赞扬德人达士:“虽方丈盈前,而蔬食菜羹;虽高门甲第,而毕竟空寂。人莫不相爱,而观身如聚沫;人莫不自厚,而视财若浮云。”(《与魏居士书》)和“比布衣以同年,甘蔬食而没齿”(《为人祭李舍人文》)的高贵品格与闲淡旷达的胸襟。他在《谒璿上人》一诗中写有“誓从断荤血,不复婴世网”的诗句,决心谨遵佛法教敕、上人风训,茹素戒杀,勤求出世解脱之道。他说:“设罝守毚兔,垂钓伺游鳞,此是安口腹,非关慕隐沦。吾生好清净,蔬食去情尘。”(《戏赠张五弟諲三首》)对那些虽然也有兴致尝试过退隐的生活,但却因口腹之欲而捕兔钓鱼的行为表示不满,他标明自己与众不同的素食追求,赞扬蔬食可以养护人的慈柔清净的志趣,可以有益于澹泊物欲,怡性安神。他还称赞在家居士“药藉茹荤,虽愈疾而不受”的严明自律(《京兆王氏墓志铭》)。他的诗句:“悲哉世上人,甘此膻腥食。”(《赠李颀》)对于世人受口腹之欲的盲目驱使,不惜杀生害命,迭相吞噉的不幸事实表示了深切的悲悯。
  在王维的诗文中,常年的素食生活并没有使他感到丝毫的清苦,相反却使诗人的情思更加的欣悦润泽。请看他的《游感化寺》诗:“抖擞辞贫里,归依宿化城。绕篱生野蕨,空馆发山樱。香饭青菰米,佳蔬绿芋羹。誓陪清梵末,端坐学无生。”一碗青菰米,一钵绿芋羹,在他眼里竟是那样的色香味美。而诗句:“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积雨辋川庄作》)描写简朴自然的素食生活,竟也有了几分超然出尘的余韵。王维的素食选择是与他对人生终极目标的追求紧密相关的,他相信仁德博厚可以感动天地万物,宇宙苍生本来可以各得其所,相敬相和。在《大唐大安国寺故大德净觉禅师碑铭》有这样的名句:“猛虎舐足,毒蛇熏体;山神献果,天女献花。澹尔宴安,曾无喜惧。”称赞净觉禅师德业纯厚,感动天人,兼及禽兽,无不倾心向善。他的《戏赠张五弟諲三首》诗中,还有这样的怡人诗章:“我家南山下,动息自遗身。入鸟不相乱,见兽皆相亲。”以及“青苔石上净,细草松下软。窗外鸟声闲,阶前虎心善。”人在大自然中,原来是可以那样的物我相亲,任运自在,一幅人与自然万物泯然无间、尽善尽美的和谐画卷,尽收眼底,感人至深。
  王维不仅栖心于禅门之参究,也曾留意于摄机最广的净土法门,留下了一些非常珍贵的称赞净土的文字。如他阐释十念往生之理:“《易》曰:‘游魂为变。'《传》曰:‘魂气则无不之。'固知神明更生矣。辅之以道,则变为妙身,之于乐土。”(《画西方阿弥陀变赞》)称赞仰仗他力的净土法门:“究竟达于无生,因地从于有相”,是大雄世尊“以不思议力,开方便门”(《西方变画赞》)。他还称赞西方极乐世界的超世希有:“法王安详,圣众围绕。湛然不动,疑过于往来;寂尔无闻,若离于言说。林分宝树,七重绕于香城;衣捧天花,六时散于金地。迦陵欲语,曼陀未落。众善普会,诸相具美。”(同上)他在《绣如意轮像赞》中以诗偈称赞观世音大士:“菩萨神力不思议,能以一身遍一切。常转法轮无所转,众生随念得解脱。”而在《西方变画赞》中更以诗偈极赞十方如来和净土导师,其偈曰:“稽首十方大导师,能以一法见多法。以种种相导群生,其心本来无所动。稽首无边法性海,功德无量不思议。于已不色等无碍,不住有无亦不舍。我今深达真实空,知此色相体清净。愿以西方为导首,往生极乐性自在。”由此也可看到除禅宗外,净土一法在唐代上流社会中的流行盛况。
