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第十九卷-圆瑛大师(六)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然戒法虽多,YIN杀为最,必须永断。不惟执身不行,要且执心不起,方为真断。此中特指YIN心者,以一切众生,皆以YIN欲,为正性命,又为修三摩地,之大障碍故。永断者:种现俱尽,如枯木不萌,寒灰不焰也。 不餐酒肉者:以酒能乱性,恐成助YIN之阶,而肉必伤生,实为杀害之本。即虽素食,但遇生气之物,火净方食。不经火触,则为不净,不得便食。无啖生气,何况杀生?阿难下,显示应断。是修行人,原为超出三界,不断YIN欲,及与杀生,而能超出三界者。断无是理也。初征名先断YIN杀竟。

  卯二 示以进修余戒

  当观YIN欲,犹如毒蛇,如见怨贼,先持声闻,四弃八弃,执身不动,后行菩萨清净律仪,执心不起。

  如来常以YIN欲过患示喻者,以YIN欲之害大矣!故又嘱当观YIN欲,犹如毒蛇,如见怨贼。毒蛇践之,则必遭其毒,乃至丧身失命;贼而曰怨,遇之则必报其仇,甚至劫财夺命;然其为害虽酷,但一身一死而已,而YIN欲之害,则法身慧命,永劫沉沦无间。一日之中,而受万生万死之报,而修行之人,岂可忽哉! 先持声闻四弃,杀、盗、YIN、妄,四波罗夷罪。此云弃,犯之永不共住,永弃佛法海外。比丘尼四弃之外,再加四弃,触、八、覆、随,谓之八弃,以妨YIN习也。执身不动者:身口七支,皆不许犯,非不执心,因力未充耳。譬如行远自迩,登高自卑。小既能持,更进于大。故云:后行菩萨,清净律仪。菩萨大乘人,力量大,清净律仪,乃大乘戒。从心止绝,一念不生,故曰执心不起。

  卯三 详明利益结名

  禁戒成就,则于世间,永无相生相杀之业;偷劫不行,无相负累,亦于世间,不还宿债。

  禁戒成就,则于世间,永远无有相生相杀之业。YIN心断则不相生,杀心断则不相杀。偷谓窃取,劫谓强取,偷劫既已不行,而于世间,无有负债之业累。偷劫亦兼妄语,如矫现威仪,希求利养,妄言证圣,求彼礼忏,贪其供养,同于偷劫。还债因负累,既无负累,故不还债矣!

  是清净人,修三摩地,父母肉身,不须天眼,自然观见,十方世界,睹佛闻法,亲奉圣旨,得大神通,游十方界,宿命清净,得无艰险。

  首句蹑前持戒,是清净人。次句表彰大定,修三摩地。定是正行,戒为助行,以显因戒生定意耳。此科,文是圆教相似,又因定发通,是人修定,便能发相似五通。父母所生之身,即以肉眼,相似天眼通。不须天眼,不假作意,自然观见十方,周遍无遗,亲睹于佛。即以肉耳,相似天耳通,闻佛说法,而亲奉圣旨者:亲奉如来旨意也,相似他心通;得大神通,游十方界;相似神足;宿命清净,相似宿命通。却能三世无碍,故曰清净,因得宿命,永不堕三途,艰难险阻之处。《正脉》云:肉眼观见十方,即色阴尽相;后文云:十方洞开,无复幽暗是也。按位当在初信。齐小初果,旧判观行,于后违经,至阴魔中详辨。今并别判,勿泥旧闻。次四句受阴尽相。后文云:去住自由,无复留碍。又云:得意生身,随往勿碍。今言睹佛闻法,又言亲奉,则须亲到,非遥见闻,而下得通游界,则愈与后文合也。按位,当在二三两信,齐小二果。末二句,想阴尽相。后文云:于觉明心,如去尘垢,一伦生死,首尾圆照。今言宿命清净,则明是去尘垢,而照生死也。又言:得无艰险者:既以彻通宿命,除己愿力,永不误入恶趣,所谓离诸生死,险难恶道也。按位,当在四五二信,对小三果,此之业报,略假戒为助行,全本耳闻,妙定修发,通该十信前五,备显六根清净。观见十方,则眼根清净;闻法亲奉,则耳根清净;得通游界,则鼻、舌、身根清净,以三皆合知,相依远到也;宿命无难,则意根清净。

  是则名为,第二增进,修行渐次。

  《正脉》云:此中前半,以诸戒助成正定,即观行位。后半即齐五信,并小三果。在圆通中,方至动静不生。是则第二增进,乃对上第一,故名第二。又对上初修不定,故以决定修行,渐次增进释之。二刳其正性竟。

