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净土之光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净土之光

慈法法师

(缘起:2007年云南鸡足山放光寺夏安居期间,某居士因在整理慈法法师所开示的《净土点眼》等几篇文章后法喜充满。随即发心想以一个出家人的身份亲近法师,收集和整理法师的开示以达自他二利。

时值夏安居末,法师示疾去了贵阳,该居士也因需要满半年后才能剃度的寺规而去了东北海城的保安寺。今夏又至,缘聚缘散因缘所生,唯有自性不生不灭,这便是佛陀给予一切世间如实而不可散坏的大事因缘。2008年夏,该居士因出家未果而去贵阳拜见法师,便有了这篇下文。)

一、 重视交流的有效性

二、 “无我”是一个随顺的基础

三、 彻底放弃自己

四、 我们感到还有个利人的东西时,就没法利人

五、 千差万别中总不离自性

六、 众生迷失倒见的分中也是自性分

七、 知体得解脱

八、 无常是自在

九、 了达生死苦

十、 能不能够破除我执?

十一、得失皆是梦幻事

十二、舍报就是舍弃你的执着

十三、摈弃现实苦乐

十四、了达自性实无所得一时安住

十五、弥陀用报德来展现自性之妙用

十六、其体一如

十七、我法无修修

十八、平等最重要

十九、自性认许何以退转?

二十、净土之光

一、重视交流的有效性

hellip;&helli

慈法师:你当时在东北想出家最大的阻碍是什么?

居士:僧团没有给我剃度,祈请了三次,说是要等你老人家给我剃度。这三请都没有成,我觉得可能是自己的福报还不够吧,那就安安心心地回到世间来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吧。

实际上这个因缘最后把我推到了你老人家所传播的这个净土教言的抉择上来了,也就是说出家或者在家在学习佛法的这个过程中其真实和究竟的利益到底是些什么?最后也只有在这个地方作思考、作观察、作抉择、作安心了。

慈法师:出家是一个排除杂缘的一种好方式,但是它有它自己新的东西,比如说功课呀、一些基本仪轨的学习呀、集体活动呀等等。

居士:这些年来在佛法上的了解和学习,我好像总是不能准确地找到作用的这个点,有时候生命中时常的感动也不知道怎么样来与人分享?

慈法师:实际是这个样子,我们说什么欲擒故纵,中国古代人讲的欲破之先兴之。

你想要别人接受你的东西,你一定先要弱。弱,你弱的时候,他会附着你,附着你的时候你再表达这个东西,就像一来一往一样,它就会产生事实。

你如果太强,好比说我很感动一个东西你一下就表达出来了,它就凹凸出来了,人就会不接受。

你开始有感动,你要先藏起来,你不要去表达。

别人感觉到你身上有种喜悦的东西,但你不去给他表达什么,你就是在弱化自己。

这个时候别人就会有一种好奇,欲了解、欲接受的这样一种愿望,这样子就好交流了。

要不然你表达的时候,别人就会排斥了,这是最重要的。

现在这个很多人说:这明明是个好东西别人为什么不接受呢?这主要是鼓出来了,别人就会排斥。

不管好坏,有效的交流是需要有一个弱化自己的过程。

实际上沙弥就是一个弱化自己的过程,求寂嘛,就是啥都不是!

弱化自己是一个特别重要的一个环节,不能缺乏这一点。

居士:其实还是涵养不够。

慈法师:实际是。你表达出来的东西越准确、越坚固,你认为越有利益,别人就越是不接受,很怪!

居士:对,真是这样。有时候因为感动而会忽略他人的感受,有时候也能感到有一些感动的认知在没有清晰和确定的时候就会不断地变来变去的。

这时与人交流的有效性就很低,可能就是你老人家所说的这个缺少弱化自我,培养其涵养的过程。

二、“无我”是一个随顺的基础

慈法师:好比说在弥陀的这个教言中,我认为这个“无我”是一个随顺的基础。你这个“我”不管是善、是恶,是是、是非,你多利害、不利害这东西要去掉,去掉是从心目中,从你依正二报的感知中去掉,这个感觉要舍掉是个十分困难的。

好比说要把你自己所呵护的、自以为是的、不自以为是的,正面、反而都去击破它,面对着弥陀无遮的回施,实际就是:彻底的放下!这个不好做,从心灵的深处是不好做的。

彻底的放弃才知道自己啥都不行了,这时候你念一句阿弥陀佛都是感激的,念十句十句感激,因为你什么都不是了!

