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索达吉堪布:山法宝鬘论讲记 二、远离亲友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索达吉堪布:山法宝鬘论讲记 二、远离亲友

 

  诱惑的后果

  即便自己已经做到与家人不见面,安住静处,但是也免不了会出现重重违缘障碍。自己虽然不返故土,可是亲戚朋友们来到这里滔滔不绝地讲起家乡的喜忧,怨敌、亲人的繁杂琐事,由此因缘,自相续中三毒烦恼自然而然就会增长,于是乎便指手画脚地说出“这应当做,这不应当做”的话来,从而积累了许多罪业。

  自己虽然没有回去,但依靠亲朋好友所说的话语,或者从其他道友那里听到的有关家乡的消息,你的心里也开始为了这样那样的事情忧心如焚,并且对亲戚朋友所说的事情多方指点,告诉他们:“你们应该如何、不应该如何……某某人对我们比较有利,某某人对我们不利……”如此便造下了诸多罪业。

  或者,与自己关系比较密切的道友每天对你讲述一些无聊琐事以及无有任何意义的话题,自此之后,你相续中的贪嗔痴也会不断增上,从而生起诸多烦恼。

  所以必须要远离这些是非来源的亲友们。

  不论亲戚朋友还是居士、道友,对修行人来说都是一种很大的违缘,因此一定要远离。

  一般来说,亲戚们首先是奉送一点食品、衣物。那位修行人依照情理便和他闲谈起来,于是这位亲戚满面愁容地说:“现在咱们家乡出现了这桩不幸之事,你说该怎么办呢?”完全是一副诚心诚意讨教的口吻。修行人本来是因为他供养衣食才如此客气相让,经他这般诚意讨教,便飘飘然生起慢心,也就不可能对亲友们的甘苦袖手旁观了。

  这些所谓的亲戚朋友首先会对你供养一点儿资具受用,博得你的欢心,之后他们会说:“我们那里出现了这样的事情,你认为应该怎么办?”

  听到亲人如此询问之后,你自己会作如是想:他们把我当作一个有智慧的人,任何事情都来问我,既然他们如此信任,那我也应想尽一切办法使这件事情得到解决。

  这时,依靠慢心作祟,自己开始飘飘然、自以为是起来,对于亲友们请求的事情再也不好意思一口回绝。

  渐渐地,那些亲戚们进一步地诱惑说:“你这次必须回家一趟,当下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需要你帮助。”

  由于旁边的人再再劝说:“某某法会如果没有你很难举办,这对弘法利生的事业非常重要,所以你一定要回来……”如此一来,你自己虽然没有返回家乡的念头,但在如此恳切的说词之下,你也不得不尽一点自己的绵薄之力……

  对于诸如此类的言词,应该了知是修行的一种违缘,千万不要禁不住诱惑,给自己的修行制造障碍。

  修行人经不住再三的引诱而回到家乡,就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返乡,从而行为与自己背井离乡的承诺已南辕北辙了。

  虽然你已经发下了坚定的誓愿——一定要住在寂静深山中修行,但是回去一次两次之后,就如同着魔了一样,经常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想要回到家乡。

  确实如此,只要返回家乡或进入城市里一次之后,他的修行就已经不稳固了。个别人刚到这里时发愿说:“没有成就之前就不回去。”但没过几天,就说自己生病了,要回去看病,或者说去看望家人,之后就再也没有见到他的踪影……

  大家对于自己所发的誓言一定要牢牢记住,千万不能忘,否则就真的是一个无惭无愧的人了。一般来讲,生活真正有困难的话,向上师、道友寻求帮助是可以得到解决的,除此之外,对于父母病了、朋友死了等根本不用操心。如果有人因此说你没有人格也不要紧,世间人格有没有都无所谓,只要有出世间的人格就可以了,但这一点,那些世间人无论如何都不会理解,因此暂时也不用加以理会。

  理应居住的神山静处呆不下去,理应抛弃的故乡亲友却经常光顾,结果静处与上师成了他所抛弃的对象,返回故乡的次数越来越频繁,住在静处的时间越来越短暂,久而久之,最后竟然惨死在城市里,这实在是一个大噩兆。

  原本你发愿抛弃的对境是红尘世间,但现在却恰恰相反,茫茫红尘反倒成了你希求的目标——长期居住的是喧嚣繁华的城市,到寂静地的时间越来越短,对以前同修的道友一本正经地说:“我现在在某某城市建立一个密宗道场……”然而几年过去了,你的密宗道场还没有打好地基……到最后,也不得不在城市当中终了自己的一生。

  修行人死在城市里是非常不吉祥的相兆,因此我们应该发愿:一定要死在寂静的深山当中!

