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索达吉堪布:前行广释 第一百零二节课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索达吉堪布:前行广释 第一百零二节课

 

  现在正在讲菩提心的学处,即发了菩提心以后要怎么做。昨天讲到了愿菩提心中的自他交换。

  自他交换,就是世人常说的换位思考,作为大乘修行人一定要修。《入行论》中讲过:“若不以自乐,真实换他苦,非仅不成佛,生死亦无乐。”意思是说,如果不能以自身的安乐,真实替换他众的痛苦,那不但不能成就佛果大安乐,在生死轮回中,也不会有快乐可言。

  修菩提心,其实就是要断除我执,这对每个人来讲并不容易。让我们放下对万事万物的耽著,可能不会那么困难,只要稍懂佛理,用智慧去观察的话,就会明白轮回中的人事物、名声财富,究竟没什么可贪恋的。比如,你若特别喜欢财富,就想想离开世间时,一分钱也带不走;你若特别耽著感情、地位,就想想这些只不过是自己的妄执罢了,真正去寻找的话,根本找不到点滴意义。可是,让你放下自我,完全像大菩萨一样利益众生,这却是非常难的。

  不过,这种我执若没有断,痛苦就会没完没了。寂天菩萨也说:“我执未尽舍,苦必不能除,如火未抛弃,不免受灼伤。”倘若不能完全舍弃自我爱执,必然不能根除一切痛苦,就像不抛弃手中的火,便难免受到灼伤一样。我们都学过这些道理,对此应该比较清楚。

  所以,大家一定要想方设法放下自我,完全投入利他的行列中。尽管这对凡夫人来讲,难度相当大,但如今我们遇到了大乘善知识,遇到了大乘教言,只要尽心尽力修持自他交换,迟早都会做到的。如果有了这种菩提心,即使转生到地狱中去,也会迅速舍弃地狱的痛苦,更何况是世间上的痛苦了?

  要知道,众生堕入地狱之后,这种异熟果报很难消尽。但菩提心的力量非常强大,昨天也讲了,世尊在因地时,对同伴生起一瞬间的利他心,马上就舍弃了地狱的身体,转生于天界。那我们在人间感受剧烈的病痛,或者受到别人的攻击、诽谤,此时用菩提心来摄持,观想自己代受他众的痛苦,那无始以来所造的许多罪业,当下便可遣除。甚至有些教言中说,即使造了五无间罪,这种罪业也能灭尽。

  此外,世尊在因地转生为商主匝哦之女时,也是因为生起了自他相换的菩提心,立即脱离了恶趣的痛苦。

  这个公案,在汉地《杂宝藏经》中也有。我以前讲过一次,但讲得比较略。今天我先按佛经的内容讲一下,再讲讲华智仁波切《前行》中的这个公案。

  华智仁波切的公案,其实百分之九十都出自经藏、律藏和论藏,只有百分之十几左右,才是藏传佛教的一些精彩故事。

  ◎《杂宝藏经》中慈童女的公案

  《杂宝藏经》中记载,昔日佛陀在王舍城时,给诸比丘讲了一个偈颂:“于父母所,少作供养,获福无量;少作不顺,获罪无量。”也就是说,以父母为对境的话,作一点点供养,获福会无量无边;作一点点忤逆,获罪也是无量无边。

  诸比丘问:“这罪福报应是怎样的呢?”佛陀就讲了一个公案:

  久远以前,波罗奈国有一位长者,他儿子叫慈童女。长者很早就去世了,慈童女被母亲辛辛苦苦带大。长大之后,家里的钱财用光了,他就出去卖木柴为生,一天可以赚到两个钱,慢慢又赚到四个钱、八个钱、十六个钱。每次赚来的钱,他都全部交给母亲。

  许多人见他很聪明,就说:“你父亲在时,经常入海寻宝,你为什么不也这样呢?”慈童女听后,就问母亲:“我父亲是做什么行业的?”母亲告诉他:“你父亲经常入海寻宝。”

  慈童女对母亲说:“我父亲能够入海寻宝,我为什么不能呢?”

