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索达吉堪布:前行广释 第八十八节课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索达吉堪布:前行广释 第八十八节课

 

  现在正在讲皈依的学处,也就是皈依后须守的九条戒律。昨天已讲了三条所断的戒律,今天接着讲:

  戊二、三种所修:

  所修,就是皈依三宝后应该做的。它也有三条:

  一、皈依佛以后,对佛宝的身像,乃至零碎片段以上,也要恭敬供养,以头顶戴,放在清净的地方。对它起真实佛宝想,生起信心并观清净心。

  佛陀虽然已示现了涅槃,但很多经典里也讲了,佛陀幻化的形象就是佛像。故《亲友书》中说[17],作为智者,即使看到木雕的佛像,也会恭敬顶礼。

  我们作为皈依佛门的人,不要说对佛菩萨的画像、塑像顶礼膜拜,就算是佛像的碎片、唐卡的一角,也应当恭敬顶礼,放在清净之处,不能任人践踏。在末法时代,佛陀会显现为佛像来度化众生,故要把这看作是真正的佛陀,对它生起欢喜心、恭敬心。而千万不能轻蔑佛像,甚至见到时连帽子都不摘,以不恭敬的态度来对待。

  二、皈依法后,不要说对显宗的《大藏经》、论著,密宗的续部、经典要有恭敬心,甚至是只言片语,乃至一字一句,也要顶戴供养,生起真实法宝想。

  佛陀曾在经中说:末法浊世时,我会以文字相来利益众生。因此,我们不仅要恭敬佛经论典的文字,从广义上讲,世间的杂志报纸由于能指导人们取舍,故也应该值得恭敬。

  然而,听说有些寺院的佛教徒,在跟别人辩论时,手里拿着《释量论》的法本,说它只不过是文字而已,对它恭敬没什么意义,然后就放在屁股下面。这种行为特别可怕!持此邪见的人,表面上是佛教徒,实际上根本不是。当然,他也是因为愚痴所致,不知道佛经的价值,所以非常可怜。

  我们作为佛教徒,皈依了法宝之后,不能把经典放在不净的地方,或者地上,而一定要放在高处。有些人把法宝、佛像塞在床底下,甚至坐火车时把有经书的行李放在下层,这真的很不合理。一般来讲,有智慧的人,绝不可能将法宝放在身体下面,这样对三宝连基本的恭敬都没有。

  “文革”期间,藏地有些人被红卫兵逼迫必须坐在转经轮上、经函上,他们宁死也不坐,不愿意舍弃三宝。还有个地方的红卫兵,把经函、玻璃碎片分别摊在路上,让一个誓言特别坚定的人,要么光脚踩玻璃碎片,要么就去踩经书。后来那人选择了玻璃碎片,而不愿意踩在经书上。所以,我们一定要对所有的佛经有恭敬心,因为你已经皈依了法宝。

  三、皈依僧[18]以后,对僧宝所依、乃至僧衣的红黄补丁以上,也应当生起真实僧宝想,恭恭敬敬顶戴供养,将它放在干净的地方,生起信心并观清净心。

  僧众的僧衣,我们千万不能踩,如果在上面跨来跨去,过失也相当大。为什么呢?因为有关经典中说,出家人的红黄僧衣,实际上是过去、现在、未来诸佛成佛时的装束,天龙八部、人与非人都会恭敬顶戴。还有些经典里说,大鹏每天捉龙而食,龙王向佛陀求救,佛以僧衣赠与龙王,教其及眷属各分一缕,系在龙角上,就能避免大鹏捉食之难。

  所以,出家僧衣加持极大,我们穿上之后,除非是前世杀生等异熟果报现前,否则,一般的世间鬼神无法加害。

  现在有些在家人,邪见特别重,对出家人很看不惯,看到谁都觉得是坏人。有这种心态的话,造的业会非常大。阿底峡尊者说过:“四个僧人中,一定会有一位圣者。”只不过我们的心不清净,看不到而已。因此,能穿上这样的红黄僧衣非常不容易,大家理应观清净心,否则,一不小心就会破皈依戒。

  戊三、三种同分:

  一、对为自己开示取舍道理的上师,不管他的身相如何、地位怎么样,我们都应把他看作真正的佛宝。甚至连其身影也不能随意践踏,而要精勤承侍、供养。

  当然,将上师视为与佛无异,并不只是藏传佛教的说法,汉传佛教个别人对此颇有微词,这也是他孤陋寡闻而已。其实,汉地有一部经典叫《最上根本大乐金刚不空三昧大教王经》,里面就说:“当于阿阇梨,起大信重心,其阿阇梨者,诸佛等无异。”所以,我们对上师像佛陀那样承侍恭敬,是非常合理的,如果没有这样,则得不到佛法的悉地和加持。

  二、对上师所赐的任何教言,都应当作真正法宝想。如果你天天吹毛求疵,觉得上师讲的这个不对、那个不对,那绝得不到真实的利益。所以,我们应当依教奉行,对上师要有恭敬心,对上师的教言要有欢喜心,哪怕仅仅是一言一句,也不能置之不理。

  现在有些人认为:“对上师要有恭敬心,这是一种过时的传统思想。现在已进入21世纪了,人人都是平等的,上师和弟子也不例外。”

  如果你这样想,那不要说佛教中,连世间上也说不过去。试想,假如学校的老师和学生都平起平坐,学生可以随意反抗老师,他们不愿意坐在下面,就可以跟老师一样坐在讲台上,如此没有尊重心的话,学生永远也学不到任何知识。所以,现在这个时代特别可怕,好多人都特别愚痴,将很多传统理念弃之不顾,反而去推崇一些似是而非的道理。

  另外,对于上师的眷属、弟子,及与自己共同持梵净行的道友们,也要作真正僧宝想。身语意恭敬依止,一刹那也不做令他们不欢喜的事。

  包括为上师发心的人,你也不能看作敌人,背后遇到谁都讲他的过失,甚至觉得上师如何如何偏袒。就像藏地的一句谚语:“看到骑马的人,在他面前站着说;看到走路的人,在他面前坐着说。”其实,就算是当年释迦牟尼佛身边,也有好人和坏人,但这并不是佛陀的过失。不过,嘴巴长在自己身上,你想给别人说是上师的过失,说是上师身边发心人员的过失,不把他们当僧宝想的话,想怎么说都可以。如果上师的眷属不欢喜,实际上也跟间接危害上师没什么差别。

  当然,假如上师的眷属、弟子,行为确实说不过去,那也不一定非要维护。包括上师若不是真正的善知识,所作所为完全违背正理,佛教中也并不是强迫你一听说是上师,就必须无条件服从,上师什么都可以随心所欲,什么坏事都可以干。

  不过,上师若是真正的善知识,就必须要以恭敬心来依止。尤其在密宗金刚乘中,皈依境的主尊就是上师。我们务必要清楚地认识到,上师的身为僧众,他代表了十方诸佛,在末法众生面前示现为善知识的形象;语为妙法,以讲辩著的方法,为众生开示取舍,广转法轮;意为佛陀,他已证得一切万法的实相,跟佛陀的密意无二无别。故上师是三宝总集的本体,对于上师的所作所为,我们都要看作是正确的、善妙的,诚信不疑地精进依止,时时刻刻虔诚祈祷。

  假若自己三门的行为,让上师生起厌烦心、生起不欢喜心,那就完全舍弃了一切皈依境。这样的话,再祈祷诸佛菩萨赐予悉地,也没有一点用处。因此,我们应随时随地以坚定不移的毅力和决心,想方设法让上师欢喜。

  然而现在末法时代,好多弟子不在乎这一点。包括不少听过密法的人,觉得上师就像亲友一样,不高兴也无所谓,从来没想过自己触怒上师的话,不能过夜就要忏悔。有些人可能是不懂这个道理,有些虽然懂一些,但不把它当回事,如此一来,他们一切悉地都得不到。

  以前我看到《蓝色手册》里说:“一切大乘之教规,令师欢喜最重要,上师极为喜悦故,一切所为具大义。”只有让上师心生欢喜,一切所作所为才有了实义。因此,令师生喜在修行中特别重要,我们应当以三种欢喜来依止上师。

  ◎ 一切都是佛陀的加持

  总而言之,在生活中,不论痛苦也好、快乐也好,吉祥也好、不幸也好,疼痛也好、哀伤也好,我们都应一心一意依赖上师三宝。如果幸福快乐,也知道这是三宝的悲悯所致。诚如佛在经中所说:此世间的安乐与善事,乃至烈日炎炎时,有习习微风吹到脸上,都是佛陀的悲悯与加持。