  寅三 违其现业 分三 卯初 征名承戒修定 二 结解即获法忍 三 由渐入顿结名 今初

  云何现业?阿难!如是清净,持禁戒人,心无贪YIN,于外六尘,不多流逸。

  此释违其现业。现前六根,所缘六尘境界,起惑造业也,故曰现业。而违者,即旋根脱尘之义也。然此三渐次中,前二皆蹑持戒,以为助行,是因戒生定。此蹑圆通本根,以成正修,是因定发慧。由是正助兼具,故能安立下之诸位也。此中违其现业者,即前第二决定义中,逆彼无始,织妄业流者,是也。即就耳根,不许出流闻尘,而使入流照性。如是清净,持禁戒人:即前科上半,所持诸戒。而特申心无贪YIN者,以其为四重之首,坏定之魁,警人必除之意,因前持戒。故得离尘。于外六尘,不多流逸:即于外六尘境界,亦不随流放逸。然言不多,弗许绝无者,以根中虚习未尽除,而尘影犹存,但以无漏,而熏有漏,非全无漏也。

  因不流逸,旋元自归,尘既不缘,根无所偶,反流全一,六用不行。

  此正明尘亡根尽。首句承上云,不多流逸,足见亡尘之功未纯,此因不流逸,因之加功进步,反闻照性,而得不流逸,旋复本根,自归元明。尘既不缘:按耳根圆通,此当入流亡所,动静不生,根无所偶,偶即对也,既无对则根亦不立。按耳根圆通,此当闻所闻尽。至此六根反流,全归一闻性,无复见、闻、嗅、尝、觉、知,结根之用,故曰六用不行。此正入一亡六。所谓但得六销犹未亡一,小乘涅槃,正当此际。按位,当在七信,齐小乘四果。 《指掌疏》违其现业即在此。现业有二:一流逸是现业,不多则小违。二六用是现业,不行则全违也。初征名承戒修定竟。

  卯二 结解即获法忍

  十方国土,皎然清净,譬如琉璃,内悬明月。

  《正脉》云:此即尽闻不住,所证境界。首二句,即山河大地,应念化为无上知觉,正由不住内自觉境,法执荡然,故融及世界,无有情器之分。皎然:洞开之貌。下喻但表明彻,盖明月在有碍物中,不能透彻,便如二乘明内境,不能与外法融通也。今菩萨觉所觉空,表里洞彻。故如月在琉璃,岂有不透彻者乎?此当八信,相似色自在也。

  身心快然,妙圆平等,获大安隐。

  《正脉》云:此即空觉极圆,所证境界。前方空智,此复空空,既不为智所劳,亦不为空所缚。故身心快然,极为洒脱,盖法身荡然,真心廓尔之意。妙圆者:无缚故妙,无碍故圆。平等有三:一身量、心量,俱周法界。二有情、无情,同体不分。三自心、生、佛,吻无高下。获大安隐:此当九信,心自在也。以身心一如,身亦心也。

  一切如来,密圆净妙,皆现其中。

  《正脉》云:此则显然全同寂灭现前,但彼约自心,此约佛理,二义平等也。密谓秘密,深固幽远,无人能到之境也;圆谓圆融,交彻互摄,重重无尽之境也;净谓清净,明相精纯,纤尘不立之境也;妙谓神妙,一切变现,皆不为碍之境。此四佛境,现菩萨依正之中,此当十信,相似慈云,覆涅槃海也。盖圆顿理融,故令似位,全似分证耳。

  是人即获,无生法忍。从是渐修,随所发行,安立圣位。

  《正脉》云:此之结尾,是预许后之诸位,故言从是渐修。即者速也。即获者,犹言不久当证也。无生法忍:即初住所证圣位,通指彻于等觉也。温陵曰:《华严》十忍,第三曰无生法忍,谓不见有少法生,不见有少法灭,离此情垢,无作无愿,安住是道,名之曰忍。吴兴曰:此中别指初住以上,名为圣位。若下文云:以三增进故,能成五十五位,真菩提路。二结解即获法忍竟。

 
 
 
前五篇文章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第十九卷-圆瑛大师(五)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第十九卷-圆瑛大师(四)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第十九卷-圆瑛大师(三)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第十九卷-圆瑛大师(二)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第十九卷-圆瑛大师(一)

 

后五篇文章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第十九卷-圆瑛大师(七)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第十九卷-圆瑛大师(八)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第十九卷-圆瑛大师(九)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第十九卷-圆瑛大师(十)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第十九卷-圆瑛大师(十一)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