  修行人莫入城市

  人们常说:狮子死在城中以及修行人死在城里是最不吉祥的噩兆。

  狮子原本住在雪山之中,如果死在城市里就非常的不吉祥;作为修行人应该死在寂静地方,假如死在城市中,也是一种不吉祥的噩兆。

  不仅死在城里是噩兆,而且游逛于城乡中也是一种不好的兆头。例如,獐子、鹿子以及羚羊等野生动物在城里奔跑,世人看起来这就是一种灾难的征兆。

  修行人应该安住在寂静的地方,不要经常跑到城市当中去,否则也不是一个好兆头。就如同獐子、鹿子等跑到某个城市的话,说明这个城市将会遭遇很大的灾难。

  这种现象在藏地、印度等地都有,七几年的时候,在炉霍有好几次人们都见到鹿子、羊子在街上奔跑,结果没过几个月,炉霍、道孚一带就出现了地震,死了非常多的人。

  像这样的野生动物突然跑到城市当中,大家都认为非常不吉祥,代表着一种灾难。

  于是他们立即请人打卦、占卜,再诵经等做一系列的佛事活动予以遣除。

  由于担心出现不吉祥的事情,人们经常会做一些打卦、占卜等佛事,这是历来的一种传统。

  同样的道理,本来住在神山静处的所有修行者都是像野兽一样过着隐居生活的山中修行人,人们也尊称他们为“修行隐士”。如果有一天他出人意料地突然跑到城里,大家都会颇感意外地说“修行隐士来了”。

  同样,原本应该如野兽一样在深山中过着隐居清净生活的修行人,如果突然在山中无法生活并且来到城市当中,这时大家都会深感诧异。

  有一个喇嘛,他在学院闭关了几年,之后在色尔巴也已经闭关了七年,但是前段时间我去那边的时候,很多人说:“今天丹巴夏吉下来了……”他的出现,好像不是人类的正常举动一样,给人的感觉很奇怪。

  即使他只是出现在城中一次,但当时所有的居民全都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尽管谁也没有直截了当地说这是凶兆,可实际上他们的神态目光中显露出与众不同的一种怪异的表情,其实这已表明修行隐士的到来是一大恶相的特征。

  原本应该在寂静处闭关修行的人,如果突然走出来,人们都会用一种非常奇怪的眼神注视你,认为一定是出了什么事情。

  确实是不同的,始终居住在城市中的人在街道上出现,大家一点都不奇怪,但一个修行人突然跑到城市当中,大家都会非常意外。因此大家应该注意,住在山里的修行人,没有非常重要的事情最好不要到城市里去,因为修行人与世间人的很多行为举止都不相同,如果经常跑到城市里,那在人们的眼里就如同洪水猛兽一样,到头来,大家也会对你唯恐避之不及。

  而且,如果我们细究其本质,也会知道修行人出现在城里的确是一个非同寻常的噩兆。住山修行人舍弃寂静的圣处与上师,跑到喧嚣散乱的城市里,这种行为已经与正法完全背离,此乃今生之噩兆;以此不祥之兆将造下众多罪业,也就是在为自己打开恶趣的门,所以是来世的噩兆,这两大噩兆是无法避免的。

  修行人到城市中去,从以下两个方面观察也可以发现,这确实是一件非常不吉祥的事情。首先,离开上师、离开寂静处到喧闹的地方去,这是今生的噩兆;其次,在繁华的都市当中,不知不觉会造下种种罪业,这是来世的噩兆。这两大噩兆绝对无法避免,因此大家千万不要到城市中去。

  斩断牵连

  遣除这些噩兆,不入城市。

  作为修行人,一定要遣除如上所述的噩兆,千万不要进入城市。

  平日里,如果亲友奉送给自己衣食,接受就是。除此之外,他们如果说许多世间上庸俗不堪的胡言乱语,自己不妨装疯卖傻,显出痴相。如果被逼无奈,非语不可,那就对他们说:“你们现在不要把我当正常人来看待,我心里感觉好像心脏病正在发作,简直成了疯子,没有一点值得信赖的。”

