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声明 语言 音乐 文学 声明 其它护持
 
 

茅屋粗食得其所安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茅屋粗食得其所安

  唐·龙山禅师


  三间茅屋从来住 一道神光万境闲

  莫作是非来辨我 浮世穿凿不相关

  这是潭州龙山禅师的诗偈,描写悟道有得,超然物外的境界。是说人生在世,虽然住的是简陋的茅屋,吃的是粗糙的食物,但是如果我们能以智慧去观照世间的功名利禄和人间的善恶是非,了解它们的短暂性、虚妄性,心地明朗,得其所安,那么茅茨土阶也是亭台阁榭,粗衣蔬食也是锦服珍肴,因为心中与道相契合,世界是宽敞无碍的,这个时候,世界万种的纷争纠缠,再也无法扰乱我们悠闲的心境,世人如何的钻营巧取,与我们都毫无相干。
  这首诗充分表现了龙山禅师对于世间名利能够置之度外的精神,过着一种超然绝尘的生活。一般人对人生抱有两种态度:一种是“纵欲的人生”,追求于世间上的享乐,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以致纵情任性无法自拔。另外一种是“禁欲的人生”,视欲望如毒蛇,以名养为畏途。佛教对这两种态度认为都过于偏激,有失中道。因为过份的纵欲,一味追逐享受,容易迷失了本性,随着欲望而转移;况且欲海难填,以有限的精力去追求如溪壑般的欲望,好比夸父逐日,只有死于非命。而这种快乐是不实在的,相对性的,纵欲的快乐,跟随而来的就是身心的交瘁,人格的堕落,所以说“乐极”必“生悲”,所以“纵欲的人生”是不究竟的。
  “纵欲的人生”虽然不好,但是,“禁欲的人生”也太过狭隘,因为完全禁欲使人形同槁木死灰,毫无生气。好比种花莳草,水分过多,必定腐烂而死,而缺少水分,也会枯干而死。如果恰到好处,花草得到清水的滋润,就能长得茂盛美丽。所以佛教理想中的生活,既不推行禁欲的人生,也不提倡纵欲的人生,而主张过着中道的生活。
  我们众生称为“有情”,“情性”与我们如影随形,无法分离,放纵它,固然不可;绝对禁止,也是不可能。但是如果能善加引导,合理节制,好比长江黄河,疏导入流,不但无害,反而有益于灌溉、水利,况且欲望尚有善恶之分,善欲可以给予人生奋进的力量,所以佛教不主张纵欲,也不主张禁欲,而主张节欲。进而当我们修行有境界的时候,虽然住在欲尘中,也不会被染着,譬如维摩诘菩萨:“虽处居家,不着三界;示有妻子,常修梵行。”五欲六尘之所以形成束缚,那是因为众生的愚痴造作。
  (摘自《禅师与禅诗》 释星云)

 
 
 
前五篇文章

题《《鉴真东渡》》

致终南慧云老头陀

乐道闲

仲冬送故友至兰州

答友人三首

 

后五篇文章

退步原来是向前

禅诗日记

送演曾上人行脚,夜归

雪夜偶得

闻钟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