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声明 语言 音乐 文学 声明 其它护持
 
 

指云寺的传说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指云寺的传说

  和湛

  名叫吉东峰卓林(意为追求美好的真理),后位于离丽江城十八里处的拉市坝西,背靠抹度山,两座缓坡从南北两边展开,中间有平坦的百十亩地,犹如稳稳的一把靠椅,东临丽江县最大的高原湿地——拉市海。向阳背风,隐蔽清静。著名的南方丝绸之路从寺旁经过,叮咚的马帮铃声与寺塔顶的风铃声相映成趣。相传红教喇嘛四宝法王在丽江城,指着西边的一片美丽的七彩云霞说:那里是吉祥之地。彩云下面的有个落水洞里,留有佛爷莲花祖师的脚印。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玄相喇嘛尊崇法王的遗嘱,四处募捐到七百两黄金修建而成,当时博学的丽江知府元展成取名为指云寺,由著名的学者万咸燕题额。后毁于上个世纪中叶乱世十八年杜文秀义军与官府间的拉锯战火中。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又重新修复,香火旺盛时期有公房四大院,僧房22院,喇嘛61人。

  彩云西出

  红土高原因在云之南而生辉,这个名刹又因佛祖手指祥云而得其名,所以不得不谈到云。

  从气象学来说,寺前临几万亩的高原海子,寺后靠滔滔奔流的金沙江,凉热水气相遇,霞蒸雾蔚,湿淋淋的厚重的云团久久滞留,再加上它在丽江城之正西,夕阳西下似满天晚霞皆出于此。的确论普天下之云,美景尽收这里。

  春冬旱季,被风撕成如丝、如烟、如雾、如线、如鳞的卷云被如血残阳返照涂沫似火焰、似玫瑰、似杜鹃、似锦缎、似西亚妇女披的纱丽,似中东修女蒙的面纱,在碧绿的沧海上,在碧蓝的苍空中,轻轻地飘游,淡淡地抹开又复来,梦幻般地散去又显现,直到繁星满天,凉露沾衣,它才恋恋不舍地淡化开去。

  夏秋湿季,从山背后涌出凝重、厚实的白云,如棉桃、如团扇、如堆雪、如羽绒,也许是含水超重,或许是风定气滞没有外力的推扯拉撕,懒洋洋地半天也没有动静,像浸了水的棉花团,再热辣的太阳也烘不干它。有时乌云如墨,挟电携雷,翻滚搅腾,云堆或分崩离析,或撮合粘连,瞬息万变,惊心动魄。如果黑云锒有银边,必定是冰雹临头,霹雷狂吼,紧接着大雨滂沱,遮天蔽日,刹那之间又雨过天晴,天高云淡,一道洁净清晰的七彩虹霓(有时竟是双彩虹)挂在西天,一头连着海,一头连着山,指云寺闪闪发光的金顶刚好在正中,洽似卧龙显现,静静地饱饮甘甜的拉市海水,又准备一次新的撒云播雨。让人们在恐怖诡幻的惊心动魄中得到心灵的平衡。

  我真佩服四宝法王的眼力和指功,是他长期避乱在丽江心绪忧闷,默默观察天象地貌风水民情民俗,烂熟于胸,一旦需有举手之劳便能指出了地灵人杰的风水宝地,香火延续三百年而不曾间断。

  梨花正放

  指云寺三面靠山,一面迎海,面朝阳,背西风,气候温润,微酸性的土层肥厚,环绕着它的是几千棵梨树,这是一方种类繁多的梨树家族的天堂。映衬着它的时景致:阳春三月,满山遍野的梨花开放,花肥叶瘦,蜂蝶纷纷,装点成银白、霜白、雪白的洁净世界。暑夏炎炎,叶茂枝繁,生机蓬发,争荣竞秀、以墨绿、淡绿、葱绿的重彩渲染出的铺青迭翠的画苑。金秋八月硕果累累,这是收获的季节,结在挺拔向上的高高树枝上的浑圆的冲天梨、撒满翠绿斑点的宗玛梨,雪团般的茨满梨,如蜜般甜美的黄把梨,通体晶莹透明的酥油梨,还有甜香鲜嫩的“泻肚梨”,因含糖分太多,须摘下来后有一个后熟期,如果现摘现吃,因消化不良导致泻肚。还有生命顽强的不讲条件能随遇而按的紫檀色野生梨,生吃酸涩,煮熟后酥甜无比,到口就化,下了肚还留下满口回味。初冬,在古柏苍松寒鸭茂鸿的映衬下经霜的梨叶,枫叶漫山红遍、层林尽染,使苍老的古刹罩上一层回光青春的神秘的红晕。