  自己的亲戚朋友如果供养衣食,就顺其自然地接受,但以此为借口,经常给你增添麻烦的话,你就可以这样说:“你们最好不要接近我,我现在心脏病正在发作,你再这样说下去,我肯定会发疯的……”

  这么一说,就可制止他们没完没了的纠缠。此后,与亲友的关系也会越来越淡漠,他们除了以虔诚的信心供给自己衣食之外,平时与自己不会有什么来往交流。这样行持善法就不会掺杂贪嗔的成分,所作所为完全是清清净净的。

  这些世间人如果以虔诚信心供养衣食,坦然接受也是可以的,但不管怎样,作为修行人不应该参与世间各种各样的事情。

  确实如此,一位修行人对家里任何事情都不予理睬的话,那这些亲戚朋友会以一种可怜或者信仰的心态对你供养一点儿资具受用,除此之外,他们也会说:“这个人对我们的家庭根本漠不关心,我们只要给他一点儿衣食,其他的就不要管了……”这样一来,你就可以一心一意地修持正法,再也不会有人打扰你了。

  如果与亲友们的关系日渐淡化,就是在实地行持阿底峡尊者的教言。尊者是这样说的:“居于静处的目的就是要与俗世断绝关系,断除对亲友的贪执,断除了这些,就不再有任何贪恋感情等纷纷妄念与散乱的外缘,此后经常内观自己是否具有一颗真正的珍宝菩提心,刹那也不跟随担忧世间琐事遭致衰败的分别念。”

  修行人居于寂静地的目的是什么?阿底峡尊者告诉我们:“住在寂静地的目的就是要断绝与亲友们之间的关系,之后便可以专心修行,有关世间琐事方面的各种分别妄念再也不会出现。”

  作为修行人,如果“世间出世间两手抓”确实有点儿困难,因此,亲戚朋友们找自己的时候,你可以寻找各种理由拒绝。米拉日巴尊者说:“断绝与亲友的联系之后,他们会觉得你就好像死了一样,再也不会打扰你,这样一来,你的修行会成功的,否则,稍微有一点儿小事,你就要马上跑回去,那你的修行也已经彻底失败了。”

  顾虑多余、病转道用

  若有人想:如果彻底与亲友断绝联系,在自己身体健康、安然无恙并且也能前去化缘的情况下住在静处生活也能够自理,不需要劳烦他人照顾,当然是可以的,但自己老态龙钟力不从心,不能出去化缘,或者患上极为严重的疾病,备受折磨,到那时连一个给自己拿药侍候的人也没有,所以还是需要亲友。

  有些人忧虑重重地想:现在身体等各方面状况还不错的时候,与亲友断绝关系倒是可以,但是老了或者生病的时候,如果连亲友也不联系,那恐怕有点儿困难……

  很多修行人确实有这方面的担心:“老了怎么办?”其实这是一种愚痴人的想法,对此札嘎仁波切说:

  这纯粹是不明事理的无稽之谈,自己老了以后不能去化缘,重病缠身,无人侍奉,那亲友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真正年老以后,亲友们能不能帮助你呢?真正生病的时候,亲友们会不会替你分担呢?实际上,他们也没有任何办法,根本起不了什么作用。

  对于人们的生老病死,所谓的亲友根本无可奈何,除了在旁边看一眼、说两句话之外,任何事情也做不了。对于这一点,真正已经迈入老年的人才心有体会,只有他们知道:其他的亲戚朋友确实没有任何办法。对于已经生病的人,哪怕旁边的人如何亲切也减轻不了他的痛苦。因此,这些世间人能够起到什么作用呢?没有任何作用。

  说什么“年老以后不能化缘时如何如何”,你能确定在年迈之前自己就不离开人世吗?假使说你到了老朽不堪真的不能去化缘的时候仍然在世,但如果你从小到老所作所为完全符合正法,那么年老以后的生活也绝不可能落到穷困潦倒的地步。

  你说“年老之后无法出去化缘”,从而担心自己的生活出现困难,但你能够保证在年迈之前仍未离开这个世间吗?假设在你年老之时仍然住在世间,也无须担心,只要你从小的行为符合正法,到老年时,生活也绝对不可能出现穷困潦倒的窘况。

