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春在六度万行中漫舞起来,
菩提花开、莲池海会,步步庄严着一方方净土……
--------------------------------------------------------------------------------
陪着先生冲刺事业、嘘寒问暖拉拔孩子长大……,进入中年的你,可曾想过除了丈夫的梦、孩子的梦,自己的人生是否还有梦?
“但见曹溪水,门前坐春风”,先生、孩子成功背后的三个女人,也是中台禅寺台南普思精舍三位顾问──吴英英、江丽美、陈金月,跳脱缚于传统的角色,浸YIN佛法如沐春风,人生的第二春,也许说真正的春天,在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中漫舞了起来,菩提花开、莲池海会,步步庄严着一方方净土。
【先生娘的华藏世界?吴英英】
三人之中,吴英英接触禅修最早,从民国八十三年台南普佛精舍成立开始上课迄今,无有间断、无有疲厌,可说精进第一。
“修智慧非常重要”,她说,尤其学佛愈久愈能够摄受,每堂课总有一两句法语非常受用,对于生活、修行上有“原来如此啊”的启悟,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最是法喜。八大人觉经、四十二章经、佛遗教经、无常经、金刚经、六祖坛经……,在诸佛菩萨的陪伴下一路行来,“不管住持法师如何调动,她都很稳、不曾退转”,普思精舍住持见来法师赞叹,表示她对佛法真心向往、入心而法喜充满。
当然初初家人不明就里,总怕她迷信、被骗,但随着她的转变、也耳濡目染愈来愈认同佛法。吴英英认为学佛以后,自己才真正了解何谓“一日三省吾身”,因为懂得设身处地替别人想,比较会起反省的念头,所以她从“强势”妈妈解脱出来,变成“施无畏”妈妈。
她的父亲、先生、三个孩子、姊妹们都从医,这位名副其实的“先生娘”笑称,因为这些高学历的亲人都很我慢,所以她从佛、法、僧圆融无碍的真智慧中有所体悟,也学会“观机逗教”,经常“借境”讲一些佛法的道理给亲友听;每当他们遇到困扰的时候,适切提供一些佛法的观点,往往有心开意解之妙,他们听得进去、也才能领受到佛法的慈悲和智慧。
尤其孩子一个个继承父志、肩起济世救人的职志,更须向慈悲、耐烦的菩萨精神看齐,她每每提醒:“病人将生命托付给你,生死都凭你一句话。”而他们在父亲长年累月对病人无微不至的看护身影中,也早有“学医不光是为了赚大钱”的体认。
先生陈冠福是知名的内科医生,视病如亲的他难得连续休诊,竟也是舟车奔波到埔里为中台禅寺法师们义诊;从三年前首次见到开山方丈惟觉老和尚之后,每当元旦、浴佛节他就上山,总是法喜充满的归来。平时贤伉俪对精舍法师也是尽心尽力照护。见来法师说,精舍刚成立的时候,常收到署名“陈冠福”的善款,不知道是谁,有一次去看病,才知道原来是吴英英默默为家人修善积福。
用八年智慧之火细炖慢熬,精进妈妈吴英英的莲花盛筵,烹调出乐于分享的温暖醍醐味。
【火中化红莲?姜丽美】
以病苦为师,姜丽美走进安顿身心的菩提心旅。八十六年,她开始接触禅修,协助先生吴宗忠经营天之娇妇幼用品公司之余,只要一有空档,她就到普佛、普思精舍上课。
藉由担任执事、布施,人的善根、潜力也不断开发出来,她非常感恩法师们的提携鼓励。回想最初见雷法师请她担任学长时,内向的她立刻说,“我宁愿扫厕所”,这位老板娘就从清洁厕所,接着发心大寮做午斋,到现在胜任班长,愈来愈有勇气直下承担。
在布施方面,她也是从不愿出锋头而有所突破,再回头检视自己,原来就是有“我相”才会不习惯,不再执着也就不会畏惧了。贤伉俪俩近来更是发心广大,除了认供中台禅寺大禅堂、成就许多人打七的殊胜因缘之外,也发心担任普台中小学常务董事。发心功德实不可思议,家里的百叶窗玻璃上还示现了双法轮。
