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什么是佛!(图文)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今天,尤其是年轻人和有些知识分子没有接触到佛学的人们,往往对学佛的人,会产生一种偏见和误解,进入寺庙有一种神秘的感觉或误认是封建迷信,甚至认为是落后、无知、愚蠢。这都是对佛教缺乏认识的具体表现。

  如果了解研究佛学之后,绝对会消除疑惑和误解。有鉴于此,特作如下的漫谈。

  我们要了解佛是什么?

  “佛”,是印度梵语佛陀,全称“佛陀耶”。简称谓:“佛”。译汉语,谓“觉者”。即觉而不迷之义。佛不是神,亦不是上帝。佛与我们每个人是平等的。成了佛,比我们凡夫并不多一点。我们虽然是凡夫,比佛不少一点。所谓:“在心性上不可以增一物,在心性上亦不曾少一物”。佛与众生是平等的,在佛不增,在凡不减。

  凡夫与佛不同的地方是什么呢?佛是觉而不迷,凡夫是迷而不觉。所谓:“迷者众生”,“觉即是佛”。佛是有觉悟的人,人是没觉悟的佛。正所谓:“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人就是佛”。用印度梵语讲,即“无上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译汉语谓:“无上正等正觉”。即最高觉悟的众生。譬如说,佛是一面镜子,能照天、照地、照万物,无所不照。既然凡夫与佛平等,为什么我们凡夫不能照呢?佛这面镜子,镜光是干净的,凡夫镜光是污染的。什么叫污染?就是我们心性上的沾染,坏思想、坏习气、坏作风、十恶不善、五欲杂念、贪嗔痴爱、名利恩爱、酒色财气,所谓十缠十使积成有漏之因,六根六尘妄作无边之罪,使心光不能显现。什么叫修行呢?即用通俗的话说就是自我改造。修者,改也。修改自己的行为是也。就是与坏习气作斗争。能把心性中的染污除掉,就成佛了。所谓“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是学佛之纲领。

  凡夫与佛差别在什么地方呢?佛是“觉”而不迷,清净无染。凡夫是“迷”而不觉,心光污染。学佛即是去“迷”还“觉”,去“染”还“净”。凡夫与佛差别即觉、净、迷、染四字差异。

  以上所谈,我们明白:佛是人,是有觉悟的人。修行并不神秘,就是自我改造,与坏习气作斗争。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一个高尚完美有觉悟的好人。

  关于“宗教信仰”!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宗教,所谓宗教就是有一定的“宗旨”和“教育”。例如我国的宗教有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五大宗教。这五大宗教有三个不同的分类,既无神教、多神教、一神教三个不同的概念。佛教是无神教,道教是多神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是属一神教。

  中国过去就是一个多神教的国家,由于上古时代科学不发达,人们对大自然现象不理解,例如雷电的震闪、风雨的暴注,疾病死亡的莫测。因此有一种恐惧的心,产生了迷信,形成了什么牛鬼蛇神的崇拜。科学发达以后,知道很多是属于自然规律,并非神的作用。迷信及受到自然的淘汰。但是还有很多问题用科学也做不出正确的解答,既有一神教的产生,例如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信仰上帝和真主。所谓上帝万能,创造一切,我们世界和生命都是上帝创造的,命运都掌握在上帝手中,一切听命于上帝的安排。佛教是否定上帝万能,不承认有个万能的神和上帝能创造一切,故佛教属于无神教。

  不论是多神教、一神教和无神教,教义不同,它有个共同的愿望和目标,就是希望人类能过一种幸福生活,世界达到永远持久和平。宗教之间是互相尊重的。宗教信仰是自由的。每个人都有信的自由,亦有不信的自由,有信这教的自由,亦有信那教的自由。过去信现在不信有自由,过去不信现在信亦有自由。今天信,我明天不信,有自由,后天我想再信亦有自由。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受国家法律保护的,不论怎样自由,必须要在爱国爱教的基础上自由。每个人都必须遵守国家法令、法规,都必须爱国,用户政府。

  爱教就是要遵守佛的教导:佛教到弟子要“断恶、修善、利济众生”。佛教对善恶的定义是:“损人利己”即是恶,“有利于人”即是善。“不因善小而不为,勿因恶小而为之”。即所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如果大家都能爱国爱教,遵守国家法令政策,精神文明可以胜利的实现。

  佛教既然是无神教,究竟佛教信仰的是什么呢?我们佛教不信神鬼、不信上帝,2500年前佛陀在讲遗教经中告诫弟子说:“佛弟子不能求神拜鬼、信天、看相、算命、择良辰吉凶、推步营虚等迷信活动”。所以说佛教是正信、智信、破除迷信的宗教。