  王维才思绝妙超群,品格也极为高贵,在史书中更以笃诚奉佛而著称。王维事母至孝,其母去世后,他“柴毁骨立,殆不胜丧。”他的妻子去世很早,大约在王维三十来岁的时候,其妻便不幸亡故了,他从此终身独处,史称“妻亡不再娶,三十年孤居一室,屏绝尘累。”(《旧唐书·王维传》)甚是希有。经历了安史之乱的惨痛遭遇,晚年的他更是苦行斋心,“不衣文彩”,除饭僧施粥外,“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同上)他还曾向皇帝上表,将自己最为钟爱的辋川山庄施作僧寺,供抽选出来的“名行僧”“精勤禅诵,斋戒住持”之用(《请施庄为寺表》)。他还不止一次上状,恳求朝廷允许自己将所得的职田献出,作为周济穷苦、布施粥饭之用。读王维的《谢除太子中允表》和《责躬荐弟表》,可知安史之乱时他被拘反贼之中,曾一度想出家修道。有两首诗最能表现他晚境的心迹,一首是《叹白发》:“宿昔朱颜成暮齿,须臾白发变垂髫。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另一首是《秋夜独坐》:“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白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成。欲知除老病,唯有学无生。”可以说是万缘放下,唯以佛法自励,在诗句中表现得十分充分。王维的临终最后一着,也是颇有意味。《旧唐书·王维传》云:“临终之际,以缙在凤翔,忽索笔作别缙书。又与平生亲故作别书数幅,多敦厉朋友奉佛修心之旨,舍笔而卒。”临终正念分明,又甚从容,可证他平素修持之功确实非比寻常,令人赞叹。
  谛观王维诗文,见其于佛家名相精审明辨,于第一义谛知解圆妙,曾有“心王自在,万有皆如;顶法真空,一乘不立”的妙语(《西方变画赞》)。又能理事圆融,称扬净土。晚年万缘放下,唯以佛法自励。临终一着,更是正念分明。其一生与佛教的殊胜因缘及对于佛学义理、特别是禅学的深究亲行,可称是一代诗人中之绝唱。
  诗作
  古诗
  蓝田山石门精舍
  落日山水好,漾舟信归风。
  玩奇不觉远,因以缘源穷。
  遥爱云木秀,初疑路不同。
  安知清流转,偶与前山通。
  舍舟理轻策,果然惬所适。
  老僧四五人,逍遥荫松柏。
  朝梵林未曙,夜禅山更寂。
  道心及牧童,世事问樵客。
  暝宿长林下,焚香卧瑶席。
  涧芳袭人衣,山月映石壁。
  再寻畏迷误,明发更登历。
  笑谢桃源人,花红复来觌。
  饭覆釜山僧
  晚知清净理,日与人群疏。
  将候远山僧,先期扫敝庐。
  果从云峰里,顾我蓬蒿居。
  藉草饭松屑,焚香看道书。
  燃灯昼欲尽,鸣磬夜方初。
  已悟寂为乐,此生闲有余。
  思归何必深,身世犹空虚!
  谒璿上人(并序)
  上人外人内天,不定不乱。舍法而渊泊,无心而云动。色空无得,不物物也。默语无际,不言言也。故吾徒得神交焉,玄关大启,德海群泳。时雨既降,春物俱美。序于诗者,人百其言。
  少年不足言,识道年已长。
  事往安可悔,余生幸能养。
  誓从断荤血,不复婴世网。
  浮名寄缨佩,空性无羁鞅。
  夙从大导师,焚香此瞻仰。
  颓然居一室,覆载纷万象。
  高柳早莺啼,长廊春雨响。
  床下阮家屐,窗前筇竹杖。
  方将见身云,陋彼示天壤。
  一心在法要,愿以无生奖。
  燕子龛禅师
  山中燕子龛,路剧羊肠恶。
  裂地竞盘屈,插天多峭崿。
  瀑泉吼而喷,怪石看欲落。
