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从历史中走来 |
 
素食从历史中走来 才下餐桌,又上餐桌。每天面对饕餮数不清的鸡鸭鱼肉,这真的是个问题。腥的荤的吃多了,胃肠未免起腻,腰腹未免要堆“游泳圈”,要摆脱这挥也挥不去的困惑,你不妨——— 素食的原料一般包括五谷杂粮,豆类,蔬菜,菌类,藻类,水果,干果,坚果等。素菜不仅在我们日常饮食中占有主要地位,也是中国烹调文化的重要内容。即使您是最极端的肉食者,您每天也会吃很多的素食。 中国素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在花色品种,选料精细,制作考究及风格等方面,决不亚于荤菜。 中国素食的历史可追溯到西汉时期。相传西汉时期的淮南王刘安发明了豆腐,为素食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豆腐不仅是素菜的重要原料,也是素食中的优质蛋白。 据考证,北魏的《齐民要术》中专列了素食一章,介绍了11种素食,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素食谱。 一般认为,中国素食有三大流派,两大方向。所谓三大流派是指:宫廷素食,寺院素食和民间素食;所谓两大方向是指:“全素派”和“以荤托素派”。全素派主要以寺院素菜为代表,不用鸡蛋和葱蒜等“五荤”。以荤托素派主要以民间素菜为代表,不忌“五荤”和蛋类,甚至用海产品及动物油脂和肉汤等。 所谓寺院素食泛指佛家寺院和道家宫观中的素食佳肴,为中国素食的“全素派”。据记载少林寺曾用少林素食在寺中先后招待过唐太宗,元世祖,清高宗等20多位帝王。 宫廷素食起先发展于宫廷,主要供帝王享用,后流传于民间。清宫御膳房曾下设荤局,素局,饭局和点心局。其中素局专门负责烹调素菜。其特点是制作极为精细,配菜规格繁杂。 宫廷素食来源于民间,发展于宫廷,最后亦流传于民间。因御厨最先选拔于民间,年老退休后也回到民间。如清朝的御厨年老要退休离宫,退休后他们也开饭馆或传艺他人,使御膳也流传于民间。辛亥革命后,清朝灭亡,更是有一批御膳房素局的名厨流落于民间,开创了各自的素菜事业。 民间素食是指民间的素菜馆和家常烹制的素菜,亦有自己的流派,如川菜素食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