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声明 语言 音乐 文学 声明 其它护持
 
 

敦煌壁画中的佛传故事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敦煌壁画中的佛传故事

  佛传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生平事迹。在佛教经典中,涉及释迦牟尼一生事迹的典籍数量很多。其中较系统、较集中地记载释迦传记的译述主要有东汉昙果、康孟祥、竺大力译《修行本起经》,三国吴支谦译《佛说太子瑞应本起经》,西晋竺法护译《普曜经》,南朝宋求那跋陀罗译《过去现在因果经》,马鸣撰,南朝宋释宝云译《佛本行经》,隋闍那崛多译《佛本行集经》等。在古印度的佛教遗存中,以佛传为题材的艺术品,如:山奇第一大塔浮雕、巴尔胡特的浮雕、犍陀罗出土的公元二、三世纪的雕刻等。其中或者画面不多、情节简单,或者内容虽多,但重点是修行成佛后的事迹,出家前的情节表现比较简略。在我国遗存的表现佛传的艺术品种类众多,以佛教石窟为主,造像碑也较多。新疆拜城克孜尔石窟第110窟,整窟壁画以佛传为主,表现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涅盘的主要事迹。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第6、7、8、12、48、53窟均有佛传雕刻。此外南响堂山第2窟中心柱、洛阳龙门石窟古阳洞和莲花洞中,也有佛传雕刻。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敦煌莫高窟现存各时期的佛传故事画计37幅,其中北凉1幅,北魏5幅,北周4幅,隋7幅,唐17幅,五代1幅,宋2幅,分布在27个洞窟之中。早期的佛传故事画多为片段画面,如四相、八相或者仅画乘象入胎、夜半逾城两个代表性场面。北周时期才出现完整的、连环画式的佛传故事画。如290窟6条并列的佛传故事画,长达25米,主要内容有:乘象入胎、树下诞生、仙人占相、太子读书、太子比武、掷地定亲、太子迎亲、出城游观、夜半逾城、树下苦修等,共80多个画面,前后衔接,是我国现存早期最完整的传记性连环画。五代宋初曹氏画院时期,佛传故事画以屏风形式出现,描绘了130多个场面,并在原有故事情节的前后增加了降怨王立城、燃灯佛授记、初转法轮、灵鹫山说法、均分舍利等。这些新内容,使佛传故事的内容更为丰富,亦更加中国化了。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乘 象 入 胎

  古代印度波罗奈国,疆域辽阔,兵强马壮。国王净饭王,年老无子。一日,国王的夫人摩耶在睡梦中梦见天空中有一人坐乘白象,周围大放光明,普照天下,并有天人散花奏乐,由空中飞下,之后便消失得无影无踪。夫人从梦中惊醒,告之净饭王,国王不知此梦是否吉祥,便请相师占梦,相师说:“此梦预示圣神已来府降胎。太子以后,在家当为转轮圣王;出家学道当得作佛,度脱十方。”表示能仁(或护明)菩萨化乘白象,投入摩耶夫人胎中。乘象入胎是佛传故事中最流行的题材之一,在壁画中多有表现。画面一般为一菩萨乘白象而行。有的窟中又加画一汉式建筑,内有摩耶夫人右卧于床榻上。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乘象入胎

  树 下 诞 生

  时间匆匆而过,转眼摩耶夫人已怀胎十月,太子身成。古印度有习俗,孩子必须在娘家生产,摩耶夫人的父亲善觉长者欲迎摩耶夫人回家分娩。时逢四月初八,摩耶夫人回提婆陀河城父母家时,途中经蓝毗尼园,去园中游玩,见园中百花开放,夫人心旷神怡。至波罗叉树下,树枝自然低垂,摩耶夫人举右手执树枝,忽然,太子从夫人右腋降生而出。现存有北周第294窟、290窟,五代第61窟三例。早期佛经内容简单,晚期佛经内容复杂。早期故事用出游和诞生两个画面来表现,夫人周围有几个使女,一使女跪地接太子。晚期画面场面宏大,人物众多。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290窟 树下诞生

  步 步 生 莲

  太子从摩耶夫人右腋生出后,地上便马上长出大莲花,将太子托住。此时太子自立于地,不用扶持,便会行走,每走一步,地上便长出一朵莲花,走了七步,足下步步生莲。这时太子又右手指天,左手指地,言:“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三界皆苦,吾当安之”。现存有北周第290窟、中唐第112窟、五代第61窟三例。画面为穿犊鼻裤的太子立于中央,脚下和身后俱有莲花,周围有菩萨装的天人围绕。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290窟 步步生莲

