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禅宗 禅宗典藏 禅宗公案 禅宗思想 佛理禅机护持
 
 

禅门骊珠集 第三篇 曹溪及其门下 曹溪惠能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vaScript>function doZoom(size){ document.getElementById('text').style.fontSize=size+'px' }

  门骊珠集 第三篇 曹溪及其门下 曹溪惠能

  曹溪惠能(西元六三八─七一三年)

  菩提达摩──慧可禅师──僧璨禅师──双峯道信──东山弘忍──曹溪惠能

  唐韶州南华寺惠能禅师,姓卢氏,南海新兴人也。其本世居范阳,厥考讳行[陷-(阿-可)+王],武德中(西元六一八─六二六年)流亭新州百姓,终於贬所(案︰《景德传灯录》卷五称︰「左宦于南海之新州,遂占籍焉,三岁丧父,其母守志鞠养。」),略述家系,避卢亭岛夷之不敏也。贞观十二年戊戌岁(西元六三八年)生能也。纯淑迂怀,惠性间出,虽蛮风獠俗,渍染不深,而诡行么形,驳维难测。

  父既少失,母且寡居,家亦屡空,业无腴产,能负薪矣,日售荷担。(《景德传灯录》卷五云︰「一日负薪至市中。」)偶闻肆间,诵《金刚般若经》。能凝神属垣,迟迟不去。问卅︰「谁边受学此经?」卅︰「从蕲州黄梅凭茂山忍禅师,劝持此法,云即得见性成佛也。」能闻是说,若渴夫之饮寒浆也。忙归备所须,留奉亲老。

  咸亨中(西元六七○至六七三年)往韶阳,遇刘志略(《景德传灯录》卷五云︰「直抵韶州,遇高行士刘志略,结为交友。」),略有姑,无尽藏(尼),恒读《涅槃经》,能听之,即为尼辨析中义。怪能不识文字。能卅︰「诸佛理论,若取文字,非佛意也。」尼深叹服,号为行者。(以上录自《宋高僧传》卷八,《大正藏》卷五○.七五四页下)

  於是,居人竞来瞻礼。近有宝林古寺旧地,众议营缉,俾师居之,四众雾集,俄成宝坊。

  师一日忽自念卅︰「我求大法,岂可中道而止。」明日遂行,至昌乐县,西山石室间,遇智远禅师,师遂请益。远卅︰「观子神姿爽拔,殆非常人,吾闻西域菩提达摩,传心印于黄梅,汝当往彼参决。」

  师辞去,直造黄梅之东禅。即唐咸亨二年(西元六七一年,大师三十四岁)也。

  忍大师一见,默而识之。後传衣法,令隐于怀集四会之间。(以上录自《景德传灯录》卷五,《大正藏》五一.二三五页中─下)

  咸亨中,有一居士,姓卢名惠能,自新州来参谒(五祖弘忍),忍师问卅︰「汝自何来?」卅︰「岭南。」忍师卅︰「欲须何事?」卅︰「唯求作佛。」忍师卅︰「岭南人无佛性,若为得佛?」卅︰「人即有南北,佛性岂然?」忍师知是异人,乃诃卅︰「着槽厂去。」能礼足而退,便入碓坊,服劳於杵臼之间,昼夜不息。(以上录自《景德传灯录》卷三「弘忍」条,《大正藏》五一.二二二页下)

  hellip;…欲往求法,念母无依。宿昔有缘,仍蒙一客,取银十两,与惠能,令充老母衣粮,教便往黄梅,参礼五祖。惠能安置母毕,即便辞违。不经三十余日,便至黄梅,礼拜五祖。祖问︰「汝何方人?欲求何物?」惠能对卅︰「弟子是岭南新州百姓,远来礼师,惟求作佛,不求余物。」祖言︰「汝是岭南人,又是獦獠,若为堪作佛?」惠能卅︰「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身不同,佛性有何差别?」五祖更欲与语,且见徒众总在左右,乃令随众作务。惠能启和尚︰「弟子自心,常生智慧;不离自性,即是福田,未审和尚教作何务?」祖云︰「獦獠根性大利,汝更勿言,着槽厂去。」惠能退至後院。有一行者,差惠能破柴踏碓,八月余日。(以上录自《六祖坛经》流通本,《大正藏》四八.三四八页上)

  经八月,忍师知付授时至,遂告众卅︰「正法难解,不可徒记吾言,持为己任,汝等各自随意述一偈,若语意冥符,则衣法皆付。」

  时会下七百余僧,上座神秀者,学通内外,众所宗仰,咸共推称云︰「若非尊秀,畴敢当之。」神秀窃聆众誉,不复思惟,乃於廊壁书一偈。(以上录自《景德传灯录》卷三「弘忍」条,《大正藏》五一.二二二页下)