  杜鹃啼血

  南国红土地上的花王杜鹃,花团绵簇、千姿百态、种类繁多,单杜鹃家族就有3000多种,而被称为植物王国的丽江就有300多种,指云寺是杜鹃得天独厚的乐土,它南面的山坡叫森得五,传说长有“仙草”,仙草虽未曾找到过,但能长出仙草的土、露水、霖雨、气候、干湿度一定非同一般。这里坚直就是杜鹃的世界、红的、白的、粉的、紫的,还有名贵的珍品黄杜鹃,整个指云寺就像是在杜鹃山、杜鹃坡、杜鹃潭、杜鹃谷的重重包围之中。杜鹃鸟夜以继日地鸣叫,它那婉转凄凉的呼唤声此起彼伏,在空谷萦绕回荡,只有到这里方才能感受到催人泪下的啼血故事的真缔。

  城里种养杜鹃的人家,都要马驮人背到这里来找挖杜鹃土,奄奄一息的杜鹃盆花,一旦换上这土,便转危为安,死而复生,郁郁葱葱,犹如得到仙土,甘露。特别是养几十年的杜鹃花王,非得用能起死回生,返老还童的森得五土莫属。如果说玉峰寺、文峰寺是以茶花取胜,普济寺是樱花闻名,福国寺是十里香远扬,那指云寺则以杜鹃为寺花的。过去每个厢房庭院都摆满了自己所特有的杜鹃,少有重复,走完禅房20多个院落,就算走完了“世界杜鹃园艺博览会”,就会知道杜鹃家族的兴盛发达,就会得出一个无须争辩的结论:杜鹃却实是百花之王。从指云寺搬过去的放在玉龙花园的那几盆干如潜龙盘行花团锦簇的杜鹃王,在有限的盆子空间里早已度过了花甲之年!这奇迹到底是土是水是气候品种还是种花人所创造的。也许都是!

  阴 阳 “奇 石”

  人类都曾经历过生殖崇拜的阶段,因为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氏族社会里,有了人手才能养活人口,有了人丁方能保得住自己的领地,乞求多生、顺生、优生,把生殖繁衍看成是自然神圣的事。所以纳西族居住地留下不少男女生殖器官神化的模拟物,如高峰与深箐,大树与水井以至工具犁头与撮箕,建筑物白塔与母房等都付加上一些神奇美丽的传说加以顶礼膜拜。

  名扬中外的剑川石宝山“阿央白”是人灯雕凿出来的石头女阴。而指云寺里硕大的维妙维肖的天然女男生殖器阴阳石块一前一后显现在寺西坡涯中,更奇特的是整块巨石是由两半原丝合缝地粘合而成,而且里面刻有梵文经书。这里有不少令人费解的秘密:巨石是怎样剖为平整的两半的,刻上梵文经书后又怎样粘合起来的?为什么又要合起来秘不外传?神奇的粘合剂是什么原料?(从合缝上有苔藓状的石花看,粘合时间已愈几千年。)已暴露出来的这些梵文经书是什么意思?多少高僧活佛都不解其义,只说要好生保护。合缝里面还有多少经文说的又是什么?周边还有多少未发现的阴阳石?与青海、四川出现过的阴阳石又有什么联系?阴阳石是在什么年代形成的?是什么人“制造”的?为什么?

  这一连串的天问也许会成为历史之谜,但已反映出来的有些现象也许能领我们走近历史的本质,并从那里又能引出新解。首先,这里叫“臭巴今当”,意为纳西人(除秽后的)祭天坛。祭天是纳西族最重大的节庆,是东巴教崇拜自然崇拜祖先的产物,形成于氏族社会的晚期,所以很自然地得出一个肯定的结论,几千年前它就是纳西族原始宗教东巴的祭天圣地,按理应该留下通用的东巴象形文字,但留下的却是梵文经书,更奇特的是留下藏传佛教的梵文经书阴阳石成为佛教圣地后仍然去那里纳西祭天,原始宗教与非原始宗教竟能和平共处,相安无事。藏纳合一的阴阳石圣地证明了纳西东巴教和藏族苯教间的远源关系,进一步可以推断出它们产生的年代。但又留下些疑问:东巴文和梵文谁在先?本教是否曾使用过梵文?如果是,东巴最早使用的是什么字,难道也是梵文吗?“先有拼音字,后又产生象形字”在文字发展史上是完全否定的。其次,阴阳石形成后被土掩埋,仅露出点尖石顶端,被大棚的倒勾刺所掩没。如此奇特的佛教圣地史书及民间传说中都完全是没有提及,相反却留下纳西祭天坛的传说,建寺二百年来没有人知道,笔者在这里(拉市农中)教书七年,也从未引起特别的注意。直到1996年丽江“二·三”七级大地震后挖炸石头烧石灰中方才重见天日,一鸣惊人。是自然(地质变化、雨水冲刷)的因素还是人为(秘不示人、教派之争、某种暗示)的因素把阴阳石掩埋起来的。这是很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

