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宣化上人:佛遗教经浅释 丙、流通分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宣化上人:佛遗教经浅释 丙、流通分

 

  以上所讲的经文是正宗分,现在是流通分,流通分为四:初、劝修流通。次、证决流通。三、断疑流通,四、嘱付流通。什么叫流通?流通是好像水一般往各处流,通达无碍。譬如佛法从印度传到中国来,叫流通到中国。从中国又传到日本,叫流通到日本。从印度传到其他的国家去,如流通到泰国、缅甸,也叫流通。总而言之,佛法传到什么地方,都叫流通。所以在佛教里有佛经流通处的名称。这种流通如水一样,从各处流去,又回归到大海里。又有一说,像我们人的手足能任意执持奔走,没有阻碍。这本经是佛最后的垂范,能依教修持身体力行,就是流通此经的要义。

  初、劝修流通

  汝等比丘,于诸功德,常当一心,舍诸放逸。如离怨贼。大悲世尊所说利益,皆已究竟。汝等但当勤而行之。

  你们比丘众等,常要摄念一心,来护持这功德。什么功德?就是正宗分的一共世间法要对治三障,二不共世间法要的明八种大人功德。要舍去前面所有的五欲,种种放逸,好像远离怨贼一样,不可戏论等。佛所说的利益,都说到最极点最好处,你们各位应当努力精勤修习而笃行之。

  若于山间,若空泽中。若在树下,闲处静室。念所受法,勿令忘失。常当自勉,精进修之。无为空死,后致有悔。我如良医,知病说药。服与不服,非医咎也。又如善导,导人善道。闻之不行,非导过也。

  或在深山穹谷中,或在无人的川泽中,或在深林树下,或在闲寂的地方,或在幽静的静室里,常念你所受的法要,不要忘了。常当勉励自己,好好精进修习,不要虚度光阴。否则,到死时便后悔莫及。佛说我像一位良医,知道众生的病痛。我给配药方,已赐予药剂,你们吃或不吃药?这不是医生的过失,是你们自己的过失。又好像善于导游的人,领导众人走上善好的道路。假使你们听了知道这法要,而不去实行,这并不是导师的过错。

  次、证决流通

  证决流通是证明决定没有可怀疑的,这种法是应该流通到全世界去的,此是流通分之二。

  汝等若于苦等四谛,有所疑者,可疾问之。毋得怀疑,不求决也。尔时世尊如是三唱。人无问者,所以者何。众无疑故。

  佛说你们比丘众等,对我以前所说的苦、集、灭、道的四谛法门,若有所怀疑,可快点问。苦,有三苦:苦苦、坏苦、行苦。又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再往多的说,有无量无边说不完的苦。这世界上是万苦交煎,万恶充满,故不要对这世界有所留恋。应该多做些善事,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但我们要面对现实,应该接受这个苦。所谓“受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若没有贪心了,就没有苦,这苦就是从贪而来的。苦苦:是苦上加苦,譬如穷人已穷得住破屋子,又没有衣和食,可是所住的破屋被风雨所毁,连住的地方也没有了,这叫苦苦。坏苦:富贵的人有坏苦,为什么呢?他本来很有钱,可是物品被火烧了,钱也没有了,这是坏苦。有的说:我没有贫穷的苦苦,又没有富贵的坏苦,就没有苦了。不是的,还有行苦,这行苦是由少而壮,由壮而老,由老而死,念念迁流,时时打很多妄想,总不满足,一辈子都是苦恼,这叫行苦。

  八苦:人生好像生龟脱壳,所以小孩一生出来,呱呱坠地就喊着:“苦呀!苦呀!”这是生苦。有一首偈颂把生、老、病、死苦描写得很透彻:

  “鱼在水里跃,人在市上闹,

  不知为善德,亏心把孽造。

  金银堆成山,闭眼全都撂,

  空手见阎君,悔心把泪掉。”