  佛教徒学佛的目的“是以智慧及慈悲来自利利他,而不是以怪力乱神及称圣称佛来迷惑众生。智慧必然是合乎因缘观念及因果观念的,必然是合情合理的。慈悲的表现,不在于讨好殷勤,乃在于感谢恩人、原谅仇人、帮助苦人、救济穷人、调伏狂人、启导愚人、感化恶人、鼓励善人、警策懒人、醒觉迷人,那便是以全新关怀一切众生的菩萨精神”。

  佛教不信鬼神,是相信“因果”的。使自己种因,自己结果,命运是自己掌握的。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自作自受、自因自果”的。古人云:“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但世上的事不尽如此,有人说:“善人得不到善报,恶人生活得很好”。若只看到现世因果,确实有些好人过得并不幸福,有些恶人过得很美满。佛教是要人们明白三世因果。三世并非指祖父、父母,而是指本人前世、今世和来世,是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即前一分一秒、前一年、十年、百千万年都是过去世。“未来”之今后的一分、一秒、数月、数年乃至百千万年。“现在”是不住的,“现在”马上是“过去”。“未来”即可变为“现在”。是前无始后无终的。有些人不承认后过去或未来,说:“过去种什么因我不知道,未来结什么果我也不晓得,我是现实主义者,只见活人受罪,没见死人带枷。人死如灯灭,只要现在享受快乐,管什么来世转牛变马”。这样不信因果的人,精神非常空虚,所以六神无主,胡作为位,为非作歹。造成社会紊乱,不安定现象发生。

  因果律是这样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例如说,你现在能得到荣誉、奖金、表扬、模范等,不是命运好,不是上帝恩赐肯定是你自己过去一定对社会、对人民做有好事和贡献,所以才评为先进模范的奖金荣誉和表扬,是自因自果。假若你现在上班迟到早退,违法乱纪,胡作非为,做坏事,将来一定会受到扣奖金、开除、法律制裁等应得的恶果。所谓“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佛教相信因果。还相信因缘。所谓“因缘果报”内因外缘,因是种子,缘是条件。例如说,将种子放在石板上是不会发芽的,必须有水和土的外援才能生长。因果律有偈云:“假使千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譬如说:有些人很有才能得不到发挥作用,埋没一世,潦倒终身。也就是没有“缘”的关系。又如有些人有地位有权有势,违法乱纪,没有人能管它,逍遥法外,横行霸道,等到打击经济犯罪运动时,一定逃不出法网,一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

  因果是不受时间限制的,故有现生报,多生、多劫的报。“劫”是时数,一个大劫有“成、住、坏、空”四个中劫。每一个中劫,有二十个小劫,每一个小劫有一个增劫和一个减劫。一增一减时数为1680万年。每一个大劫等于80×1680=134400万年。故此因果不受时间限制。故而佛教是: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报。佛教不信神、不信天、不信上帝、不信命运,只信因缘果报。“万有因果律”认为世间事没有无果之音,亦没有无因之果,“有因必有果”。古人云:“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我们人生在世,大家都是希望求幸福,求安乐,争取离苦得乐的。佛教的教义就是:“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幸福、安乐、离苦,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自求多福。“佛”叫我们要想离苦,首先要“断恶”,要想“得乐”必须要“修善”。佛教之义是:慈悲平等的、万物一体的同体大悲,无缘大慈,自他不二的。以“慈悲为怀”,所谓“慈悲”,是与乐拔苦。如果大家都有一个万物一体,自他不二,同体大悲的观念和共识,人之善犹己之善、人之恶亦己之恶,利人即利己,这样即所谓人间净土,大同世界就可以到来。

  有人说只要做好事就可以,又何必要学佛呢?要晓得,做善事只能得人天福报,仍然在四生六道生死轮转之中。学佛是为了解决一个最大的问题:“生死”。每个人都逃避不了“生死”大事,只是不去追究何谓生、何谓死,以为一死即百了,什么也不存在了,这是错误的想法。“死”只是现有的肉身改变,但我们体内的佛性犹在。也就是平常人们所认为的灵魂犹在。我们所作的“业”犹在。这是去不掉的。其实“生”与“死”是一体两面,犹如手掌与手背,生死是不二的。“未知生、焉知死”。

  一个不明生死的人,往往是贪生怕死、喜生厌死、醉生梦死。这样即便活一万岁,亦是等于“行尸走肉”。生死是一件大事,但诗人漠不关心。我们饿了会预备食粮,冷了会预备衣服,热了会预备空调、扇子,下雨会预备雨伞,可是人有生必有死,而没有准备,实乃可叹可悲。

  我们学佛的人,对生死观念,是不二的。大丈夫视死如归,生而何欢,死而何惧呢?孔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像刘胡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雷锋年轻虽死,他的精神仍在,有重于泰山。所谓“死得其所”。