  《福盖正行所集经》亦云:“若佛不兴世,三界何有乐?由佛出现故,我等获安乐。”佛陀出世,不仅能开示正法,引导我们懂得取舍,获得解脱的安乐。甚至在夏天特别热时,吹来一丝凉风;冬天特别寒冷时,出现一缕阳光,也都是佛陀的加持。

  记得《中观庄严论释》里还说,对出家人而言,包括刀能剃发、衣能着色,也完全源于佛陀的加持,只不过人们不知道而已。到了末法五百年的形象期时,释迦牟尼佛的度生事业在娑婆世界已经圆满,此时人们很难获得佛陀的加持。很多出家人虽想剃头发,但剃发工具无法使用,只能把牛皮覆在头上,装成光头的形象;想把法衣染成红黄色,颜色也没办法染在衣服上,只好将牛皮反过来,当成袈裟穿。

  对此,或许有人不一定相信。但不管怎么样,大家应该知道,世间上的一分快乐、一分开心、一分祥和,全部是佛的加持。很多老修行人就有这样的心态,自己如果特别快乐,或是喝了一杯茶,特别香,马上就会说:“这是佛陀的加持!这是上师的加持!”

  同样,哪怕你生起一刹那的善分别念,比如想修行、想出家、想放生、想发菩提心等,也是佛陀不可思议的加持力带来的。就像《入行论》中所言:“犹如乌云暗夜中,刹那闪电极明亮,如是因佛威德力,世人暂萌修福意。”在这样的末法时代,我们生起如闪电般短暂的学佛意乐,或者对佛陀生起信心、对众生生起悲心,是特别特别不容易的,因此,这一切均为佛陀的加持。

  倘若没有这种加持,我们会永远沉溺在苦海中,感受极大的痛苦,所以一定要时时感恩佛陀。《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也说:“若佛如来不出世,一切众生受大苦,无复善道唯恶趣,但闻三涂苦恼声。”《方广总持经》还说[19]:佛陀灭度之后,若有法师为人说法,令众生趋入大乘之道,假如他们生起一丝欢喜心,乃至掉下一滴眼泪,这也是佛的威神力所致。

  就像我们跟别人交流佛法时,有些人对佛陀生起欢喜心和信心,听着听着就感动地流泪,这都是佛陀的加持,是很不容易的。对一般世间人而言,哭的话,多是为了自己的感情、自己的家庭,这时候他流的眼泪比长江黄河还长,但这种眼泪没有任何价值。

  以前我在一所医院住院,有个护士对我很不好。有一天,我看她在流泪,就问:“你是不是为我哭的?”她恶狠狠地回答:“我才不会为你哭呢!”(众笑)法王讲《释尊广传》时说,对众生因悲心而流泪,或者对三宝因信心而流泪,这种泪水有很大功德。但如果只为了自己而哭,那没有什么意义可言。

  也许有人会问:“如果三宝有这么厉害,那天天祈祷三宝就可以了,我生病是不是就不用看病吃药了?”

  并不是这样。假如出现病痛、苦痛、魔障等磨难,首先你要祈祷三宝,除此之外,若是需要采取医疗术、禳解术[20]等行之有效的方法,也要明白这些都是三宝的事业,然后再接受治疗等,而不要认为“祈祷三宝起不到什么作用,我看了医生以后才好”。其实你到医院去,不管是医生诊断还是开药,全是三宝的威神力在作饶益。所以,我们要把这些理念搞清楚,对“一切显现都是三宝的游舞”要深信不疑,并且观清净心。

  如果为了办事等目的,我们要前往异地他乡,也应先顶礼所去方向的如来或三宝,然后再开始动身。比如,要去东方的话,就观想东方如来,并作顶礼、祈祷;去西方的话,就向西方如来顶礼和祈祷。或者,可以念些《八吉祥颂》,对三宝始终有一种恭敬心。若能如此,则会成就一切顺缘。《佛说灌顶经》亦云:“礼拜向三宝,供养散花香,释梵相拥护,万事皆吉祥。”

  我们藏地就有这种习惯:出门之前先去寺院供养僧众,请他们念经,然后自己进行祈祷,向所去地方的佛陀顶礼,这样的话,一切所愿就很容易成办。

  《三戒论》中也讲过,阿底峡尊者规定,皈依后有五个共同学处:“不为命奖舍三宝,何等要事不寻他,常供令自他皈依,顶礼所去之方佛。”

