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声明 语言 音乐 文学 声明 其它护持
 
 

诗集——西行漫吟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诗集——西行漫吟
  自序
  甲申秋月,贫僧果光,为再建龙华古寺,自徐出发,重走法显之路;历时三十九天,过秦岭、翻天山、越昆仑、横皇皇大漠,行程四万余里,抵达印度;其甘苦经历,诉诸笔端,得诗一百三十一首;为永志其事,今集于此。是序。
  目录
  2006-5-9 18:17:49 34 [ 大 中 小 ]
  1.  别徐州
  2.  启程
  3.  游玄奘寺
  4.  宿西安
  5.  巧遇十七年前老居士
  6.  大香山杂记
  7.  题大香山寺
  8.  拜见师父
  9.  车过某集市见闻
  10. 拜黄帝陵抒情
  11. 去黄陵路上
  12. 参访卧龙寺
  13. 谒小雁塔
  14. 别西安
  15. 访法门寺
  16. 出宝鸡
  17. 入秦岭
  18. 秦岭行
  19. 秦岭杂感
  20. 过秦安
  21. 记金顶寺小沙弥
  22. 去麦积山
  23. 游瑞应寺
  24. 游麦积山
  25. 秦安抒怀
  26. 至兰州
  27. 兰州宾馆杂记
  28. 王家湾村即景
  29. 兴国寺杂感
  30. 游刘家峡
  31. 赠杜斗城教授
  32. 黄河边卖石头的村童
  33. 游土楼观
  34. 去青海湖
  35. 题青海湖
  36. 从青海湖回西宁
  37. 塔尔寺访西纳活佛
  38.
  39. 过峨博古城
  40. 游峨博古城
  41. 过扁都口
  42. 述大改法师语意
  43. 过大通即景
  44. 过青石嘴
  45. 过临泽
  46. 游西来寺遇本法同学
  47. 游马蹄寺
  48. 别张掖
  49. 张掖至嘉峪关
  50. 去安息
  51. 嘉峪关寻宿
  52. 过玉门抒怀
  53. 至敦煌城
  54. 题鸣沙山
  55. 鸣沙山上望月牙泉
  56. 过雷音寺
  57. 游莫高窟
  58. 莫高窟随想
  59. 访樊锦诗未遇
  60. 敦煌至柳园
  61. 车行河西走廊随感
  62. 过烟墩
  63. 过魔鬼城
  64. 题火焰山
  65. 去善鄯
  66. 别乌鲁木齐
  67. 过雪山
  68. 过巴轮台
  69. 焉耆即景
  70. 焉耆遇李县长
  71. 宿轮台
  72. 塔克拉玛干
  73. 塔里木河
  74. 塔克拉玛干沙漠杂吟
  75. 游玉龙河
  76. 过和田郊区
  77. 和田徐州籍老居士来访
  78. 和田随感
  79. 过沙车
  80. 喀什至阿克苏
  81. 巴楚杂吟
  82. 过阿恰
  83. 过沙井子
  84. 别阿克苏
  85. 游库车博物馆
  86. 别库尔勒
  87. 过英苏
  88. 过塔中
  89. 至塔里木河尾
  90. 过罗布庄
  91. 过罗布泊西岸
  92. 过阿尔金山
  93. 阿尔金山抒怀
  94. 阿尔金山杂记
  95. 翻越阿尔金山
  96. 与母亲通话杂感
  97. 过尕斯库勒湖
  98. 过油沙山
  99. 油沙山至老茫崖
  100. 花土沟投宿
  101. 过一里坪
  102. 柴达木杂感
  103. 过茶冷口
  104. 过鱼卡
  105. 出格尔木
  106. 过格尔木河
  107. 过昆仑山
  108. 昆仑山即景
  109. 过沱沱河
  110. 过通天河
  111. 过唐古拉山口
  112. 过昂羌村
  113. 过羊八井
  114. 游色拉寺
  115. 游布达拉宫
  116. 拉萨遇理方同学
  117. 拉萨遇刘君
  118. 游罗布林卡
  119. 过雅鲁藏布江
  120. 和守丰居士
  121. 德里机场随感
  122. 印度乡村
  123. 游红堡
  124. 斋蒲尔皇宫即景
  125. 游莲花庙随感
  126. 印度佛教寺院燃香
  127. 夜看恒河
  128. 印度宾馆见国人
  129. 斋蒲尔大街上
  130. 印度新德里街道印象
  131. 别印度
  《西行漫吟》之一——《别徐州》
  别徐州①
  果光将西行,
  揖手拜彭城。
  千古龙飞地②,
  挥泪送贫僧。
  编者注:
  ①2004年8月6日上午八时,果光大和尚从徐州云龙山兴化禅寺出发,沿法显走过的道路,再赴印度。徐州佛教界为他举行盛大的欢送仪式,徐州党政领导、各界朋友一万多人为此送行。
  ②徐州,古称彭城,为中国古代九州之一,迄今已有5000多年文明史。“自古彭城列九州,龙争虎斗几千秋”,彭城作为汉高祖刘邦的故乡,有帝王之乡的美称,故称龙飞地。

