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奶有利于防治中老年人骨质疏松 |
 
骨骼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其强度取决于骨矿物和骨基质含量(合称骨含量)。人体骨矿物在35岁前是逐渐增加的,在35岁左右达到峰值,35-45岁为稳定期,随后开始下降,平均丢失率每年超过1%。尤其是女性绝经之后,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的迅速下降,骨矿物流失速度很快,和男性相比,女性(女性食品)的骨矿物流失速度几乎达到男性(男性食品)的三倍,更容易患骨质疏松。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的发病率在不断上升。目前,还没有确切的骨质疏松的发病率。不过,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在美国、英国、意大利和日本等西方国家,50-69岁妇女骨质疏松患病率为20%-28%,70-79岁妇女骨质疏松患病率达到40%,80岁以上妇女患病率高达80%。因此,预防骨质疏松对中老年(老年食品)人十分重要。 原发性骨质疏松的发生与两个因素有比较重要的关系:一是骨峰值水平,即峰值骨量,这是决定骨质疏松发病的重要因素,骨峰值高的人不易患骨质疏松;二是绝经前后和老年期的骨矿物质丢失水平,这与绝经期雌激素水平下降有关,在这期间任何延缓骨矿物丢失的措施都可能延缓骨质疏松的发生和发展。影响骨骼健康(健康食品)的因素很多,包括遗传因素、年龄、性别、体力活动、日照情况和营养状况。其中遗传因素、年龄和性别为不可控制因素,而体力活动、日照情况和营养状况等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因素则是可以控制的。 膳食因素在骨峰值形成和延缓骨矿物丢失方面都起着一定的作用。膳食中蛋白质、钙(钙食品)、磷和维生素(维生素食品)D与骨骼健康的关系最为密切。牛奶富含钙和蛋白质(蛋白质食品),钙磷比例恰到好处,容易强化维生素D,可以更好地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使其成为补充钙的最佳食品。每100克牛奶含钙120毫克,每天如饮用两袋奶,可提供500毫克的钙,奶中钙呈溶解状态,吸收率高,是补充钙的最佳食品。国内外多项调查和研究结果发现,儿童(儿童食品)和青春期时每餐喝奶的老年妇女骨矿物密度显著高于不常喝奶的妇女,并且骨质疏松患病率显著低;每天喝牛奶超过300毫升的人群,腰椎骨密度要比不喝牛奶的人高6%左右,髋部骨密度则高7%左右。因此营养学家建议人们应该终身喝奶,有助于维持骨骼健康。 目前,有些媒体报道,大量喝牛奶会导致骨质疏松,引起了人们对饮奶产生疑惑。国外的有些报道是根据西方国家不同时期、不同研究目的资料采用汇集分析得来的结果,其科学性有待商榷。事实上,任何东西过量都会出现不良反应,有些欧美国家的人把牛奶当水喝(每天可达1000毫升以上),进食大量奶酪、肉类(每天的蛋白质摄入量在120克以上),过高的蛋白膳食引起尿钙排泄增加,造成骨钙丢失。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成年人每天钙适宜摄入量为800mg,中老年人1000mg,孕妇(孕妇食品)1200mg。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居民钙平均摄入量不足推荐量的50%,牛奶及奶制品的摄入量仅为26.5克,远达不到“大量”饮用的程度,因此建议居民每天饮用300ml-500ml牛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