  神秀思惟︰「诸人不呈心偈,缘我为教授师,我若不呈心偈,五祖何得见我心中见解深浅?我将心偈上五祖呈意,求法即善,觅祖不善,却同凡心夺其圣位。若不呈心偈,终不得法。」良见思惟,甚难,甚难。夜至三更,不令人见,遂向南廊下,中间壁上,题作呈心偈。(中略)秀上座三更於南廊下,中间壁上,秉烛题作偈,人尽不知,偈卅︰「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神秀上座,题此偈毕,归卧房,并无人见。五祖平旦,於南廊下,忽见此偈请记,(中略)遂唤门人尽来,焚香偈前,令众人见,皆生敬心︰「汝等尽诵此,悟此偈者,方得见性;依此修行,即不堕落。」(中略)

  五祖遂唤秀上座於堂内,问︰「是汝作偈否?若是汝作,应得我法。」秀上座言︰「罪过,实是秀作,不敢求祖。愿和尚慈悲,看弟子有小智慧,识大意否?」五祖卅︰「汝作此偈,见即未到,只到门前,尚未得入。凡夫依此偈修行,即不堕落。作此见解,若觅无上菩提,即未可得,须得入门,见自本性。汝且去,一两日来,思惟,更作一偈来呈吾,若得入门,见自本性,当付汝衣法。」秀上座去数日,作不得。(以上录自敦煌出土本《六祖坛经》六及七节)

  复两日,有一童子,於碓坊过,唱诵其偈,惠能一闻便知,此偈未见本性。虽未蒙教授,早识大意。遂问童子卅︰「诵者何偈?」童子卅︰「尔这獦獠,不知大师言︰世人生死事大,欲得传付衣法,令门人作偈来看,若悟大意,即付衣法为第六祖。神秀上座,於南廊壁上,书无相偈,大师令人皆诵,依此偈修,免堕恶道;依此偈修,有大利益。」惠能卅︰「上人,我此踏碓八个余月,未曾行到堂前,望上人引至偈前礼拜。」

  童子引至偈前礼拜,惠能卅︰「惠能不识字,请上人为读。」时有江州别驾,姓张名日用,便高声读,惠能闻已,遂言︰「亦有一偈,望别驾为书。」别驾言︰「汝亦作偈?其事希有!」惠能向别驾言︰「欲学无上菩提,不得轻於初学。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没意智;若轻人,即有无量无边罪。」别驾言︰「汝但诵偈,吾为汝书。」惠能偈卅︰「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书此偈已,徒众总惊,无不嗟讶!各相谓言︰「奇哉!不得以貌取人,何得多时,使他肉身菩萨。」

  祖见众生惊怪,恐人损害,遂将鞋,擦了偈卅︰「亦未见性。」众以为然。次日,祖潜至碓坊,见能腰石舂米,语卅︰「求道之人,为法忘躯,当如是乎。」乃问卅︰「米熟也未?」惠能卅︰「米熟久矣,犹欠筛在。」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祖知悟本性,谓惠能卅︰「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三更受法,人尽不知,便传顿教及衣鉢云︰「汝为第六代祖,善自护念,广度有情,流布将来,无令断绝。听吾偈卅︰『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既无种,无性亦无生。』」

  祖复卅︰「昔达摩大师初来此土,人未之信,故传此衣,以为信体,代代相承。法则以心传心,皆令自悟自解。自古佛佛惟传本体,师师密付本心。衣为争端,止汝勿传。若传此衣,命如悬丝。汝须速去,恐人害汝。」

  惠能启卅︰「向甚麽处去?」

  祖云︰「逢怀则止,遇会则藏。」(中略)

  祖相送直至九江驿,祖令上船,五祖把橹自摇。惠能言︰「请和尚坐,弟子合摇橹。」祖云︰「合是吾渡汝。」惠能云︰「迷时师度,悟了自度。度名虽一,用处不同。惠能生在边方,语音不正,蒙师传法,令已得悟。只合自性自度。」祖云︰「如是,如是,以後佛法,由汝大行。汝去三年,吾方逝世。汝今好去,努力向南,不宜速说,佛法难起。」

  惠能辞违祖已,发足南行,两月中间,至大庾岭。(中略)

  惠能後至曹溪,又被恶人寻逐,乃於四会,避难猎人队中,凡经一十五载。时与猎人,随宜说法,猎人常令守网,每见生命,尽放之。每至饭时,以菜寄煮肉锅。或问则对卅︰「但吃肉边菜。」(以上录自《六祖坛经》流通本,《大正藏》四八.三四八页下─三四九页下)

  至仪凤元年丙子(西元六七六年,大师三十九岁)正月八日,届南海,遇印宗法师於法性寺,讲《涅槃经》。师寓止廊庑间,暮夜风扬刹幡,闻二僧对论,一云幡动,一云风动,往复酬答,未曾契理。师卅︰「可容俗流,辄预高论否?」直以「风幡非动,动自心耳」。印宗窃聆此语,竦然异之。翌日邀师入室,徵风幡之义,师具以理告。印宗不觉起立云︰「行者定非常人,师为是谁?」师更无所隐,直敍得法因由。於是,印宗执弟子之礼,请受禅要。乃告四众卅︰「印宗具足凡夫,今遇肉身菩萨。」即指坐下卢居士云︰「即此是也。」因请出所传信衣,悉令瞻礼。