  启程
  首发徐州城,
  一路车如飞①。
  送者泪未干,
  已至洛阳北。
  作者注:
  1、为了能赶在大雪封山之前,越过昆仑山,东部中原这一段路走的比较快,故说一路车如飞。
  2、图片为洛阳景物。

  《西行漫吟》之三——《车停白马寺》
  车停白马寺①
  车停白马寺,
  有僧来开门。②
  引至大堂上,
  斟茶问行因。
  回答尝未了,
  沙弥让果品。
  宾客稍推辞,
  僧说一家人。

  欢言相坐中,
  取图③说西行。
  古有龙华寺,
  建在徐州东。
  首创为法显④,
  风格异国情。
  重建赴印度,
  今日过祖庭。

  主人闻我言,
  肃然动真情。
  方丈不在家,
  小僧失远迎。
  言毕行大礼,
  三叩壮我行。
  别时相送远,
  指路向秦岭。


  作者注:
  ①白马寺位于洛阳市城东12公里处,北依邙山。该寺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由官府营建的第一座佛教寺院。
  ②来开门者为白马寺知客普法法师。
  ③图:指此行所带的法显西行路线图。
  ④法显:西晋高僧,中国第一个到印度取经的人。公元399年,从长安出发去印度,公元412年回国,手持龙华图,在徐州建了中国第一所具有印度建筑风格的佛寺龙华寺。

  《西行漫吟》之四——《游玄奘寺》
  游玄奘寺①
  老屋三两间,
  大殿四五年。
  和尚久不在,
  尼僧守堂前。

  往来香客少,
  满院生乱草。
  空地种瓜蔬,
  篱笆殿前绕。

  玄奘黑如炭,
  烛台尘布满。
  拜垫露败絮,
  庭前有苔痕。

  老僧万里来,
  顿生悲凉心。
  佛家朝圣地,
  只在梦中存。
  作者注:
  ① 玄奘,姓陈,名祎 ,法名三藏,俗称唐僧。生于隋文帝开皇二十年(公元600年),贞观元年(627年)去西天取经。在印度十五年,贞观十七年(646年)回国。唐高宗麟德元年(公元664年)二月五日,在长安玉华寺圆寂,享寿65岁。玄奘的故里河南省偃师市缑氏镇陈河村为纪念他,在家乡建玄奘寺。


  《西行漫吟》之五——《宿西安》
  宿西安
  车近西安满天星,
  寻宿安卧夜三更。
  不待天亮叫床起,
  犹若身后有追兵。


  《西行漫吟》之六——《巧遇十七年前老居士》
  巧遇十七年前老居士
  车过柳林镇①,
  路遇老妇人。
  见吾着僧装,施礼忙探问。
  师父何处来,
  缘何过我村?
  答曰西天去,
  绕道谢师恩。

  妇人忙合十,
  说有一僧人。
  长相如我貌,
  说话似我音。
  法号名果光,
  修行很勤恳;
  香山一别后,
  云游无音信。

  老僧忙趋前,
  相握泪涟涟。
  我号名果光,
  曾居大香山。
  当时小沙弥,
  一别十七年。
  有劳老居士,
  心中还掂念。

  老妇忙揩泪,
  引我入家门。
  三间破窑洞,
  床前积牛粪。
  让坐无桌椅,
  请茶少杯樽。
  问起儿女事,
  妇人泪纷纷。

  大儿贫无力,
  小女嫁远地。
  田中收成少,
  贪官扒重皮。
  今日见师父,
  无能表敬意。
  祝愿一路顺,
  多吃保身体。

  妇言动我心,
  双目皆湿润。
  临别留薄钱,
  藏于席上枕。
  天下苦难多,
  可怜父母亲。
  路口挥手去,
  西望数片云。
  作者注:
  ①柳林:位于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


  《西行漫吟》之七——《大香山杂记》
  大香山杂记①
  一
  拜师入深山,
  道若一线宽。
  车行三百里,
  还在两山间。

  二
  万山一峰起,
  有寺山头立。
  彩旗随西风,
  楼台夕阳里。

  三
  禅院依绝壁,
  万壑收眼底。
  九龙②穿碧空,
  清风来天际。

  编者注:
  ①大香山寺位于陕西省耀县县城西北三十八公里处,是陕西省三大寺院之一,亦是我国著名的八大佛教圣地之一。始建于符秦(据史志记载,香山寺开山祖师妙善公主系观世音菩萨化身),至南北朝与隋唐成为佛教圣地。是禅、教、律、密、净五宗同修的观音真身道场。素有“北香山,南普陀‘的盛名。果光大和尚在此出家。
  ②九龙:指大香寺内的九龙柏,是一颗古树。