  表面看来,这句话不一定具有很深的价值,但真正观察就可以发现,它实际已经说出了修行的内在真理,因为从小到老都是一个好修行人的话,那年老时根本不会出现生活上的困难。这一点许多老修行人都深有体会,一方面他的修行非常圆满,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痛苦;另一方面,在他年老时不会没有人在旁边照顾,生活也是十分快乐的。

  世间上的很多人,事先总会有各种各样的打算、准备,但到头来,自己的愿望却很难实现。比如父母从小抚养自己的孩子,希望年老时能够得到照顾,结果孩子长大以后,真正到你年迈体衰的时候,他们根本连看你一眼都不愿意,而照顾你的经常是一些素不相识的人,这种现象相当普遍。

  一般而言,行持正法的人抛弃故乡,依于静处时最初的一两年中可能会出现缺衣少食生活窘迫的现象,但是如果真正做到如法而行,所需生活资具也就不会拮据贫乏,这是一种普通的规律。

  有些修行人刚开始修行的一两年确实会出现修行、生活、住处等各方面有点儿困难的情况,但只要他如理如法修行,这样的状况肯定会逐渐改善的,即使以前在社会上连基本生活都无法保证的一个人,这时也会变得胖胖的……

  大格西博朵瓦曾深有感触地说:“修行人在今生中也与其他世间人截然不同。我作在家人时,曾三次去挖金,结果一无所得,现在每一天都有许多两黄金;

  博朵瓦格西曾经到“金矿”去了三次,却一点儿黄金也没有得到,但现在每天都有许多两黄金。

  有些出家人也是这样,在家时很穷困,但现在依靠三宝不可思议的加持,只要回去一趟就有很多人供养,确实存在很大差别。

  在庸巴地方卡隆巴要算是最为快乐、最有名气的人了;龙秀地方现鄂瓦也是最安乐的。这都是来自于修持佛法。”

  佛法的加持的确不可思议,有很多修行人,以前在家时非常贫穷痛苦,但现在每天都是特别快乐。

  有些人以前在家时比较富裕,但现在可能越来越贫穷了,这一点倒是非常值得赞叹的,因为以前的生活带有一种染污性,是不清净的,现在通过自己的苦行加以忏悔,这是非常值得随喜的。

  难道你将这些言教忘得一干二净了吗?

  对于博朵瓦的教言,你们这些修行人难道已经忘得一干二净了吗?

  有些人可能连听都没有听过这样的教言,也就无所谓忘不忘了,但是已经听过这些教言的人,还是应该时刻提醒自己,是不是已经将如此殊胜的教言全部抛之脑后了呢?

  如果你的举止言行与正法不相违背,长期坚定不移地在静处安住,那么你必定会处于财源滚滚而来、众人倍加恭敬的境地,这些不成为修法的违缘已经是值得满足的了,这是一条约定俗成的法则。

  对于如理如法住在寂静地方的修行人,很多财富都会不断涌现,许多人也会对你非常恭敬,这时,它们能够不成为修行的违缘,就已经非常满足了。

  一般来说,学院交通不方便,也不太可能有很多人供养,但是汉地的寺院里,有些修行人经常会收到信众的供养,现在桑耶等地在山中修行的人也会经常有人供养。有个修行人这样说:“人们能够见到的地方没有办法修行,因为财富太多了,会变成一种违缘……”因此,他经常会更换自己修行的山洞。

  所以,对于如理如法修行的人来说,财富不成为违缘已经心满意足了。这一点也可以现量见到,有很多修行人只是自己一心一意修行,根本没有到处去化缘,但还是会收到很多供养,这就是修行人不可思议的法则。

  另外,那些世间人也会为了万事遂意、人畜兴旺而满怀信心地来到旷日弥久一直安住在静处的修行人那里,献上丰厚的供品,祈求加持。

  而且,世间人为了自己今生能够圆满顺利,经常依靠种种目的、满怀信心地来到住于静处的修行人面前祈求加持,这种现象非常多。

  为了超度亡人也不能不供养一定数量的回向财物,这种风俗人情也是当下我们有目共睹的。

  尤其在藏地这种普遍信仰佛教的地方,如果有人去世,他们一定会供养僧众,希望能够超度亡人。

  因此,根本没有必要担心年老体衰之时不能外出化缘而致生活贫困。

  在座很多人都有这种想法,总是担心自己年老时没有生活来源,但是谁能保证你在年老之前不会死呢?即使没有死,住在寂静地方的你也不会没有任何生活来源,藏族有句俗语说:有一个因缘有一条路,有一条路必定有一家人,有一家人就会有一碗饭。确实这样的,自己如理如法地修行,虽然会有种种不同的因缘,但绝对不会出现生活上的困难。