  九 龙 灌 顶

  太子出生后,天地大动,诸多天龙、鬼神、药叉皆来侍卫太子。龙王九兄弟也从天而降,围绕在太子周围。他们从上而下,口喷香泉水,为太子沐浴,使太子身心清净之后,摩耶夫人抱太子在卫士和诸侍从的引导下乘交龙车回城。现存有北周第290窟、五代第61窟二例。画面为穿犊鼻裤的太子立于中央,左右及头上围绕九条龙,自上而下喷水。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290窟 九龙灌顶

  太 子 回 城

  净饭王得知太子诞生,非常高兴,随即与百官群臣、相师、居士、长者等出城迎接摩耶夫人及太子。净饭王见太子时有“释梵四王、诸天龙神弥漫空中,敬心肃然”,以为神圣驾到,赶紧下马礼拜太子。太子起名悉达,在回城的路上,遇一神庙,一相师建议: “宜将太子礼拜神像”,即抱太子入庙,不料诸神像皆倒下,不敢接受这位未来圣者的礼拜。现存有北周第290窟、五代第61窟二例。此故事均用国王及诸大臣出城迎接和太子母子在诸眷属、侍从的护卫下回城两个画面来表现。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阿私陀仙占相

  太子诞生之夜,山中的阿私陀仙忽然感到天地震动,见夜如白昼,光明辉赫于常,山中的青莲花中自然生出一狮子王

  易 三 时 殿

  净饭王得知太子是圣人,欣喜之极,为太子造三时殿,以适应不同季节居住。一为暖殿,隆冬时居住;二为凉殿,夏暑时居住;第三殿春秋时居住。又于殿前种各种甘果树,殿后造七宝池,池中有各种天花异葩,争奇斗妍,还有数百种水鸟在水上嬉戏漂游。并选五百婇女,每日歌舞于庭,供养娱乐太子。现存有北周第290窟、五代第61窟二例。画面均绘出三大殿,太子坐中殿内,两侧殿内或殿前诸婇女吹奏笙笛管乐和舞蹈供太子娱乐。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290窟 易三时殿

  八 岁 就 学

  太子年满八岁,不喜娱乐,净饭王忧愁不安,即与诸臣商议说:“阿私陀仙预言,太子必成佛道,有什么办法使太子不去学道?”一大臣说;“可令太子读书,以栓住他的心。”于是国王请来国教书师,令其就学。于是太子与侍从共诣师门,请师教书。但是太子是“生而知之”的圣者,往往问得国教书师无言以对。国教书师自愧不及,只好辞退。现存有北周第290窟、五代第61窟二例。第290窟画面一为王宫内王与臣属商议太子就学之事;二为太子与侍从骑马拜访老师,老师在门前恭迎太子。

  角 技 议 婚

  太子十七岁时,净饭王想为太子选择一位完美的妻子,即在宫门前堆集种种宝物,令城内诸女来见太子,并施于种种宝物。最后邻邦小国善觉王之女裘夷来见太子。太子与裘夷一见钟情,即施其指环。净饭王于是遣国师诣善觉王家中求婚,善觉王说:若娶其女,此人必须在技能上最强,否则不行。国师转告净饭王,于是太子答应父王,可与其他人试技,净饭王即下令全城释种男子与太子角诸技艺。现存有五代第61窟一例。此故事分四个画面绘在屏风上,前三个画面在一扇屏风上,后一画面在另一扇屏风上

  掷 象 入 坑

  悉达太子与难陀、调达等诸释子带五百随从角技议婚时,行至城门,一头大象堵住城门,无法通过,先行的调达见大象塞门,即一拳将象打死;难陀后至,又将大象拖至道旁;最后太子至,心怀慈悲,下马慢慢按摩死象,并将象举到城外,象即苏醒。《佛本行集经》则为太子举象掷于城外,越七重墙,度七重堑,象坠地即为大坑。现存有北周第290窟、五代第61窟二例。第290窟画面为太子一手举起大象。第61窟画面为一城,城内画王宫,王坐殿内,两旁各立二侍臣;城门内一人牵二白象;城门外难陀牵象离城,太子举象掷于城外。