  生、老、病、死都是苦,故云:“但念阿弥陀佛,往生极乐国。”老是很苦的,病也是苦,死更是苦,好像活牛剥皮那样苦。佛见了这四种苦故发心修道,连王位也不要了,去修道求了生脱死。

  还有(五)爱别离苦,如男女之爱恋,骨肉之分离,遇到一种特殊的情形之下,需要离开,那种难舍难离的情感,是非常痛苦难受的。(六)怨憎会苦,你离开你所讨厌的人,到别处又遇到他,总是冤家路窄,这是怨憎会苦。(七)求不得苦,关于名利爱乐,图谋不成,是求不得苦。(八)五阴炽盛苦,色受想行识五阴,像烈火一般,把人烧得颠颠倒倒,糊糊涂涂,这是苦。要是往详细的研究,苦是无量无边,说不完讲不尽的。

  集:是集聚种种的烦恼在一起,所以要受苦,苦是从集聚而成为苦果。

  道是出世的因,灭是出世的果。这是四谛法,佛初成道时,就到鹿野苑去度五比丘,转四谛的法轮。现在即将入涅槃了,所以又问众弟子,对四谛法还有没有所怀疑?有怀疑赶快来问。若不求解决,将永存疑惑而无以解答,后悔莫及。这时世尊问了三次,也没有人发问。为什么呢?因为众人皆没有怀疑的缘故。

  时阿少兔楼驮。观察众心,而白佛言。世尊,月可令热,日可令冷。佛说四谛,不可令异。佛说苦谛实苦,不可令乐。集真是因,更无异因。苦若灭者,即是因灭。因灭故果灭。灭苦之道,实是真道,更无余道。世尊,是诸比丘,于四谛中,决定无疑。

  在这时候,有位佛弟子叫阿少兔楼驮,又叫做阿那律。他是佛的堂弟。他有一段很特别的因缘。他很欢喜睡觉,但是当佛一说法时他就要睡觉,一开始就睡,被佛呵责后生大惭愧,于是发大心勇猛精进,连续七昼夜不睡觉,结果双目失明。后来经佛慈悲指示令他得天眼通,所以成为佛的十大弟子中,天眼通第一。他能看三千大千世界一切尘刹的粗细事物,如观掌中的庵摩罗果那么清楚。观前后八万大劫,丝毫不会看错的。他的名译为无贫,是永远都不贫穷,生生世世都会富贵。为什么会得这个果报呢?因为在往昔他是个农夫,每天一早吃早餐后,便带午餐到田里去耕作。有一天来了一位比丘,已证圣果(他是在无佛出世自修证果,叫辟支佛,又叫独觉。如有佛出世,闻法证果者,叫缘觉)。辟支佛见到这农夫,知道他的机缘已成熟,就变成一个很瘦弱的出家人来向农夫乞饭。农夫看见这出家人饿得骨瘦如柴,心生怜愍,就想:我一顿不吃没关系。即将自己的午餐全布施给辟支佛。傍晚,农夫要回家的时候,忽然跑来一只兔子,一跳就跳在他的背上不走。农夫就把他背回家,叫他的太太看。这一看可奇怪了,原来变成一只金兔子!所以从此他就富有。因为他这一发诚恳的布施心的因缘故感以后九十亿劫里,生生世世都有钱,因此称为无贫。大家要知道,供养三宝的功德是不可思议的。

  这位无贫尊者就因为布施供养辟支佛一钵稗饭,因此感得永远不贫穷的大果报。所以在家人要布施供养三宝的功德,比丘是福田僧,得福无量。

  这位无贫尊者观察在会的众人,一心思惟之后,就向佛禀告说:世尊!世间决不可以使之冷的太阳,能使冷,而决不可以使之热的月亮,使之热,但是我等弟子,对世尊教诫,决定不疑。可见世尊所说的四谛是真实不虚,不可更改的。佛所说的苦是真实,确实不可把它变成快乐。集聚的确是苦的因,苦是集聚的果,没有其他道理可说的。苦就是苦,乐就是乐,苦不能变成乐。苦如没有了,就是苦的因灭了,苦的因灭了,苦的果也没有了。灭苦有一个道,就是真正应该修的道,更没有其他的道能将苦灭了。世尊!现在所有的比丘众等,对这四谛法的道理,绝不会生疑惑。