  前几天有一个70岁的老人家,他说:“我现在人老了,家里人一直想念我,所以我把房子卖了,回家去……”当时我问他:“房子已经卖了没有?”他说:“已经卖完了。”原本想是房子还没卖的话,要狠狠批评他一顿,但是他已经房子卖了、车票买了,现在只是象征性地给我打个招呼,这样我也就没有说什么。

  其实70岁不是很老,以前开极乐法会的时候,我有个亲戚一直坐在齐美仁真和我旁边念经,后来站起来的时候身体有点重,齐美仁真问:“你老人家多大岁数了?”他说:“我现在83岁,倒不是很老,就是身体不知道怎么,有点不太好……”还有一次我们去炉霍,在那边见到一个老年人,九十多岁了,他也说:“不知道什么原因,这几天我的身体有点生病,也有点糊涂,不知道什么原因……”

  人的心力还是很重要,有关“老了以后无法化缘”这方面的忧虑实在没有必要,到时候在你面前必定会出现一条路的,不用担心。真要是死的话,还是死在寂静地方,不然,死在城市里就和雪山狮子死在城市中没有什么差别了。

  即便是得了病入膏肓的重症,上师与同参道友也会悉心竭力护理你的,而且出现其他暂时性的一点儿小小的违缘,他们也会千方百计依靠各种仪轨祈祷三宝予以遣除。而若让亲友来护理你,那他们只会造下违逆正法的罪业而已,除此之外,上师与僧众们所不清楚的有利于你的病情的行之有效的方法,难道他们会知道吗?

  不管你的身心上出现什么样的违缘,上师和道友对于违缘如何转为道用的方法还是非常精通的,假设连他们都没有办法的话,那世间所谓的亲友对于你的病情难道有更加行之有效的方法吗?不会有任何办法。

  其实,就连你的那些亲友他们自己出现头痛脑热等病患时,也完全要指望上师与僧众。这是眼前明摆着的事实。

  实际上,就连他们在出现疾病违缘的时候,也要依靠上师和僧众们加持、念经,这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进一步地说,我们自己罹患疾病时,如果想方设法依靠种种药物治疗以及别人的精心侍候来康复,这也实在不是修行人应有的风范。

  作为修行人,生病时应该修持欢喜心、修自他交换,打针、吃药等不是修行人的作风。

  很多上师的传统也不相同,有一次曲恰堪布病得特别严重,他的弟子好不容易在县上请了一个医生,曲恰堪布说:“魔女一样的,喊来做什么?不要来我的房子。”当时曲恰堪布等个别大德根本不看病,但有些上师在显现上还是会看病、吃药,所以一概地说“打针吃药不是修行人”恐怕也有点儿困难。

  倘若身染重病,那作为真正的修行人就应当生起无比的欢喜心。

  一般来说,作为病人都有希望康复的希求心,这是很多病人的一种向往。

  这几天我也是生病了,感觉还是很痛苦的,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正常的上课已经停止了,这些年来都没有像这样停过三、四天的课,心里感觉真的比病苦还要难受。有些道友建议我到其他地方去治疗,但如果我出去的话,可能没有人同步翻译,那你们还是有点儿可怜,对这方面确实很执著。不过,依靠三宝的加持,现在看来似乎也没有太大困难了,其他像身体这种假合的法出现违缘倒也无关紧要,但是佛法上出现违缘的话确实有点可惜。

  因为通过生病可以净除前世所积累的深重恶业,并且还可以凭借着疾病而修自乐施他、代受他苦的施受法,从而生病便对修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助缘作用。