  要知道我们这个“色身”,即现在的假我,是父精母血配合而生的,所谓:“二五成形”,是一部机器,四

  假合的。除了“假我”色身之外,还有个“真我”,即使不生不灭的“佛性”所谓“二五成形,三五成性”。身形有生有灭。佛性是不灭的。世人迷失了本真,只为假体的追求,吃喝玩乐,迷真逐妄。所谓十缠十使积成有漏之因,六根六尘妄作无边之罪,迷沦苦海,深溺邪途,这是张家为男,下世李家作女,天上人间,驴胎马腹,六道轮转,永无出期。没在生死苦海中。所谓“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学佛的人,就是遵循我们伟大的三界导师、四生慈父、人天教主、三类化身、本师释迦牟尼佛的教导走出四生六道的苦海,到永远超出三界之外的极乐世界,就的真正的解脱。什么十四生六道呢?我们世间的生命有四种:(1)胎生;(2)卵生;(3)湿生(4)化生。胎因情有,卵惟想生、湿以合感。化以离应。六道通四生。六道:即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称三善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牲道,谓三恶道。合称曰:六道轮回(详看六道轮回导论)。

  有人问,我们这个色身是假的,真的在什么地方呢?要晓得人是生不认魂,死不认尸的。真如佛性是不生不灭、大而无外、小而无内、充塞宇宙的。儒教云:放之弥漫六和,卷之则退藏於密。所谓:“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然在后”。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在鼻嗅香,在舌谈论,在手执捉,在足奔运。明白曰“佛性”,不明白谓之“精魂”。色身中有它在,是活人。它若离去,即死尸了。所谓“有理走遍天下,无力寸步难行”。世人只逐妄迷真,不晓得舍妄存真。佛教是真妄不二。真因妄有妄依真立,真妄不二。故曰心性之中不曾少一物,心性之上不可添一物,即谓在圣不增,在凡不减,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是也。

  色身虽然是假躯壳、臭皮囊,也是来之不易的。佛在世时,有一天,与阿难尊者有段对话,佛用小拇指甲在地上挖了点土问阿难曰:你说是大地土多,还是爪甲土多?阿难答曰:世尊,大地土多,爪甲土少。佛说:答的很对,一点不错,你要晓得,人身难得嘛。得人身者如爪甲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所谓一失人身,万劫不复。为什么呢?人身是从五戒中来的,现在我们能得到人身,前世是遵守了五戒,所以今生能转入了人道,得到了人身。(五戒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为什么人道中有富贵贫贱,智愚贤傻等苦乐不同的差异呢?五戒全则富贵,五戒缺则贫贱。我们佛弟子知道遵守三皈五戒。不学佛的人试问有几人能遵守五戒呢?故曰:“一失人身,万劫不复”。要明白现在我们在人道中的色身是来之不易的。希望我们要珍惜它、爱护它、利用它来为我们培福修慧。不可随它造业。故曰“借假修真”。我们的假躯壳,譬如是汽车,真如佛性比喻是司机。汽车是一部机器,有司机在才能前进,后退,奔驰活动。如果汽车坏了,就要到厂里修理,修好了还可以用,如果修理不好,零件不能使用了,就是废铁。汽车坏了而司机并没有死,就又开另一部汽车去了。

  我们色身假体亦复如是。身体比喻汽车,佛性比喻司机,我们有了病要到医院中医治,病痊愈就能继续工作,治不好,就死了,色身死了,佛性未灭,又转世投胎了。故曰之分段生死,此乃自然规律,所以说生死不二。

  以上色身与汽车、佛性与司机是一种比喻,我们从比喻中悟明些道理。

  假如我们真如佛性来运用色身,为大家做好事,勤奋工作,就能受到表扬、奖励、荣誉,得到幸福的乐果。如果终日为非作歹、干坏事、吸毒等,自然会得到恶报的苦果,汽车的运用亦复如是。司机会运用他的汽车,搞运输开出租,能挣钱养家致富,假若用它来防毒走私,搞违法活动,必会受到法律的惩处,停运扣留。

  故曰:“祸福无门,为人自招”(《太上感应篇》)。以上说的人身难得的道理。所谓人身难得今已得,既得人身更应运用这易失而得得假体,追求永久的解脱。

  欲达解脱之道,除了学修佛法之外,别无它门可求。所谓“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可真难闻了,佛经云,世人闻到佛法,比喻盲龟遇浮木。“盲龟”喻人,“浮木”喻佛法,人能遇到佛法,如大海洋中一直瞎眼盲龟,一口咬着了一块漂浮的木头,是非常不容易的事呀!若随便丢掉,是再难遇上的了。遇到佛法有八难,一地狱、二饿鬼、三畜生。四北俱泸州,以乐报殊胜,而总无苦也。五长寿天、色界无色界长寿安稳之处。六聋盲喑哑。七世智辨聪。八佛前佛后、二佛中间无佛法之处。谓见佛闻法有障难八处也。世智边聪难。也就是说,知识分子信佛是较难的,因为知识分子一般来说有固步自封的习气,误以为佛教是迷信、落后、无知,总想到这些都是愚夫愚妇所为之事,是一种精神寄托,所以不值一晒。但知识界的古往今来的学者,信仰佛教的人,如唐朝李白,清莲居士。白居易,香山居士。苏轼,东坡居士。近代的有康有为,梁启超、鲁迅、赵朴初、启功等。有识之士精研佛学的人很多。不可例举。