  伯禹访未知,五丁愁不凿。
  上人无生缘,生长居紫阁。
  六时自捶磬,一饮尚带索。
  种田烧白云,斫漆响丹壑。
  行随拾栗猿,归对巢松鹤。
  时许山神请,偶逢洞仙博。
  救世多慈悲,即心无行作。
  周商倦积阻,蜀物多淹泊。
  岩腹乍旁穿,涧唇时外拓。
  桥因倒树架,栅值垂藤缚。
  鸟道悉已平,龙宫为之涸。
  跳波谁揭厉,绝壁免扪摸。
  山木日阴阴,结跏归旧林。
  一向石门里,任君春草深!
  寄崇梵僧
  崇梵僧,崇梵僧,秋归覆釜春不还。
  落花啼鸟纷纷乱,涧护山窗寂寂闲。
  峡里谁知有人事,郡中遥望空云山。
  留别山中温古上人兄并示舍弟缙
  解薜登天朝,去师偶时哲。
  岂唯山中人,兼负松上月。
  宿昔同游止,致身云霞末。
  开轩临颍阳,卧视飞鸟没。
  好依盘石饭,屡对瀑泉歇。
  理齐少狎隐,道胜宁外物。
  舍弟官崇高,宗兄此削发。
  荆扉但洒扫,乘闲当过拂。
  胡居士卧病遗米因赠
  了观四大因,根性何所有?
  妄计苟不生,是身孰休咎?
  色声何谓客?阴界复谁守?
  徒言莲花目,岂恶杨枝肘?
  既饱香积饭,不醉声闻酒。
  有无断常见,生灭幻梦受。
  即病即实相,趋空定狂走。
  无有一法真,无有一法垢。
  居士素通达,随宜善抖擞。
  床上无毡卧,镉中有粥否?
  斋时不乞食,定应空漱口。
  聊持数斗米,且救浮生取。
  与胡居士皆病,寄此诗,兼示学人(二首)
  一兴微尘念,横有朝露身。
  如是睹阴界,何方置我人。
  碍有固为主,趣空宁舍宾?
  洗心讵悬解,悟道正迷津。
  因爱果生病,从贪始觉贫。
  色声非彼妄,浮幻即吾真。
  四达竟何遣,万殊安可尘?
  胡生但高枕,寂寞与谁邻?
  战胜不谋食,理齐甘负薪。
  子若未始异,讵论疏与亲!
  浮空徒漫漫,泛有定悠悠。
  无乘及乘者,所谓智人舟。
  讵舍贫病域,不疲生死流。
  无烦君喻马,任以我为牛。
  植福祠迦叶,求仁笑孔丘。
  何津不鼓棹,何路不摧辀?
  念此闻思者,胡为多阻修?
  空虚花聚散,烦恼树稀稠。
  灭想成无记,生心坐有求。
  降吴复归蜀,不到莫相尤。
  酬黎居士淅川作
  侬家真个去,公定随侬否?
  着处是莲花,无心变杨柳。
  松龛藏药裹,石唇安茶臼。
  气味当共知,哪能不携手!
  过李楫宅
  闲门秋草色,终日无车马。
  客来深巷中,犬吠寒林下。
  散发时未簪,道书行尚把。
  与我同心人,乐道安贫者。
  一罢宜城酌,还归洛阳社。
  同比部杨员外十五夜游,有怀静者季
  承明少休沐,建礼省文书。
  夜漏行人息,归鞍落日余。
  岂知三五夕,万户千门辟。
  夜出曙翻归,倾城满南陌。
  陌头驰骋尽繁华,王孙公子五侯家。
  由来月明如白日,共道春灯胜百花。
  聊看侍中千宝骑,强识小妇七香车。
  香车宝马共喧阗,个里多情侠少年。
  竞向长杨柳市北,肯过精舍竹林前。
  独有仙郎心寂寞,却将宴坐为行乐。
  倘觅忘怀共往来,幸沾同舍甘藜藿。
  哭殷遥
  人生能几何,毕竟归无形。
  念君等为死,万事伤人情。
  慈母未及葬,一女才十龄。
  泱漭寒郊外,萧条闻哭声。
  浮云为苍茫,飞鸟不能鸣。
  行人何寂寞,白日自凄清。
  忆昔君在时,问我学无生。
  劝君苦不早,令君无所成。
  故人各有赠,又不及生平。
  负尔非一途,痛哭返柴荆。