这时候你所有的念都是感激的,没有问题的。所有的交流都是清净的,也还是没有问题的。这就是彻底无疑的一个东西,因为你没有什么可以提及自己的了。

我为了尝试这个东西,按世间人的说法,就是作出了一个极大的、我自己都不许的一个选择,就是彻底地废除自己的所有功过。

这时候心里念一句弥陀,就是清清晰晰地全部的阿弥陀佛!

你用大力就有大的感应,用小力就有小的感应,你不用力就没有感应。

这么很彻底的一个感知,你就会生起一种彻底的踏实,这一念就彻底的踏实。

我不念也不迷茫,这就是一个踏实的回归和踏实的启用。

我不念也是很踏实,因为彻底地放弃了自我的执着。

在这一个空寂的法界中运用着唯心的造作,造作阿弥陀佛的那颗心,那世间一下子就歇下来了,出世间也就歇下来了!

弥陀教言在这个破我执上有大机,所以像古来以久这些善知识们他们都在说自己啥都不是,表达得也啥都不是。但他们都有很大的成就,后面表达自己就是啥都不是。

你看印光法师说自己是什么粥饭僧,往前面这些历代祖师都是说自己是什么、什么罪恶凡夫、生死凡夫什么的,都是这样表达的,啥都不是!

这时候你念一句佛,就是全体承担、全体皈命,很彻底的!

我们还塑造一个自我的时候就凹凸出来了,阿弥陀佛的功德反而就全体地就表达不出来了。

所以说现在世间人不敢这样放弃自己善的东西,恶的东西放弃了没有问题,忏悔呀什么、什么呀放弃都没有问题,但要放弃善的东西就忍受不了。

所以在这个地方破除我执实际上说是挺艰难的,真正的破除。

所以出家也是为了破除这个我执。

像我还俗也是为了破除这个我执,我不说功成名就了,起码说名在那儿搁着的,想破除也很困难,费了很大的劲。

你就是个啥都不是!这十分困难、十分困难,你自己做别人都不允许你。

有时候看到出家人就因为我这样子掉泪呀哭鼻子呀什么的,我心里也是挺难受的,因为大家需要嘛。

但是你要是想把弥陀的教言回施、传递给大家,要彻底地放下自己,就是说这不好逾越。你这时候才知道“乃至一念,即得往生,住不退转”,是个啥说法!

因为在没有得失,没有善恶这个缘起的基础上,你念一句佛就是能够往生,没有问题的,是真实不虚的!

所谓的白手起家,你念什么是什么,因为你是白手起家所以念什么是什么。以前很多功过你就只能忏悔,要不然即使你是念佛它圆满的东西你也表达不完整。

三、彻底放弃自己

你如果在这个无自性的抉择上,彻底地摈弃了这个善恶,完整地念一句阿弥陀佛,完整地接受一个弥陀的回施。

真正地让法无自性在这个地方表达出来,一定要有个无畏的心才能产生事实,稍微有一点畏惧就不行了。

我宁愿去做善事,做个修行的人,而不愿意彻底地放弃,在净土法门这是一个关口。

因为大家定见的东西很多、很多,只有彻底地回归到一个清晰或者无染的原始状态里,这时候才能出来一个作用,出来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就是确信了一切执着是没有意义的!

这时候再来念佛就会很轻松、很简单。

如果还是用那么复杂的心念佛,哎呀!用什么东求西求的心念佛,什么忏悔的心念佛,什么得失的心念佛,那么弥陀圆满的回施,你怎么能够全盘地接受呢?

你只能彻底地放下了自我,你才能彻底的承受,你才能无疑的承受,无疑的!

