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声明 语言 音乐 文学 声明 其它护持
 
 

胜利道歌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天 鼓 妙 音
  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上师 著
  索达吉堪布 译
  怙主诸佛智慧身,文殊室利童子尊,
  恒住心莲八瓣蕊,所言愿利诸有情。
  甚深妙道光明藏,仅闻词句断有根,
  六月修要得解脱,唯此铭刻于心中。
  遇此胜法有缘众,前世累劫积资果,
  吉祥普贤同缘分,心当生喜诸道友。
  沉溺恶境轮回众,为得究竟安乐地,
  当负利他心行责,应舍爱自如毒食。
  此能阻塞恶道门,此引善趣之福乐,
  亦得究竟解脱地,切莫多思修此要。
  于诸轮回盛事富,不起羡慕之心念,
  人天诸众胜供者,当护胜饰律仪法。
  一切胜生定圆乐,皆从依此而生故,
  破戒恶趣漂无垠,勿令自迷应取舍。
  诸时心行随顺友,当勤心善禀性直,
  究竟虽欲广利自,暂时利他乃窍诀。
  此名人道规范法,三世诸佛方便道,
  是为四摄法之精,切切莫忘诸徒众。
  说此善根愿诸众,解脱轮回深渊境,
  有缘弟子令欢喜,往生西方极乐刹。
  此乃于第十七周期丙子年,我等众师徒解脱内外密诸违缘,庆祝胜利佳节时,近五千僧人中,阿旺罗珠宗美胡乱而唱,善矣。
  公元1996年9月21日
  胜利道歌浅释
  索达吉堪布 译释
  顶礼大恩金刚上师!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发无上的菩提心!
  法王的弘法过程至目前为止分为五个阶段,并以不同阶段所作的窍诀教言作为分界标志。其中的《忠言心之明点》与《教诲甘露明点》已经译成汉文,现在上师又垂示了《胜利道歌·天鼓妙音》,标志着第五个宏法时期的开端。这三个教言的内容,大致相同,都强调了戒律,又强调了人格。《忠言心之明点》和《胜利道歌》还着重宣说了密宗的功德。
  法王在前段时间的弘法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违缘,最终以三宝的加持,遣除了一切外、内、密的违缘,这时法王心中自然显出了这个《胜利道歌》,这也标志着在法王将来的弘法过程中,已不会遇到重大的违缘。法王这个《胜利道歌》,并非由分别念所造,而是在诸佛菩萨的加持下,从智慧中自然的流露。因此,我们所有的弟子修学这部论,必有相当的意义和加持。法王要求我们以后在每讲一个法时,在开始的第一天,最好把《胜利道歌》讲解或读诵一遍,如此便能遣除整个传法过程中的违缘;如果发心去求法,先诵一遍《胜利道歌》,也能顺利实现愿望,而且不会受到邪魔外道的障碍或遭遇其他的违缘;在学佛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或违缘,通过读诵这首道歌,或者将其带在身上,也能够转变成顺缘。
  法王一再要求凡是皈依、依止他的人,必须把《胜利道歌》背熟,而且要精通其含义,如此对我们一生都能产生很大的利益。释迦牟尼佛所传的八万四千法门,我们要娴熟精通,颇为不易,而法王通过自己的修证,已归纳成为了这个殊胜的窍诀,所以大家一定要珍视。
  《胜利道歌》从论首的顶礼与上师无别的文殊菩萨,及强调时时以信心祈祷上师开篇,到论尾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为结束,中间共开示了四个修法的要诀,欲想尽早获得正等觉佛果,必须修学无上的大圆满法门。而大圆满依靠什么来成就呢?发大乘菩提心;此又须要依靠什么呢?出离心;而出离心的基础是什么呢?即需要一个禀性善良的人格,这是从学处的角度讲的。如果从戒律方面理解,即欲速捷成佛度生,则应趣入无上密乘,为此,首先要受持密乘三昧耶,此之前提,须先具有菩提心,因此必须要依靠菩萨戒;受持菩萨戒须先有出离心,因此必须依靠别解脱戒(小乘的比丘戒、比丘尼戒、沙弥戒,沙弥尼戒,正学女戒、优婆塞戒、优婆夷戒);推寻到最后归结为人品,因为一切戒律,都须建立在贤良人品的基础上。这四个要诀,是显密一切法门凝结成的精华,是成佛的必由之路。
  《胜利道歌》从窍诀方面讲,与宗喀巴大师的《三主要道论》相类似,都论述了修道的要点,共同的是出离心和菩提心;不同的是,在无二智慧上,《三主要道论》讲述的是中观,而《胜利道歌》讲的是无上大圆满,此外《胜利道歌》还特别强调了人格。在风格上的差异,《胜利道歌》是从大圆满到人格的逆向式推理,而《三主要道》是讲从出离心、菩提心到中观的修学次第。
  本论分三个方面:初义,论义,后义。初义分二,题目和顶礼句。
  先讲题目“胜利道歌·天鼓妙音”,自从法王如意宝开珠日神山的伏藏大门的缘起被破坏以后,整个学院遇到了很多的违缘,尤其在法王前期的弘法利生当中,遇到很多内、外、密的障碍;最后由上师和三宝的加持完全遣除了一切违缘,在庆祝胜利的时候,法王唱出了这首道歌。“道歌”是在修证上面得到证相后,自然唱出的歌。“天鼓”是在三十三天,因天人的福报而显现的一面大鼓,在天人与阿修罗打仗之时,天鼓自然响起,并发出“愿一切天人胜利,愿一切非天消灭”的声音,所以在这里把道歌比喻成天鼓的声音。