  附:储光羲《同王十三维哭殷遥》
  生理无不尽,念君在中年。
  游道虽未深,举世莫能贤。
  筮仕苦贫贱,为客少田园。
  膏腴不可求,乃在许西偏。
  四邻尽桑柘,咫步开墙垣。
  内艰未及虞,形影随化迁。
  茅茨俯苫盖,双殡两楹间。
  时闻孤女号,迥出陌与阡。
  慈乌乱飞鸣,猛兽亦以跧。
  故人王夫子,静念无生篇。
  哀乐久已绝,闻之将泫然。
  太阳蔽空虚,雨雪浮苍山。
  迢递亲灵榇,顾予悲绝弦。
  处顺与安时,及此乃空言。
  赠从弟司库员外絿
  少年识事浅,强学干名利。
  徒闻跃马年,苦无出人智。
  即事岂徒言,累官非不试。
  既寡遂性欢,恐招负时累。
  清冬见远山,积雪凝苍翠。
  浩然出东林,发我遗世意。
  惠连素清赏,夙语尘外事。
  欲缓携手期,流年一何驶!
  赠房卢氏琯
  达人无不可,忘己爱苍生。
  岂复小千室,弦歌在两楹。
  浮人日已归,但坐事农耕。
  桑榆郁相望,邑里多鸡鸣。
  秋山一何净,苍翠临寒城。
  视事兼偃卧,对书不簪缨。
  萧条人吏疏,鸟雀下空庭。
  鄙夫心所向,晚节异平生。
  将从海岳居,守静解天刑。
  或可累安邑,茅茨君试营。
  戏赠张五弟諲(三首)
  吾弟东山时,心尚一何远。
  日高犹自卧,钟动始能饭。
  领上发未梳,床头书不卷。
  清川兴悠悠,空林对偃蹇。
  青苔石上净,细草松下软。
  窗外鸟声闲,阶前虎心善。
  徒然万象多,澹尔太虚缅。
  一知与物平,自顾为人浅。
  对君忽自得,浮念不烦遣。
  张弟五车书,读书仍隐居。
  染翰过草圣,赋诗轻《子虚》。
  闭门二室下,隐居十年余。
  宛是野人野,时从渔父渔。
  秋风日萧索,五柳高且疏。
  望此去人世,渡水向吾庐。
  岁晏同携手,只应君与予。
  设罝守毚兔,垂钓伺游鳞。
  此是安口腹,非关慕隐沦。
  吾生好清静,蔬食去情尘。
  今子方豪荡,思为鼎食人。
  我家南山下,动息自遗身。
  入鸟不相乱,见兽皆相亲。
  云霞成伴侣,虚白侍衣巾。
  何事须夫子,邀予谷口真。
  偶然作(六首)
  楚国有狂夫,茫然无心想。
  散发不冠带,行歌南陌上。
  孔丘与之言,仁义莫能奖。
  未尝肯问天,何事须击壤?
  复笑采薇人,胡为乃长往!
  田舍有老翁,垂白衡门里。
  有时农事闲,斗酒呼邻里。
  喧聒茅檐下,或坐或复起。
  短褐不为薄,园葵固足美。
  动则长子孙,不曾向城市。
  五帝与三王,古来称天子。
  干戈将揖让,毕竟何者是?
  得意苟为乐,野田安足鄙!
  且当放怀去,行行没余齿。
  日夕见太行,沉吟未能去。
  问君何以然?世网婴我故。
  小妹日成长,兄弟未有娶。
  家贫禄既薄,储蓄非有素。
  几回欲奋飞,踟蹰复相顾。
  孙登长啸台,松竹有遗处。
  相去讵几许,故人在中路。
  爱染日已薄,禅寂日已固。
  忽乎吾将行,宁俟岁云暮。
  陶潜任天真,其性颇耽酒。
  自从弃官来,家贫不能有。
  九月九日时,菊花空满手。
  中心窃自思,倘有人送否?
  白衣携壶觞,果来遗老叟。
  且喜得斟酌,安问升与斗。
  奋衣野田中,今日嗟无负。
  兀傲迷东西,蓑笠不能守。
  倾倒强行行,酣歌归五柳。
  生事不曾问,肯愧家中妇。
  赵女弹箜篌,复能邯郸舞。
  夫婿轻薄儿,斗鸡事齐主。
  黄金买歌笑,用钱不复数。
  许史相经过,高门盈四牡。
