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遇佛菩萨像或僧侣,未起诚敬心问讯或顶礼。 2.对父母不孝顺。 3.对下一代不尽心抚养、教育。 4.对师长不恭敬,对兄弟朋友无忠信。 5.与家人或夫妻相处,尚有不和睦。 6.有打麻将、打牌、下棋、抽烟、喝酒等不良嗜好。 7.有赌博、不务正业或涉及非法等不劳而获之投机行为与心态。 8.不遵守社会公德和公共秩序,如随地吐痰、乱丢垃圾、插队加塞等。 9.出入不正当的歌舞厅、洗脚房、按摩间、度假村等色情场所。 10.观看色情影视、刊物、图片,身心犯邪YIN。 11.以名、利、色相等动人道,坏人正念。 12.男女异常交往。 13.贪恋男女情爱,见色生心。 14.对亲情、名专执着。 15.女人衣饰袒胸露背,引人想入非非。 16.为人口是心非,表里不一。 17.缺乏慈悲心,杀害畜禽、昆虫等有情众生。 18.遇残疾、老弱妇孺未能随力扶助。 19.平时好看电视、报纸、杂志、闲书,不抓紧时间修行。 20.吃讲排场,食贪美味。 21.喜穿名牌或时髦服装,以满足虚荣心。 22.购置高档住宅,室内装修豪华,器具名贵。 23.出门动辄打的,乃至购置豪华轿车。 24.不知惜福,生活奢侈浪费。 25.扔弃五谷或可食、可用之物。 26.衣饰着装不整洁,居室道场不清净。 27.未经别人同意而取走物品,或占公家便宜。 28.六、十斋日及佛菩萨圣诞日,未能全素、断YIN。 29.平日早餐未能素食。 30.待人不真诚,虚情假意。 31.待人不恭敬,贡高我慢。 32.修学佛法心不专、念不一,广学杂修。 33.学佛修行懈怠,没有恒心或起退却心。 34.众生与正法有缘,未予积极引导。 35.遇缘该行未行,该舍未舍。 36.做生意以不正当手段谋取利益。 37.不善护身业,举止轻浮,不文明、不庄重。 38.毁谤三宝,破坏正法教育。 39.好谈出家人过失。 40.有能力时,不积极弘法、护法。 41.语言粗俗,邪僻秽语。 42.讲轻浮之语,说话态度不稳重。 43.以不实虚假之词,蒙骗他人。 44.爱传播小道消息,喜打探东短西长。 45.爱说别人隐私过失。 46.献话、废话、脏话多。 47.讲话不实在,喜夸大其词。 48.讲话刻薄,或甚伤人,未生悔意。 49.爱抢话、插话,喜自我表现。 50.挑拨离间,搬弄是非。 51.喜多管闲事,耽误念佛。 52.好随意论人是非、批评他人。 53.以善言好语诈骗他人,以花言巧语讪诱他人。 54.好闻赞叹之语,闻即生喜,未能观照;厌闻逆耳之言,闻即生恼,未能反省。 55.性情急躁,不能忍一时之气。 56.心量狭小,不能包容宽恕别人。 57.恶缘现前,心生烦恼,怀恨或起报复之念。 58.眼见耳闻,稍不顺意,即会心生不悦。 59.观看人、事、物,尚有不顺眼之心境。 60.悭惜吝啬,不肯布施或布施后心生悔意。 61.不知命不认命,起分外营求之心。 62.逆境现前或失意时,常慨叹自己怀才不遇、生不逢时,自怨自艾,随波逐流。 63.顺境现前或超越他人时,心生骄傲或态度或贡高我慢。 64.见人成就心生嫉妒。 65.见人有难幸灭乐响。 66.不善护意业,妄念多,成天胡思乱想,患得患失,生活过得无踏实感。 67.贪恋财、色、名、食、睡五欲之乐,无出离心。 68.是非来临没有及时观照,并以平常心面对。 69.轻小善,纵小恶的 70.常忘记亲人、朋友及众生对自己的帮助和好处,缺乏感恩心。 71.缺乏自我反省、检讨意识,不见自己过,自我辩解,总原谅自己的过失。 72.对自己的毛病、习气持无所谓的态度,没有惭愧心。 73.为一己之利,巴结、讨好、谀媚他人。 74.好事强出头,坏事推责任。 75.不接受劝告批评,反起嗔心。 76.喜嫉妒,好攀比。 77.抱怨多、牢骚多。 78.贪恭敬、供养。 79.不修六和敬,我行我素。 80.早晚课未能按时圆满落实。 81.不尊重别人的意见,一意孤行。 82.不听明师之言,阳奉阴违。 83.贪睡,昏沉、散乱。 84.喜看别人过失,爱批评人。 85.凡事只管自己,不为别人着想。 86.做事不负责任,或虎头蛇尾,或敷衍了事。 87.有能力,会做事,但稍有功就起慢心。 88.见人成就,不随喜,反毁谤。 89.疑心重,爱胡思乱想、猜忌别人。 90.好生烦恼,反迁怒他人。 91.常执着我见,与人争长短。 92.见人忧惊不安慰。 93.修行懒散,放逸懈怠,得过且过,无所事事。 94.不虚心求教,自负自大。 95.惹他人生烦恼,没有及时忏悔。 96.常随境转,没定力。 94.好结交、攀缘,外缘过多影响修行。 98.不努力破除无明烦恼,听任习气滋长。 99.没有时时自我反省。 100.昨日之过今未改,不良习气卷上来,若能洗心革面,快乐自在上莲台。 附录: 海山大和尚开示 1.深信切愿执持名号(念阿弥陀佛)。 2.信有西方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今现在说法。 3.由念佛成片进入事一心不乱,再入理一心。 4.执持一声阿弥陀佛,念到能念体空,所念无相 (空观现前),断见思惑;再持一句名号(念清楚、听清楚、记清楚),进入假观,断尘沙惑。然后仍然念佛,进入中观(一念全体,全体一念),即实相念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