  《西行漫吟》之八——《题大香山寺》
  题大香山寺
  初遁空门入香山,
  青灯黄卷十七年。
  西行路上礼祖庭,
  不见当年旧禅院。


  《西行漫吟》之九——《拜见师父》
  拜见师父①
  车未进山门,
  双目已有泪。
  一去十七年,
  游子今日归。

  居士列两旁,
  门口彩旗飞。
  鲜花拥我怀,
  欢声动心扉。

  西行礼遇多,
  一路有人随。
  堂上拜师父,
  三叩谢栽培。

  上人恩如山,
  虔心来朝见。
  德高说法义,
  愚徒铭心间。
  作者注:
  ①指正竖法师,现为铜川市佛教协会会长、大香山寺方丈,是我的剃度师。

  《西行漫吟》之十——《车过某集市见闻》
  车过某集市见闻
  路边村童摆鸟蛋,
  乡官收费两块半。
  无人能脱征税苦,
  唯有菩萨不纳钱。


  《西行漫吟》之十一 ——《拜黄帝陵抒情》
  拜黄帝陵①抒情

  朝别大雁塔,
  睡眼尚朦胧,
  祭祖不宜迟,
  直赴黄帝陵。

  心急车如飞,
  时常借道行。
  日出半尺高,
  已见陵前松。

  西方生如来,
  华夏多高僧。
  今日拜别后,
  长风万里中。
  编者注:
  ①黄帝陵位于陕西省黄陵县城北1公里处桥山之巅,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寝。果光大和尚拜陵后正式踏上法显之路。

  《西行漫吟》之十二——《去黄陵路上》
  去黄陵路上
  长安至黄陵,
  一路青山道。
  陕西多黄土,
  唯此绿树绕。

  《西行漫吟》之十三——《参访卧龙寺》
  参访卧龙寺

  禅宗古道场,
  深藏闹市中。
  佛前香缭绕,
  小僧闲敲钟。

  残碑铺古道,
  屋檐挂苍松。
  清风吹佛面,
  殿前花弄影。

  寺内鸟声翠,
  夕阳照窗棂。
  庙小游人少,
  出门车马鸣。


  《西行漫吟》之十四——《谒小雁塔》
  谒小雁塔
  山门接城楼,
  藤蔓扶墙走。
  新枝生枯树,
  塔残不重修。

  巷深行人少,
  鸟鸣更觉幽。
  先贤译经处,
  老僧今重游。

  《西行漫吟》之十五——《别西安》
  别西安
  挥手别长安,
  西行是平川。
  玉米满视野,
  直至扶风县。

  《西行漫吟》之十六——《访法门寺》
  访法门寺
  巍巍灵骨塔,
  一倒世人惊。
  万宝见天日,
  佛指出地宫。
  久仰不得见,
  今日圆夙梦。
  合十长默念,
  三拜诉虔诚。