  接着是顶礼句,这里是顶礼文殊菩萨。在1987年法王带领弟子朝礼五台山以前,法王所造的论典都首先顶礼麦彭仁波切。自从法王去五台山,见到了文殊菩萨,得到了《忠言心之明点》和《文殊大圆满》这些窍诀法以后,所作的论就经常顶礼文殊菩萨:
  怙主诸佛智慧身,文殊室利童子尊,
  恒住心莲八瓣蕊,所言愿利诸有情。
  “怙主”是一切众生的唯一依怙处,也就是诸佛菩萨,而十方所有佛菩萨的智慧总集身,就是文殊师利童子圣尊。这里把自己的心比喻成一朵八瓣莲花(从密法的生起次第、圆满次第来讲,自己的心中有四种或八种脉瓣等),花瓣中间有花蕊,而文殊菩萨就象太阳,祈请您的光芒照射到我心间的莲花中,请您恒住在莲花的花蕊中。即祈请上师文殊菩萨时时刻刻加持我的身口意,加持我的智慧,使我的智慧和您的智慧融为一体。
  “所言愿利诸有情”,法王愿此文所述的修行窍诀能利益普天下的一切有情。法王在讲解此道歌时指出,不仅按《胜利道歌》的要诀去学去修的人,即使只听到念诵的声音或只触碰到法本的人,都将得到利益。法王也愿他们都得到暂时的人天福报,并究竟证到无余涅槃的境界。
  下面讲论义。论义分成四个方面,即无上密法、菩提心、出离心、贤良的人品。无上密法又分两个方面,一是修无上密法的功德,第二是修密法的因缘。首先是讲修密法的功德。
  甚深妙道光明藏,仅闻词句断有根,
  六月修要得解脱,唯此铭刻于心中。
  “甚深妙道”指大圆满法,因大圆满法非常深奥,一般的凡夫难以通达其密义,所以说是甚深妙道。“光明藏”指光明大圆满,即一切显宗、密宗的经藏、论藏的精华。仅闻无上大圆满密法的词句,即使没有发心修持,也能断除此生、中有或后世的三有轮回之根。胜喜金刚曾说过:“此《胜喜金刚续》,见者得解脱,闻者得解脱,触者得解脱。”不但人类,即使是其他如地狱、饿鬼、旁生中的众生,听闻之后,也都能得到解脱。如法王曾给一只老山羊念了密法的传承,老山羊已经得到解脱,现今在东方现喜刹土麦彭仁波切面前闻法。法王灌顶传法的时候,不但你们,而且旁边这些麻雀、狗,它们听到了这种词句后,也都能种下解脱的善根。而且他们也是因为前世因缘,才会聚集到这里来的。象那天我们在汉经堂内传密法时,有一只鸽子,一直静静地停在栏杆上听,等传法结束念《普贤行愿品》回向的时候,它才飞出去了。你们在上师面前闻法时,虽然语言不通,但你们听法前念皈依、发菩提心的仪轨,中间有一定的听闻意乐,听完后念回向偈与《普贤行愿品》回向,确实能获得大加持,同时在大成就者面前听殊胜的法,也是很难得的。在密宗中,只要戒律清净,每一位众生都能得到解脱。所以说大圆满的功德非常大,我们应该对此生起欢喜心。
  “六月修要得解脱”,如果得到大圆满密法后,精进修持,上根者在六个月中即可真正得到解脱。《杰珍大圆满》中指出,利根修密法者六月即获成就。《金刚帐续》说:“不动信解行六月,金刚持地能获得。”又《庄严誓言续》说:“由六月不动,信解及恭敬,获金刚持地。”那么,在密宗中,什么是利根呢?趣向涅槃的善根总说有五种,即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嘉样钦则旺波等传承祖师根据续典教证与修行体验指出,密宗中之根器以信根为重。另外净土宗也是十分注重信根,如果对阿弥陀佛没有生起信心,修最简便的净土法门也不能往生。在宁玛派教法史上,修行者因信心而获得成就的事例俯拾即是。读了第二世敦珠仁波切的《西藏古代佛教史》之后,就会了解宁玛派的教法,也就自然会对密法生起很大的信心。五明佛学院的所在地喇荣沟,自从第一世敦珠仁波切——降魔金刚创建道场到现在的一百来年中,就有十三位虹身成就者。
  关于女人学佛的难易问题。一次我遇到一位新闻记者,她是美国的女居士,她问我:“我觉得佛法中有些还是不合理,世间法主张男女平等,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中。但是在佛教里面,虽然从根本上说男女是平等的,但其实差距还是很大。比如你看,现在女活佛就是没有。”我说:“女活佛有嘛,象智旺仁波切认定的华登门知、阿贡喇嘛等等。”她说:“有是有,只有一个、二个。”于是,我说:“也是这样的,现在世界上女总统虽然有,也只是一个二个。”从世间法方面来讲,男女在某些方面,如能力等还是平等不了,这是不争的事实,佛在显宗中也说女人有五障,即不能作五种身:一、梵天王;二、帝释;三、魔王;四、转轮圣王;五、佛身。但在修密法证悟成佛的机会上,男女是平等的。在密宗中女人成就的很多,象以前红色铜山的十万空行母等等,这方面公案数不胜数。比如汉族僧尼中前几年圆寂的明慧比丘尼,从她对密法的信心和往生时的瑞相来看,确实是得到了解脱。并且从时间上看,从她1993年9月1日听完《大圆满心性休息三处三善引导文》,到1994年3月1日圆寂,前后正好六个月时间。当时她虽然生病,且病得也很厉害,但在这方面成就者示现的很多。如以前新龙的大成就者白玛邓登,在他生病的时候,痛得几个人都按不住,但最后他变成了虹光身虹化了。西藏八十年代时还有一女居士当珍拉姆,她对密法的信心非常强,修的法是以前新龙县的一个宁玛派传承法要,她平时所显现的行为、作风很不如法,但她最后圆寂的征相确实非常好,七天以后,她的身体缩成了仅26厘米,可以托在一个人的手掌上。如此,历史上有很多很多女人修大圆满解脱、成佛的公案。