  “施受法”是自他交换的一种修法,将自己的快乐施给别人,别人的痛苦由自己代受。

  通过生病,既可以遣除罪障也可以修持施受法,因此修行稍微好一点儿的人,生病会对修行起到很大的帮助。

  因此心里应当这样想:此次患病实在是由上师的恩德而来。如此的不胜喜悦。

  生病对遣除违缘的帮助确实非常大,你们自己可能也有这方面的体会:本来修行上可能会出现很大的违缘,但依靠生病已经缓解了。

  因此,每次生病都应该想:这是具德大恩上师的慈悲加持。从而生起极大的欢喜心。

  特别是在自己患病时,如若亲戚朋友、护理看望的人很多,那么非但对病情没有丝毫的好处,反而会因为人声嘈杂、喧闹不休而在不知不觉中做出许多违背正法之事。当你处于弥留之际时,他们则在一旁要么嚎啕大哭,要么说一些贪恋话语,使得你平静的心不由自主地被搅得一塌糊涂,甚至连皈依三宝、修施受法的忆念观想也无法做到。

  生病时,如果亲朋好友都来看望你的话,那在无形中会造下很多恶业,或者在快要死的时候,他们会在旁边大哭大叫,使你根本无法专心观想,由此心也就被搅得一塌糊涂。

  藏地有这种说法:人要死的时候,旁边的人千万不能哭,要哭的话,临死之人的意念会立刻专注到哭声上面,然后想“我是不是快死了?我将要离开这些可怜的亲人朋友”,从而生起贪心。或者旁人大声地说“你不要死”之类的话语,也会使死者的心无法平静。

  尤其修行人的亲戚朋友死的话更不应该哭,只要在旁边给他念个佛号就可以了。有些修行人说:“我不愿意死在家里,如果死在家里,临死的时候根本无法做到认真观想,因为旁边的亲人会影响我。”这种说法非常正确。

  如果身边没有扰乱自心的亲友等任何人,那么心情会十分恬静,神态怡然安宁,可以在如理修持上师所传的施受法等教授中安详死去。

  “施受法”是噶当派比较甚深的法要,学院里的人可能是修无上大圆满——死的时候安住在心的本来觉性当中,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是非常好的。

  这样说来,病也有病的快乐,死也有死的幸福。

  贪财无义

  “真正的修行人,病有病的快乐、死有死的快乐”,这句话大家应该记住。修行人和世间人在面对生老死病等许多方面都有很大差别,而且在遭遇困难、痛苦时所持的态度也有所不同,真正的修行人具有内在的境界,先不说具有大圆满境界的修行人,即使非常普通的一个修行人,在他们遭遇疾病违缘时都可以转为道用——病有病时积累资粮的方法,死也有死时的快乐安详。然而世间上的人们不会这样想,他们认为生病是非常可怕的,而死亡更是最不愿意遭遇的一件事情。实际上,死亡是轮回流转的一种途径,是无始轮回中离开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必须经历的,修行人已经明白其中的真正含义,因此可以坦然面对。

  这里讲“贪财无义”,人在世时、临死时或者在中阴时,都要把握住自己的相续,不要对人、财、物特别贪著。佛教中将对财物的贪执称为外贪,对人的贪执称为内贪,人们相续中内贪、外贪的习气于无始以来已经根深蒂固,想要在短时间内完全断除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在平时就应该注意转变自己相续当中的习气。

  在平日里,我们对自己所拥有的微不足道的生活必需品应当看成是借用物而毫不贪执地使用,死后这所有的资具就全部归于上师僧众所有。

  这一点很重要,平时如果对自己的财物、房子、家产等特别执著,那临死时根本把握不住,所以平时就应该将一切财物作为一种借用物来看待,你来的时候不可能一起来,死的时候也不可能带走一丝一毫。

  真正从道理上观察,所谓的财物只是一种身外之物,除此之外,就连自己尤为珍爱的身体,到死亡来临时也会毫不犹豫地舍弃,更何况无有丝毫帮助的身外物,因此对于诸如此类的借用物都应毫无贪执的使用。

  如果你是住在寂静地方,那你死亡之后,所有资具受用全部都应归属于上师、僧众,因此你也不必费心安排它们的去处。

  然而,在当今的时代里,有些名义上的住山隐士临命终时还念念不忘他的那些物品,有气无力地说“这个用来做什么,那个不要用来做什么”等等,留下诸如此类的遗言。

  按理来说,对于暂时借用的财物等不应该留有任何贪执,但在当今时代中,名义上是住山多年的修行隐士,可在临终时却将他所谓的“修行境界”全部暴露无遗——他们或者写下遗书,或者留下纸条,标明“系解脱里面有多少多少人民币……”