要不然你就会用业力去抵挡和减损弥陀的回施,这样就彰显不出来这个所谓的法性、自性、佛性的东西,你就打不开这个如来藏,没有机会!

因为你运用你所知的善恶会封闭你,无意识地封闭了你。

唯有彻底地放弃了自己的善恶、名声和得失之时,这才会有一个大的转机的地方,历代净土法门的祖师在这个地方都是痛下狠手的,痛下狠手!

但我们对这个地方的认知,往往保留的东西都太多了。

自我的保留,善法的保留,我是个修行人,我是个这人、是个那人,我……我,很多东西就被蒙蔽了。

心智一旦在这个地方去除了蒙蔽的缠缚,虽然只是一个名字我,他就会产生一种力量。

想把这些东西真正地利益社会,就是所谓的我们称为的那个像什么“润物无声”。

利益人的时候,全体就是弥陀的功德!

跟我们一点关系都没有,传达着自性的功德,全然不是自己的作为,自己的作为全然是无所作为!

这样广大的法益的随顺,在每一个事中,在每一个因缘中都那么自由和透彻,不在冠以自己的名字来蒙蔽着一个什么东西。

四、我们感到还有个利人的东西时,就没法利人

居士:就是说还是要在歇心处用功。

慈法师:对!那三个清净心嘛。无染清净心,实际这个无染清净心就能突破这种自我障碍,那么安清净心、乐清净心也就会成熟。

心智就会成熟自他那种业缘的无染无住,所以说智慧门打开真正的慈悲就会生起,与世间的善巧也就会一时生起来。

我们还感到还有个利人的东西,就没法利人。

就是你自身还没有得到彻底的解放!

你身上还有宝贝的东西,有这个宝贝的东西你就得不到解放。也就是说你还有负重的东西,那怕你背的都是最珍贵的钻石,最珍贵的摩尼宝,它也是个负担。

因为大地山河都是黄金、都是钻石、都是摩尼宝,不用负重,随手即来,如来藏性的确如是!这时候你再看这世间……。

不容易啊!破除人的面子,人的善恶呀。因为这都是人的习惯,多生多劫的习惯。

多生多劫对自我的保护、对自我的建立、对自我的完善,我们已经习惯了。

所以对自我破除、自我的解放,自我的超越这些概念都没有。

我感到有很多菩萨真的是挺可怜的,学了很多东西,积攒了很多的负重。很多所谓建立起来的自我,没有这些东西也很可怜,有了这些东西背负着也很可怜,很自大。

这个世间的人,我感觉到要是没有弥陀这种平等、圆满,在每一个当下、每一事、每一物这个究竟的回施,这个时代的人是很难逃出这种自大、自以为是的。那自卑、自贱、自重、自慢的东西也无法逃脱。

就是轻视他人炫耀自我,这就是所谓的大人物的痛苦,那小人物的痛苦就是自卑、自贱、自怜。

大人物飞扬跋扈言辞下面这种“我”大的要命,天底下人都不及一提了。就只有自己,眼目中就只有自我了,但是又讲了很多技巧的东西。

所以弥陀教言在这个地方就是干净,下手就“无我”、无染,没有过现未来的染着,没有佛、众生、自我的染着。

把一切染着,一切对待就在你的每一个当下破除,把一切过去、未来、现在的对立破除,把一切凡圣、善恶的东西给你破除。

你把这个染着破除了,就是所谓的清净、平等的机缘成熟了。

你这时间念一句佛就是万法具足,就是功德圆满,就是能度尽众生,就是一念即圆明。九界修持跟这个都没有关系,所谓的放光菩提,放什么光呀?不动法性放出净光,因为什么呢?