  盲聋喑哑难,边地下贱难,三途恶道难,佛前佛后难,北俱泸州和长寿国等都是不易闻道佛法的。故开经偈云“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闻而不信等于不闻,信而不行等于不信。佛学是重实践而非空谈。故曰“从闻思修”。佛学是博大精深的教理知识。佛法是修行的方法。若能依佛教、佛学、佛法、和学佛的概念应当分清楚。所谓“实践出真知”。很多人欲学佛往往不得其门而入,觉得学佛“神奥莫测”,或者说清规戒律太多,遵守不了。这不让吃,那有不准喝等等障碍不敢步入佛门,若做不到还不如不入门。又有人说我现在还没有研究明白,条件不够等。因循而自误,未免太可悲叹!

  佛是大慈大悲的,对一切众生慈悲平等,希望众生都能短恶修善。离苦得乐,明三世之因果,识本具之佛性,……生极乐之莲邦,同成佛道,共证真常。假如说,我们不能因不动法律可以去犯法,这同样要受惩罚。也就是说我不受佛制定之戒律,这同样要受惩罚。也就是说我不受佛制定之戒律,而可以犯戒。例如医生给病人处方也不能因不明药性而不去吃药,必须等待研究明白药性后,再去服药。我们学佛之人,只要认清目标,去努力实践,自然能达到预期的果报。如果只去研究教理,而不去实践的人,恰如只背药方而不肯吃药是同等道理。

  很多学者,教理精研的很好,只当一种学术研究,无常到来之时,一点也不起作用。所谓“一日无常到,方知梦里人,万般将不去,惟有业随身”。

  怎样能入佛门成为居士呢?首先,皈依三宝(即佛、法、僧)。佛是觉而不迷、法是正而不邪、僧是清净无染。佛法僧是梵语,译汉语,即觉、正、净。

  遵守五戒,力行十善,勤修六度……即使解脱之门。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做到身口意三业清净。依普贤菩萨行愿、观音菩萨之慈心、文殊菩萨的智慧、地藏菩萨之愿力,使我们精神升华到最高境界,做一个优秀的三宝弟子,证到无声法忍,达到圆满解脱。

  关于唯物与唯心的问题,我们应该也有必要加以分析。有些人认为两者是对立的。我们学佛的人,认为心物是不二的矛盾是统一的。唯物论说存在决定意识,我们应该明白“意识”能影响“存在”,若只有“存在”没有“意识”,还有什么存在不存在呢?佛经中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空是不二的。也就是说“意识”与“存在”是不可分割的。唯心唯物:“合之则完善,破之则两伤”。在庄严劫第一千尊毗舍浮佛传法偈云:“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此半偈包含了三藏之奥义。心即是佛,借境明心。境即森罗万象,即物质。心与境,色语空,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万物一体自他不二。所谓“明心见性人,见物便见心,无物心不现,净秽都是心”。由此可知佛教亦唯物,亦唯心。故称不二法门。华严经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所谓:心物不二,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心包太虚。心是大而无外,小而无内。近代高僧虚云老和尚悟明心地说:“春到花香处处秀,山河大地是如来”。若人明悟佛与众生心物不二的道理,也就明白佛与我们每个人是息息相通的,起心动念。佛是晓得的。因心即是佛,做件再机密之事,也瞒不了佛。不能违心呀。

  理可顿悟,事须渐修。所以我们佛弟子,使自然清净之心,当外托事仪,内明理观,而起广大慈护之心,偏缘一切情非情境,放此境上,誓断恶修善,利济众生,心境缘览,系法於心,心法和合。

 
 
 
前五篇文章

忙得快乐,累得欢喜(图文)

千佛万佛,为什么只念阿弥陀佛(图文)

迈向慈悲要从深信因果开始——海涛法师开示

星云大师:佛教对“安乐死”的看法

修行如何开智慧——宣化上人开示

 

后五篇文章

自身就是道场

佛教徒都愿往生极乐世界吗?

宣化上人:念金刚经为什么还被人看不起

佛教徒的责任就是让世人了知佛法

印祖开示:睡觉死去非往生之相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