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索达吉堪布:闲谈问答录(十一)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索达吉堪布:闲谈问答录(十一)

 

  问:国内与泰国的短期出家,性质上相同吗?

  答:应该相同吧。不过,泰国没有女众的短期出家。

  问:短期出家后再舍戒,是否会形成等流果,对后世的出家造成障碍?

  答:那不会吧!比如我今生受了一日的八关斋戒,来世的异熟果和等流果都应该很好。

  问:科学对人类起源的解释,与佛教的说法有所不同,这该如何理解呢?

  答:有人说人类起源于一百万或数百万年以前,也有人说人类只有一万年的生存历史。但这都是一些假说,是科学家们以各种仪器作为标准,依不同考古资料所做的推测。有谁现量见到人类确实起源于一百万年以前呢?或者在哪一本书籍中,有当时古人所写“人类之史”的明确记载呢?因此,科学的认识最多只是一种推测、一种假说,即使不去置疑他们的仪器和推测,“万年”、“百万年”,这种知见本身也过于狭隘。

  佛陀认为,众生无量劫来始终存在,或转生为人类,或转生为旁生,恒时在六道中流转不息。这是佛陀的现量所见,而并非臆测之辞。许多大乘经典中均记载:佛以无碍智慧恒时观照一切众生,此世界众生刚刚形成,彼世界众生已转向他方……。因此,以佛教观点,整个法界有无量无边的世界,无量无边的众生。

  那么,到底多久以前才开始有了人类,有了众生呢?佛说“无始”。从无始以来就存在无边众生,而众生从无始就流转轮回,直至今日,乃至将来。《释迦佛广传》及其他显宗经典都记载:佛陀从因地起,行持三大阿僧祇劫方圆满佛果。所谓“阿僧祇劫”,以《俱舍论》来解释,是无可计数之意,若以数字计算,就是在一后面加六十个零。

  科学家以万年、百万年来推算人类历史,而《俱舍论》认为:成住坏空一大劫中,有八十个中劫。每个中劫,又有减增二劫,减劫当中,人寿从无量岁降至八万岁,再从八万岁每一百年减一岁,直至人寿十岁;增劫当中,又从十岁增至八万,如是循环不已。对于这样的人类历史,最好的表示就是“大劫”。在佛教圣者中,阿罗汉可照见八万大劫,诸地菩萨所见又层层增上,而佛陀则可彻知本源。这些都是圣者们的现量所见。

  众生之所以如是流转,皆以业惑为因,有了如是之业,则导致转生为狗、为人等。《百业经》、《贤愚经》中多有这样的记载:佛陀为众眷属宣说,此比丘于多少劫前曾造何业,以此业缘而于今世转生为人,并于佛前出家。这些公案中的时间、事件,均是佛以智慧现量照见并如实宣说,不用依靠什么仪器,也没有不可靠的推理揣测。因此,与科学相比,佛教是否更为科学呢?

  问:什么叫“现空双运”?

  答:蕴界处等一切诸法的基,即是现空双运。比如我们人类见一碗水,饿鬼见为脓,地狱众生见为铁水,天人见为甘露……,六道众生虽各有不同所见,但它有一个共同的现分——光明。实际上,这个现分的本体仍为空性,这就是所谓的“现空双运”。在圣者的根本慧定面前,离戏大空性现前的同时,这个光明也是不离开的。

  现空双运这一本体,虽然以教理可以成立,但无法在我们的分别心中建立。

  问:对于“见修成正比”与“见比天高,行比海低”,应如何理解才互不相违?

  答:所谓“见修成正比”,是指在理论上有怎样的见解,才会摄持怎样的修行,修行不会超越见解。而“见比天高,行比海低”,是指在行持的过程中,即使见解再高,也不能废弃最细的取舍因果,正如莲花生大师所云:“是故见比虚空高,取舍因果较粉细。”

  要知道,即使见解再高,行持也应最低,即使见解是中观空性见或无上大圆满,行为上也应小心翼翼,从小乘的行住坐卧诸威仪和断恶行善等取舍因果做起。在行持的过程中,行为不一定要跟随见解,尽管见修行果成正比,但若不考虑周围环境,以很高的见解去显现超胜行为,他人可能会接受不了。当然,假如一点见解都没有,只是在行为上“高”,别人更是受不了!

  问:有人认为在忏悔方面,念阿弥陀佛与持金刚萨埵心咒无别,只要念佛就可以了。是这样吗?

  答:佛经里有没有这样的记载?

  问:他说从究竟而言,二者是一样的。

  答:从究竟而言,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也是空性,又何需念佛求往生?

  观待世俗缘起,念修金刚萨埵心咒忏悔业障,是极为超胜的。尽管《阿弥陀经》中说过,念佛名号可以清净罪业,《极乐愿文》中也有类似教证,有些祖师大德还说:“即使造了五无间罪、谤法罪,只念阿弥陀佛,也有清净的机会。”但作为一个修行人,最好的修行方式就是:传承上师怎样做,我们也怎样做。这是非常可靠的!

  传承上师让我们观想金刚萨埵,念诵金刚萨埵心咒,那我们就应当如是忏悔。金刚萨埵于因地时曾发愿:“我成佛时,凡持我心咒者,可令一切罪障皆得清净,五无间罪与谤法罪,也能无余清净。若不清净,我不取佛果。”

  因此,我们应深信念修金刚萨埵的不共之处。虽然念阿弥陀佛是一种忏悔,发菩提心是一种忏悔,修习空性也是一种忏悔,但对一般凡夫来讲,在不具这些超胜境界之前,念修金刚萨埵进行忏悔,是最可靠的!

----------------------------------------------------------------------------------------------------------------

更多索达吉堪布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索达吉堪布:闲谈问答录(十二)

惜福法师:佛教的财富观 五、合理的支配财富

海涛法师说故事 第6册 1.「回报」仓库

索达吉堪布:闲谈问答录(十三)

海涛法师说故事 第6册 2.哭泣的牛弟弟

 

后五篇文章

惜福法师:佛教的财富观 四、怎样追求财富

海涛法师说故事 第5册 23.收集手指的罗汉

索达吉堪布:闲谈问答录(十)

海涛法师说故事 第5册 22.商人的微笑

索达吉堪布:闲谈问答录(九)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