  三、断疑流通

  在断疑流通中,又分三:1、显示余疑,2、为断彼之疑,3、重说有为无常相劝修。

  ⒈显示余疑

  于此众中,所作未办者。见佛灭度,当有悲感。若有初入法者,闻佛所说,即皆得度。譬如夜见电光,即得见道。若所作已办,已度苦海者。但作是念,世尊灭度一何疾哉。

  阿那律尊者又说:在这法会大众里,所作已办,不受后有。这是修道的人,最终的成就,所谓制之一处,无事不办,把心摄在一处,把一切事都办好了。在这大众里修道尚未证果的人,见到佛将入涅槃,他们当然是很痛苦、很悲哀的。假如有一些刚刚明白一点佛法证得初果二果的人,听见佛所说的都得度了,好像夜里睹见电光一样,能得到三果位了。假如已证得四果阿罗汉者,所作已办,不再受生死了。初果、二果、三果的生死尚未了,等证得四果阿罗汉,其见思二惑都全断了。见惑,就是“对境生贪爱”。思惑,就是“迷理起分别”,对理论不明白,生起种种的分别。在三界见惑有八十八品,初果断了见惑。思惑有八十一品,还有尘沙惑,尘沙就像虚空的尘土和沙泥那么多。在一念之中就有九十个刹那,每刹那有九百个生灭。尘沙惑太多,根本没办法去计数的。

  若把见惑、思惑、尘沙惑,以上三惑都断了,就证四果阿罗汉。但只是断了粗惑而已,还有许多微细的惑没有完全断。罗汉已经超越生死的苦海,到了涅槃的彼岸。虽然已证果成阿罗汉,但当世尊将入涅槃时,他们还是有一个念头想道:世尊为什么那么快入涅槃呢?凡夫则痛哭流涕。证初果、二果、三果的则有点舍不得。已证四果的阿罗汉就有定力了,只是说一说:“佛怎么那么快入涅槃呢?不需要那么焦急嘛!”

  ⒉为断彼之彼疑

  阿少兔                 楼驮虽说此语。众中皆悉了达四圣谛义。世尊欲令此诸大众皆得坚固,以大悲心,复为众说。汝等比丘,勿怀悲恼。若我住世一劫,会亦当灭。会而不离,终不可得。自利利他,法皆具足。若我久住,更无所益。应可度者,若天上人间,皆悉已度。其未度者,皆亦已作得度因缘。自今以后,我诸弟子,展转行之。则是如来法身常在而不灭也。

  为断彼之疑,就是为断所有人的疑惑。阿少兔楼驮虽然说了前面的话,而大众也都明白了苦、集、灭、道四圣谛的道理,可是佛为要令这些大众,都能得坚固的信心,因此又用大慈悲心,再详细为大众说法。他说:你们各位比丘等修道的人,我现在要入涅槃了。你们不要生烦恼而悲哀。假设我住世一劫那么长的时间,结果还是要灭度的,我们若想聚会在一起永不离开,这是办不到的,到时候也是要分散。所谓“天下无不散之筵席”,你们要做自利利他的事。修道人要尽量做利益他人的事,对自己有利与否,不要想它。自利利他,是行菩萨道,专能利他而不自利,这是佛道。佛他只知有其他的人,而不知有自己,所以他才成佛道。你能自利利他,佛法就能具足了。假使我要久住在世间,对人更没有益处了。因为我所要度的都已度了。我所应该度的众生,或者天上的天人,或者人世间的人等,我都把他们教化度完了。其他未度的,皆已种下得度的因缘,就是说我已播下种子了。从今以后,我所有的弟子,要互相勉励教化,相传下去,这就是我的法身常住在世,等于我没灭度是一样的。