  意思就是,第一、皈依以后,就算遇到生命危险,或者得到再大的奖赏,也不能舍弃三宝。

  第二、不管发生怎样重大的事,也不能认为三宝不能救护,而去另寻其他的世间办法。

  第三、行住坐卧中恒时忆念三宝功德,不间断供养。

  第四、了知功德后,令自他虔诚地皈依三宝。有些人出去时,坐车也看看有没有容易调伏的对象,如果有人看起来不错,就马上坐到他跟前,笑眯眯地问:“你皈依过没有啊?”结果别人不但不领情,反而一直抽烟,最后把他给熏跑了。

  第五、无论去往何方,要对那方的佛陀进行顶礼。

  ◎ 日常生活中如何祈祷三宝

  一切时处,都应念修宁提派仪轨的皈依偈“真实三宝善逝三根本,风脉明点自性菩提心,本体自性大悲坛城中,直至菩提果间永皈依”[21],或者共同乘的皈依偈“皈依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在藏地,几乎人人都会念。那天我去一个学校,问了很多小学生,他们大多数都会。不过,现在藏地很多知识分子不像以前了,因为新文化的冲击特别大,他们对三宝的信心日益退化,这种现状不容乐观。

  念诵三皈依,其实功德非常大,《圣解脱经》中说,若能在临死的旁生耳边,念“南无布达雅,南无达玛雅,南无桑嘎雅”,它来世就会摆脱恶趣之苦。而四皈依,是在三皈依的基础上加了“皈依师”,因为上师是三宝的总集。所以,我们要经常念修四皈依,在他人面前也不时赞叹三宝的功德,令其皈依,并使他们明白:自他所有众生今生来世的依赖处就是三宝,故要精勤念修皈依。

  不过现在末法时代,有些人真的特别过分,常说佛经的这个道理不对、那个道理不对,出家人如何如何不好……这些人口口声声说这是事实,但实际上并非如此。他们只看到过失的一面,却从不看功德的一面,因为自己心不清净,故根本看不到皈依三宝的功德。

  其实,就所有众生而言,对今生来世最有利的,即是皈依三宝。如经云:“唯有诸世尊,能加施无畏,当至归命佛,及法与圣众。”唯有世尊可以赐予无畏的境界,故我们应以诚挚的信心,皈依佛陀、法宝和僧众,只有这样,今生来世才会得到快乐。

  真正懂得皈依功德的人,不管到哪里去,哪怕路上见到一个人,没有皈依过的话,他也肯定要讲皈依的功德。或者他在旅馆里住一晚上,旁边的人若不信佛教,他就慢慢慢慢讲,到了第二天分开时,那人已经皈依佛门了。

  不过,有些人特别刚强难化,你讲了半天也没有用,这样的话,你就给他念些皈依偈或佛陀名号,这对他也是有利的,因为在暗劫中,连三宝的名号也听不到。所以,遇到实在听不进去的人,你可以在他耳边突然念“佛、法、僧”;或者走路、坐电梯时,突然念“释迦牟尼佛”、“南无阿弥陀佛”……在别人看来,你可能有点问题,但实际上,这对他们利益非常大。只要能在众生阿赖耶上种下善根,这也是一种弘扬佛法。毕竟你即生中想找一批眷属,专门给他们讲经说法,机缘不一定很成熟。但在走路的时候,可以把路人当成你的得力弟子——呵呵,是不是啊?

  在日常的行住坐卧中,也要观想忆念三宝。

  睡觉:晚上就寝时,要像前面所说那样,将皈依境的尊众观想在自己心间,心专注于皈依境而入睡;倘若你没有生起次第、圆满次第的境界,实在不会观想,那也要在心里意念:“上师三宝此时就安住在我的枕头上,以慈悲的目光垂视我,怜悯地关照我、加持我。”若能在这种境界中入眠,自己迷乱的梦就会变成光明梦。所以,睡觉前应当这样观修,尽量不要有贪嗔痴的心态,而应在不离随念三宝的状态中入睡。

  吃饭:享用饮食的时候,就像平时会供一样,将三宝的坛城观于自己喉间,以饮食的美味作供养。不过,有实执的人因为没有生圆次第的境界,就会产生很多不必要的念头:“具体是在喉间的哪里呢?三宝会不会有这么小?”其实,在观想时,我们的身体并不像现在这样,而是全部显而无自性的,一尘上有无数刹土和世界。说喉间,只是一个方向而已,在那里有无量无边的如来坛城,你也变成无量无边的幻化身作供养。