能舍,是因为她明了什么才是真富贵。“学佛最可贵的就是那念清净心,是金钱买不到的。”姜丽美指出,本来自己就较“无所求”,学佛更增长智慧、慈悲心,使日常生活为人处事较圆满,内心更平静,现在凡事更随缘自在了。而保持清净心,享受法喜自在,不要想要去求什么,就是究竟的一条路。
过去廿年,她常为了孩子的习气叨念不休,却不见改善,如今明白原来是自己造作的,“因为只顾着忙事业,疏于从小照顾他们”。她发现,不论是工作或家庭间,只要保持觉性,就能收起烦躁,像老和尚常说的“人在那里,心在那里”,则生活中无处不是佛,修行又怎限于禅堂上课或诵经持咒。
但是常接触道场、听闻开示还是能帮助我们提起正念,她认为,如果不常熏修佛法,就好像生病不按时吃药一样,没有决心对治,病怎么会好的快呢!在她的鼓励下,吴宗忠也开始上禅修班,乐于照顾人的他,每次上课前都会特地去选一篮水果供养法师,并发心担任护法会副会长,显然是愈来愈感受到法喜。
“若为乐故施,后必得安乐”,姜丽美从慈悲喜舍中安住自性,从平淡中吐露芬芳,拒绝再当一位“碎念”妈。
【洁净以自严?陈金月】
念了十二年教会学校,都没有受洗;竟然见来法师一开口,就皈依了……,“纯真的心最重要”,这就是陈金月,她身上也流露直心、赤子之心,丝毫没有岁月摧碾的痕迹。见来法师说,这就是宿世所植的善根。
为什么觉得圣诗很美、教堂很庄严,却不曾令她真正信仰呢?陈金月说,因为她从来不明白:上帝能造人,为什么要造那么多坏人,让我们没好日子过?单纯的疑惑,陪她走过少女时期、进入婚姻、游历世界各地,甚至瞻仰欧洲的百年大教堂,赞叹他们保存的用心、信仰的坚贞之余,她仍在寻寻觅觅一个属于自己的信仰。
直到去年二月,她突然很想参加共修,朋友就带她来到普思精舍,那天刚好有礼忏法会。奇妙的是,从不曾来过的她却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甚至知道路口转角有个加油站。在庄严的梵呗声中,她不停的流泪,欢喜的、委屈的感觉五味杂陈倾泄而出。法会结束后,一见到住持见来法师,师父就鼓励她皈依,她竟信受奉行,同时也报名参加禅修班。
跟了自己几十年的疑惑,很快就在法师很生活化的开示中得到解答。人有好坏、愚智、贵贱…,原来都是过去因、现在果,所以“什么都是自己造的,要去承受”。如是反观自照,她发现自己棱角太多,很容易伤人,其实也伤到自己;待人处世圆融一点儿,有耐性一点儿,学佛于她,个性上的收敛最多。
“人都有本具的慈悲心,只是很容易被境界磨掉。”她说,小时候在市场看到残障者在行乞,那影像就会在脑海里徘徊不去,回家后三天吃不下饭,望着饭一直掉眼泪,却说不出个所以然;后来爸爸就不让她去了。
家境富有的她一旦出门,常常口袋一毛不剩的回来。例如,她和弟弟看到没钱坐校车的孩子在路上走得汗流浃背,她就叫弟弟把枝仔冰给人家吃,还把口袋里的钱统统掏给他。
这一切她从来无所求,所以肯定“慈悲,真的是与生俱来,不用人家教,学也学不来,改也改不掉。”所谓“穷人点灯,诚心最重要”,她强调心念很纯、很真是最平等的,不要为名利染着,所以每每大方捐款给学校、慈善团体,她都不愿具名或接受表扬。
她也承认自己过于严谨,儿子甚至问:“做好事干么怕人家知道?”她说:“不喜欢,不是怕。”但真正顾虑的却是,怕伤到没有钱、也一样想发心的人的心。
然而陈金月从法师身上感受的慈悲,映照出自己还是有许多执着,所以不禁又敬又畏。她举例,担任学长时经常要劝学员来上课,有人建议把很久没来的学员名字删掉,她心里叫好,省得每次打电话去都碰钉子。没想到见来师却说:“不可以,他有因缘来报名,又上过几堂课,你把名字留着,有一天也许他又会走进来,你不是又救了一个人吗?”当场,她为自己嫌麻烦的心态感到很羞愧。
“正因为出家人那么慈悲,所以好像没有什么事情可以难倒他,光身教就让人受用无穷,无怪乎留下那么浩瀚的经教。”所以她愈学就愈觉得自己渺小,但好不容易找到的心灵皈依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