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第十六卷-圆瑛大师(三)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此娑婆界,大地山河,俱时不现。唯见十方,微尘国土,合成一界,梵呗咏歌,自然敷奏。

  正当诸佛放光,而成种种瑞相之时,此娑婆世界,依报之大地山河,俱同同时也不现,唯见十方,微尘诸佛国土,合成一个世界,自他不隔,一体圆融。此文上三句,表诸妄销亡,中三句表一真独露。妄空真显,即生灭既灭,寂灭现前,正是圆通真境,到此则梵呗咏歌,自然敷奏。梵者净也,呗为赞颂,西域之呗,犹东土之赞,即歌咏赞叹。自然敷扬节奏,无异天乐鸣空也。此表圆通法乐,任运而成。二佛敕诸圣各说竟。

  癸三 佛敕文殊选择 分二 子初 如来敕选 二 文殊偈对 子初分二 丑初 先示诸说平等 二 后出选择本意 今初

  于是如来,告文殊师利法王子:汝今观此二十五无学,诸大菩萨,及阿罗汉,各说最初成道方便,皆言修习,真实圆通,彼等修行,实无优劣,前后差别。

  此佛敕文殊拣选。因前悟圆入一科中曾云:‘得循圆通,与不圆根,日劫相倍。’又云:‘随汝详择,其可入者,吾当发明,令汝增进。’因阿难不知最圆之根,佛虽密示耳根,阿难仍未领悟,故请如来,最后开示,退藏密机,冀佛冥授。故佛敕诸圣各说因地修证法门,皆曰斯为第一。阿难亦复罔知所措,故敕文殊拣选圆通根,文殊为根本大智,过去乃七佛之师,承命拣选有二意:一者、佛前虽令一门深入,究竟未曾显说,何门即是;况今诸门并陈,理宜决定一门也。二者、诸圣所说,各皆方便,惜不对根智,惟观音曲合机宜,惟此一选,决定舍诸门,而独取耳门也。 于是如来,特告文殊师利法王子,汝现今观此二十五位菩萨罗汉;皆称无学者,以圆人修同无修故。各说最初,成道方便,皆言修习,真实圆通者:各说最初发心,乃至成道,无非根、尘、识十八界,以及七大,以为下手,权巧方便,皆言依此修习,究竟俱得真实圆通,各称第一也。 彼等修行,实无优劣,前后差别者:彼诸圣等,所修之行,所证圆通,毕竟无二,实无优劣之分,与差别之异也。此虽归元无二,其实方便多门,而其所入之门,不无巧拙迟速之不同耳;是犹千径九逵,共会王城之意。据此,则二十五门,应无所拣矣!

  丑二 后出选择本意

  我今欲令,阿难开悟,二十五行,谁当其根;兼我灭后,此界众生,入菩萨乘,求无上道,何方便门,得易成就?

  上正为阿难。以证处虽皆平等,而从入之门,岂尽对此方之机,岂尽可常时修学耶?我今欲令阿难开悟,于二十五行,谁当其根?阿难多闻第一,惯用耳根,故下文殊选出:‘将闻持佛佛,何不自闻闻?’下兼为未来,兼我灭后,此界末世众生,根机愈钝,开悟愈难,若不选对方之根,则纵入菩萨乘,舍小慕大,求无上道,亦难究竟。故佛命文殊选择,先授意云:一对阿难一类之机,次对末法此界众生,三修真因,四得极果,乃曰何方便门,能得容易成就也。

  子二 文殊偈对 分二 丑初 叙仪标偈 二 详演偈文 今初

  文殊师利法王子,奉佛慈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承佛威神,说偈对佛:

  此经家叙仪。文殊师利法王子,奉佛慈旨者:钦奉我佛慈悲之法旨,即所授意拣选之事,故后偈云:‘堪以教阿难,及末劫沉沦,但以此根指耳根修,圆通超余者。’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者:果后大人,受命常仪,尚且如是。承佛威神者:仗佛威德神力,加被于我,以二十五圣,与文殊齐肩者,实有其人,非仗佛威神,焉敢自行品量也。而以偈对,不以文对者,贯华易持,令闻已而思修也。