  六月修要得解脱,是对最利根,也就是信心最猛厉的人而讲的,中根人则在中阴身的时候解脱,钝根来世25岁以前遇到金刚上师及密法,然后开始修行,获得解脱。所以,我们这里面的人,如果是在25岁以前遇到上师与密法的话,多半是前世的因缘。在《杰珍大圆满》、《龙钦心滴》和《布马心滴》中,有些讲三年当中得解脱,有些讲六年当中得解脱,有些讲七年当中得解脱,时间虽然各异,实际主要是由人的信心和精进方面的差异而致。“一个是精进,一个是信心。”法王经常这样强调。
  “唯此铭刻于心中”,应将此无上大圆满的密法,深深铭刻于心中,这是出世的津梁,更是成佛的最大方便。法王讲解《胜利道歌》时着重指出,我们现在很多众生因业障深重,要完全通达密法的内容,已较为不易。但我们不要对自己的密法上师生起邪见,在金刚道友之间也不能犯密乘戒律(如果是犯了密乘戒,马上就忏悔,尽量不要过夜)。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当中,有了过错后,忏悔是唯一的对治方法。若不忏悔,则对自己的修道、弘法乃至今后的生活都将产生极大的障碍。
  但刚学密法的人,稍不注意,出点矛盾时,也以为是犯了根本戒,事实并非如此。在这里,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犯戒的故事:在丹巴县的一个寺庙有一位从我们佛学院出去的堪布,他去那座寺院后,传了不少密法。那个寺庙有位当家师,也向他求了《七宝藏》等大圆满窍诀。堪布也向他传了有约三年时间的密法。后来,不知怎的,当家师忽然对堪布不满,开始诽谤。其他人规劝了当家师,让他向堪布忏悔,但他好象着了魔,谁的话都听不进去。不久,他就公开诽谤,甚至对堪布挑衅说:“你不能住在这里,我们怎能给你提供供养呀……”当时,那位堪布说:“你不要这样讲,你要想一想,我们之间有密乘的真正誓言。我向你传了许多大圆满窍诀,你应好好忏悔,不然很危险的。”但是,这个人还是听不进去。于是这件事情越来越大。最后无奈那位堪布说:“既然这样,现在我再也不会接受你的忏悔了。”堪布不愿意住在这个地方,就到其它地方去了。不久,也许那个当家师接受了别人的规劝,也许是自己明白过来了。他跑到堪布面前,跪下哭着说:“我从今以后,再也不诽谤你了。”他开始忏悔,那位堪布说:“你高兴的时候也是流眼泪的,你对我诽谤的时候也是流着眼泪的,从今以后,无论你再怎样哭,我也不接受你的忏悔。”现在这位上师已不接受弟子忏悔的这种情况,才是真正破密乘根本戒的。根本戒破与否的界限是上师接不接受你的忏悔。如果对上师生了邪见后,诚心忏悔,上师也接受了,这恶业便可消除。在我们佛学院,对法王或对其他上师,可以说从来没有出现过不愿忏悔的事情,希望今后也不要出现。
  历来对于破戒之人,我们佛学院里的灌顶传法不许参加,也不让长住。在藏地,特别是在“文革”期间,有些人明明知道是自己的根本上师,但仍然去打去骂、去批判自己的上师,这样无疑已破了戒。
  在密乘戒律三昧耶的基础上,并对大圆满的法本,经常地顶礼、供养,今生当中就可能得到解脱。很多证悟并非只凭本人的智慧,而是还凭信心。所以,不管你到什么地方,大圆满的法本,不要离开身体。或者在你住的地方,每天晚上,把这个法本和一些佛像供在一起,对它们顶礼,这样会有不可思议的加持(密宗的有些佛像,象双运像,一般的人难以理解其深奥密义,应注意保密。如果公诸于众,反而会引起邪见)。上师仁波切在一生中,象《上师心滴》、《大圆满三大休息》这些法本一直没有离开过身体,哪怕是在文革期间,那时的藏地,如果让人看到身上带着一个法本,将非常的危险。
  莲花生大师曾说过,修行得成就的法,各个教派都有,但是不修行得成就的法,只有我的宗派才有。所以说真正是有信心,并遵守誓言的人,即使不修行也能获得解脱。上师仁波切也特别强调,尤其在现在末法时代,密法比其余佛法更有殊胜的加持。莲花生大师也曾说:“时代越趋向末法,我的无上密法将越加兴盛”,由这些教证说明,能遇到这样的密法,确有很大的缘分,并会产生不可思议的利益,故应好好地修持。
  下面讲修密法的因缘。
  遇此胜法有缘众,前世累劫积资果
  吉祥普贤同缘分,心当生喜诸道友
  “遇此胜法有缘众”,“胜法”是指无上密法大圆满,“有缘众”指我们得到灌顶、传承,有着非常殊胜缘分的众生。
  “前世累劫积资果”,现在我们遇到这样的密法,是不是平白无故好象从天上掉下来的?我们有些人因为家庭里有这样或那样的障碍,就糊里糊涂地跑到这里来了,然后觉得这仅是巧遇,但其实并非如此,这是多世累劫积累资粮的殊胜结果,因为密法不象其它的法容易得到,无垢光尊者在《胜乘宝藏论》中指出:“凡值遇无上密乘者,往昔必定已供养过无数佛陀,并已成过普贤如来的眷属……若男若女入此胜密,并获得传承教言,虽其未证悟,然以听闻之功德力,决定速疾解脱,因彼逢遇无上果法之故。”他用了两个推理,第一个是我和弟子们千百万劫当中已积累了足够的资粮,因为我们已经遇到了殊胜的密法;第二是我和弟子们,在今生或中阴,一定会获得解脱,也是因为我们遇到了殊胜的密法。无垢光尊者以这两个因明的肯定句为我们作出了明确的推断。