  客舍有儒生,昂藏出邹鲁。
  读书三十年,腰下无尺组。
  被服圣人教,一生自穷苦。
  老来懒赋诗,唯有老相随。
  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
  不能舍余习,偶被世人知。
  名字本皆是,此心还不知!
  苦 热
  赤日满天地,火云成山岳。
  草木尽焦卷,川泽皆竭涸。
  轻纨觉衣重,密树苦阴薄。
  莞簟不可近,絺绤再三濯。
  思出宇宙外,旷然在寥廓。
  长风万里来,江海荡烦浊。
  却顾身为患,始知心未觉。
  忽入甘露门,宛然清凉乐。
  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叹白发
  我年一何长,鬓发日已白。
  俯仰天地间,能为几时客?
  怅惆故山云,徘徊空日夕。
  何事与时人,东城复南陌。
  近体诗
  春日上方即事
  好读高僧传,时看辟谷方。
  鸠形将刻杖,龟壳用支床。
  柳色春山映,梨花夕鸟藏。
  北窗桃李下,闲坐但焚香。
  山中示弟等
  山林吾丧我,冠带尔成人。
  莫学嵇康懒,且安原宪贫。
  山阴多北户,泉水在东邻。
  缘合妄相有,性空无所亲。
  安知广成子,不是老夫身!
  山中寄诸弟妹
  山中多法侣,禅诵自为群。
  城郭遥相望,唯应见白云。
  口号又示裴迪
  安得舍尘网,拂衣辞世喧。
  悠然策藜杖,归向桃花源。
  过福禅师兰若
  岩壑转微径,云林隐法堂。
  羽人飞奏乐,天女跪焚香。
  竹外峰偏曙,藤阴水更凉。
  欲知禅坐久,行路长春芳。
  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
  暮持筇竹杖,相待虎溪头。
  催客闻山响,归房逐水流。
  野花丛发好,谷鸟一声幽。
  夜坐空林寂,松风直似秋。
  附:裴迪《同咏》
  不远灞陵边,安居向十年。
  入门穿竹径,留客听山泉。
  鸟啭深林里,心闲落照前。
  浮名竟何益,从此愿栖禅。
  夏日过青龙寺谒操蝉师
  龙钟一老翁,徐步谒禅宫。
  欲问义心义,遥知空病空。
  山河天眼里,世界法身中。
  莫怪销炎热,能生大地风。
  附:裴迪《同咏》
  安禅一室内,左右竹亭幽。
  有法知不染,无言谁敢酬?
  鸟飞争向夕,蝉噪已先秋。
  烦暑自兹退,清凉何所求!
  过香积寺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登辨觉寺
  竹径从初地,莲峰出化城。
  窗中三楚尽,林上九江平。
  软草承趺坐,长松响梵声。
  空居法云外,观世得无生。
  投道一师兰若宿
  一公栖太白,高顶出云烟。
  梵流诸壑遍,花雨一峰偏。
  迹为无心隐,名因立教传。
  鸟来还语法,客去更安禅。
  昼涉松露尽,暮投兰若边。
  洞房隐深竹,清夜闻遥泉。
  向是云霞里,今成枕席前。
  岂唯留暂宿,服事将穷年。
  过庐员外宅看饭僧共题
  三贤异七圣,青眼慕青莲。
  乞饭从香积,裁衣学水田。
  上人飞锡杖,檀越施金钱。
  趺坐檐前日,焚香竹下烟。
  寒空法云地,秋色净居天。
  身逐因缘法,心过次第禅。
  不须愁日暮,自有一灯燃。
  青龙寺昙壁上人兄院集(并序)