  箭 穿 七 鼓

  诸释子在角技中均是悉达太子获胜。在最后的比赛射箭中,每隔十里悬挂一铁鼓,共七鼓。诸名射手上场,都箭射不及一鼓。调达射出的箭穿一中二,难陀射出的箭穿二中三,均未射穿七鼓。太子上场,挽弓皆断,无一能射之弓。善觉王命人从天庙取来祖传巨弓。太子揽弓放箭,一箭即射穿七鼓,二箭穿七鼓而后入地,三箭穿七鼓而后射入靶后的铁围山上。众人惊叹不已。现存有北周第290窟、五代第61窟二例。第290窟画面左为靶场上立七架,上悬七面圆鼓旁有一骑马者;右为太子等三人面向悬鼓弯弓射箭旁有四名侍者。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290窟 射铁鼓.角力 北周

  掷 缨 定 亲

  太子在诸项技艺的比赛中均胜过诸释子,太子的好友优陀对善觉王说:我太子获胜,裘夷在什么地方?善觉王说:与五百侍女在城楼上观看比武。优陀告诉太子,“应表现一种特殊的技艺”,于是太子脱下身上的珠璎,掷向在城上观看比赛的众女子,珠璎正好落在裘夷身上。善觉乃将女儿送至宫中,太子与裘夷结为夫妻。现存有北周第290窟一例。画面为一院落前立一王者,举双手与一跪者对话,后有臣属数人侍立;左侧一院落的楼阁内有二名穿裙襦的女子,院墙外太子向院内作投掷状,后有三侍者相随。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出 游 四 门

  太子婚后不好娱乐,仍思出家,国王十分忧虑,与诸臣商议令太子出游,以化散其出家之意。于是太子在诸侍从的陪伴下出宫游观。但出东门时见老人,出南门时见病人,出西门时见死人,出北门时见僧人,于是太子更欲舍俗出家。现存有北凉至五代共五例。各窟画面的基本主题都是绘出四城门,太子骑马出城门分别遇见老人、病人、死人和僧人。其中第275窟构图简单;第290、294窟构图较为复杂,人物增多,均以连环画形式表现;晚期绘在屏风中,构图复杂,场面宏大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出游四门观见老苦 第275窟南壁

  树 下 观 耕

  太子出外野游观看种植,看到耕者犁地翻出小虫,牛踩死小虫,飞鸟叼食小虫。又见蛤蟆追食蚯蚓,蛇从洞里出来,把蛤蟆一口吞下;天上孔雀飞下,又啄食了这条蛇;这时天上又飞来一只鹰,将孔雀啄死;雕鹫飞来与鹰搏击争食。太子看到万物众生自相吞食,起慈悲心,在阎浮树下结跏趺坐,谛心思维,得第一禅。他的悟道感动了日月天神,虽然此时日已西移,但树为其曲枝,遮蔽太子。现存有北周第290窟、五代第61窟二例。画面为一农民正在驱牛耕地,土中出蛤蟆及虫类,鸟食虫类等。太子坐于树下,作思维状。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290窟 树下观耕

  夜 半 逾 城

  太子在出外游观后更欲出家。太子二十九岁那年的四月七日夜里,太子决心离世出家,急命马夫车匿为他备马,白马不忍太子离去,前后跳踏,不愿让太子接近,太子扶拍马背,口说颂偈,才得以上马。骑上白马,离宫而去。此时国中人均昏睡不醒,为了不使马蹄踏地时发出声响,天神托起马蹄,腾空而起。行至城门,在诸天的帮助下城门无声而开,太子乘犍陟马逾城而出,开始了漫长的苦行生活。这一故事是莫高窟佛传故事中最流行的题材,早期画面构图简单仅绘出太子骑白马一情节,之后情节及画面有了进一步的丰富。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车 匿 还 宫

  马夫车匿送太子至修行处后,太子从马背上下来,脱下身上的宝冠、衣物、璎珞,交给马夫车匿,命其带回,告谢国王及诸大臣,并牵马回国。车匿不忍一人独回,愿随从供养。白马亦长跪于地,以舌舔太子足,流泪悲鸣,徘徊不去。太子见状,又对车匿与白马颂说偈言:“身强得病催,气盛老至衰,死亡生别离,云何乐世间。” 车匿、白马听了太子所说的偈言,悲泣礼足,离开太子回国。国王及太子妃知太子已出家修行,痛哭不已,国人亦十分悲恸。现存有北周第290窟、五代第61窟二例。故事均用两个或者三个画面来表现车匿辞别太子、还宫后国王及太子妃痛哭不已等。

