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八咏集——芦子渡 |
 
芦 子 渡 寺之乾维,早有芦子二城。东城延袤万余步,有四门,尽啮于江;西城差小,遗址犹存。渡淞江者必由是取道,故名。 一 我游芦子渡,步入芦花村。村深野色静,江白天光吞。 鸣鸿夜呖呖,宿鹭朝纷纷。飞花乱香雪,还思费公言。 东南风尘里,乃有此地存。永怜澄清志,嗒然欲销魂。 二 舟泊东吴野水涯,秋容两岸白鸥沙。四更落月翻银海,十里晴云吹乳花。 孝子经游收作絮,老禅归云踏成槎。风尘满地衣冠尽,留得江村隐者家。 三 路入西风十里秋,月明飞雪下汀洲。 关山著处皆戎马,容得山人不系舟。 四 吴淞古渡水如烟,十里芦花雪满天。 一苇可航还自许,老僧应不泛虚船。 五 秋风两岸著,野水千家绕。 只履自东归,零乱霜天晓。 六 芦瑟瑟兮水溶溶,望美人兮袁之崧。 雁呖呖兮心忡忡,眺东城兮江之中, 吾将踏苇兮歌清风。 七 明月满汀雪,西风两岸秋。 棹歌江上发,思与老禅游。 八 耶城东来芦子渡,万顷芦花失江路。 明月清秋作雪飞,村中不见将军墓。 只今海内风尘昏,移家来就渔樵论。 处处桑麻有闲地,纷纷桃李傍公门。 九 黄浦西来别有村,秋来一色净无闻。 休看神女朝行雨,且对江妃夜染云。 人噫酒醒呼鹤梦,心疑书罢散鹅群。 老渔收拾眠睛雪,赢得鸥盟可共分。 十 步出芦子渡,渡转芦花村。 结交渔樵客,绝迹公卿门。 岂无叩角咏?仅有扪虱论。 东家蕃牛羊,西家足鸡豚。 乱离且避地,何必问桃源! 十一 三江南上路斜分,十里芦花接海门。 落日断鸿迷岸岸,西风飞雪暗村村。 赤乌名刹今犹在,金锐残营久不存。 独立苍茫吊陈迹,几回萧瑟向黄昏。 十二 我行芦子渡,西风寒日斜。海城有遗堞,黄芦吹白花。 征鸿下荒渚,野鸟依晴沙。逐彼天风去,一苇登海涯。 十三 芦花十里塘,野色正荒凉。明月秋无际,西风雪有香。 渔朗茆屋小,估客棹歌长。自愧无家别,经行百感伤。 十四 风冷花飞雪,秋清水到门。 醉眠船不系,江月净无痕。 十五 百里晴沙江水长,芦花风起碧天凉。 客舟曾泊西城下,满地砧声两岸霜。 十六 芦村胥村南北路,舟往舟还古今渡。 一笠天垂紫凤飞,百枝水落青龙步。 鲤鱼风起夜未收,雪色苇花零乱秋。 借得君山第三管,月中吹过沧浪洲。 十七 吴淞东来三百里,派别松陵号松水。 何年此地列两城,千雉依稀照江汜。 东西相望似连珠,大小欲学孤山孤。 大城巳逐江沙汜,小城犹在独名芦。 君不见当时好城市,满目黄茆兼白苇。 又不见船底邑千家,官渡于今属芦子。 百年富贵一朝悲,高门大宅号狐狸。 不信但看芦子渡,日日船开秋雁飞。 十八 落日待船芦子渡,知是古时芦子城。 一片连云葭菼色,风迥犹作甲兵声。 十九 荻花开上古芦城,一叶舟从野渡横。 江月偏于洲上白,水风长作雨来声。 雁衔霜干初传箭,龙化冰弦巳按筝。 惟有渔家邻古寺,夜深灯火隔溪明。 二十 俨师性诞逸,人或指为颠。不唱渔家傲,惟谈虾子禅。 偶然吞一斗,何待施千钱。开口吐还客,江清月满船。 二十一 松渡依明刹,乾维屹化城。四门江水啮,千古海潮生。 晨得渔归市,宵闻鹤守更。胡僧亦复见,一苇溯风行。 二十二 异人多幻化,释也悟空缘。去住亦何迹,无生吞吐间。 虾潭仍罔象,度灭显慈船。月明芦子渡,犹然睹蜿蜒。 二十三 昔因芦子城,名传芦子渡。蒹葭绕岸洲,鸥鹭眠沙坞。 渔朗棹歌归,黄昏寺钟鼓。千载城民非,静寺犹存古。 二十四 芦子城高靖海氛,霓旌移驻一支军。 关前更送轺车去,巡历苏州两地分。 瑟瑟丛芦古渡边,渡头人立倚江天。 一湾叶乱空滩雨,两岸花藏小市烟。 吊古已无防寇垒,问津常有捕鱼船。 即今海上承平久,满野桑麻种野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