  丑二 详演偈文 分六 寅初 发源开选 二 了拣诸门 三 独选耳根 四 普劝修持 五 结答覆命 六 求加总结 寅初分三 卯初 双示二源 二 略彰生灭 三 正明须选 今初

  觉海性澄圆,圆澄觉元妙,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

  上二句,所依真源,即是本有真心,亦即如来藏性。此犹前文,将问明与不明,先标性本二觉,将破有为无为,先标真性二字也。觉海不作法喻解,乃直称觉性为海,如《华严》所谓刹海,劫海等是也。若取水海,犹堕法喻不齐之过。以觉海横无边涯,竖无底蕴,非若水海,尚有边底也。觉海性,性字指体大,澄圆圆澄约相大,元妙元明谓用大。澄圆谓觉海澄湛不动,圆含万有,此即寂而照,不变常随缘也。圆澄,谓觉海虽然圆含万有,究竟澄湛不动,此即照而寂,随缘常不变也。元妙,本来自妙,不由造作;元明,本来自明,不假功用,既曰元妙元明,则一念不生,法尔具足。此中元妙二字,即含有元明之意,对上澄圆,即元妙义,圆澄即元明义也。 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此二句能依妄源,即最初根本不觉,亦即独头生相无明,一切妄法,皆依他而生,故此句元明二字,蹑上文而来。元明,不妄生照用,则是本明,毫无一物,今于彼元明性上,妄生照用,此照是妄照,即经前所云:‘性觉必明,妄为明觉。’生所者,因妄照而妄所生,即前所云:‘觉非所明,因明立所’。以所照之妄境既立,而真照之性遂亡,即所谓有相当情,无相即隐,如迷云起,必障蔽于慧日也。遂将本有如来藏,转成无明藏识也。

  卯二 略彰生灭

  迷妄有虚空,依空立世界,想澄成国土,知觉乃众生。

  此明从真起妄,妄成世界、众生、并业果,三种相续之相。以其妄所既已成立,则转本有之智光,而成能见之妄见,欲见本识,不知本识,卒不可见,遂迷性空,而妄成顽空,故曰迷妄有虚空,即前晦昧为空是也;亲依无明,虚空先现耳。次句依空立世界者:以本识既不可见,而定欲见之,空见相对,坚执欲缘,如瞪目发劳,依虚空晦昧,结暗境而成四大之色法,故曰,依空立世界;即前空晦暗中,结暗为色是也。 想澄成国土,知觉乃众生者:上句,即温陵所谓:妄想凝结,成无情国土也。下句,谓妄想知觉,成有情众生也。此依无明藏识,生起依、正二报,而有见、相二分。《指掌疏》云:且约本识中细相言之,而不言粗相者,以其示迷途未远,见归源之易也。

  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

  前四句,明诸法忽生;后二句,明诸法还灭,即返妄归真之意。前迷妄有虚空,则虚空生于大觉心中,仅如海之一沤发现而已。以觉心,喻之如海;虚空,喻之如沤,其大小为何如耶?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者:有漏,即前之有情世界,具足欲漏、有漏、无明漏也。微尘国,即前之器世界,皆依虚空之所生,不出空外,益见其微劣与虚妄矣!此四句,即前引起尘劳烦恼,起为世界,静成虚空,虚空为同,世界为异,彼无同异,真有为法。 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者:空性如沤,有生必灭,究之生灭,亦属妄见;沤灭,虚空本无所有,况复空中,诸三有世间耶?三有即三界,谓欲有、色有、无色有也。妙理无端,妄成三界,如水结成冰,物而不化,故谓之曰有。又取中三界九地,则为九有:广开四洲四恶趣,六欲并梵天,四禅四空定,无想阿那含,则为二十五有也。又依空同体,安危事一,故灭则俱灭。是知沤性不实,灭之仍归于海,则知空性本无,灭之仍归如来藏性也。

 
 
 
前五篇文章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第十六卷-圆瑛大师(二)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第十六卷-圆瑛大师(一)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第十五卷-圆瑛大师(八)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第十五卷-圆瑛大师(七)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第十五卷-圆瑛大师(六)

 

后五篇文章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第十六卷-圆瑛大师(四)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第十六卷-圆瑛大师(五)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第九卷-圆瑛大师(一)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第九卷-圆瑛大师(二)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第九卷-圆瑛大师(三)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