  西行漫吟》之十七——《出宝鸡》
  出宝鸡
  挥别炎帝城,
  再作陇西行。
  天水遥可见,
  一路踏秋风。

  《西行漫吟》之十八——《入秦岭》
  入秦岭
  风清路蜿蜒,
  秦岭万重山。
  长桥连幽洞,
  人稀少农田。


  《西行漫吟》之十九——《秦岭行》
  秦岭行
  车辆绕山行,
  河在路边流。
  处处花椒树,
  黄土满山沟。


  《西行漫吟》之二十——《秦岭杂感》
  秦岭杂感
  平地起大风,
  吹散陇头云。
  何以不见日,
  只缘天黄昏。


  《西行漫吟》之二十一——《过秦安》
  过秦安
  山上无寸木,
  河中黄泥汤。
  有地皆种桃,
  沟壑满山岗。


  《西行漫吟》之二十二——《记金顶寺小沙弥》
  记金顶寺小沙弥
  劈柴四五束,
  又喊去碾谷。
  缸中须蓄水,
  说愁没功夫。

  《西行漫吟》之二十三——《去麦积山》
  去麦积山
  一路雨中行,
  望山天初晴。
  停车登栈道,
  万佛日照中。

  《西行漫吟》之二十四——《游瑞应寺》
  游瑞应寺
  禅门洞开不见僧,
  大钟斜卧殿堂东。
  南北小亭空待客,
  断碑半藏野草中。

  《西行漫吟》之二十五——《游麦积山》
  游麦积山
  栈道半空悬,
  万窗锁佛面。
  欲睹真面容,
  遥看麦积山。

  《西行漫吟》之二十六——《秦安抒怀》
  秦安抒怀
  彭城至天竺,
  三万五千里。
  已走四千整,
  还剩三万一。

  《西行漫吟》之二十七——《至兰州》
  至兰州
  薄暮至兰州,
  烟尘撒满城。
  宿处今何在,
  处处霓虹灯。


  《西行漫吟》之二十八——《兰州宾馆杂记》
  兰州宾馆杂记
  西行路上有妖女,
  夜半轻叩老僧门。
  十年佛心不为动,
  耳边只有钟磬音。

  《西行漫吟》之二十九——《王家湾村即景》
  王家湾村即景
  灰雀随我行,
  奋飞不知苦。
  五里何盘桓?
  巢在村边树。


  《西行漫吟》之三十——《兴国寺杂感》
  兴国寺杂感
  一路三斋饭,
  皆是路边店。
  自幼茹素人,
  餐餐不习惯。
  今至兴国寺,
  待我以素面。
  一碗青菜根,
  黄瓜仅佐盐。
  饥做调味品,
  香中透清淡。
  饿腹半月整,
  终得一圆满。

  《西行漫吟》之三十一——《游刘家峡》
  游刘家峡
  万倾黄河水,
  碧若青海湾。
  苍凉陇西地,
  暗藏小江南。

  《西行漫吟》之三十二——《赠杜斗城教授》
  赠杜斗城教授
  学识渊博气宇轩,
  虚怀若谷纳百川。
  两袖清风不虚说,
  兰州城中是上贤。


  《西行漫吟》之三十三——《黄河边卖石头的村童》
  黄河边卖石头的村童
  村童挤满黄河岸,
  卖石只为读书钱。
  到港小舟未停稳,
  争相扯衣扶下船。
  叔叔阿姨声声呼,
  绕身随行七里半。
  买了一块又一块,
  心中不忍还掏钱。

  《西行漫吟》之三十四——《游土楼观》
  游土楼观
  晨入土楼山,
  叩门寻法显。
  佛家已不在,
  仙道筑家园。

  大殿供王母,
  厅堂列先贤。
  九窟十八洞,
  画破圣像残。

  斋堂有肉骨,
  树下卧黄犬。
  抱拳别长老,
  雨打土楼观。


  《西行漫吟》之三十五——《去青海湖》
  去青海湖
  浩荡十万山,
  有山皆生烟。
  四野无人迹,
  牧草如刀剪。


  《西行漫吟》之三十六——《题青海湖》
  题青海湖
  近处碧水远处山,
  一只沙鸥白云间。
  清风不知何处来,
  碧波之上打鱼船。


  《西行漫吟》之三十七——《从青海湖回西宁》
  从青海湖回西宁
  道平莾原广,
  细雨打车窗。
  人困入梦中,
  不知河倒淌。

  《西行漫吟》之三十八——《塔尔寺访西纳活佛》
  塔尔寺访西纳活佛
  黄教兴盛地,
  今朝成胜迹。
  暮雨天茫茫,
  盘道入招提。
  寻访西纳佛,
  叩门说来意。
  知我西域行,
  感慨赞大举。


  《西行漫吟》之三十九——《题扎藏寺》
  题扎藏寺
  古树三棵半,
  僧寮七八间。
  满堂读经声,
  回首是青山。

  《西行漫吟》之四十——《过峨博古城》
  过峨博古城
  大道通天去,
  山高白云低。
  法显借宿处,
  断墙残阳里。


  《西行漫吟》之四十一 ——《游峨博古城》
  游峨博古城
  山高路险连八方,
  南北皆是古战场。
  一座楼台夕阳里,
  老翁闲坐放牛羊。

  《西行漫吟》之四十二——《过扁都口》
  过扁都口
  长风吹古道,
  车过青海湾。
  牧草接碧空,
  羊群天上看。
  幽谷不见日,
  七月溪水寒。
  深山藏孤寺,
  路通玉门关。

  《西行漫吟》之四十三——《述大改法师语意》
  述大改法师语意
  自小向佛披袈裟,
  白云深处是我家。
  没有闲事可供愁,
  山溪野径采菊花。

  西行漫吟》之四十四——《过大通即景》
  过大通即景
  青海西北行,
  一路是平川。
  左右汉杨树,
  南北皆麦田。
  小街多白帽,
  处处清真店。
  见僧多惊奇,
  驻足侧身看。

  《西行漫吟》之四十五——《过青石嘴》
  过青石嘴
  碧空无纤尘,
  唯有数朵云。
  漫山皆翠草,
  坡坡有羊群。

  《西行漫吟》之四十六——《过临泽》
  过临泽
  直入大戈壁,
  四望与天齐。
  空中无飞鸟,
  地上草木稀。
  万里不见人,
  旋风平地起。
  细沙吹人眼,
  乱石狂风里。