  “吉祥普贤同缘分”遇到这样的密法,实际上已与普贤王如来同等缘分,因为普贤如来一刹那中得解脱,也是依靠这个殊胜密法。另外,“系解脱”——《圣教一子续》中说:如果见到了天上的金刚链,我们便与普贤如来具有了同等的缘分。
  我们前天得到了法王“系解脱”的灌顶,因此你们以后可以把“系解脱”戴在身上,并且应戴在贴身处,最好不要让任何人看到,而且在今生不能离开身体,睡觉时也不能取下来。临终的时候,如果“系解脱”在身上,我们会有相当的把握。我们什么时候死亡,自己还无法确定,如果你在晚上把“系解脱”搁在这边,你在那边静静的睡觉,或许就与世永别了,这样就失去了在临终获得极大加持的机会。过世后,“系解脱”也不能离开尸体。洗澡时,暂时解下来一会儿,马上就要戴上去。装加持品的嘎乌盒可以戴在外面。上师仁波切那本“系解脱”很重,装在一个很大的、用银子做的嘎乌盒里,一直戴在身上,前几年出国去印度时,天气很热,他洗澡的时候,解下来在旁边搁了一会儿,洗完马上便说“我的系解脱!”,一会儿也不能离开身体。在藏地,很多人光凭“系解脱”的加持就往生了,而且他们的身体变成虹光,烧出了舍利。我看到有些人把“系解脱”戴在外边做为装饰品,这样不如法,因为我们并非以此作为一种装饰,而是为了得到加持。
  “心当生喜诸道友”,上师用一种谦虚的语言,把他所有的弟子称作“道友”。我们所有的道友,遇到这样的密法,真的很不简单,故心里面应该生起欢喜心。虽然我们还没有一定的修行,但是首先护持清净誓言,经常忏悔罪过,特别每天念金刚萨埵心咒、百字明,这样,身、口、意的罪业能即刻消除;同时,对密法不要生起邪见。虽然要真正证悟密义确实有点困难,但是已经得到这么多灌顶、教授,已经种下了最殊胜的解脱种子,不久之后定能获得解脱。前两天,有几个出家人去汉地时,我看他们书包里面装了许多密法的法本,并且赞叹密法的加持不可思议,由此可推知他们对密法的殊胜信心。
  然后讲第二个问题:发菩提心。此分二方面:发心之理;发心功德。首先讲发心之理:
  沉溺恶境轮回众,为得究竟安乐地,
  当负利他心行责,应舍爱自如毒食。
  一切有情大致可分为二类,一类是已获得暂时甚至究竟安乐的圣者,即声闻罗汉、缘觉、菩萨与福慧圆满的佛陀;一类是没尝到过安乐的法味,随业力而沉溺在布满险恶外境的轮回中的众生。轮回是轮转不断之义,其中有六种不同的种姓,即天道、阿修罗道、人道、傍生道、饿鬼道、地狱道。尚未解脱的众生就在这六道中转来转去,即使升到苦难并不深重的三善道——天道、阿修罗道、人道,还未等喘息过来,又被自己所造的不善业力拉到了三恶道——傍生、饿鬼、地狱中消业受苦去了。故月称菩萨在《入中论》中说轮回中的众生是“如水车转无自在”。就拿我们周围的人类众生来说,虽然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但失意、烦恼、苦闷也随之蔓延开来,十个人中你去问他们幸不幸福,有九个会露出一脸的苦笑。而且因不了知、不遵守因果规律,这些人在为生活奋斗的同时又造下了无数的罪业,今后的去处又是十分地黯淡。我们是无数个恶境众生中的极少数幸运者,因为多世累劫的善根成熟,现在终于遇到了三宝与具德的上师,所以我们出离这个险境的日子已指日可待。
  但这还远远不够,因为从佛菩萨的圣言量,修行者的现量,以及推理的比量中,我们已清楚地知道所有这些受苦的众生,都曾作过自己的父母。他们曾经对自己是那么地细心呵护,相互感情是那么地如胶似漆,现在虽然已全然不识,但一个稍具良知的人,怎么也不可能将他们撇在一边,自己独自求得安乐。而使他们得到最大的安乐,即是使他们永远离开轮回苦海,获得无上的成就。因此,心中应立下为使所有父母众生得到究竟安乐的誓愿。
  为实现这个誓愿,我们该从哪里做起呢?
  “当负利他心行责”,在立下了这个伟大的誓愿后,我们再来观察自己。现在我们尚是凡夫,凡夫意味着自己尚在轮回之中,帮助他人的能力微乎其微,根本无从实现如此宏大的誓愿。因此我们应该首先使自己具有最大的能力,而在这世界上能力最无上的即是佛陀,因此,我们为了使一切父母众生得到究竟安乐而愿自己获得佛陀一样的能力,即发誓成佛,这个决心称为“愿菩提心”。从发起这种决心的那一刹那开始,自己就已进入了大乘五道(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无学道)中的资粮道,称为资粮道菩萨了。
  详细说来,愿菩提心有三种。一是为度一切众生愿自己先于众生成佛,这种发心需经三十三大阿僧祗劫修行才能成佛;一是愿自己与众生同时成佛,这需要七大阿僧祗劫的修行;最可贵的是愿一切众生先于自己成佛,就象释迦牟尼佛和地藏菩萨所发下的誓愿一样,这需要经过三大阿僧祗劫的历程。如果有福德因缘值遇密宗,则更可因法门的深浅等因缘而在数世乃至一世中成就。
  发愿菩提心纯熟、坚固后,再去行持六度万行,这就是行菩提心,行菩提心开始后,他相续中的罪业就迅速减灭,福德迅速增长。华智仁波切说:“没有菩提心的基础,光是念经、加持、传法、闻法等等,实际上没有很大的功德。若有了菩提心,即使没有行很多善事,实际上他的功德也日益增上。”所以这里为了无边无尽轮回中的众生,让他们得到究竟安乐,我们在学道的过程中,应该发起利益众生的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并承担所赋予的重大职责。