  母亲见他非常孝顺,应该不会离自己而去,就开玩笑道:“你也可以去啊。”

  得到母亲的允诺,慈童女便打定主意,寻找旅伴,郑重向母亲告辞。

  母亲大惊,说:“我只有你这么一个孩子,除非我死了,否则,怎能放你走呢?”慈童女回答:“如果您当初不允许,我自然不敢打这个主意。但母亲已经准许了我,为什么又阻拦呢?我现在非去不可!”

  母亲见到他去意坚决,就抱住他的脚痛哭,不让他离开。但慈童女掰开母亲的手,把脚抽出来,在此过程中,扯断了母亲数十根头发。母亲害怕孩子获不孝之报,只好放他离去。

  他和伙伴一起入海寻宝。寻到宝岛,取得宝物后,返回的道路有两种:一是水道,二是陆路。众人都说从陆路走,于是他就选择了陆路。

  当时国家有这样的规定:若有盗贼来抢劫,抓获商主,商人的货物都归盗贼;若没抓住商主,那商主索要时,要把财物归还。所以,慈童女总是和同伴分开睡,同伴早起后,就会去叫他。有一天,夜间起大风,同伴早上忘了叫他,慈童女就与大家失散了,而且也不认识回去的路。

  他在流浪的过程中,远远看到一座琉璃城,因为饥渴困乏,便前往城中。这时城里有四名玉女前来迎接,留他在城中生活,四万年中享受无尽快乐。

  后来,他生起厌离心,便离开那里。又见到一座颇梨城,有八名玉女前来迎接,与其在城中欢愉度日,过了八万年。

  慈童女再次厌离舍去。又见到一座白银城,有十六名玉女,前来迎接。在十六万年中,与其享受快乐。

  之后,慈童女又弃之而去。到达黄金城,与三十二名玉女,快乐生活了三十二万年。

  他再次想要离去时,玉女们劝他不要走,此后就不会有好去处了。但他根本不听,认为继续前行一定有更好的地方,于是离开了黄金城。

  他看到一座铁城,进入里面,不见有玉女来迎,只见一个头戴火轮的人正在受苦。那人见到他后,把自己的火轮放到他头上,自己便出去了。

  慈童女问旁边的狱卒:“我头顶的火轮什么时候可以摘下来?”狱卒回答:“世间若有人造了跟你一样的罪福。入海采宝,经历各城,时间也一样,然后才能代替你。这个铁轮,是永远不会坠落于地的。”

  慈童女问:“我积了什么福,造了什么罪?”答言:“你在阎浮提以两钱供养母亲,所以能到琉璃城,与四名玉女,四万年中享受快乐。因以四钱供养母亲,所以能到颇梨城,与八名玉女,八万年中享受快乐。如此类推,得福增倍。但因为你不顺母意,扯断母亲的头发,故得到铁轮的果报。以后必须有人代替你,才可以解脱此苦。”

  慈童女又问:“这里有和我一样受报的众生吗?”狱卒回答:“有,成千上万,不可胜数。”

  听了这话,慈童女暗自思忖:“我既然不能免受此苦,那么愿一切受此苦者的罪报,都集中到我身上,让我代受吧!”刚有此念,铁轮就坠于地上了。

  慈童女问狱卒:“你不是说此轮不会坠地吗?现在怎么落到地上了呢?”狱卒十分生气,以铁叉重击慈童女的头,把他打死了。命终后,慈童女转生于兜率天。

  佛陀告诉诸比丘:“慈童女,就是我的前世。可见,对父母作少许不善,一定得大苦报;能作少分供养,获福无量。故而,我们应当尽心奉养父母。”

  汉地的《法苑珠林》中,也有一个自他相换的故事:唐朝有个人叫卢元礼,他曾因重病而昏厥,过了一天后醒来说:

  有人把他引到了一所殿堂。他看到里面有数十百口灶,热气腾腾,灶上有蒸笼般的东西,装着无数罪人,正在蒸煮。

  他见后发大愿,大声说:“愿我代一切众生受罪!”说完便投身在大锅中,当时一下子昏了,也不觉得有痛苦。

  后来出现一个沙门,把他救出来,并对他说:“知道你是至诚心,现在你可以回去了。”这时,卢元礼忽如梦醒,发现自己已还阳了。

  可见,藏传、汉传许多可靠的故事中,都讲了修自他交换菩提心时,当下即可远离痛苦。所以,大家不要把它当成传说、神话,一定要想到:自己以后无论是堕入恶趣,还是做恶梦,或在现实生活中受苦,都要发愿“我来代受一切众生的痛苦”。

