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七讲话[第一期]一九八一年第二期 -第六天 |
 
佛七讲话[第一期]一九八一年第二期 -第六天 第六天散乱与昏沉 昨天和大家讲念佛贵在调心。 这事说来容易,作起来却不简单,所以一定要知方便才能将心调伏。学佛犹如掘井,认准一处,耐心地掘,不至得水,决不放手。千万不要今天东,明天西,以为总是一处掘 ,没有味,不如换个位置,有新鲜感。 修念佛法门也是一样,千万不要以为天天念佛太单调了,不如换个位置,有新鲜感。 修念佛法门也是一样,千万不要以为天天念佛太单调了,不如换换口味,诵经啦,拜忏啦,朝山啦,修密啦,参禅啦……。那好像掘井一样,不能专心一致,是不会得水的。 坏道人心的,有两个大敌,一个是散乱的,一个是昏沉的。妄想纷飞,烦恼重重都是散乱,初学佛的人首先应予对治。 对治散乱的方法,要先用“观”后用“止”。其实止与观没有办法绝对分开,修观必归于止,修止必归于观。发觉烦恼起,立刻念阿弥陀佛治,这便是观的功夫;念佛号则烦恼止息,这便是止的工夫。 不过观出烦恼,须立刻用佛号对治以求止;不可总是只观烦恼,不知道念佛对治。那样,势必随着烦恼转,愈观烦恼越多。所以初学佛的人,应多念佛,少起观。纵然起观照,在观出烦恼后,就应立刻放下烦恼,脱离烦恼,离开烦恼便是止。不可久久观烦恼;若是久久观而不休止,反而会增长分别心,增长烦恼。 这样,久久用功,佛号渐熟,烦恼渐轻,自己可以感觉出来,烦恼减轻一分便得一分清凉,身上重担也减轻一分。不过,短时间无法办到,必须假以时日,同时,还得看各位根基的利钝,钝的人比较迟,利的人比较速。 散乱渐伏以后,容易产生两种障碍,一个是昏沉,一个是无记。大家必须注意,宁可落入昏沉,不可落入无记。昏沉便是打瞌睡,自心昏昧,不能念佛。所谓无记,是既不散乱,也不昏沉,而是什么都不想,那愚痴法,是外道法。当落入无记时,大家可以用想,但是不可于想中生烦恼,所谓“善心一处住不动”。这样修才是对的,一味无想着落入无记,便错了。 我们的心经常住于三处:“善、恶、无记。心住恶,不对;心住无记,更不对,甚至比心住还坏,因为心住恶,还可以生善之机,心若住无记,既不断烦恼,又不忏业障,也不修功德,永远没有生善的时候,所以说是最坏。虽然善记善报,恶记恶报,无记的没有善报,也没有恶报,但那只是以石压草,埋头过日,到后来终必要堕落。所以我们应该心住于善,广修功德。 对治散乱在于求止,对治昏沉要用观照。 讲到止观法门,大家容易联想到天台宗,认为止观法门,是天台宗所独有;其实不然,止观是世尊所说。佛说的一切法门,都要用止观方便。天台宗不过与以充实提高,把这修行法门说得更具体可行罢了。 念佛也用止观,甚至唯有念佛法门的止观,才是最圆最顿的。 像天台、贤首、三论、唯识等宗,论说深广,教理精微;然终嫌文益繁而义益隐,好比沙中藏金,沙愈多而金子愈不容易发现。 净土念佛,好比明珠摆在桌子上,止观的全体圆现。阿弥陀佛无量寿,说寂,无重光,说照。修寂用止,修照用观,烦恼起知念佛,便是观;佛号起烦恼息,便是止。 其他各宗谈止观,虽然博大精深,但总觉得辩析有余,方便不足。可能因为其他各宗,是菩萨所立,所以时兴时衰;净土法门是佛说,所以历久不衰。比较起来,净土法门的止观,好丽日,天台的止观,好比明月,太阳升起,明月的便暗淡了。 不过,天台止观,对修念佛法门很有帮助,就是其他各宗谈止观,也都对修念佛有帮助;因为对止观愈明了,修念佛就愈方便,好像登高山而望明月,总觉得云淡而月朗。 “辟散之要,贵在间声”。所以对治烦恼,以出声念佛最好。大家如能口称佛号,耳听佛名,念得清楚,听得明白,烦恼自然不起。至于记数念,十口气念等等,只要对大家对机的,都可采取。 有烦恼就念佛,佛号起烦恼止,烦恼止正好念佛。日久功深,烦恼渐轻,心渐清凉,这便是清净心除烦恼。心既清净,佛号念得更为历历明明 ,这便是至诚心起佛号。 这样天天用功,烦恼业障一定天天消除。烦恼消便是上体佛寂,暗合于无量寿;有烦恼就用佛号对治,这便是上体佛照,暗合于无量光。 这样用功日久,必有一天烦恼断尽。烦恼断尽,就是“常寂”。没有变异,所以称为常。寂而常,常则为照,故说是常寂常照。常照者,是无不照之时;无不照之时,自然是寂,故说是常照常寂。常照而寂,无照而非寂,是虽然而不起造作功用;常寂而照,寂全是照,是虽寂而不滞于空。 这种止观,虽在烦恼业障缠缚中的凡夫,假阿弥陀佛名号的功德,也可办到,比天台的三止三观方便多了。 天台止观,有“次第止观”和“圆顿止观”。次第止观,先修“空观”,次修“假观”,后修“中观”。圆顿止观,也叫一心止观、绝待止观、不可思议止观。所谓一空一切空,一假一切假,一中一切中。这种止观,只有圆教的大菩萨才能修,绝对不是愚痴凡夫所敢想望的,因为连阿罗汉、辟支佛,还在修空观的阶段呢 ! 念佛法门,既圆顿又方便。有烦恼立刻念佛,念佛号顿恼息,烦恼息正好念佛。只要至诚怒切,便可假弥陀名号功德,顿入寂照圆明。所以凡夫也可有分。这正是天台圆顿止观的境界。 由于以上的论证,可以知道,修念佛法门,不明天台的圆顿止观,则有所不尽的;而天台的圆顿止观,不假念佛法门,则方便有所不足。 天台圆顿止观,对于还只有除人我执的尚不能修,必须已破除部分法我执的才能修;可是除我执,又谈何容易呢。而念佛法门,就方便多了。只要至诚恳切念佛,念得清,听得清,当下就离“我人众寿相”。四相既离,我执自然没有了。 因此,天台止观,增益闻解则可,若论实用,便大不如念法门了。 不过,大家有烦恼时念佛号,一定要放下烦恼;不肯放下烦恼,以致念佛不得成效,休怪阿弥陀佛不度你,只能怪你自己不肯离开娑婆了。 照而常寂无量寿,寂而常照无量光。光寿无量就是法界圆融。虽愚夫愚妇,只要至诚恳切,以介尔心念佛,当体就是圆融法界。因为我这念佛心,就是法界性。“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由于这个心能造十法界,所以只要念佛,便能造佛法界。 由此可知,大家以介尔心念佛,便是“始觉”合“本觉”,直入无为道。 今天费时太久,现在大家至诚念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