  “应舍爱自如毒食”,在这个学道的过程中,最紧要的是要断除珍爱自己的我执。《智者入门》中讲,所有的众生首先有我执,接着产生我所执,然后就一直转在轮回中,始终无法解脱,漂泊无边。《入中论》中也说:“最初说我而执我,次言我所则著法。”所以对凡夫来说,我执是最大、最究竟的敌人。《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诸苦生于欲自乐,诸佛之因利他心。”一切痛苦源自自己的欲望,一切诸佛的功德源自利他之行。所以说,爱执在学道过程中,相当于毒药那样的,一定要去掉,如断掉所有的我执和我所执,则菩提心能顺利地生起。
  下面阐述发心的功德。
  此能阻塞恶道门,此引善趣之福乐,
  亦得究竟解脱地,切莫多思修此要。
  弥勒菩萨也曾说过:“此菩提心能阻塞恶道之门,此菩提心能引至善趣的安乐,此菩提心能得究竟的解脱,所以在此我顶礼菩提心。”菩提心能阻塞恶趣之门,增上暂时的人天安乐,最后能得究竟的解脱。《入菩萨行论》中也讲:“如人虽犯极重罪,然依勇士得除畏,依靠何者速解脱,彼者善人何不依?菩提心如劫末火,刹那能毁诸重罪。”菩提心能把定业与不定业都加以净除,故能阻塞堕入恶道之门,这是菩提心的第一大利益。
  “此引善趣之福乐”,如具有了此菩提心,就能得到人天的福报和安乐,这是菩提心的第二大利益。《入菩萨行论》中赞叹菩提心的功德时说:“即自彼时起,纵眠或放逸,福德相续生,量多等虚空……珍贵菩提心,众生安乐因,除苦妙甘霖,其福何能量?”
  “亦得究竟解脱地”,华智仁波切讲过,如果缺少菩提心,成佛便没有希望;有了菩提心,佛果的因即已具足。这是菩提心的第三个,也是最殊胜的利益。《入菩萨行论》中说:“佛于多劫深思维,见此觉心最饶益,无量众生依于此,顺利能获最胜乐……犹如最胜冶金料,垢身得此将转成,无价之宝佛陀身,故应坚持菩提心。”
  “切莫多思修此要”,了知了上述菩提心的三大功德后,一个真正畏惧恶趣,欲想得到世间的福乐或出世的解脱的人,就不应再有疑虑,不要再这山望着那山高,应马上着手修行此最为殊胜的要诀。在佛世时有位贫妇,想发心供灯,但穷得连油也买不起,于是她就去卖自己的身体,但没有人买,无奈,她只得把头发送人,换得了少许酥油。当她以至诚之心在经堂里供了灯后,那盏灯长时盛燃,目犍连尊者用神通也不能扑灭,这就是发了菩提心的缘故。当时,虽然阿世国王供养了比贫妇多得多的灯,但发心浅劣,所获的功德远不如只供了一盏灯的贫女。在此菩提心基础上,再去修中观甚至无上密法大圆满,便能迅速获得修行之正量验相,迅速证果。
  接下来讲述学修密法的另一个基础,即是要发起出离心。出离心与菩提心正是学修显宗与密宗的共同基础。法王如意宝从两个方面论述了出离心,一是护戒功德,二是破戒过失。首先是护戒功德:
  于诸轮回盛事富,不起羡慕之心念,
  人天诸众胜供者,当护胜饰律仪法。
  于此轮回诸多道上,有着许多令人眩目的盛事与富足。如我们这个世间的人,多数追求生活于繁华都市,享受奢华的生活,有着良好的声誉,以及显赫的地位和一呼百应的威势等等财色名食睡的诱人“快乐”;在天人道,则更有无死甘露,各种宝饰天衣……等更多的令人羡慕之处。
  但是,无论何种贪执都会将人束缚,令人不能解脱。就象难陀的故事——无论贪著三界轮回中的哪一种福报都得不到解脱。《佛子行三十七颂》中讲:“三有乐如草头露,一瞬刹那毁灭法,恒时不变解脱果,希求其是佛子行。”故应该生起出离心,特别是我们学佛之人,无论是居士,还是正学女、沙弥、沙弥尼、比丘、比丘尼,凡守持小乘戒,首先要看破世间,如果没有看破,戒律就无法守持。无垢光尊者强调指出:守小乘戒,必须先生起出离心。因此,要对轮回所有兴盛之事,不生起贪恋、羡慕。这里学过一段时间法的居士回汉地以后来信说:虽然在城市,吃得好、穿得好、住得也好,没有佛学院那样的艰苦,但却没有在佛学院修学佛法获得的法乐。这已经表明向出离心迈出了一步。
  所以,对三有轮回中短暂快乐不生贪恋心,恒时希求解脱果,这便具有了清净戒律的基础。
  “人天诸众胜供者”,此中的“胜供者”是指持守别解脱戒以上的戒律,并且持戒清净者,他们是人天众生的殊胜供养处。《佛子行三十七颂》中说:“无戒自利尚不成,欲行利他岂可能,是故无有贪著心,护持戒是佛子行。”所以,已受戒之人,必须要守持好别解脱戒。别解脱戒是佛为追求自我个别解脱的小乘行人所制定的戒律,但它同时也是大乘菩萨戒与密乘三昧耶戒的基础。如同龙树菩萨所讲,如无大地做基础,万物则无法生存。如是学修佛法,不受戒,不可能产生很大的功德;如果受了相应之戒,则一切行持,皆有很大功德,而且功德自然而然增上。戒律是人天最殊胜的装饰,释迦牟尼佛曾在佛经中说:如果有了清净戒律,即便没有其它装饰,也十分的庄严。
  现在讲修持出离心的第二个部分:破戒之过失。
  一切胜生定圆乐,皆从依此而生故,
  破戒恶趣漂无垠,勿令自迷应取舍。
