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大恩至尊传锋上师:念佛法要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大恩至尊传锋上师开示:如何来念佛。

首先要先探讨念佛法门,如果不知道如何来念佛,出现了任何问题就不知道该如何来对治。

念佛法门必定会涉及到三个方面:身、口、意三业配合一致。也就是说念佛法门它不只是口念的法门,不仅是口上念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的口业声音就可以了,而实际上心也在默念,默念的同时也在口念,所以只能说是心在支配一个佛号,使「阿弥陀佛」这个佛号植在我们的八识心田里面,但支配语言的同时嘴也会跟着动,这就印证了佛陀所说的任何一个修法都离不开身、语、意三业,因为念佛的目的就是为了净化业障、积累功德、往生净土。那业障从何而来?从身业、语业、意业来,身体不正确的造业有杀、盗、淫,语言不正确地表达造业有两舌、恶口、绮语、妄语,意的恶业有贪、瞋、痴,所以念佛法门也应努力克服这三方面的业力障碍,才能净障积资、往生净土。

但当我们口念或默念且嘴唇同时在动时,只克服了口的两舌、恶口、绮语、妄语等语业的恶业障碍,意业上的贪瞋痴克服了吗?昏沉散乱克服了吗?没有!!那只是带了「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的意念力,意业并没有进一步的净化,而最好的净化则是观想阿弥陀佛尊贵而庄严的形像,无论如何要去请一尊阿弥陀佛的庄严圣像以利方便观想,无论立体的、平面的、泥塑的、木雕的、铜铸的、照片式的等都可以,主要原则是形像庄严,如果符合度量更佳。请回家供奉好后反来覆去的用自己清净的心瞻视圣像,并试着将其庄严形像牢牢地记在心海里,并慢慢试着将圣像观想成极其显明的光蕴聚积而成,而不是像凡夫的血肉身形。就像师父传给你们的修本尊观一样,一定要眼平视看得清清楚楚,直到无论闭眼、睁眼自己心海中都有其庄严光蕴聚形象,这样才能让你的意业远离昏沉和散乱、远离贪、瞋、痴,因为你只要想到阿弥陀佛的庄严德相,就不可能有贪、瞋、痴心念,也不可能昏沉和散乱,反过来讲只要有昏沉、散乱,肯定在心目中的阿弥陀佛庄严德相不见了,这是意业之净化修持方法。如果再加上深入闻、思、修《阿弥陀经》、《无量寿经》、《十六观经》,或净土五经之心要《极乐愿文》中有关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愿力、功德等后,则意业净化的修持更为殊胜,相应更加不可思议。

身业也有具体正确有效的方法,师父曾教过你们几种坐法:双盘、单盘、散盘或金刚狮子瑜伽坐,例如在公交车上显然的就只能用金刚狮子瑜伽坐,尽量保持身正气足,如此身口意三业清净来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这样容易收摄身心,也容易在任何的境界下较为定得住,不会被外面的境界所转。事实上我相信你们读书都有这样的经验,例如学生早自习时,你拿到一本书自己口不断的在念,意还要跟着这个文章去思维它的境界,一个小时的早自习几篇课文念下来,旁边的同学在摆龙门阵,不管多大的声音,自己却一点都不受影响,班主任来问你:「他们在讲话你要作证喔!听到他们讲了甚么没?」说老实话你根本一点都没听到,虽然他们是在你身旁耳边,这是同样的道理,这是世间的定境,而我们要以念佛法门达到定境,身、口、意三业必须一致,也是如此的道理。假设是在公交车上站着,师父告诉你一个方法,就是平常多练一些站桩的功法,例如我们《上乘华夏养生功》中的「华夏混元桩」这些功法,站惯之后只要任何一只手抓着,另一只手可以放在自己丹田部位,脚与肩同宽就可以站得很稳,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正确身业。也就是说定力不是随口说说的,而是有些觉受表征的,正如能海师爷说:「定力就是上升之力」,它既能让身体康健,也能让我们产生智慧,也就是说定力它能产生向上的力量,就像具智慧的人感觉头脑特别清朗空明,身体虚弱的人思想都是想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就不可能在头部感觉到非常光明。

所以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念佛一定要具足三个方面:口出声或默念,这是语业方面。意业方面要对「南无阿弥陀佛」清净庄严的德相做清晰的观想,要达到无论闭着或睁着眼睛心海中都能清楚观照,这就要有前行次第的功夫,去请一张自己最有缘的,看到能生欢喜心的阿弥陀佛的庄严形象,回到家有空时就站、跪、或单盘、双盘、散盘坐在前面专注的注视着圣像久看,将其印在大脑里面很清晰,久久挥之不去,虽有唐卡、卡片、木雕、铜雕、泥塑的等材质的差别,但都要把祂想成光蕴体,金光聚集在身,就这点最为重要。最后身业的方式,在不同的地方以公交车为例,坐着尽量以金刚狮子瑜伽坐的方式,站着就以站桩的方式。身口意三业如果在公交车上都能这样得力的话,在佛堂里面也一定会得力的,这是念佛的方式。