  若实在不能这样观想,则可诚心意念:一切所饮所食的献新[22]部分,首先供养三宝。藏地很多老修行人就是这样,平时哪怕喝一瓶饮料,也是一打开就先沾少许,向空中弹三下。假如你不方便这样做,也可以在心里念一遍供养三宝的偈颂,然后再自己享用。

  这方面,学院大多数道友做得不错,不管是男众、女众,平时吃饭的时候,把饭盛到碗里后,先合十念供养偈,然后才开始吃。这也是一种修行,这种习惯要慢慢养成。我们每个人世间习气很重,不好的念头和行为经常出现,好的行为学起来非常艰难,所以,大家应该经常这样串习。

  穿衣:当你准备换上一件崭新的衣服时,还没有穿之前,应先观想供养三宝,向空中甩动一下,然后意念三宝赐给了自己,再穿上。

  当然,不仅仅是新衣服,任何一种你特别喜欢的对境,比如新房子、新道场,都可以先供养三宝,之后观想三宝赐给自己,这样是非常有功德的。听说有个道友天天在佛前供水果,完了以后,就跟佛说:“释迦牟尼佛啊,您把最好的苹果给我吃哦!”呵呵,这样也可以。

  同样,遇到悦意的外境,如美丽的花园、清澈的河流、美妙的宫殿、悦意的树林、广大的财产、富饶的受用、佩带装饰的俊男美女等,也应先供养三宝。(你在路上看到一个特别好看的人,可以马上想:“供养三宝!供养三宝!”)无论看见任何喜爱或贪执的事物,都要诚心意念供养三宝。

  打水时,也应将献新供养三宝之后,再把水装入自己的水器。不过,现在城市里有自来水,不一定有条件这样做。在以前,人们去泉边、井边打水时,都会先沾取水瓢里的一点点,向空中洒三下,然后再装入自己的水桶。

  古人的这些行为,如今不少人觉得是一种多余,这是因为他们不了解此举的功德。其实,除了我们眼睛看见的以外,还有无形的三宝加持,不管你承不承认,只要供养了三宝,就算财物不是很多,也可以积累许许多多功德。《大庄严论经》云:“虽无诸珍宝,及以资生具,能信三宝者,是名第一富。”因此,我们看见一个美妙的对境时,随时随地都要供养三宝。

  此外,自己获得现世的幸福美满、安居乐业、名声远扬等任何称心如意的事情,也要想到这完全来自于三宝的大悲,首先供养三宝,生起恭敬心,并观清净心。

  自己顶礼供养、观修本尊、念诵咒语等一切善根,也应当供养三宝,然后回向众生。我们平时念的放生仪轨中,就有专门供养三宝的偈颂,有些人看后觉得:“我自己放生就可以了,还供养三宝干嘛?没有必要。”其实不是这样的,无论你做任何一件善事,将善根先供养三宝,后回向众生,如此既有供养的功德,也有布施的功德。比如,你今天听课、念《普贤行愿品》、修加行的善根,首先观想供养三宝,然后回向给天下无边的众生。表面上看这是一种耽著,但实际上,这种耽著可令我们积累很大的菩提资粮。

  尤其在藏历每月十五、三十的昼夜六时中,一定要尽可能供养三宝。或者每月的初八、初十、二十五、二十九[23],以及汉地的佛陀成道日、观音菩萨诞生日等吉日中,也要尽量作供养。并且,平时也不间断供养三宝。

  我在小的时候,常听父母、附近修行人说:“今天是初十,一定要行持善法。”“今天是初八,所有孩童都要行善。”从小就有这样的传统。但现在藏地的一些地方,这种习惯还是有点改变。我常常会想:“可能是与前世的福德有关吧,我从小不管读小学、中学,还是在家里放牦牛,总能遇到非常好的善知识,一直不让我学得特别坏。一个人在年龄没有成熟时,很容易随外境而转变,此时周围如果有好的观念和行为,就会影响他一辈子。”所以,现在的父母特别需要在孩子耳边、孩子眼前,作正面的引导。我们也应通过各种方法,给这些新一代的孩子灌输佛教的理念和教育。

  总之,大家随时随地切切不要忘记:无论是苦是乐,唯一要皈依三宝。若能做到这一点,那在梦中心里害怕、恐惧万分时,也能够皈依,这样一来,在中阴界时也能做到。在没有达到这样的境界之前,务必要努力念修皈依。