  依据《宝论》,一切人和天人的安乐都叫胜生之乐,这是暂时安乐;定圆乐则是解脱之安乐。解脱之乐也有暂时和究竟之分,暂时的解脱安乐,如声闻罗汉、缘觉和菩萨;究竟的解脱安乐是成正等觉,即证最究竟之佛果。然而无论是胜生之安乐,还是定圆乐,皆是从守持清净戒律中产生。正是这一缘故,我们应该持守好各类戒律,不仅增上人天福报,而且终获解脱之安乐。
  《宝论》中并且论述了只有二地以上的菩萨才能真正持守清净戒律。《入中论》中也说,二地菩萨即使在睡梦中也不会犯戒。然而对于一般的凡夫,别说睡梦中,就是在白天,也难以真正能清净戒律。在《菩提正道论》中,宗喀巴大师专门引用了佛经的一个教证,即在末法时代,哪怕守持一天的戒律,其功德比在千百万劫中供养诸佛菩萨的功德还大。这也正显出了末法时代持守戒律的难度与其可贵。因此,我们已决心荷担如来家业的人,更要尽心尽力去持守戒律,一个具足正知正见的人,是不会也不可能犯戒的。
  “破戒恶趣漂无垠”,在此指出了破戒的危险性。如果有人破了根本戒,或者破犯了相关重戒,于一生中也没有忏悔清净,那么,此人肯定会堕入恶趣,漂流而无有出期。
  因此若稍有违犯,即应当尽快地按照仪轨,去真心发露忏悔。唯有这样,才能遣除因破戒而招致的各种违缘障碍。
  对于出家人来说,一定要清净守持戒律。净戒是生善趣之因,也是解脱的基础,如果戒律不清净,则反而转生恶趣去了。《入菩萨行论》中讲:破戒之人即使多行布施,他的果报还是转生到饿鬼中当护财鬼之类。
  “勿令自迷应取舍”,大家要注意,现在我们既有善知识的指导,又正在自由自在、有条件守持清净戒的时候,应好好珍惜此机会,千万不要迷失了,应该对自己的行为善加取舍,远离一切破戒的因与缘,发愿在此一生当中,清净地守持好戒律。偶尔无意中犯了戒律,凡夫人在所难免,但此时应励力忏悔。如果受了戒还不知戒律为何物,或明知戒律的学处,而故意去违反,则应反思自己是否已成了佛陀授记中在末法时代混入佛门中的魔眷了。
  下面讲第四个问题:修习贤良人格。此又分为两方面:一是修习贤良人格之理;二是贤良人品之功德。首先是修习贤良人格之理。
  作为一个佛弟子,我们首先应该完善自己的人格。法王如意宝一再强调,良好的人格是修持一切显密佛法的基础。法王规定长住五明佛学院的人所应遵守的三个基本条件中,首先就需要人格贤良(其次为戒律清净、精进闻思修行)。我们中有些人学了佛后,一味喜欢高深法门,不屑于用佛法熏陶自己,以致于口若悬河,显密教法、古今典故尽在腹中,但日常行履还不如一些没学过佛的普通人,这样的人其实并未懂得佛法,故也不可能得到佛法的真实利益。还有的人一看到某些人就很讨厌,就象犯了心脏病一样心里很难受,这样很不好。如果不接触众生,我们又当怎样去度化他们呢?从显宗角度来说,不论是修忍辱还是布施,这六波罗蜜多都只有依靠众生才能成就。如果众生没有烦恼,我们也就无以修成般若波罗蜜多了。虽然众生有不同的层次,但我们还是应当对他们生起平等的欢喜心。一个真正有修行的人,是能令所有众生生起信心的。
  因为个人品德对于修行至关重要,历代大成就者对此也均相当重视。萨迦班智达有《格言宝藏论》垂世。麦彭仁波切也专门著了明辨是非、改进人格的《二规教言论》,在这部论中,麦彭仁波切这样强调了人品的重要:“世法即是佛法根,若无世间高尚行,则彼始终不容有,殊胜佛法之规故,如无树根即无茎,或如无福即无财。”
  诸时心行随顺友,当勤心善禀性直,
  究竟虽欲广利自,暂时利他乃窍诀。
  我们在一切时中,都要在内心及行为上随顺道友、他人。这一方面是普贤菩萨菩提行愿中的一个大愿,另一方面也是我们与别人交往的一个窍诀,并且由此也能创造有利学修和比较宽松的人际环境。这里所讲的“随顺”,并非人云亦云,他人做什么不如法之事,自己也跟了去做,而是性格温和,不起嗔心,与人和睦相处。在法王所著的《教诲甘露明点》中,在人品方面讲了许多窍诀,我们可以阅读参考。
  法王指出,若心不随顺他人,在其眼中,甚至一个好人也不会有。确实,如果有人心不清净、行为不清净,他便会觉得所有的人都在与他作对,别人所作所为都不如法。如此而来,他在行为上肯定会处处与人冲撞。比如坐车,心行不好的人,便会为争座位而大吵大闹。那些经常喜欢指责别人、骂别人、吵架的人,其人格水平非常之低;从学佛法上讲,这些人也没有多大因缘。
  人在社会,出门办事、待人接物,心里容易产生烦恼。如果把自己关在房中,不与人接触,好象没有什么麻烦,但很明显这是一种逃避,而现实中人与人接触是避免不了的。如果发现他人在行为上有些不对,你觉得应该加以劝告,最好不要当场指出,以免火上加油,而应该用其它变通的方法来进行劝告。因为我们知道,忠言往往逆耳,人大都会下意识地以为:“只有我自己的行为是如法的。”好象除了自己以外。其他的道友甚至上师都是不对的——这就是心行没有随顺他人。在学佛法的过程中应与所有道友心行相合、和睦相处。哪怕对方是个很不好的人,但对你来说都是无利无害的;再说,他的烦恼深重,更应成为你悲悯的对象,没有理由去将他拒之千里之外,更不应该动辄横眉怒目,否则只会使事情更糟。对我们的负责人来说,出于僧团的利益和建设的需要,应该注意并指出他人的过失;一般人便不能也不允许用挑剔的眼光观察别人,而应对一切都作清净观。释迦牟尼佛在转法轮时,也为随顺一般的凡夫而讲了很多方便语。佛陀对我执很重的人,讲补特迦罗有我;对稍有解脱根机的人,宣讲了相应的暂时解脱法门,而这些从实相上说都是不了义的。所以,有智慧的人,如果别人对你产生烦恼,你尽可以用善巧方便的语言进行引导,如此行之,对我们的修行有极大的促进。