  《西行漫吟》之四十七——《游西来寺遇本法同学》
  游西来寺遇本法同学
  初来张掖城,
  满街陌生人。
  入寺遇旧学,
  相握泪痕深。
  客堂请上座,
  香茶与果品。
  昔别瘦又小,
  今已添皱纹。
  弟子满院落,
  跪拜长问讯。
  重走法显路,
  张掖是重镇。
  刚出大佛寺,
  今入宝刹门。
  明日将起程,
  相逢又别君。


  《西行漫吟》之四十八——《游马蹄寺》
  游马蹄寺
  匆匆入禅院,
  寻踪马蹄前。
  文革一场梦,
  砸碎半座山。
  洞残佛无头,
  身在仅半边。
  唯留一口井,
  至今仍甘甜。


  《西行漫吟》之四十九——《别张掖》
  别张掖
  拜别大卧佛,
  青川白杨树。
  迎日向西北,
  酒泉寻洞窟。

  《西行漫吟》之五十——《张掖至嘉峪关》
  张掖至嘉峪关
  朝别张掖城,
  暮至嘉峪关。
  一路杨和柳,
  戈壁续还断。

  《西行漫吟》之五十一——《去安息》
  去安息
  大漠一条路,
  寂寞西南行。
  天上云不动,
  远山默无声。
  有河不见水,
  野草半死生。
  万里无村落,
  唯见铺路工。


  《西行漫吟》之五十二——《嘉峪关寻宿》
  嘉峪关寻宿
  暮至嘉峪关,
  投宿四五家。
  客满无床位,
  停车又出发。
  夜色日渐浓,
  九人腹中空。
  夜深无着落,
  沿街喝秋风。

  《西行漫吟》之五十三——《过玉门抒怀》
  过玉门抒怀
  一路坎坷满脸尘,
  自古西行多艰辛。
  又是一千八百里,
  不问前路叩佛尊。


  《西行漫吟》之五十四——《至敦煌城》
  至敦煌城
  荒漠将尽处,
  遥见树朦胧。
  东来朝拜客,
  今入敦煌城。

  游客塞街道,
  处处车马鸣。
  寻宿五六家,
  家家客满中。

  《西行漫吟》之五十五——《题鸣沙山》
  题鸣沙山
  漠上西风万古吹,
  至此倦怠枕山睡。
  唯恐山石不宜眠,
  携来细沙作垫被。


  《西行漫吟》之五十六——《鸣沙山上望月牙泉》
  鸣沙山上望月牙泉
  鸣沙山下野芦生,
  杨柳轻扶身边亭。
  天边水鸟何处来,
  一泓碧水月牙中。

  《西行漫吟》之五十七——《过雷音寺》
  过雷音寺
  敦煌城外古道旁,
  数座楼台绕红墙。
  唐僧师徒遭囚处,
  今人正在烧高香。

  《西行漫吟》之五十八——《游莫高窟》
  游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
  无人不仰慕。
  十室九关闭,
  有门不得入。

  《西行漫吟》之五十九——《莫高窟随想》
  莫高窟随想
  天涯掘洞窟,
  浩荡连大漠。
  古来商旅地,
  何处不礼佛?


  《西行漫吟》之六十——《访樊锦诗未遇》
  访樊锦诗未遇
  一
  敦煌寻法显,
  踪迹无人知。
  通话杜斗城,
  推荐樊锦诗。
  二
  趋车莫高窟,
  叩门问所住。
  答曰陪外宾,
  玉门去访古。

  《西行漫吟》之六十一——《敦煌至柳园》
  敦煌至柳园
  天高白云低,
  大漠草成丘。
  焦山望不尽,
  西行让人愁。

  《西行漫吟》之六十二——《车行河西走廊随感》
  车行河西走廊随感
  千山万水异乡路,
  何曾埋过行商骨。
  而今江湖非旧时,
  外出有钱不如无。

  《西行漫吟》之六十三——《过烟墩》
  过烟墩
  地上无寸草,
  千里不见村。
  大道翻热浪,
  生死无人问。

  《西行漫吟》之六十四——《过魔鬼城》
  过魔鬼城
  万里荒无村,
  无处问行人。
  迷途寻正道,
  南投又西奔。

  《西行漫吟》之六十五——《题火焰山》
  题火焰山
  山上无片柴,
  火烧青天外。
  不需芭蕉扇,
  云送细雨来。

  《西行漫吟》之六十六——《去善鄯》
  去善鄯
  一
  过午三时半,
  未进粒米餐。
  一坡四百里,
  无处去化缘。
  二
  早把中餐误,
  饥肠响如鼓。
  飞车快如箭,
  无尽天崖路。

  《西行漫吟》之六十七——《别乌鲁木齐》
  别乌鲁木齐
  朝别迪化城,
  西登天山路。
  一去不见人,
  万峰一团雾。

  《西行漫吟》之六十八——《过雪山》
  过雪山
  群峰与天齐,
  冰雪压山低。
  大风卷石走,
  路悬千丈壁。
  万里不见人,
  空中无鸟迹。
  行者皆祈祷,
  平安能向西。