  这一点,刚开始做会有点困难,但慢慢地,就会养成习惯了。我本人虽然菩提心修得特别差,但对此却极有信心,有时候做恶梦,或者生病、遇到违缘,还是能想起一点点。尽管自己观想的力量很微弱,但也能感受到,只要用自他交换的方法来修,最终的结果令人非常欢喜。故希望你们每个人,也能把这个甚深的教言用于日常生活中。

  ◎《前行》中匝哦之女的公案

  下面讲匝哦之女的公案:

  从前,有位匝哦施主,他所生的儿子都夭折了。一次,又生了一个儿子,为了能使他生存下来,就取名为匝哦之女[105]。后来,施主去大海中取宝,结果船毁人亡。

  儿子长大以后,问母亲:“父亲是什么种姓?”

  母亲心想:“如果一五一十地告诉他,他一定会去大海中取宝。”于是便妄言道:“你父亲是卖粮的种姓。”于是他就去卖粮食。每天赚得四个嘎夏巴[106],全部孝敬母亲。

  卖粮的同行对他说:“你不是卖粮的种姓,经营粮食是不合理的。”从而禁止他卖粮食。

  (印度对种姓特别执著,有婆罗门种姓、商人种姓、农民种姓等。一个人的种姓,是与生俱来、不能改变的,同一种姓的人之间,才可以互相订婚、请客吃饭。包括选举高级政府官员,种姓的斗争也非常厉害,经常因种姓而爆发战乱。)

  他回家又问母亲:“父亲到底是什么种姓?”母亲说:“是卖香的种姓。”他又去卖香,生意比较好,每天赚得八个嘎夏巴供养母亲。(他刚开始还比较孝顺。我们有些人也是如此,在某种程度上,对父母比较可以;但遇到另一种情况时,就开始不孝顺了。因此,以父母作为对境,我们常造些黑业与白业交杂的花业。)那些卖香的人,又同样禁止他卖香。

  母亲又告诉他:“你父亲是卖衣服的种姓。”他又去卖衣服,每天赚得十六个嘎夏巴交给母亲,卖衣服的人又禁止他卖衣服。(他比较累啊,刚做一个生意,又要全部放弃,重新从零开始,很不容易。)

  母亲又告诉他:“你是卖珍宝的种姓。”于是他又去经销珍宝,每天赚得三十二个嘎夏巴也供养母亲。

  后来,当地的其他商人告诉他:“你是赴海取宝的种姓[107],理应去从事自己的行业。”

  他回到家中,对母亲说:“我是商人种姓,所以一定要赴海取宝。”

  母亲说:“虽然你是商人种姓,但你父亲和祖辈全是因为去大海取宝而丧命的,如果你去,也定是死路一条。千万不要去,还是在本地经营买卖吧!”

  可他执意不听,准备好赴海所需的一切资具。临行时,母亲实在难以割舍,不肯放他走,一边扯着他的衣服,一边哭泣。

  他怒气冲冲地说:“我今天要去大海取宝,这时候,你却这样不吉祥地哭哭啼啼——”说完用脚狠狠地踢母亲的头,然后一走了之。(我们即生中若有类似的行为,自己一定要忏悔!)

  在海上航行的过程中,船只毁坏,所有人沉入海中,大多数已命绝身亡,而他抓住了一块扁木,漂到一个海岛上。那里有座名叫欢喜的城市,他来到庄严、悦意的珍宝宫殿,里面出来四名美丽的天女,铺设柔软坐垫,供上三白三甜。当他准备出发时,她们告诉他:“如果继续前行,千万不要向南方走,否则会有灾难,很危险。”

  但众生业力现前时,别人怎么劝也没用。他没有听,仍旧前往南方,来到比前面欢喜城更为庄严的具喜城,有八名美貌天女如前一样恭敬承侍,并对他说:“不要朝南方走,否则会有灾难。”

  但他还是不听,继续向南方走,到达比具喜城更圆满的香醉城,有十六名美女前来迎接承侍,又告诉他:“不要向南方走了,否则会大难临头。”