  “当勤心善禀性直”,我们除了心行随顺,还应当努力精勤使自己心地善良、禀性正直。我们一定能改变自己,使自己在心和行为两方面,都得到明显的改善。
  所有佛法,从“心善良、行为如法”两方面来说,都已包括了。你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想到对方与自己是一样的,对方同样有着快乐与痛苦。就这样,无论做什么事情,先从对方角度去设身处地考虑一下,这种考虑,也就是内心善良之举。法王老人家告诉我们做人、修行的重要窍诀,虽然语言不多,又看似普通,但在修道过程中,意义非常之大。我们佛学院现在四千多人中,还没发现吵架、打架的,这就是大家奉行“心善良、行为如法”的良好结果。
  去年,学院里来了位博士,他是研究藏传佛教的第一位博士。他曾对法王说,“你们这里几千个人在一起,相互之间很友善,没有什么矛盾,请问您用了什么方法,采取了什么措施呢?”法王说,“也没有特别的方法,我只是祈祷三宝,他们自己则按所学到的佛法如法而行。在他们刚来佛学院时,各种烦恼都有,随着每日间佛法的熏陶,烦恼就渐渐平息下来,没有大的嗔心了。另外有一条硬性规定,如果有人彼此间有了矛盾,就应在当天互相道歉忏悔,矛盾不能留过夜,过夜就只有请他们离开学院了。这一点我是能办到的。”然后那个博士对我和慈诚罗珠堪布说:“你们佛学院人多,这是一大特征;你们佛学院的人戒律清净,这也是一大特征;但还有个最大的特征,你们彼此间心性和善,都很慈悲,没有什么矛盾,这是我从来没有看到过的。”他说:“我们单位才十来个人,就有五六个人彼此关系不好。这种情况,不仅我们那里有,在社会上也处处可见。”因此,他对法王能管理好这么大一个僧团,而深感敬佩。
  禀性正直非常重要。麦彭仁波切在《二规教言论》中赞叹正直的人说:“直士之前天喜聚,直士顺利抵天界,直士作事极稳妥,直士国王亦胜任。”又赞叹正直的功德说:“所谓正直之功德,一切德中最超胜,清净世规之精要,勿须饶舌赞叹之。”不论是道友之间,还是弟子与上师之间,都应该正直,坦诚相待,不应该口是心非、耍些小聪明。现在不少人习惯了搞世间法,进了佛门后,也没用佛法去对治这些习气。例如有人心里想的是一己私利,但却对上师说:“我要弘法利生,做很多事业……”如果这位上师稍微对他赞扬几句:“你很好,你发心很清净,你的确不可思议……”于是,他就四处散扬上师的这几句赞语,藉以抬高自己的身价,达到不良的目的。
  《格言宝藏论》中讲,马群中有骏马和劣马,同样,人当中也有好人与坏人。仅从外表上看起来,每个人都差不多;但如同五个手指一样,相互间还是参差不齐。我们对他人的优点,要加以学习、效仿;对他人的缺点,应看作是自己的缺点,注意改正。同时,应以真诚、感激之心接受他人的批评,如此,心行就自然会一天天得以改善。
  “究竟虽欲广利自,暂时利他乃窍诀。”这是就世间上一般人而言,世间人我执很深,追求的都是自己的私利,但是即使他们的目的是想要广泛地利益自己,实际上还是要通过利益他人的方式才能顺利、有效地实现。这是对追求自利者的最甚深的窍诀。
  比如说,你若想发财,就应多行布施。法王仁波切指出,如果你乐意帮助他人,那么,他人就愿意帮助你。如果他人修房子时,你去帮忙,等你在修房子时,他人也会愿意来帮你。平时一心一意地帮助他人,最终你却得到了利益,这是个窍诀。扩充来讲,在此良好人格的基础上,再生起对他人的大悲心甚至菩提心,就已踏上出世之路了。
  确实,我原来觉得你们有些的人格不是很好,传殊胜法有危险性,因此不大愿意传。因为如果人格不好的话,今天说几句漂亮话,明天又变成另外一个人了,甚至于诽谤密法,这确实令人害怕。如果品行很好的人学佛,无论遇到何种违缘,他也不会诽谤,总会以信心依止。
  《格言宝藏论》、《二规教言论》翻译、传讲后,对汉族四众弟子产生了很大的利益。希望你们最好每年都能把《格言宝藏论》读一遍。以前,噶当派的格西也是这样,他们在传法前先观察人格,如果人格好,可以马上传;如果人格不好,会从智慧方面入手,通过闻思修来改变。所以,学习这些直接有利于人格提高的格言和戒律对我们来说十分重要。你们有些人不要以为这两部论不是密法,就不必重视。一方面这两部论的作者是文殊菩萨化身的萨迦班智达和麦彭仁波切,这是从证悟者的最高智慧中流露出来的做人窍诀,不是一般的格言可相比拟;另一方面,法王在此也再三强调了修学密宗、显宗的最根本的基础是良好的人格。因此,《格言宝藏论》、《二规教言论》是真正的宝藏,如果将宝藏束之高阁,不加以利用,确实太可惜了。
  修习善良人格,第一个条件,是心与行要随顺自己的道友;第二个条件是心地善良,禀性正直;第三个条件,即使究竟方面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但仍要暂时性地去成办他人之事,这是自利利他的唯一方法,是一个殊胜的窍诀。正如上师经常讲的,人格好的人对上恭敬,对下面的人以慈悲心护持,对中间的人平等以待,相互尊敬。而人格不好的人往往对上嫉妒,心不恭敬;对下生嗔恨心,进行压制;对中等人想侵害或生起傲慢心,而引出各种各样的烦恼来。