而这样的念佛法门有依据吗?有!!这是根据《楞严经》中二十五圆通大士的《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内容所言,有如子忆母一样,阿弥陀佛就像我们的父母,我们就像是祂的儿子在想祂,而阿弥陀佛也随时在想每一个众生,如果父亲母亲想我们,我们却不想祂,那就等于二忆念不深,两个人忆念不深就很难相交应,所以我们要如子忆母般,那如子忆母是只知道母亲的名字吗?还是既知道母亲的名字又知道母亲的形象?当然母亲的形象是太深刻了,所以只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那不是念佛法门的全貌,那是念佛法门的支分,应该要深入就像自己父亲母亲的形象挥之不去且很清楚。那想念自己母亲的时候光是有语言在念她的名字「妈妈」,心里有形象,那自然的身形就会生起很恭敬的姿势,身业也要正确,不可能口里忆念着「妈妈」,心里想着妈妈的形象,肢体语言却在那里很懒散不雅观的,所以一定是身口意三业一致才能相应,这就是把念佛圆通章中「如子忆母、如母忆子」直接形象化,比喻儿子想念母亲,母亲想念儿子会是怎样的身口意三业的教证。以上总结成简单好懂的方式,这不是传锋自己捏造的,而是佛陀在经律论中所宣讲的,譬如《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中明确提到:「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

接着探讨如果掌握了这个方法,当出现散乱和昏沉该如何对治呢?假设真依上面所说的身口意三个方面一致来念佛,但仍有昏沉、散乱的现象出现,一定可归纳为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不熟练的阶段而导致产生了以上问题;第二个方面也许是工作压力大,特别劳累引生了这些问题。念佛出现昏沉、散乱的现象因有两方面的原因不同,因此对治、处理的方法也不一样。假设如果按照师父所传授的身口意三业一致的念佛法门来念佛,而出现昏沉,如果是基于第一个原因,在不熟悉的初修阶段,那一定会有昏沉、散乱的现象时而出现,那师父只能给你一个建议就是『恒持』,每天都这样去修,你会发现第一天思想会散乱跑东跑西,因受业力境界而被牵引致使散乱,一旦察觉散乱了就又作意收摄回来再继续修,口念佛号之声则可放缓慢些,三业又能清净一致时就又会不急不缓、绵绵密密地念修。有时候又出现昏沉了,一旦察觉昏沉了则可将念佛号之声提高些,意观佛庄严形象又渐清晰,昏沉也就渐消了。如果昏沉深重,则可调和身业而修,即起身经行或礼拜配合口念佛号、意观佛庄严形象,昏沉定将消失殆尽。如此三业善知转变、调和而修,恒持下去你会发现自心七天过后比七天之前更为清楚,一年过后比一年之前又更清楚,这就是初修阶段状况的对治。

第二个状况就是因工作压力出现很多事情而造成过度劳累,一下想到这里一下想到那里,工作问题还没处理一直在想该怎么来解决,都不是在念佛而是在想怎么来处理工作的问题,这在佛教里面就叫散乱;一会想累了就打瞌睡,这种情况下切记善知转变、调和而修,不要坐在那里死念,好像非得把这妄念念得停歇、消失。两种对治办法:第一起来礼拜、经行,把自己的妄念昏沉克服了,再坐着念;第二种,如果起来礼拜和经行仍然没办法对治,师父会建议赶快去睡觉,因为也许是你太累,睡饱了起来再三业一致念修肯定会大大改善,这是在佛堂里面的对治方法。假设像刚才所提在公交车上坐着,则也一样站起来,在有空位的地方走动走动或扭动活络一下,站着念,转变调和而修,不要一直坐在那里念,如果是这样还不能把昏沉散乱克服,还是东想西想的时候,你会觉得工作的事太累,那你就干脆就像以前还没学佛修行一样,反正乱想也是想不清楚的事,就低头小睡一觉,醒来再念佛时这种散乱昏沉的现象就减少了。

 
 
 
前五篇文章

念佛至净土 [贺圣迪]

8月29日念佛共修 下午举行皈依仪式

净土法门及其殊胜之处

与周福渊女士书─印光大师

净土教言--开启信心莲花之明日(续)

 

后五篇文章

印光大师:观想念佛要注意什么

别时意趣本义探源——别时意趣与净土教

别时意趣本义探源——别时意趣与净土教

别时意趣本义探源——别时意趣与净土教

别时意趣本义探源——别时意趣与净土教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