  可他仍然向南方走去。来到一座高耸入云的白色城堡——梵师城堡,有三十二位美丽天女迎接他,铺设柔软坐垫,供上三白三甜,对他说:“住在这里吧。”然而,他却仍旧想走。临行之时,天女们又告诉他:“如果您非要走,万万不要再向南方去,否则定会大难临头的。”

  但他无论如何,偏偏就想往南方走,于是继续向南方走去。(这也是被业风吹动,身不由己。就像有些修行人,让他呆在这里,好多道友劝,有些上师也劝,但他就像发疯了一样,非要离开。到了最后,他才后悔莫及。)

  到了一座高入云霄的铁建筑门前,有一个赤目凶恶的黑人,手持长长的铁棒。他问黑人:“这屋里有什么?”黑人沉默不语。

  他已经习惯了,觉得里面会有美妙的天女、宫殿、三白三甜等,很舒适、很快乐。于是就走了进去,结果看到有许多同样的人,吓得他毛骨悚然,口中喊着:“罪过罪过,她们说对了,真的出现灾难了。”

  他一边想,一边身不由己走进那座建筑物中,只见有一个人正在遭受铁轮在头部旋转的痛苦,白色的脑浆四处喷射。他问:“你造了什么业?”

  那人回答:“我曾经用脚踢母亲的头,现在感受这一业力的异熟果报。你为什么不在梵师城中享受幸福快乐,反而来此自讨苦吃呢?”

  他想:“那么说,我也同样是由这种业力牵引而来到这里的。”

  紧接着从空中传来“愿束缚者得解脱,愿解脱者受束缚”的声音,顷刻之间,铁轮飞转直下降落到他的头上,他也如那人一样白色脑浆四处喷射,感受了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

  以此为缘,他对与自己同样的一切有情,生起了强烈的悲心。

  (人在感受痛苦时,有时候很容易产生悲心。那天有个喜欢打猎的人,以前用枪杀了很多鹿子、獐子、豺狼等,后来他不幸翻车,整个脚几乎全部断了。他到天全县医院做手术时,医生没有打麻药,他在感受极为难忍的痛苦时,想起以前每次都用枪打断野兽的脚,它们刺耳的惨叫声,一直回荡在耳边。此时他才明白:“过去我根本没想过那些野兽也有痛苦,今天我在活着的时候,果报就已经现前了。”他一边忍着痛苦,一边念金刚萨埵心咒——这是我熟悉的一个人,他跟我这样讲的。

  其实,人在快快乐乐时,很难想到这些;只有当痛苦降临到了头上,才发现这是自己的恶业所感,但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原来我脊椎不好时,医生给我做小针刀手术。我在最疼痛的时候,突然想到:“我前世会不会当过西班牙的斗牛士?经常把剑插在牛背上,所以今天也被人用锥插入我的脊椎。”也许是真的吧,我当时就这样想的。)

  他想:“在这个轮回中,还有许多像我一样用脚踢母亲的头而感受此苦的众生,愿所有这些众生的痛苦,都成熟在我身上,由我一人来代受,愿其他一切有情生生世世不再感受这样的痛苦!”

  (轮回是痛苦的本性,只要身处于轮回中,即使你再有钱、再有地位、再有才华,也肯定要感受种种痛苦。此时,这样观想非常重要。)

  他刚刚萌生这样的念头,铁轮便腾空而起。尽管他对母亲造了恶业,但依靠一刹那的善念,马上就从痛苦中解脱出来了,在空中七肘高处相安无事,享受快乐。

  父母是相当严厉的对境,对他们稍有不敬或欺辱,这种业就很难消尽。

  《佛本行集经》中也讲了,有一对母女去牧场,用两个桶装牛奶。装满之后,大桶由女儿背,小桶由母亲背。在途中,母亲再三催女儿快点走,说路比较危险,担心会有不测。女儿背着大桶特别累,对母亲生起了嗔恨心,就骗母亲说:“我要去方便一下,马上就赶来,您先帮我背着这个大桶。”然后她故意慢慢走,让母亲背着两个桶,走了六拘卢舍[108]。这个女儿,就是耶输陀罗的前世。以此果报,耶输陀罗怀胎六年,才生下罗睺罗。

