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三之三(二)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三之三(二)

  问,既以可作法喻十八界生灭相,以虚空喻如来藏不生灭性矣,何又以水土相投,喻阿难等身中五浊,以去泥纯水,喻如来常乐我净邪。文句虽以五浊合可作喻,以纯水合虚空喻,然如来何不直依如虚空之藏性为本修因,乃别令澄浊得清邪。

  答,经云,如澄浊水,贮於静器。器仍喻十八界七大,而器中空,则喻十八界七大皆藏性也。十八界七大皆得为所观境,喻之以器。境中本具妙谛,喻器中空。能观境谛之智,喻所贮水也。盖水喻见分,土喻相分。六凡众生见分,必取同居土相,二乘众生见分,必取方便土相,菩萨众生见分,必取实报土相,故皆浊。唯佛见分直缘真如,不复变带三土妄相。如贮水器中之空,至明相精纯,则八识转成四智,以根本智无相分故,名去泥纯水。以後得智能现相故,名一切变现。虽有变现,仍是无漏,故云不为烦恼,皆合涅槃清净妙德也。是知以虚空喻不生灭性,证之成无为无漏功德,即是法身,亦即大乘止观净分真实性也。以纯清水喻佛果四智菩提,证之成有为无漏功德,即是报身,亦即大乘止观净分依他性。唯识谓其纯无漏,亦可摄归圆成实性也。以一切变现,喻佛果利他功德,所谓婴儿行病行等,即是化身,亦即大乘止观净分分别性也。如次配三涅槃,三菩提,三德秘藏,皆无不可。佛语巧妙,佛意深远,岂片言只义能尽哉。

  问,空喻涅槃,则了因所了,水喻菩提,仍生因所生,岂皆元清净体邪。又空无边际,水有涯畔,不几涅槃理遍,菩提智不遍邪。

  答,清水元非生因所生,以浊水中本具清水性故。澄浊得清,可喻转识成智。但转其名无实性,故不同相宗权说也。空水边畔,此观相元妄耳。性水真空,性空真水,清净本然,等周法界。

  问,阿难已获似位法身,何闻不明自发,语仍疑见听离尘,毕竟无体,以为断灭邪。初徵心在迷,此已悟性真,何更指前为例也。

  答,阿难此时见惑已断,知六根虚妄,无我我所,不执缘影为心,但思惑及无明未断,故欲弃妄求真,未能了妄即真。夫二决定义,意在定境修观。譬澄浊得清,不弃浊水,别求清水。阿难执现前浊相,疑无清水性,不知清水性,即在浊水中也。占察云,初心应先习唯心识观。南岳止观亦诫不得即观圆成。良以圆成之性,全在依他及分别中。离现前分别及依他境,别无圆成实性可得。全水成波,波外更无别水故也。末世禅流,昧定境修观妙旨,离於事境,高谈理性,所计理性,还成分别。所谓未证无为,而辨圆觉,彼圆觉性即同流转,毫厘有差,天地悬隔。阿难深知此弊,方发此疑也。

  问,龙王河女空神,能听闻触觉,不依浮尘,胜义何住。若无胜义,不应是凡,又胜义根有证知处否。

  答,胜义依浮尘,约迷妄言耳。龙以角听,胜义依角,河神鼻根,亦可例知。空神无业果粗色,有定果色,依之觉触。然此段文,正显六根之性,不藉浮胜二根。在凡在圣,其理无二,非谓无胜义即圣,有胜义即凡也。但凡夫迷己为物,又认物为己,故见闻觉知,必赖浮胜二根。圣人背尘合觉,即全尘是觉,故得寄根明发,六根互用。谓圣无六根可也,谓圣方有六根可也。至於凡夫胜义根,但可比知,若无六根,终不发识。如无灯炷,焰则不生,焰但照他,不照灯炷。

  问,如耳根,何者是六识七识八识。又从闻思修,此思在六识,如何用心。又如何辨此七之思八之思。

  答,耳之浮尘胜义二根,俱第八识相分。闻精即第八见分也,八七法尔相缘。依第七复发第六意识,与耳根所发耳识同缘声相,此八识相缘起也。思修思字,正是谛观闻性,即空即假即中,不随声色流转。此名虽同遍行五中之思,实与妙观察智相应,又与别境中慧并起,并与善中信等相扶,故名思慧。若寻常释思,则以令心造作为性,於善品等役心为业。与第六相应者,同彼遍缘三量。与第七相应者,同彼但缘内我。与第八相应者,同彼於不可知执受处了。此思相差别也。

  问,初心反闻性时,又初色香味触法牵动,未审当境推破入真流邪,还归本根入真流邪。

  答,余尘牵动,只是工夫不得力,见地不清楚耳。果於耳门悟圆通常,以此圆通常观,历一一法,皆耳门三昧。故曰,此是微尘佛,一路涅槃门。至於顺治逆治,随乐随宜,随治随理,不可执一。摩诃止观立十境,初观阴心,余界入并後九境,待发方观。知此例者,修心之要,不泣岐矣。

  问,身心二俱捐舍,将何修入三摩地,宁复别有一身心邪。

  答,执我之心,乃生死根,由此我执,方爱其身。而有身即是我,离身有我,我大身小,身大我小之四别。若谓身即是我,万无肯舍之事。纵妄计舍则断灭,更无後苦,仍未达此妄计之心,即是苦本。若谓离身有我,见身多苦,舍令无苦,此正由我见舍身,非能舍此我见心也。惟将此四种我见,一齐放舍,则幻身亦决可舍。二俱捐舍,则二俱妙用,便可入三摩地。故知只此身心放得下,流贼便为良民,放不下,良民便为流贼耳。

  问,初下手时待不得力而後持咒助邪,或持咒与所观境并进邪。兼二亦名一门深入否。

  答,众生根性,万别千差。或显悟,或密证,或须助,或不须助,事非一等,皆是一门深入。若无障缘,直修境观。若恐障侵,兼持密印。显密正助,并须与妙观相应,方合一门深入之旨。

 
 
 
前五篇文章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三之三(一)

大乘北宗论

大乘开心显性顿悟真宗论

西方合论卷之四

西方合论卷之三

 

后五篇文章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三之三(三)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三之三(四)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三之三(五)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三之三(六)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三之三(七)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