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阿姜查尊者:宁静的森林水池 第六章 觉悟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阿姜查尊者:宁静的森林水池 第六章 觉悟

 

  前 言

  眼见古时佛教经典里所记载的开悟和喜悦,至今依然存在,真是一个美好的发现。我们在阿姜 查的不断强调其觉悟和喜悦的恒常性中便可以看到,此外,他本身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他策励我们要藉由正确的修行及真实的了解,在自己的内心中明了和觉悟解脱。

  而真实上,这是有可能的。从古至今,人们一直都是透过内观与正念之道,而寻得觉悟的──不但只有阿姜 查如此,他的弟子及其他佛教的老师也是如此。它就在这里啊!它的本质是不离我们自身的身与心。阿姜 查以一种很直接的方式来说明,那就是:将它──所有的执取与评判,都放下,不要试图想成为什么。於是,在那寂静之中,便能够使自己去看透整个假相的我,没有任何一点是属於我们的。当我们内心宁静及觉醒时,就会自然地、自在地达到这种觉悟的境地,没有恒常的自我,里面什么也没有,那都只是意识的把戏罢了!

  这种觉悟会带来自在、生命力和喜悦。生命的重担的意识抛掉了,一齐与自我的意识一块儿抛掉了。剩下来的就反映在这些章节里──心的清明与坦然,一个蕴藏著智慧与自在的精神。

  就如阿姜 查所言:为何不去试看看呢?

  无 我

  当一个人不了解死亡时,生活会非常烦恼。如果我们的身体真的属於我们,就会听从我们的命令。如果我们说:“不可以变老。”或者说:“我不许你生病。”它会听我们的吗?不,它毫不听从,我们只是租这栋房子,而不是拥有它。如果我们认为它是属於我们的,当我们必须离开时就会感到痛苦了。而事实上,根本没有一个永恒的自我,没有一样坚固、不变的东西是我们可以掌握得住的。

  佛陀对胜义的真理和世俗的真理做了区分。“我”的观念只是一种概念、一种约定俗成的。如同:美国人、泰国人、老师、学生,都是约定俗成的。根本没有“人”的存在,有的只是地、水、火、风──暂时组合的元素罢了!我们将这个身体叫做一个人、自己,而事实上根本没有“我”,只有“无我”。要了解无我,你就得禅坐,如果你光用思考的话,你的头会爆炸的。一旦你打从心中领悟到无我,生命的重担就会解除,你的家庭生活、工作,每一件事都将会轻松多了。当你超越了自我,就不会再执著於快乐。而当你不再执著於快乐时,你才能开始真正的快乐。

  地下水

  “法”不属於任何人,也没有拥有者。世界生成时,它就存在世上了;然而真理是独立存在的,对那些寻找它的人,它总是不动地、无止尽地存在,就像地下水──不论谁掘井,都会发现。然而,不论你是否掘井,水永远都在,在所有东西的下面。

  在我们寻找佛法时,我们找得太远了,找得过头,忽视了根本。佛法并不是远到必须用望远镜来看才能获得的。它就在这里,最靠近我们,我们真正的本质,我们真正的自我──无我。当我们领悟这个本质,就不会有任何问题,任何麻烦。好、坏、乐、苦、光明、黑暗、自我、他人,都是空无的。如果我们明白这个本质,我们旧有的意识就会死去,进而达到真正的解脱。

  我们练习放下,而不是去获得。但是,在我们能够放下身心之前,我们必须了解它们的真实本然。於是,舍离自然会生起。

  没有一样东西是我,或是我的,这一切都是无常的。但是为什么我们不能说涅槃是我们的呢?因为那些领悟了涅槃的人,是没有“我”或“我的”的概念的。如果有的话,就不能领悟涅槃了。虽然他们明白蜂蜜的甜味,他们不会想:“我正在尝著蜂蜜的甜味。”

  佛法之道是要继续保持往前走的,但是真正的“法“是没有前进,没有後退,也不是静止不动的。

  佛陀的喜悦

  如果一切都是无常、苦(不圆满)、无我的,生命还有什么意义呢?一个注视著一条川流不息的河水的人,如果不希望河水流动,不希望它照著它的本然不断地改变,他必将痛苦不已。另外一个人了解河流的本质是不断地改变的──不论他喜欢与否,因此他就不会痛苦。去明白生命如这流水──欢乐的空、自我的空,就是去找寻稳定和苦的解脱,寻找世间真正的安宁。