  《西行漫吟》之六十九——《过巴轮台》
  过巴轮台
  峡谷西南走,
  一溪碧水流。
  举首望白云,
  夹岸榆与柳。


  《西行漫吟》之七十——《焉耆即景》
  焉耆即景
  月挂街边柳,
  沙河碧水流。
  人稀大道阔,
  风吹满城秋。

  《西行漫吟》之七十一 ——《焉耆遇李县长》
  焉耆遇李县长
  西行至焉耆,
  佛家无踪迹。
  仅留李县长,
  恭候七星地。
  待吾为上宾,
  设宴华堂里。
  引路千佛洞,
  别时送城西。
  冷遇法显处,
  我今得大礼。
  一千六百年,
  谁解其中谜。

  《西行漫吟》之七十二——《宿轮台》
  宿轮台
  日出照轮台,
  清风自西来。
  北望天山雪,
  南面沙如海。

  《西行漫吟》之七十三——《塔克拉玛干》
  塔克拉玛干
  地上沙万里,
  空中无片云。
  大道通天去,
  一路不见人。


  《西行漫吟》之七十四——《塔里木河》
  塔里木河
  一河横大漠,
  西连天山雪。
  胡杨夹两岸。
  有水不扬波。


  《西行漫吟》之七十五——《塔克拉玛干沙漠杂吟》
  塔克拉玛干沙漠杂吟
  黄沙漫漫望无尽,
  鸟兽却步不为邻。
  胡杨欲生愁无水,
  唯有日月度晨昏。


  《西行漫吟》之七十六——《游玉龙河》
  游玉龙河
  举首望昆仑,
  一水奔流急。
  卵石满河床,
  浩荡三千里。

  《西行漫吟》之七十七——《过和田郊区》
  过和田郊区
  有村皆土屋,
  屋隐白杨树。
  车套小毛驴,
  颠簸不知苦。

  《西行漫吟》之七十八——《和田徐州籍老居士来访》
  和田徐州籍老居士来访
  日落风初停,
  投宿和田城。
  倦意正催眠,
  耳有敲门声。
  三五居士至,
  进门皆叩首。
  自言徐州人,
  少小走西口。
  流落大西北,
  年年有乡愁。
  闻说有高僧,
  来自古彭城。
  重走法显路,
  将过和田城。
  相约设斋饭,
  款待尽乡情。
  旅舍逐个寻,
  逢人便打听。
  今日终得见,
  愰若犹梦中。
  言毕问寒暖,
  字字动我情。
  相坐三更晚,
  谈佛说西行。
  送客大门外,
  西南月正明。

  《西行漫吟》之七十九——《和田随感》
  和田随感
  西域古寺几处存?
  和田佛事不堪问。
  当年四万六千僧,
  今日念佛无一人。


  《西行漫吟》之八十——《过沙车》
  过沙车
  参天白杨树,
  村村小泥屋。
  维族少年美,
  可怜衣如土。


  《西行漫吟》之八十一——《喀什至阿克苏》
  喀什至阿克苏
  右边沙漠左边山,
  一条长路入青天。
  沙尘茫茫遮碧空,
  野草乱生不成片。


  《西行漫吟》之八十二——《巴楚杂吟》
  巴楚杂吟
  南望大漠浩无边,
  北倚天山入云天。
  只因一支天山水,
  偷得绿洲一小片。


  《西行漫吟》之八十三——《过阿恰》
  过阿恰
  路卧大漠中,
  天山已朦胧。
  黄风吹四野,
  人困梦难成。


  《西行漫吟》之八十四——《过沙井子》
  过沙井子
  一片杨树林,
  几间泥坯房。
  落寞无生机,
  老太依门旁。


  《西行漫吟》之八十五——《别阿克苏》
  别阿克苏
  北望大雪山,
  绵延五千里。
  车行白杨林,
  坦途快如飞。


  《西行漫吟》之八十六——《游库车博物馆》
  游库车博物馆
  龟兹两千年,
  文明博天下。
  今日一挥手,
  虚行又一家。


  《西行漫吟》之八十七——《别库尔勒》
  别库尔勒
  车作东南行,
  大漠草木盛。
  一路苇和柳,
  直至尉梨城。


  《西行漫吟》之八十八——《过英苏》
  过英苏
  大河塔里木,
  至此不见水。
  黄杨与红柳,
  今生明枯萎。
  放眼大漠里,
  缤纷五彩色。
  人迹罕至处,
  景奇天下美。