  下面讲述贤良人品之功德。
  此为人道规范法,三世诸佛方便道,
  是为四摄法之精,切切莫忘诸徒众。
  上述“修习善良人格之理”中的内容,也就是世间的典规德范之法。藏地观音菩萨化身的国王松赞干布,当时对全藏人民规定了“人规十六条”,即十六条行为规范:一、敬信三宝;二、修行正法;三、孝敬父母;四、恭敬有德;五、敬重尊贵耆长;六、对亲友有信义;七、对国人作利益;八、心性正直;九、仰瞻贤哲;十、善用资财;十一、以德报恩;十二、秤斗无欺;十三、不相嫉妒;十四、勿用妇言;十五、婉和善语;十六、心量宽宏。这十六条乃至对当今社会也有借鉴意义,现在,在学校里也是要求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确实,人的道德非常重要,不论在世间还是出世间法中,如果道德低劣,那他做什么都困难重重。
  “三世诸佛方便道”,以上所讲善良人格,不仅是世间人道规范法,而且从出世间法而言,也是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世诸佛度化众生时所实行的方便道。
  “是为四摄法之精”,这是菩萨行持四摄法之精要。诸佛菩萨度化众生的方法总结为四摄法,而四摄法又可总结为一句话,即是“贤良人格”。“四摄法”即摄受众生的四种殊胜方法,第一是布施摄,从下往上分为财布施、无畏施、法布施三类。比如他人贫困,你发心周济他,即为财布施。帮助他人,解除他人的怖畏即是无畏施,如放生等。向不懂因果的人讲解因果等道理或以自己的修法功德回向他人,即为法布施。第二是爱语摄,上师在摄受弟子的过程中要运用善巧方便的语言,即用弟子容易接受的语言来转变弟子的相续,使其心行合乎于佛法。如果一个上师所讲的话引起了对方情绪的抵触,弟子就会渐渐远离。因此,上师之语要适合调化弟子之心,这就叫爱语摄。第三是利行摄。上师应该具备度化弟子的良好心愿和真实利益弟子的行为。如若上师没有利益弟子的意愿和行为,对弟子一切言行不予过问,任之随心所欲,这样,弟子肯定不会得到任何利益。最后一个是同事摄。上师要培养弟子,首先自己必须如理如法而行,为弟子起表率作用。否则,上师要求弟子好好闻思修,而自己却天天搞世间法,那他的弟子肯定都会在心中嘀咕:“上师他自己整日游手好闲,很少闻思修行,还道貌岸然地给我们强调闻思修行……”再比如守持戒律,上师必须自己戒律清净,不然,无论如何强调戒律,也起不了多大作用。
  在弘扬佛法时,四摄法非常重要,这是佛陀教给我们的一大方法,法王如意宝在这里又着重为我们指出。有的高僧大德有着极大的摄受力,因此弘法事业非常广大。例如,上师如意宝传一个法,就会有成千成万人修。上师让每一个弟子念一百遍《自在祈祷文》,能成为成千上万的数目。一个上师的摄受力大小,最根本的,取决于人格力量。如果人格不好,人们就不愿接近他,此人就没有能力弘扬佛法。所以他最好先找个寂静的地方,独自修习愿菩提心,改变人格,并以修法的功德上供给诸佛菩萨,下施给六道众生,只有这样,才能对弘法利生有所利益。人格不好的人,即使只收一两个弟子,最后,就连这一两个弟子也会生起邪见,那就更不用说去广收门徒了。一个有成千上万弟子的高僧大德,必定在人格方面具有不共的功德,这也完全可以通过逻辑的道理来推知。
  “切切莫忘诸徒众”,上师仁波切语重心长,反复叮嘱我们,千万不要忘记了这一殊胜的窍诀!因为这个窍诀极其重要。在藏文中“切切”是重复强调的词,直译成汉文就是“不要忘记,不要忘记”。上师如意宝不但在这里,平时也一直在强调人格对修行的重要性。我们一定要把上师如意宝的话铭刻在心,这样,必能得到上师仁波切不可思议的加持,获得极大的利益。
  下面是末义。
  说此善根愿诸众,解脱轮回深渊境,
  有缘弟子令欢喜,往生西方极乐刹。
  以宣说上述窍诀所出生的善根,诚愿一切众生能够出跃轮回的深渊险境。释迦牟尼佛宣说八万四千法门,精华要义已包含在了上述四种窍诀中,所以在此愿所有有缘弟子生起极大欢喜心,信受奉行。并愿以此功德,大家与上师如意宝一起往生西方极乐刹土,圆成佛果,这是上师法王如意宝对我们最殷切的期望。
  “此乃于第十七周期丙子年”,藏历以六十年为一个周期,相当于阴历一个甲子,其纪年从公元1027年开始,现在是第十七个周期的开始。“我等众师徒解脱内外密诸违缘”,上师去年(1995年末)生病期间,遇到许多障碍,最后取得了降魔胜利,所以说,上师与他所有的弟子从内外密诸障中获得解脱。“庆祝胜利佳节时,近五千僧人中,阿旺罗珠宗美胡乱而唱”,阿旺罗珠宗美是上师之法名,上师很谦虚地说自己在佛学院近五千僧众中,“胡乱”而唱出此胜利道歌。“善矣”。
  此殊胜窍诀论之浅释,因时间匆忙等诸种原因,必有不尽意甚或不应理之处,特于诸圣者前诚心忏悔,若有少许善妙功德,回向一切有情,愿其速获无上佛果,并愿诸高僧大德长久住世、常转法轮。

 
 
 
前五篇文章

覺悟歌

五隨

憨山大师费闲歌

虚云法师法语(民国三十一年重庆南岸狮子山慈云寺启建护国

虚云:赠何镜天宽仁居士

 

后五篇文章

当代居士修行歌!

咏禅思道人 并序

亲恩歌

醉时歌

志公禅师劝世歌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