  ◎ 宁死也不舍弃三宝

  归根到底一句话:一心一意依托三宝之后,纵遇命难,也绝不能舍弃三宝。

  《六度集经》中说,从前有一位国王,以佛法来治理国家。为了推行佛法,他诏令天下:凡是肯受持戒律、身心清净者,即可免除一切赋役。

  有些人为了免税,表面上信奉三宝,背地里却为非作歹。国王发觉这种情况后,决定重重惩治这些人。为了分辨出哪些人是伪善之徒,国王想出一条计策:

  他命人在全国各地贴出告示,上面写着:“凡是信奉佛法者,都要处以死刑!”结果,那些伪善之徒一看告示,纷纷舍弃佛法,露出本性,毫无顾忌地作奸犯科。

  当时有一位年老的修行人,看到国王的禁令,心里非常悲哀。他想:“佛经中记载,三宝的功德非常大。我今以宿世功德,才能信奉三宝,如果要我舍弃正道,即使可贵为帝王,我也不会去做。若能亲近三宝,就算牺牲性命,我也在所不惜。”于是,他对佛教依然笃信不已,并劝儿子千万不能舍弃三宝。

  国王得知后非常高兴,派人请他到王宫来,任命他为宰相,并待以厚礼。至于那些舍弃佛教的伪善之徒,皆被课以重税和劳役。从此以后,国内就再无伪善的行为了。

  其实,我们对三宝若有这样虔诚的信心,三宝的加持自会时时入于心。假如纵然遇到生命危险也永远不舍弃三宝,有如此坚定信念的话,才是名副其实的佛教徒。

  从前,印度的一位居士,被外道徒抓住了。他们威胁:“如果舍弃皈依三宝,就放你一条生路;如果不舍弃,就杀掉你。”这位居士回答:“仅仅口头上说一句也可以,但我内心绝不可能舍弃。”最后,他被外道徒杀害了。我们也务必要竭尽全力,使自己拥有这样的境界。

  尤其是这次大家共修皈依,一定要反反复复地思维。虽然你现在没有遇到那么大的违缘,但可能你家里不信佛教的人,经常对你百般威胁,在这种情况下,万万不能舍弃三宝,这种誓言一定要坚定。(口头上也不能舍弃,否则也有一定的过失。)

  在“文革”期间,藏地也好、汉地也好,这方面可歌可泣的故事相当多。那个时候,谁是真正的佛教徒,谁是虚伪的佛教徒,一下子就可以看得出来。而我们没有遭受这种逆境时,理应多多串习,修满十万遍皈依。其实,每个人的心是可以转变的,以前对三宝的信心马马虎虎,后来通过不断修持,必定能产生坚定不移的信心。否则,只是名相上的佛教徒,对解脱没有多大意义。

  这些内容,大家必须要先了解好,之后再慢慢串习,串习到了究竟时,才算是有了修行境界。加行中虽要求我们念十万遍皈依,但这个数字只不过是最低界限。你念完之后可以扪心自问,如果有人逼你舍弃三宝,不然就会杀死你,此时你会怎么做?倘若你有可能舍弃,那说明修行还不到量,还要继续念,二十万遍、三十万遍都可以。

  总之,皈依不是口头上的,大家一定要从内心中,对三宝生起稳固的信心。假如你在皈依境面前,已经发了十万遍誓言,再变心的话,就太坏了。世间人说一句海誓山盟,永远都会刻在心底,将来变了要受到惩罚。那我们在三宝面前,一心一意地发了十万遍誓,就更不能轻易改变了!

----------------------------------------------------------------------------------------------------------------

更多索达吉堪布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证严法师:慈济心灯 夏之卷之恩爱生悲恼

索达吉堪布:前行广释 第八十九节课

证严法师:慈济心灯 夏之卷之病床上的兄弟

索达吉堪布:前行广释 第九十节课

向智长老:佛陀的圣弟子传 四 佛法司库 阿难达 03佛

 

后五篇文章

证严法师:慈济心灯 夏之卷之有福的老太太

证严法师:慈济心灯 夏之卷之要记住妳的愿

证严法师:慈济心灯 夏之卷之残缺中的完美

索达吉堪布:前行广释 第八十七节课

证严法师:慈济心灯 夏之卷之普陀山的修行者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