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阿姜念尊者:身念处禅观修法 简介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阿姜念尊者:身念处禅观修法 简介

  第二版「身念处禅观修法」(Vipassana Bhavana)的章节标题和题材跟第一版完全一样。但1.1.1节(什么是佛法),为了更清晰阐明什么是我们所谓的「真正的佛法」,我们将这一节重新编写。这一节中,我们也将英文字调到巴利文的前面,这样子读者可以不必时常中断阅读,为查阅巴利文索引(附录C)而中断。另外,全书中多处佛法也重新精炼和编写过——其中有许多是学生对本书曾经提出质疑之处。

  在这里我们必须说明为什么要频繁地使用巴利文:其目的何在?在布堪甲那南这里教导以英语为母语的外国学生时,因为老师不会说英语,翻译会说英语和泰语,而外国学生不会说泰语,这种情况下,巴利文或多或少就成为第三种共通的语言了。例如,老师问学生是什么创造了他?学生回答「Kilesa」(烦恼)或三种「tanha」(贪爱),老师不需要透过翻译就可以知道他正确地回答了烦恼或渴爱。对于美国学生而言,他们可以很容易在当地大学图书馆中找到由英国巴利协会(P.T.S.)翻译的巴利圣典的英译本(藏经),因此会比较擅长使用巴利文。但是对于不是以英语为母语的欧洲学生而言,就不易阅读英国巴利协会的英译本,因此也不擅于使用巴利文。针对这些不是以英语为母语的欧洲学生,我们在本书的开头——内容稍难的1.1.1节,加入一些简单的解释,并尽量少用巴利文。

  如果问道: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简单地说,渴爱(3种贪爱)是苦唯一的因,并且存在一条灭苦之道。而此灭苦之道即是由实践八正道;亦即中道来成就的。它是从念住的修习四念处下手而体证身心的三法印(无常、苦、无我)。本书所谈到的四念处修法就是以四个基本念住之一为所缘的身念处修法。

  这种修法要观照个人的身和心,而非观察个人身外之物。身和心必须被清楚地觉照——包括精进、正念和正知。

  涅槃是断除烦恼和止息苦痛的法;而涅槃之道,详述之即十六阶智。这十六阶智事实上是以上述能照见三法印的实相般若逐步证得的——然后才导致涅槃。然而只有某些阶智(第1.3.4.12阶智)才是具有决定性的,而其它的阶智仅是伴随着他们而生的。

  有人会问道:用「心王-心所-色法」这个名相来描述身心真正的用意是什么?心王-心所可说是「识的状态」(注1),因此可以提醒我们心不是一个坚实或永恒的个体,只是一连串剎那生灭的识的状态。(事实上,我们整个「世间」——蕴的世间——在每一剎那只是这些识的状态之一而已。)如此看待此心(迅速生灭而不实的),我见就不易起现行。心王-心所是出自佛法阿毘达磨(分析的教法),而阿毘达磨的要旨就是将身心分析成更微细的功能和部分——然后去观察每一部分皆无我。

  最后,对于要从事这种修法的学生很重要的是——要了解这种修法和其它现今毗婆奢那修法不同之处:

  1)虽然修行者最后要观照身心两者,但他必须从观身入手,保持观身直到观身够清楚了,心就会显现(这是因为身是粗显的——因此较易观照)。这点是根据佛音论师所著的《清净道论》的指示(第十八品,269页):

  「当他对于色身次第澄清、去结,而极清净之时,则他障碍的烦恼沈落,如无浊泥之水,心得清净,对于以彼(色),为缘的非色法(心)亦自得明了。」

  修行者必须不断地观身直到真正明了心为止,而观照的智慧改变我见之前,他将无法进至其它阶智和达到涅槃。

  2)必须视身心为实相——亦即将他们视为四念处之一(身、受、心、法),并以三心:精进、正念和正知来观照身心。

  3)观身时必须观照整个色身——而非色身的一部分,如脚、小腹等。

  4)这种修法只有念住(正念)是不够的。正念必须配合正知,正念和正知要一起运作。正知即知道坐的、站的是色身非「你」等等,听的、看的是心非「你」等等。太多念住(正念)而没有正知,事实上是不好的——导致偏定,而隐蔽了智慧。

  (注1:共有89种包含所有有情的心活动的识——有时或称为「心」,但心或识是不可能单独存在的:它是由各种不同的心所法所组成的。例如,任何89种识其中一识都可以分成几个部分,见附录B。)

  5)这种修法用以防止生起喜欢(贪)或不喜欢(瞋)——而因此可以改变我见(痴)。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如果不能防止喜欢或不喜欢,就不是四念处的修法了。举例来说:以正思惟(如理作意)——观照改变旧姿势时不是出于贪欲——而是要对治身苦。「如理作意」也要用于知道吃饭、沐浴、工作等等不是为了享乐,而是要对治身苦。我们必须随时保持如理作意以防止生起喜欢或不喜欢。而且刻意走得很慢或以缓慢的动作做工作都是出自贪欲,因此不适用。所有的动作必须以自然的方式运作,而我们只要随时保持如理作意以防止喜欢或不喜欢生起即可。

  (注1:一本小本的口袋型书本「什么是佛法」最近已经在布堪甲那南中心出版了,这本书是一本简介佛法和禅修的书,内容从「身念处禅观修法」(Vipassana Bhavana)的1.1.1节取出,并且有英国比丘的修行经验和他与老师面谈的章节,此书可在曼谷的书局找到或写信至本中心索取。)

-----------------------------------------------------------------------------------------------------

更多阿姜念尊者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阿姜念尊者:身念处禅观修法 第一篇 理论

阿姜念尊者:身念处禅观修法 第一篇 理论 1.1 佛法

阿姜念尊者:身念处禅观修法 第一篇 理论 1.1.1.

阿姜念尊者:身念处禅观修法 第一篇 理论 1.1.1.

阿姜念尊者:身念处禅观修法 第一篇 理论 1.2 智阶

 

后五篇文章

衍慈法师:《佛说四十二章经》的智慧 第四十二章 一切

衍慈法师:《佛说四十二章经》的智慧 第四十一章 直心

衍慈法师:《佛说四十二章经》的智慧 第四十章 行道

衍慈法师:《佛说四十二章经》的智慧 第三十九章 依

衍慈法师:《佛说四十二章经》的智慧 第三十八章 无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