  相反,寺傍摩迦陀足迹天印的说法,既记载于《丽江乾隆府志》“在剌是里西南山麓,传曰:昔水涝不通,西僧摩迦陀跌坐石笋丛中,以杖穿穴,泄其水,留有足印,今见指云寺于其上”。当地很多老人仍能找到灌木掩映藤条缠绕的落水洞内,在红黄灰三色石上留有佛祖深深的左脚印,因用力过猛,脚印边“石泥”被翻卷上来成为莲花状镶边。旁边一块灰青色的方石,说是“天印”,石纹酷似用刀刻上的梵文或藏文痕迹。这样的传说家喻户晓。

  两处奇石前者隐晦、暗示;后者明朗、显露。一暗一明,一阴一阳和取一端,又同在指云寺的一前一后,这种阴阳交汇处是否在预兆着一个崭新的时代的到来——指云寺的新辉煌。

  仲巴活佛

  喇嘛教内部有很严格的学位制和等级制度。丽江十三大寺青少年喇嘛一般都要爬山涉水踏冰露宿穿越人迹罕见的森林草地,远走千里到西藏楚布寺和德格八邦寺学佛受戒,大宝法王对此深感不安,就对仲巴十四世提议由他坐镇云南丽江,掌管十三大嘛嘛寺,负责众僧传法灌顶,活佛也非常乐意地到了丽江。仲巴是四川甘孜州白玉县宁玛派名寺噶妥寺之掌教活佛,从第一世仲巴南卡森格起与噶举派高僧间互相传法,往来甚密。到丽江转为噶玛噶举派活佛后,成为掌管十三大寺的大活佛,噶玛噶举派之三大禅院之一的常任金刚大师。稻城县的著吉、崩坡二寺也由他管理。

  仲巴十四世曲吉旺秋圆寂后,转世于丽江木氏土司后裔(改土归流后时任通派的)木曙东之长子为十五世仲巴活佛,法名马玛赤烈旺秋,又称宣慰大法师、堪布活佛,民间称为木大喇嘛。聪敏过人,苦读十年精通藏汉经文及梵语,戒律精严,又了解社会知识,实为教门佼佼者,到拉萨后深得大宝法王器重,留楚布寺继续学习,常代表法王外出办理各种事务,办得非常体面。西康德格八蚌寺司徒活佛圆寂后,曾到该寺代理四宝法王之职。在藏区称他为纳西活佛。1890年回丽江后,主持文峰寺静坐坛讲经,辛亥革命后,顺应时世,他除教藏文经书外,还叫喇嘛们学习汉文和各种技能如开办蚕桑学校等,只到建国前,每个寺庙里都有一二名汉文老师。

  十六世仲巴活佛出身在大研镇石牌坊南张家。七岁的灵童迎到指云寺后,面壁读经,过目不忘,一般经书读几遍就能背诵。后到德格八邦寺四宝法王处受戒读经。1952年经稻城、木里返回丽江,人民政府对他实行保护政策,六十年代初病逝,享年33岁,葬于普济寺圣露活佛灵塔旁。

  时隔四十年后,丽江人民敬重的十七世仲巴活佛将在更高的起点上宏扬仲巴爱国、爱教、爱人民的传统,将为丽江乃至我国西部的发展作出特殊的贡献。

  出自: 《玉龙山 》 2009年1期

 
 
 
前五篇文章

珍贵的西南少数民族文字石刻历史档案

《红楼梦》里的佛文化

元龙兴寺东律院洪辩大师舍利塔铭小考

文字传说与贝叶经

回鹘文文献《玄奘传》背后的故事

 

后五篇文章

竹林寺传说的演变

明清小说蛇毒无意中疗病母题与佛经故事

瑞光寺的传说

山西青龙寺腰殿壁画的绘画语言特征

舍经入寺与敦煌变文的文学性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