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藕益大师对当代佛教的启示(三)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乙一、大小乘

  对于小乘佛法,从古至今,人多轻慢,不太留心,甚至讥谤。大师的态度是明确地,即小乘为大乘之本。对于妄破轻慢者,师力为纠正。如云:“学问之道,贵下学上达。所以如来施教,必有次第。今人空腹高心,但图圆顿之名,无力饮河,讵能吞海。必先阅律藏,稔知佛世芳规,深练为僧要务。次阅四阿含,了正因缘,为圆妙三观之本…”⒄对于执大谤小者,师在《沙弥十戒威仪录要》引《地藏十轮经》云:“痴慢号大乘,彼无有智力,尚迷二乘法,况能解大乘…不习二乘法,何能学大乘。先信二乘法,方能信大乘…善男子,有诸众生,于声闻独觉乘法,未作劬劳正勤修学,如是众生,根机未熟,根机下劣,精进微少。若有为说微妙甚深大乘正法,二人俱获大罪…如是过失,皆由未学二乘之法,先入大乘…”⒅另外如能通达圆乘,则法法皆圆,贪嗔痴性尚即佛道,何况小乘。开权显实,权即是实。所谓小乘法,岂有自性,但随缘安名,或大或小,不可思议。如能海上师晚年于《增一阿含经学记》序云:“善哉善哉,正法难逢幸逢,大旱之年忽得霖雨,穷子他乡得遇故人,虽然我今发白齿落,老苦来逼,深悔少壮之年,以无智故,不识阿含大教无上无容,未肯虚心学习,中年受雪山之教,渐识门路,然以怖畏经文浩大,无志深求其义,近年来无意翻阅经文,得获精味,自勉深究先学中经,次及杂含,更加趣味。法乐之情,不可言喻。乃于六〇年,农历庚子之岁,发心细学增一阿含经,不怖经多文广,一日不死,必学一日。以此誓愿超越老病。” ⒆祖师大德尚且如此,后人思之。”

  乙二、性相空有

  再如性相空有问题。大师初出家时,作务云栖,听古德法师讲唯识论,怀疑与楞严宗旨矛盾,乃请教之,便闻“性相两宗,不许和会”的说法,心甚怪之,佛法岂有二歧邪?后往径山坐禅,大彻大悟,知道性相两宗,如波之与水,非一非异。师著《佛顶文句》,破交光禅师舍识用根,割裂性相之说。如文云:“旧解(指交光禅师《楞严经正脉疏》)以攀缘心偏指六识,必欲破除六识令尽。则果中将何以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之体,一可痛也…”⒇对于空有问题,藕益大师云:“夫天亲宗瑜伽而立唯识,先以唯识破我法二执,次明识亦如幻,非真实有,故亦名破色心论,目之为立相教可乎?龙树依甚深般若,遍荡四性情执,以显法性,故曰:欲具足一切佛法者,当学般若。”如《中论》第二十四四谛品云:“以有空義故,一切法如得成。若無空義者,一切則不成。”21破是破病不破法,《大智度论》云:“破涅槃者,不破圣人所得涅槃,但为学者未得涅槃,执成戏论故,言破涅槃。”而唯识安立八识,看是有门,但破种种色心执著,最后转识成智,识执亦破。可见般若荡遣,唯识安立。从文字相上,似乎空有差别。般若是空门施设,因众生执有(执空者亦是执有,有一空可执故)执实,以此空门对治,可以入道。但细究之,破是空门,也是有门,不是立了一个空吗?乃至最后“因以空义故,一切法得成”。立是有门,亦是空门,唯识不是遍破色心情执吗?乃至最后执识亦破。如《成唯识论》云:“诸心心所,依他起故,亦如幻事,非真实有。为遣妄执心心所外实有境故,说唯有识。若执唯识真实有者,如执外境,亦是法执。”破中有立,立中有破,破即是立,立即是破。随缘随情而说空说有,有何矛盾。此类问题在天台三大部里有透彻的交代。若在名言上将法咬实,认为法是矛盾的,往往没有观察法的缘起,恰违背“缘起性空”之旨。因很多问题只是阐述角度的不同,所谓 “凡有言说,都无实义”。如去杭州,北京是南下,广州是北上,有何矛盾。若以自己一门去衡量它门,如何不起争论。如执着空门,便妄破其它有门、即空即有门、非空非有门等。《中论》第十三观行品曰:“大聖說空法,為離諸見故,若復見有空,諸佛所不化。”反之,其它法门亦如是。此类争论天台大师斥为执门成诤,非但不得佛法利益,反有谤法之过。《大智度论》云;“般若如大火炬,四边皆不可触,触之为火所烧…”。反之,若善修学,便是“四门入清凉池”。可见,法无对错,是非在人。

  结语

  一切教法,终须落实于自心,会归于自性。如《灵峰宗论》云:“三千威仪,八万细行,皆磨礲真性之具,断不在衣钵锡杖间,便应洞明作犯止持,及开遮方便,方成佛行。十二分教,三乘圣典,皆指点心性之诠,断不在名句文身间。便应痛究偏圆权实,及体宗力用,方解佛语。拈花竖拂,种种机缘,皆点铁成金方便,断不可落识情卜度边。便应直下究心,了不可得。不于心外商量古人公案,方契佛心。”22《当代南传佛教大师》中说:“一切的法门终必回归内心,心是所有精神修练的起点和终点。我们可以检视哪一种法门开发什么心灵特质,以及它是否有助于各项觉支进一步均衡地发展。假如是的话,就采用它。记住,老是在各种不同的法门上评议比较,可能会造成解脱的极大障碍。放下一切的争辩吧!修自己的行,并敬爱周遭的人们。”法华经云:“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一瓣心香,祈愿清凉的佛法,犹如法雨天华,在二十一世纪,滋润我们这个不安烦躁的世界。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清净而美好。

 
 
 
前五篇文章

藕益大师对当代佛教的启示(二)

藕益大师对当代佛教的启示(一)

净宗十三祖的生平与思想

诵地藏经,使鬼道中亡魂超生

感应地藏菩萨慈力,实践菩萨道

 

后五篇文章

净土修行法语——忏云法师集

莲池大师训文

称名与念佛在佛经中的不同含义

佛说无量寿经

未证真如 应慎因缘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