  去年有一个人说自己明天5点钟就会死,之后将所有财物全部分配出去了,最后也没有死。有个男众也是将自己的房屋供养给我,因为他觉得自己很快时间当中就会死的,我说:“你可能暂时还不会死,即使死也不用对这样的房子贪执……”但他还是说:“我这个房子还是非常不错,一定要留给你……”结果他也没有死,过一段时间就离开学院了。这种现象非常多。

  死的时候对于房子等财产不要贪执,这对修行人来说非常非常重要。当今时代的很多修行人跟在家人没有什么区别,他们在临要死时:“我的钱留给某某人、我的房子如何如何……”对所有的财物会交待得清清楚楚,这时其他的人也会说:“这个人真了不起,还没有死之前就已经将财产作了非常合理的安排。”这似乎是世间人不成文的一种传统,但作为修行人来说,如果也出现这类言行,恐怕给人的感觉会非常奇怪。

  前段时间色达有个人翻了车,据说他是非常有名气的一个人,后来他在医院临要死的时候,不断地问:“我的衣服穿好了没有?我这样有名气的人,临死时衣服一定要穿好,要不然给人留下的印象不好……”别人说是“衣服已经穿好了”,他又说:“我的被子要盖好,要不然别人看到不好……”其他人将他的被子又仔细地盖好了,这时候这个人已经死了。这些人虽然不算什么修行人,但仔细想一想:像他这样临死时只是想到这样没有意义的事情,对来世有没有帮助呢?根本没有任何帮助。

  因此,不论哪一个人,在临死时,如果有时间、有能力的话,就观想诸佛菩萨在自己的头顶,念诵佛菩萨的名号,做其他任何事情都是没有利益的。

  这种做法已将此人没有断除对财物贪执的心理状态全然昭示、暴露无遗。

  从这一角度可以看出,这位修行人对财物的贪执根本未能断除。

  对此尤其需要注意,我们每个人在不久的将来都会离开人间,但所谓的离开人间,修行人有修行人离开人间的一种方法,若能虹身或狮子卧式离开当然很好,如果不能这样,临死时一边合掌一边祈祷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如此一来,死亡时的心态不会特别散乱。或者临终的时候,对于一切财物断除贪执的念头,想着“其他人愿意如何处理就如何处理,本来也不是我的”,如果能够这样观想也是非常好的。

  如若对财产无有贪执,那留下遗嘱目的何在呢?

  之所以留下遗嘱,就已表明你对这些财物的恋恋不舍,由此才会千叮咛万嘱咐“应该如何如何分配这些财产”。

  希望以后学院里面死的人不要对自己的财产太过贪执,你的财产肯定会处理的,这些根本不需要你来操心。而且现在很多人把系解脱当作自己的钱包,这样不太好,最好还是分开,不然,以后你们死的时候,可能每个人的系解脱都要翻出来看一下……

  就像札嘎仁波切所说:自己没有修行却给别人说得很好听。我自己死的时候也不知道会怎么样,但无论如何,作为修行人,死的时候应该是这样的。有些人以前是因为方法不懂,不知道死的时候应该怎么做,但现在方法已经知道了,到底能不能做到就要看自己的修行了。所以大家看一看,自己在离开人间的时候能不能把握住这一点!

  假设你能够将自己的所有财产都看作是石头与牛粪那样,那么自己在临终时留下“这些石头牛粪用来做这个那个”的遗嘱看来就无有任何实义了。

  一般来说,修行人对所谓的财物等应该像石头、牛粪一样看待,如果真能做到这一点,那临死时“这个石头用来做什么”、“那个牛粪用来做什么”等等之类的说法又有什么实在意义呢?同样道理,从真正本义上来看,诸如此类的财物与石头、牛粪根本没有差别,因此不应对它心生贪执。

  自己在疾病缠身时,没有亲友的照顾,即使病痛难忍,受尽折磨,但自己如果能保持精神乐观,无忧无愁,也不仰仗药物与承侍,那就成了促进修行的助缘。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修行人生病的时候虽然没有亲人照顾,自己的心情仍然是十分乐观坦然、无忧无虑的。

  昨天上师如意宝讲课时提到:“有人劝我到外面去治疗,但我再三考虑之后,觉得如果出去不一定有机会传法,所以还是留在这里,身体就慢慢调养吧……”上师如意宝的这句金刚语非常值得大家重视,现在个别人认为身体非常重要,如果身体健康就一切万事大吉,但这样有漏的身体依靠医药能不能完全好转呢?这一点你自己也没有把握。因此遇到如此殊胜的佛法时,应该将佛法放在第一位,身体放在次要位置上。