  “然而,”有些人可能会问道:“什么是生命的意义?我们是为了什 而出生的?”我没办法告诉你们。为什么你要吃东西?你吃东西是为了不需要再吃任何东西了;你出生是为了不再出生。

  论及事物真实的本然,它们的空或无,非常困难。听了这些教导之後,我们必须展开方法去理解。

  为什么我们要修行?如果没有为什么,那我们就是在平静之中了。忧伤是无法追随一个如此修行的人的。

  五蕴是杀手,执著身体,就会去执著心;反之亦然。我们必须停止去相信我们的心。用戒律和内心的宁静来增长抑制和相续的正念。然後,你将洞彻快乐和不快乐的生起,也不会跟随它们。了解所有的状况都是无常、苦和空的。学习冷静,在这样的平静中将会产生佛陀的“真正的喜悦”。

  捡起芒果

  当你有了智慧,在接触到感官的对象时,不论是好坏,快乐或痛苦,就像我们站在树下收集果实一般。有人爬到芒果树上为我们摇芒果,我们只须在芒果之中挑选好的与烂的,而不必浪费力气,因为我们不须爬到树上去。

  这是什 意思呢?所有的感官对象(外尘)正带给我们知识,我们不须去添加什 世俗的八风──得与失、誉与毁、称与讥、乐与苦──它们是自己来的。如果你的内心已经增加了平静和智慧,你就能够好好享有捡拾和挑选的喜悦。

  他人所称的好或坏、这里或是那里、快乐或是痛苦,都使你大为获益,因为已经有人爬到树上去摇芒果,你没有什么好担心害怕的。

  那八风就好像从你头上掉下来的芒果,运用你的专注(定)和平静去观照、去采集,知道哪些水果是好的、哪些是坏的,就叫做智慧、内观。不必去使它生起或创造它。如果有了智慧,内观就会自然地生起。虽然我称之为智慧,但其实是不须要给它名字的。

  永恒的佛陀

  本来的心如同纯净、清洁的水,带著最甜美的滋味般闪烁著。但是,如果心是纯净的,我们修行就此结束了吗?不是的,即使心是纯净的,我们也不能去执著它。我们必须超越所有的相对,所有的观念──善、恶、净、不净。我们必须超越自我和无我,超越生与死。认为有一个自我去再生,真的是世间的麻烦。真正的纯净是无限的,无法触及的,超越所有对立和创造的。

  我们贩依佛、法、僧,这是每一个出现於世间的佛陀的传承。这个佛陀是什

  ?当我们用智慧之眼去看,就会了解到,这佛陀是永恒的、不生的,无关於任何的个体、历史、形象;佛陀是一切众生的基础,是如如不动心的真理的领悟。

  所以,佛陀不是在印度觉悟的;事实上,他从来没有觉悟,从未生,也从未死。这永恒的佛陀是我们真正的归宿,我们常住的地方。当我们贩依佛、法、僧,世间所有的事物对我们而言,都是解脱的。它们变成我们的老师,宣说著生命真正的本质。

  未敲的锣

  在别人看来,在这世界上修习禅坐,就有如一个从未被敲打的锣,不曾发生任何声音一样。他们会认为你没有用、疯了、失败的,但实际上,事实刚好相反。

  真理总是隐藏在虚假之後,“常”总是隐藏在“无常”之後。

----------------------------------------------------------------------------------------------------------------

更多阿姜查尊者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陈柏达:净土的见证 第三十章 西游记胜

陈柏达:净土的见证 第三十一章 念佛见佛

陈柏达:净土的见证 第三十二章 念佛佛待

陈柏达:净土的见证 第三十三章 目睹耳闻

陈柏达:净土的见证 第三十四章 势至灵应

 

后五篇文章

阿姜查尊者:宁静的森林水池 第五章 森林里的教导

阿姜查尊者:宁静的森林水池 第四章 禅坐和外相的修行

阿姜查尊者:宁静的森林水池 第三章 生活就是我们的修行

阿姜查尊者:宁静的森林水池 第二章 更正我们的知见

阿姜查尊者:宁静的森林水池 第一章 明了佛陀的教导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