  《西行漫吟》之八十九——《过塔中》
  过塔中
  日轮高悬沙茫茫,
  四野处处翻热浪。
  头顶烈日无处躲,
  云影一掠算乘凉。


  《西行漫吟》之九十——《至塔里木河尾》
  至塔里木河尾
  一洼深藏塔里木。
  三年有水三年无。
  连片黄杨立千年,
  半边茂盛半边枯。


  《西行漫吟》之九十一 ——《过罗布庄》
  过罗布庄
  车近罗布泊,
  景色天下绝。
  沙中藏碧潭,
  枯树新枝多。


  西行漫吟》之九十二——《过罗布泊西岸》
  过罗布泊西岸
  乱石飞沙无人迹,
  四顾苍茫大戈壁。
  行者至此生愁怨,
  唯有长风十万里。


  《西行漫吟》之九十三——《过阿尔金山》
  过阿尔金山
  车在谷中行,
  处处乱石横。
  无路认车辙,
  险处下车拥。


  《西行漫吟》之九十四——《阿尔金山抒怀》
  阿尔金山抒怀
  万丈峡谷里,
  有道蛇蜿蜒。
  前路当如何?
  遥望万重山。


  《西行漫吟》之九十五——《阿尔金山杂记》
  阿尔金山杂记
  无尽黄昏不见村,
  万丈悬崖近车身。
  今日不知宿何处,
  西行之人心如粉。


  《西行漫吟》之九十六——《翻越阿尔金山》
  翻越阿尔金山
  夜降大峡谷,
  车行盘山路。
  寒气摧行人,
  弯道不减速。


  《西行漫吟》之九十七——《与母亲通话杂感》
  与母亲通话杂感
  慈母知我行,
  夜夜不得眠。
  虽瘦十二斤,
  仍说能吃饭。
  慈母知我行,
  一日仅一餐。
  虽临万丈渊,
  不敢说艰险。


  《西行漫吟》之九十八——《过尕斯库勒湖》
  过尕斯库勒湖
  南望一湖水,
  闲卧戈壁滩。
  湖中何所有,
  白云与雪山。


  《西行漫吟》之九十九——《过油沙山》
  过油沙山
  万沙堆成丘,
  满山流水沟。
  绵延十万里,
  有洞皆喷油。


  《西行漫吟》之一百——《油沙山至老茫崖》
  油沙山至老茫崖
  车行六百里,
  无处觅人迹。
  食宿全无着,
  唯有沙在飞。


  《西行漫吟》之一百零一 ——《花土沟投宿》
  花土沟投宿
  风停沙睡去,
  月照孤村树。
  投宿无店家,
  前行不知路。


  《西行漫吟》之一百零二 ——《过一里坪》
  过一里坪
  车过一里坪,
  星辰满地生。
  四野无寸草,
  问之盐湖行。


  《西行漫吟》之一百零三 ——《柴达木杂感》
  柴达木杂感
  车行两千里,
  店家无处觅。
  车后取陈馕,
  暂解眼前饥。


  《西行漫吟》之一百零四 ——《过茶冷口》
  过茶冷口
  车过大柴旦,
  美景不忍看。
  鳄鱼成群游,
  狮子卧路边。
  问之何所成,
  北风吹万年。


  《西行漫吟》之一百零五 ——《过鱼卡》
  过鱼卡
  远处已朦胧,
  近山夕阳中。
  碧草披金色,
  车如梦中行。


  西行漫吟》之一百零六 ——《出格尔木》
  出格尔木
  车出格尔木,
  昆仑横眼前。
  山高云层低,
  不雪亦生寒。


  《西行漫吟》之一百零七 ——《过格尔木河》
  过格尔木河
  昆仑山上水,
  如刀划地开。
  九月风雪至,
  水去河床在。


  《西行漫吟》之一百零八 ——《过昆仑山》
  过昆仑山
  万倾开阔地,
  草疏白云低。
  雪山环四野,
  天寒空气稀。


  《西行漫吟》之一百零九 ——《昆仑山即景》
  昆仑山即景
  闲坐清风里,
  高卧白云端。
  万事随水去,
  谁动昆仑山?