  未曾将任何财产视为我所拥有而是全部看作如石头牛粪一般的修行人,过世以后,他那无有主人的尸体理所当然会被同修道友们随意抛到尸陀林。

  我们这里的牛粪还是比较贵,个别人死的时候可能也会贪执:“我牛粪棚里还有很多牛粪,应该把它供养给某某道友。”但不管怎样,你过世以后,你的牛粪肯定会处理,你那没有主人的尸体必定会被同修道友们送到尸陀林,之后在旁边念个经、作个加持,这样就可以了,你也就根本没必要再三嘱托、出面安排。

  而在未死之前他已将死后的一切事宜安排得井井有条,临终时也不需要像世间人那样劳心费神地到处寻找超度的上师念破瓦以及作七七四十九天的法事。

  一般修行人没有死的时候,就已经将临死时的事情安排的井井有条了,不像世俗人那样,他死了以后还要给他安排念破瓦等事宜。

  住山的修行人具有一定的境界,所谓死后的念经、超度等佛事,有也可以没有也可以。有关这方面,我认为临死时有上师或道友在旁边助念、提醒观想倒是可以,但所谓的七七四十九天法事有没有都无关紧要,因为每个众生都是依靠他个人的业力随转的,即使找不到上师作法事也没必要过分焦急。

  通常来说,世间人有一定的传统,尤其在藏地,即使条件非常不好的人,也会念十四天或者二十一天,大多数一定会念七七四十九天的经。从某个角度说,在中阴的四十九天内作法事非常好,但从另一方面,这已经在世间人的观念里形成了一种传统。

  然而作为修行人,只要一生当中不间断、如理如法地修行,那临死时有人念经或者没有人念经就不存在很大差别。当你正要断气的时候,旁边有上师或道友提醒观想上师、念阿弥陀佛,这一点非常关键,之后的念破瓦、作法事有没有都是可以的。因此,一个人在世时是否如理如法修行才是最关键的,而临死时的一切佛事也只是一种形式而已,就像邬金莲花生大师所说:“灵牌之上灌顶时已迟,灵魂漂泊中阴如愚狗,忆念善趣彼者有困难。”念破瓦、作超度等对某些人来说确实很有必要,但作为修行人,主要看你在世时的修行境界,这一点才是最为关键的。

  我们每个人在什么时间死、以怎样的方式死谁也不知道,能像野兽那样悄无声息地死去可谓是修行人的美妙庄严了。

  住在寂静山中的野兽,即使死了也不会有人去哭。修行人也是如此,在寂静的山林里死去,任何人都不知道是什么时间死的、以什么方式死的,这就是修行人最美妙的庄严。

  遗憾的是,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修行者却寥寥无几。因此,在临终时照料服侍、忙前忙后等类任何事情也无需亲友来做。

  在当今时代,不要说像野兽一样如理如法地修行,即使能够做到比较如法的长期、圆满的修行也是寥若晨星,因此,大家在此时此刻更应该保持正知正念,就如麦彭仁波切在《二规教言论》中所讲:“虽此大地满恶人,然自当持高尚行,如是行持则自己,自然获得咸圆满。”

  因此,自己临死的时候,以各种各样的理由招集亲友过来没有任何必要。死亡时,最重要的就是自己的修行境界,其他诸如尸体如何处置、财物如何分配、佛事请谁来做等形式上的事情无有丝毫利益。

  修行者与亲友完全断绝牵连是彻底抛弃故乡的一个先决条件。
 

----------------------------------------------------------------------------------------------------------------

更多索达吉堪布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白话文:那先比丘经 第二问 人死还受後有之身?

修凡法师: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第三十二回 拜安住主地神

白话文:那先比丘经 第三问 一心念正法,不受後有之身?

修凡法师: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第三十三回 拜婆珊婆演底主

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 151.黄龙慧南禅师悟道因缘

 

后五篇文章

白话文:那先比丘经 第一问 因何缘故作沙门呢?

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 150.可真禅师悟道因缘

白话文:那先比丘经 8 以智者提问便与王对答

索达吉堪布:山法宝鬘论讲记 一、抛弃故乡

白话文:那先比丘经 7 王初见那先,问卿尊姓大名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