  ⒊重说有为无常相劝修

  是故当知世皆无常,会必有离,勿怀忧恼。世相如是。当勤精进,早求解脱。以智慧明,灭诸痴暗。世实危脆、无坚牢者。我今得灭,如除恶病。此是应舍之身,罪恶之物,假名为身,没在老病生死大海。何有智者得除灭之,如杀怨贼而不欢喜。

  这段经文是再说明有为的法门,是无常之相,是不究竟而虚妄的。所以金刚经上有偈颂说“一切有为法”:有为法是有所作为的。“如梦幻泡影”:像作梦一样,又好像水上泡,好像幻像,又像阳焰。“如露亦如电”:像露水,也像闪电一样。“应作如是观”:应该这样的观想,一切都是无常的。不要为这无常相而颠倒,不要执着假相。

  你们应该知道,世间的有为法皆不长久。既不长久,总有一天会分散,所以现在你们既知道我将入涅槃,就不要忧愁烦恼。世间相就是这样子。诸位应该不懒惰,向前精进,早求解脱,越早越好。用你智慧的光明,来消灭一切愚痴的黑暗,这世界一切的有为法,实在很危脆而不坚牢,没有永远不坏,永远不变的。我现在得入涅槃,好像除去恶病一样。这个身体早晚应该舍离,这是造罪业的渊薮,假设个名称,叫“身体”而已。这个身体沉没在生老病死苦的大海里边,有智慧的人,能将此障碍灭除哪会不欢喜呢?这好像将仇人怨贼杀掉一样,现在把怨贼除掉了能不高兴吗?为什么还放不下呢?

  四、嘱付流通

  嘱付:是叮嘱吩咐大家要流通这部遗教经。

  汝等比丘,常当一心勤求出道。一切世间动不动法,皆是败坏不安之相。汝等且止,勿得复语。时将欲过,我欲灭度。是我最后之所教诲。

  你们比丘们,时刻当要制心一处,勤求出离世间的道路,一切世间动不动法:动法,是指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这六凡的善恶业。禅定业是不动法,出世间无漏的才是不动法。此二法都是不长久的,有成住坏空,生住异灭,生老病死败坏不安的四相变化。你们各位比丘众等,现在应该停止,不得再讲话了,时间将到中夜时分,我就要入涅槃了,现在所说是我最后的遗训,教诲你们众等修习的法门。

  诸位!这部经是佛临入灭度之前,尚为我们这些顽蒙众生,悲心切切地再三开导。我们身为佛弟子,时刻应体念佛的悲心宏愿,无不为我等之慧命生死着想。诸位应当勇猛精进,依教奉行,自立立人,自达达人,以宏法为己任,利生为事业,宜群策群力,翘勤而奉此遗命,才不辜负佛的一片苦心。应好好做佛的真弟子,则佛教,无不因此而兴矣!所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佛教之兴亡,教徒有责,愿各位闻法共勉之。

  回向偈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

更多宣化上人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星云法师:生命的密码·迷悟之间 35 心胸要宽大

星云法师:生命的密码·迷悟之间 36 爱就是尊重

星云法师:生命的密码·迷悟之间 38 宗教生活

星云法师:生命的密码·迷悟之间 39 公平与不公平

圣一法师: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

 

后五篇文章

星云法师:生命的密码·迷悟之间 34 你我之间

宣化上人:佛遗教经浅释 乙、正宗分 次明不共世间法要

星云法师:生命的密码·迷悟之间 33 家和万事兴

宣化上人:佛遗教经浅释 乙、正宗分 初明共世间法要

宣化上人:佛遗教经浅释 甲、序分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