  《西行漫吟》之一百一十 ——《过沱沱河》
  过沱沱河
  藏北蓝天下,
  一水向东流。
  夹岸百余丈,
  直飞长江口。


  《西行漫吟》之一百一十一 ——《过通天河》
  过通天河
  蓝天白云下,
  一河通天去。
  两岸生翠草,
  急流扬碧玉。


  《西行漫吟》之一百一十二 ——《过唐古拉山口》
  过唐古拉山口
  海拔五千三,
  冰雹随风卷。
  乌云盘头顶,
  俯视大雪山。


  《西行漫吟》之一百一十三 ——《过昂羌村》
  过昂羌村
  悠悠苍穹下,
  牧草接天涯。
  处处藏碧潭,
  一村三两家。


  《西行漫吟》之一百一十四 ——《过羊八井》
  过羊八井
  边村皆息灯,
  行人尽入梦。
  万鸟归巢穴,
  唯我西行中。


  《西行漫吟》之一百一十五 ——《游色拉寺》
  游色拉寺
  山外能闻读经声,
  沿途寮房数十层。
  猩红袈裟随处是,
  不知寺内多少僧。


  《西行漫吟》之一百一十六 ——《游布达拉宫》
  游布达拉宫
  梦中神秘地,
  今日初登临。
  石路绕红墙,
  高处接白云。
  一门入宫去,
  如临八卦阵。
  幽道相勾连,
  曲折通万门。
  左右藏密室,
  错落无南北。
  上下三百层,
  云梯数不清。
  矮门低头过,
  窄处侧身行。
  一步一典故,
  放眼皆古董。
  经卷与金佛,
  个个价连城。
  人出宫门外,
  犹如在梦中。


  《西行漫吟》之一百一十七 ——《拉萨遇理方同学》
  拉萨遇理方同学
  相顾皆面熟,
  听音如旧故。
  迟疑向前问,
  恍然大迷悟。
  同学九华山,
  共读一本书。
  一别十三年,
  万里天涯路。


  《西行漫吟》之一百一十八 ——《拉萨遇刘君》
  拉萨遇刘君
  不期遇刘君,
  惊叹皆称缘。
  共游大昭寺,
  留影佛尊前。
  别时久相握,
  挥手共祝愿。
  西行多艰险,
  一路保平安。


  《西行漫吟》之一百一十九 ——《游罗布林卡》
  游罗布林卡
  白云三两朵,
  古树林中卧。
  水榭清泉边,
  名木挂红果。
  幽竹生寒意,
  池边花如雪。
  当年纳凉处,
  空余小茶桌。


  《西行漫吟》之一百二十 ——《过雅鲁藏布江》
  过雅鲁藏布江
  山高江水平,
  处处杨柳风。
  趋车绕山道,
  如作江南行。


  《西行漫吟》之一百二十一 ——《和守丰居士》
  和守丰居士
  西去蒋君伴吾行,
  一路风尘相照应。
  人生难得一知已,
  云龙山上月下逢。


  《西行漫吟》之一百二十二 ——《德里机场随感》
  德里机场随感
  袈裟仍在身,
  依旧华夏魂。
  伏俯起落间,
  忽成外国人。


  《西行漫吟》之一百二十三 ——《印度乡村》
  印度乡村
  乌鸦满田野,
  处处树成荫。
  孔雀随处见,
  路边卧牛群。
  猴子沟边走,
  天鹅不怕人。
  有树就是家,
  沿途不见村。


  《西行漫吟》之一百二十四 ——《游红堡》
  游红堡
  红墙万仞高,
  殿堂镶珍宝。
  不见旧王孙,
  鸟雀乱筑巢。


  《西行漫吟》之一百二十五 ——《斋蒲尔皇宫即景》
  斋蒲尔皇宫即景
  宫墙城外恒河水,
  岸边白鹭正低飞。
  群象浮鼻水中卧,
  抚面暖风向北吹。


  《西行漫吟》之一百二十六 ——《游莲花庙随感》
  游莲花庙随感
  日有十万天竺客,
  入庙皆因虔诚心。
  鞋子不脱不得进,
  来者没有求福人。


  《西行漫吟》之一百二十七 ——《印度佛寺燃香》
  印度佛教寺院燃香
  华台供佛尊,
  四壁不染尘。
  入寺赤脚行,
  肃穆无声音。
  燃香长叩拜,
  情动泪纷纷。
  长车十万里,
  今得表寸心。


  《西行漫吟》之一百二十八 ——《夜看恒河》
  夜看恒河
  日落恒河万沙白,
  水若蓝天天若水。
  人生难得几次见,
  此时宜游不宜睡。


  《西行漫吟》之一百二十九 ——《印度宾馆见国人》
  印度宾馆见国人
  杯中天竺酒,
  窗外恒河柳。
  人在富贵乡,
  何事锁眉头?


  《西行漫吟》之一百三十一 ——《印度新德里街道印象》
  印度新德里街道印象
  巨象在游荡,
  花坛有人躺。
  警察闲望天,
  牛卧路中央。
  窝蓬随处搭,
  方便在路旁。
  人车塞街道,
  悠然皆不忙。


  《西行漫吟》之一百三十二 ——《别印度》
  别印度
  踏破天竺国,
  不见龙华图。
  暂取农禅书,
  归耕云龙湖。

 
 
 
前五篇文章

《空无意诗集》第六部

《空无意诗集》第七部

《空无意诗集》第三部

《空无意诗集》第四部

《空无意诗集》第五部

 

后五篇文章

观世界佛教论坛开幕心得

山居八首

古诗论做人

圆通上师禅诗集锦下

圆通上师禅诗集锦中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