  至正月十五日,会诸名德,为之剃发。二月八日,就法性寺智光律师,受满分戒。其戒坛即宋朝求那跋陀三藏之所置也。(中略)师具戒已,於此开东山法门。(中略)

  明年(西元六七七年)二月八日,师忽谓众卅︰「吾不愿此居,要归旧隐。」时印宗与缁白千余人,送师归宝林寺。

  韶州刺史韦据,请於大梵寺转妙*轮,并受无相心地戒。门人纪录,目为《坛经》,盛行於世。然返曹溪,雨大法雨,学者不下千数。(以上录自《景德传灯录》卷五,《大正藏》五一.二三五页下)

  武太后、孝和皇帝,咸降玺书,诏赴京阙,盖神秀禅师之奏举也。续遣中官薛简往诏,复谢病不起。(中略)遂赐摩衲袈裟一、缘鉢一口、编珠织成经巾、绿质红晕花绵巾、绢五百匹,充供养云。(中略)

  神龙三年(西元七○七年),勅韶州,可修能所居寺佛殿并方丈,务从严饰,赐改额卅︰「法泉寺」。

  延和元年(西元七一二年)七月,命弟子於国恩寺建浮图一所,促令速就。

  以先天二年(西元七一三年)八月三日,俄然示疾,异香满室,白虹属地,饭食讫,沐浴更衣,弹指不绝,气微目瞑,全身永谢。尔时山石倾堕,川源息枯,鸟连韵以哀啼,猿断肠而叫咽。或唱言卅︰「世间眼灭,吾畴依乎?」春秋七十六矣。

  (以上录自《宋高僧传》卷八,《大正藏》五○.七五五页上─中)

  附录:禅法心要问答.示二种三昧

  (一)禅法心要问答

  薛简卅︰「京城禅德,皆云欲得会道,必须坐禅习定;若不因禅定而得解脱者,未之有也。未审师所说法如何?」

  师卅︰「道由心悟,岂在坐也。经云︰『若见如来,若坐若卧,是行邪道。』何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若无生灭,是如来清净禅;诸法空寂,是如来清净坐。究竟无证,岂况坐耶?」

  简卅︰「弟子之回,主上必问,愿和尚慈悲,指示心要。」

  师卅︰「道无明暗,明暗是代谢之义。明明无尽是有尽。」

  简卅︰「明喻智慧,暗况烦恼。修道之人,傥不以智慧照破烦恼,无始生死,凭何出离?」

  师卅︰「若以智慧照烦恼者,此是二乘小儿,羊鹿等机;上智大根,悉不如是。」简卅︰「如何是大乘见解?」

  师卅︰「明与无明,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实性。实性者,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往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其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卅道。」

  简卅︰「师说不生不灭,何异外道?」

  师卅︰「外道所说不生不灭者,将灭止生,以生显灭,灭犹不灭,生说无生。我说不生不灭者,本自无生,今亦无灭,所以不同外道。汝若欲知心要,但一切善恶,都莫思量,自然得入清净心体,湛然常寂,妙用恒沙!」

  简蒙指教,豁然大悟。礼辞归阙,表奏师语,有诏谢师,并赐摩衲架裟……。

  (二)示二种三昧

  一日,师示众卅︰「诸善知识,汝等各个净心,听吾说法。汝等诸人,自心是佛,更莫狐疑,外无一物而能建立,皆是本心生万种法。故经云︰『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若欲成就种智,须达一相三昧、一行三昧。若於一切处而不住相,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澹泊,此名一相三昧。若於一处,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不动道场,真成净土,名一行三昧。若人具二三昧,如地有种,能含藏长养,成就其实。一相、一行,亦复如是。我今说法,犹如时雨,溥润大地。汝等佛性,譬诸种子,遇兹沾洽,悉得发生。承吾旨者,决获菩提;依吾行者,定证妙果。」

  (以上录自《景德传灯录》卷五,《大正藏》五一.二三五页下─二三六页中)

 
 
 
前五篇文章

禅门骊珠集 第二篇 到曹溪时代的禅师

禅门骊珠集 第二篇 到曹溪时代的禅师 度门神秀

禅门骊珠集 第二篇 到曹溪时代的禅师 蒙山道明

禅门骊珠集 第二篇 到曹溪时代的禅师 嵩岳慧安

禅门骊珠集 第二篇 到曹溪时代的禅师 鸟窠道林

 

后五篇文章

禅门骊珠集 第三篇 曹溪及其门下 永嘉玄觉

禅门骊珠集 第三篇 曹溪及其门下 荷泽神会

禅门骊珠集 第三篇 曹溪及其门下 南岳怀让

禅门骊珠集 第三篇 曹溪及其门下 光宅慧忠

禅门骊珠集 第三篇 曹溪及其门下 曹溪门下其余选例三则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