  降 伏 魔 众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61窟降伏魔众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太子放弃苦行,得到正念,行至菩提树下坐金刚座上,发誓要在此树下成道。欲界魔王波旬恐释迦一旦成道而使自己势力毁灭,于是带领魔军袭击他,释迦以智慧力,示“降魔相”,击败波旬和魔军。波旬无奈,又让他的三个女儿媚惑释迦,释迦用神通力使她们变成丑女。于是波旬及诸兵、众鬼神四散逃走。现存有五代第61窟。画面一为太子行至菩提树下,药叉至魔王边告知释迦侵入魔王境界;二为释迦在菩提树下成道,一身能化多身及穿山崖石壁等;三为释迦坐于金刚座上,周围魔兵扰乱威胁释迦,终于被释迦威力退。第254窟在窟内的南壁绘有降魔图,画面的中央为佛陀结伽趺坐于方形台座之上,右手下垂作触地印,周围则绘有数层魔众,面对佛陀的左下方,是身着铠甲、拔箭欲出的魔王,魔王身后的人物作制止状,画面左边有三人,右边有二人,台座前也有二人,左下二人合掌,台座前二人跪地叩头(图三)。按照佛经的记载,当魔王使用武力威逼释迦未能得逞后,便又生出一计,派出三位魔女(《过去现在因果经》载为魔王的三个女儿染欲、能悦人、可爱乐)去释迦身前以美貌媚态加以诱惑,故在画面右下方,面有头戴冠饰、向释迦施媚献妖的三魔女;然而释迦仍不为之所动,并且令三魔女化成了三位白发苍苍、老态龙钟、瘦骨嶙峋、腹大若鼓的老妪,所以在美貌的三魔女的相反位置,则又画出了三位丑陋的老妪形象。在众魔形象中,体态各异,而且将肤色也分成了青色、黑褐色和灰红色等,跳跃着向佛发起进攻。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61窟降伏魔众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降魔变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鹿 野 苑 说 法

  释迦牟尼成道之初,首先到鹿野苑,找到离弃他的五个弟子,向其传布佛法,说“苦、集、灭、道”四谛教法,度憍陈如等五人为比丘,他们成为佛教僧团中的第一批成员。故称为鹿野苑说法,佛教以轮譬喻佛所说之法,故又可称为初转**。现存有北魏第263、260窟,北周第290窟三例。画面以正中庄严的释迦牟尼结跏趺坐说法为主体,两侧有四身或五身比丘装束者,或立或跪佛座前有两鹿相对而卧,有的在两鹿之间还画有**,佛两侧有的还画有供养菩萨,三身或三十余身不等,周围有飞天巡游。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260窟 鹿野苑说法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三佛说法图 第263窟南壁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树下说法图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说法图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涅 磐 寂 静

  释迦牟尼在毗舍离度过了雨季,又带病行至拘尸那迦城外的希拉尼耶伐底河边,那里有一片娑罗树林,佛陀与阿难陀走进树林。他叫阿难陀在两棵娑罗树中间铺上草和树叶,又将僧伽梨(大衣)铺在上面,然后佛陀头向北方、面向西方、右肋而卧、头枕右手。这是佛陀所选择的僻静的、荒野的地方,来作为他涅磐的处所。

  释迦牟尼在娑罗双树间躺着,将要进入涅磐了,这时来了一个外道(其他教派)僧人,名叫须跋陀罗,在外道教派中是位很有学识和道德的长者,他听到佛陀在娑罗林中即将涅磐,特地赶来请教佛陀传授正法,以求开悟。阿难陀坚决不让在这个时候再有人去打扰佛陀。但佛陀不愿舍弃任何众生,他让须跋陀罗来到床前,用最后气力,向他讲解了无常、无我、涅磐寂静的三法印和八正道等佛法根本知识,使须跋陀罗迷津顿开,成了佛陀在世收的最后一位弟子。

  释迦牟尼在娑罗双树间即将涅檠的弥留之际,向弟子们所作的最后的叮嘱是:不要以为你们失去了导师,应当以法为师要努力精进,不要放逸。

  佛陀逝世后,遗体举行火化。摩竭陀国人和释迦族等将佛陀的舍利(火化后的佛的遗体)分成八份,在他们各自的本土上建塔安奉。这是有佛塔的开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释迦牟尼涅磐图

 
 
 
前五篇文章

生命之光 (第22期)

刻在贝叶上的典籍

《仓央嘉措情歌》与门巴族藏族的文学交流

诗阶述唐 气象类

读弘一大师传有感

 

后五篇文章

佛国中的诗僧

佛徒笑谈讽炎凉——《沙格德尔的故事》

《中国贝叶经全集》背后的人物故事

黄桥的寺庙风情传说

玄谈庙及其传说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