  佛陀在这部经中也说:“所有诸业,非是虚受,随造善恶,还自受之。”所以,我们所受的苦乐之报,并不是平白无故的,而是自作自受,随着自己所造的善业和恶业,就会在轮回中感受相应的快乐和痛苦。

  因此,大家对父母这样的严厉对境,一定要有恭敬心,经常承侍供养,有时间就跟他们聚聚。佛陀在《本事经》里也说:“诸有乐福人,应尊重父母,礼拜修供养,敬爱亲近居。”然而,可能是种种原因吧,现在人对父母一般不理不睬,真正孝顺、听话的子女,实在少之又少。其实,父母是非常严厉的对境,对此务必要值得注意!

  ◎ 自他相换菩提心可迅速清净罪业

  匝哦之女的公案归根结底,就是告诉我们,依靠发菩提心,现前的恶业也能清净。

  印光大师在《文钞》中,也讲了一个这方面的故事:民国时期,有个人叫徐蔚如,他得了脱肛病,非常严重。每次大便之后,必须休息一刻钟,等肛门慢慢回去,才敢动。民国八年正月,他大便之后,有急事刻不容缓,马上就坐车出门,结果病发特别严重,肛门永远回不去了。他在七天七夜中,痛如针扎,无一刻停息。他先是通过念佛对治,但病痛不见减轻。于是他发大菩提心:“这个病如此痛苦,愿我多承受点,其他人不要得此病!”接着至诚念佛,慢慢就睡着了。醒来后,他发现病竟然痊愈了,而且从此断根。

  依靠菩提心的力量,减轻今生来世痛苦的公案,实际上数不胜数。古人在这方面记录得非常好,但现在人因为信心不足,对佛陀的加持、菩提心的威力、信心的感应,几乎没有什么体验。就算有一些,也很少落在文字上,这是相当可惜的!

  ◎ 自他相换的窍诀极为难得、殊胜

  自他相换的菩提心,是我们修行中必不可少的究竟正法。往昔噶当派的格西们,也将它作为修行的核心。

  从前,噶当派有位恰卡瓦格西,他对新旧派的众多教法,以及因明经论,无不精通。一次,他来到甲向瓦格西家中,看见他枕边有一个小经函,就顺手打开翻阅。当看到其中的一句“亏损失败自取受,利益胜利奉献他”,他觉得实在太稀有了,于是便问:“这是什么法?”

  甲向瓦格西告诉他:“这是朗日塘巴尊者所造的《修心八颂》中第五颂的后半偈。”

  他又问:“那么,谁有这一窍诀的传承呢?”(不管是什么法,不管是哪个上师造的窍诀,它的传承都很重要。)

  甲向瓦格西说:“朗日塘巴尊者本人有。”

  听到此话,恰卡瓦格西迫不及待地想求此法,于是立即起程,前往拉萨。

  到了拉萨以后,数日之中,他一边转绕觉沃佛像,一边打听消息。一天傍晚,从朗塘地方来了一位麻风病患者,恰卡瓦格西向他询问朗日塘巴尊者的消息。

  他告诉格西:“朗日塘巴尊者已经圆寂了。”

  (他听到的消息很不好啊!我原来也对一位格西很有信心,一直求求求,让父亲带我去见。结果到了他门口时,听说格西昨晚刚刚圆寂。我非常伤心,当时我12岁。)

  格西问:“谁是尊者的继承人呢?”

  那人说:“向雄巴格西与多德巴格西。但他们二人关于谁做法主之事,意见不一。”

  实际上,那两位格西并不是为了争取自己做法主,发生争执造成意见不合的,而是互相推让法主之位。(他们《修心八颂》修得太好了,已经没有世间八法了,都不愿意当法主,只想承侍别人。)

  向雄巴格西对多德巴格西说:“您年长,经验丰富、德高望重,请您做法主,我会像恭敬朗日塘巴尊者一样恭敬承侍您。”

  多德巴格西说:“您年轻有为、学识渊博,理应住持寺庙。”

  二位格西本是这样互相观清净心的,但恰卡瓦格西却误听成他们为争当法主而不和,心想:“他们肯定没有此法的传承,现在谁还会有呢?”