  吾兄大开荫中,明彻物外。以定力胜敌,以惠用解脱。深居僧坊,傍俯人里。高原陆地,下映芙蓉之池。竹林果园,中秀菩提之树。八极氛霁,万汇尘息。太虚寥廓,南山为之端倪。皇州苍茫,渭水贯于天地。经行之后,趺坐而闲。升堂梵筵,饵客香饭。不起而游览,不风而清凉。得世界于莲花,记文章于贝叶。时江宁大兄持片石命维序之。诗五韵,坐上成。
  高处敞招提,虚空讵有倪?
  坐看南陌骑,下听秦城鸡。
  渺渺孤烟起,芊芊远树齐。
  青山万井外,落日五陵西。
  眼界今无染,心空安可迷。
  附:王昌龄《同咏》
  本来清净所,竹树引幽阴。
  檐外含山翠,人间出世心。
  圆通无有象,圣境不能侵。
  真是吾兄法,何妨友弟深。
  天香自然会,灵异识钟音。
  附:王缙《同咏》
  林中空寂舍,阶下终南山。
  高卧一床上,回看六合间。
  浮云几处灭,飞鸟何时还?
  问义天人接,无心世界闲。
  谁知大隐客,兄弟自追攀。
  附:裴迪《同咏》
  灵境信为绝,法堂出尘氛。
  自然成高致,向下看浮云。
  逶迤峰岫列,参差闾井分。
  林端远堞见,风末疏钟闻。
  吾师久禅寂,在世超人群。
  游感化寺
  翡翠香烟合,琉璃宝地平。
  龙宫连栋宇,虎穴傍檐楹。
  谷静唯松响,山深无鸟声。
  琼峰当户拆,金涧透林鸣。
  郢路云端迥,秦川雨外晴。
  雁王衔果献,鹿女踏花行。
  抖擞辞贫里,归依宿化城。
  绕篱生野蕨,空馆发山樱。
  香饭青菰米,嘉蔬绿芋羹。
  誓陪清梵末,端坐学无生。
  游悟真寺
  闻道黄金地,仍开白玉田。
  掷山移巨石,咒岭出飞泉。
  猛虎同三径,愁猿学四禅。
  买香燃绿桂,乞火踏红莲。
  草色摇霞上,松声泛月边。
  山河穷百二,世界满三千。
  梵宇聊凭视,王城遂渺然。
  霸陵才出树,渭水欲连天。
  远县分诸郭,孤村起白烟。
  望云思圣主,披雾忆群贤。
  薄宦惭尸素,终身拟尚玄。
  谁知草庵客,曾和柏梁篇。
  与苏、卢二员外期游方丈寺,而苏不至,因有是作
  共仰头陀行,能忘世谛情。
  回看双凤阙,相去一牛鸣。
  法向空林说,心随宝地平。
  手巾花氎净,香帔稻畦成。
  闻道邀同舍,相期宿化城。
  安知不来往,翻以得无生。
  过乘如禅师、萧居士嵩邱兰若
  无著天亲弟与兄,嵩邱兰若一峰晴。
  食随鸣磬巢乌下,行踏空林落叶声。
  迸水定侵香案湿,雨花应共石床平。
  深洞长松何所有,俨然天竺古先生。
  同崔兴宗送瑗公
  言从石菌阁,新下穆陵关。
  独向池阳去,白云留故山。
  绽衣秋日里,洗钵古松间。
  一施传心法,唯将戒定还。
  附:崔兴宗《同咏》
  行苦神亦秀,泠然溪上松。
  铜瓶与竹杖,来自祝融峰。
  常愿入灵岳,藏经访遗踪。
  南归见长老,且为说心胸。
  与庐员外象过崔处士兴宗林亭
  绿树重阴盖四邻,青苔日厚自无尘。
  科头箕踞长松下,白眼看他世上人。
  苑舍人能书梵字,兼达梵音,皆曲尽其妙,戏为之赠
  名儒待诏满公车,才子为郎典石渠。
  莲花法藏心悬悟,贝叶经文手自书。
  楚辞共许胜扬马,梵字何人辨鲁鱼。
  故旧相望在三事,愿君莫厌承明庐。
  附:苑咸《答诗(并序)》
  王员外兄以予尝学天竺书,有戏题见赠。然王兄当代诗匠,又精禅理,枉采知音,形于雅作。辄走笔以酬焉,且久未迁,因而嘲及。
  莲花梵字本从天,华省仙郎早悟禅。
  三点成伊犹有想,一观如幻自忘荃。
  为文已变当时体,入用还推间气贤。
  应同罗汉无名欲,故作冯唐老岁年。