  (恰卡瓦格西造过一个《修心八颂》的讲义,不是很广,只是字面上的解释。他在开头也说:“我第一次对噶当派的教法生起信心,就是因为《修心八颂》。”我原来想翻译它,但一直没有时间。其实,学习恰卡瓦格西的这个讲义,加持肯定特别大。)

  格西到处询问,有人告诉他:“夏日瓦格西有真正的传承。”于是他便前去拜见。

  当时,夏日瓦格西正为数千僧众,传讲众多经论。恰卡瓦格西听了几天,但对自己所求的法,格西却只字未提。(昨天也有个居士对我说:“我是来这里求大圆满的,但听了好几天的课,您对大圆满一个字都不提,您可不可以给我讲一点啊?”)

  他想:“不知这位格西到底有没有此法的传承?应当问清楚。如果有传承,我就住下;假设没有,我就离开。”

  一天,在夏日瓦格西绕塔时,他来到格西面前,将披单铺在地上,请求格西在此稍坐片刻,自己有一问题请教。(一般来讲,在路上挡着不是很恭敬的。)

  上师说:“尊者,您有什么未能解决的事情?我是在一垫上圆满一切所愿的。”

  恰卡瓦格西说:“我曾看见‘亏损失败自取受,利益胜利奉献他’的法语,这一法与我的心很相应,不知此法深浅如何?”(他明知道这个法很殊胜,此时却明知故问。)

  上师说:“尊者内心与此法相应也好、不相应也好,如果不想成佛,就另当别论了,只要想成佛,那么此法必不可缺。”

  他又接着问:“请问,您有此法的传承吗?”

  上师说:“我确有此传承,这也是我所有修法中最主要的法门。”

  (法王如意宝曾要求:我们学院所有的人,都必须背诵《修心八颂》、《佛子行》、《三主要道论》,不管到哪里去,都要经常带着。这几部法,加上法王造的《胜利道歌》,我讲过很多次了,文字虽然不多,但却是窍诀中的窍诀,若能经常读一读,会有种不可思议的加持。这种加持一旦融入心,修什么法都很容易。否则,你只是表面上懂些理论,修行是很难成功的。)

  他请求道:“请尊者赐给我传承。”

  上师说:“如果您能长期住在这里,我可以传给您。否则,光是呆一两天就走,可能不行,这个法需要长期修行。”

  于是,恰卡瓦格西在六年中,依止了夏日瓦上师。这期间,上师唯一传授《修心八颂》,他也是一心专修。最后,完全断除了珍爱自己的执著。

  断除我执非常非常重要,我执没有断的话,就像《华严经》中所说:“若计有我人,则为入险道。”当然,这样的法,具善根的人才会有兴趣。《十诵律》也说:“圣人不乐恶,恶人不乐善。”恶人对善法没有兴趣,圣人对恶法也没有兴趣。所以,对自他相换菩提心的教授,只有真正的智者,才会产生信心和欢喜心。

  修了这种菩提心,今生中可以祛除病痛、解除忧苦。我本人对此就有很深的体会,觉得自他相换非常灵,比什么吃药打针都好。当然,吃药打针也需要,但在此过程中,你可以经常修自他相换。

  有时候我觉得生病也是件好事,没有生病的话,就不会有机会修自他相换。只要一痛苦、一生病、一遇到违缘,对它就能想得起来。而且,降伏鬼神、魔障等,再也没有比这更殊胜的窍诀了。所以,我们应随时随地将珍爱自己的恶心弃如剧毒,努力修持自他相换菩提心!

----------------------------------------------------------------------------------------------------------------

更多索达吉堪布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证严法师:慈济心灯 秋之卷之卖米粿的夫妇

索达吉堪布:前行广释 第一百零三节课

证严法师:慈济心灯 秋之卷之延迟订婚的年轻人

索达吉堪布:前行广释 第一百零四节课

证严法师:慈济心灯 秋之卷之一对感人的夫妇

 

后五篇文章

证严法师:慈济心灯 秋之卷之孔子的小老师

向智长老:佛陀的圣弟子传 五 天眼第一 阿奴卢塔 02

日月洲:佛国行-从尼伯尔到印度 序曲 加德满都

证严法师:慈济心灯 秋之卷之公妈喜坐摇摇椅?

索达吉堪布:前行广释 第一百零一节课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