  重酬苑郎中(并序)
  顷辄奉赠,忽枉见酬。叙末云:“且久不迁,因而嘲及。”诗落句云:“应同罗汉无名欲,故作冯唐老岁年。”亦解嘲之类也。
  何幸含香奉至尊,多惭未报主人恩。
  草木岂能酬雨露,荣枯安敢问乾坤?
  仙郎有意怜同舍,丞相无私断扫门。
  扬子解嘲徒自遣,冯唐已老复何论!
  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寒更传晓箭,清镜览衰颜。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
  借问袁安舍,翛然尚闭关?
  过沈居士山居哭之
  杨朱来此哭,桑扈返于真。
  独自成千古,依然旧四邻。
  闲檐暄鸟雀,故榻满埃尘。
  曙月孤莺啭,空山五柳春。
  野花愁对客,泉水咽迎人。
  善卷明时隐,黔娄在日贫。
  逝川嗟尔命,邱井叹吾身。
  前后徒言隔,相悲讵几晨!
  酬张少府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辋川别业
  不到东山向一年,归来才及种春田。
  雨中草色率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
  优娄比丘经论学,伛偻丈人乡里贤。
  披衣倒屣且相见,相欢语笑衡门前。
  积雨辋川庄作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归辋川作
  谷口疏钟动,渔樵稍欲稀。
  悠然远山暮,独向白云归。
  菱蔓弱难定,杨花轻易飞。
  东皋春草色,惆怅掩柴扉。
  辋川闲居
  一从归白社,不复到青门。
  时倚檐前树,远看原上村。
  青菰临水映,白鸟向山翻。
  寂寞於陵子,桔槔方灌园。
  宫槐陌
  仄径荫宫槐,幽阴多绿苔。
  应门但迎扫,畏有山僧来。
  酬虞部苏员外过蓝田别业不见留之作
  贫居依谷口,乔木带荒村。
  石路枉回驾,山家谁候门?
  渔舟胶冻浦,猎火烧寒原。
  唯有白云外,疏钟闻夜猿。
  晚春严少尹与诸公见过
  松菊荒三径,图书共五车。
  烹葵邀上客,看竹到贫家。
  鹊乳先春草,莺啼过落花。
  自怜黄发暮,一倍惜年华!
  黎拾遗昕、裴迪见过,秋夜对雨之作
  促织鸣已急,轻衣行向重。
  寒灯坐高馆,秋雨闻疏钟。
  白法调狂象,玄言问老龙。
  何人顾蓬径,空愧求羊踪。
  秋夜独坐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白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成。
  欲知除老病,唯有学无生。
  叹白发
  宿昔朱颜成暮齿,须臾白发变垂髫。
  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

 
 
 
前五篇文章

禅修四首

见 月 篇(六首)

虚云禅林静坐

感赋七绝句

小住邢台玉泉禅寺成杂感六首志怀,并示寺中诸徒众

 

后五篇文章

王维咏佛诗文集(二)

唐.寒山 《寒山诗》

唐.庞蕴  《联灯会要》卷六

开悟诗选

古诗欣赏《陌上桑》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