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触动着它,因为我们的现缘在触动着这个自性,这个自性在触动着我们的现缘。所以现缘与自性互影互射、无来无去、无得无失、无大无小、无对无待,在每一个当下时刻地妙用着。

所以千变万化不离其中,妙用无穷而无染着。

无量光佛刹,所谓的清净刹土,所谓的无对待刹土,也就是说无边光,什么欢喜光、焰王光种种光明、所谓不动自性、不动法性,如来藏性在我们现实中就自然地舒展开来了。

绝非造作、非修持也非不修持,这样一切名相在这儿就散坏了。

在这个地方它就是如幻不实的,它就是没有自性的。就是因缘记忆了自性,自性召唤了一个因缘显现出来了一个当下。

五、千差万别中总不离自性

一个作用,这个作用就是自性的作用,自性作用幻化无穷,本无得失一时彰显。彰显之处了无所得,无所得处种种妙用,因缘而现,缘谢缘灭,很如实!

所以说诸佛在这里用于未来、用于当下、用于过去,所以说是三世穷尽一念即入。一念为三,三世为一念,自在、方便,广大、究竟。

尘尘刹刹皆转妙*轮,所以说尘尘刹刹得自在。

它没有受任何的局限,没有任何的设立和对待,这里面就有了无尽的珍宝了。

所以说一切众生性分皆是如来自性藏之妙用,一切众生幻化皆是诸佛如来自性分身。

这个地方大方便现前。

在这个地方什么同体大悲,什么同体大慈都很好讲了,没有什么。

所以自性海中分身无数,哪个众生不是一个自性之光的相续与碰撞呢?

哪一个因缘、哪一个凡夫的因缘不是自性光明呢?

哪一个不是无常,不是一个因缘撮合的呢?

这种平等性在千差万别中随时显现,显现中、千差万别中总不离自性,人得大安乐!

在每一时、每一刻行住坐卧之中、清晰中不清晰中、自在中不自在中、业习中不业习中皆了达自性之妙用!

所以于三世,过现未来,一时融通。此融通不过是融通于自性罢了!

所以说过现未来了无所得,自性中生种种妙用。

种种妙用莫过于自性作用,所以自性作用在于当下之缘起!

六、众生迷失倒见的分中也是自性分

当下之缘起缘生缘灭,实无所得。

无所得中生妙用,妙用是诸佛如来所得的自在力。

是了知诸法空相,生自在妙用。

凡夫迷失其中,所以说被每一份、每一物、每一相而迷失自性,但是这个迷失份中也有自性啊!

所以诸佛如来在妙用中就能唤醒一切众生。

一切众生迷失倒见中,迷失倒见的那个倒见的分中也是自性分。

所以说,在迷失中也得觉悟,这个没啥可操心的!

所以说,在这个地方可以放心、可以歇心、可以安心,没有问题!

净土这个地方特别、特别的不可思议!

所以说这个地方不是修正而来,非不修正而来。

所以,此处无言说,言说无尽说。你无尽说可以说,但是的确是没有什么可说的。你言说你也不能去覆盖,但言说只是揭示它,如此而已。

所以佛说无尽妙言辞,展现诸佛种种的不可思议功德相。

其实一切众生皆是如来功德相,只是众生不知迷失其中,各执我分,各执一分,各执所得。自以为是便丢失广大妙用,丢失清净本性,所以人就迷失在个体分上了。

他以现缘中,以某一缘以为有实,而丢失广大的妙用。诸佛亲证这个一尘一刹,尘尘刹刹无不是自性海中的光明。这时候出来一个影像,了无差别,是幻作幻!

诸佛如来决定了知这些东西!

所以与生命,与事相,与善恶,与佛魔他们一时超越,得广大智!

所以看到修行人了不起,看到善人赞叹,看到圣人礼敬,看到愚痴人悲悯,实际这都是心所变化了无所得。

所以诸佛没有啥可赞的,凡夫也没有啥可贬低的。魔也没有啥可怕的,这一时清净心得见!得见了后时时处处无不是如来智慧德相。

所以魔处如来德相,凡夫处如来德相,如来处如来德相。

如来相彰显的大家说的是以正眼相说正之法,魔相其自性妙用与佛也没有差别,他们就不明为魔性。

所谓的魔性就是人迷失其中,所以性中迷失即是魔性,没有问题的!

你魔性中觉悟即是佛性,也是没有问题的!

七、知体得解脱

所以诸佛如来就是从智海、方便海这种广大妙用中运用的自如者,他们在这个无尽刹海生命的变化中入于无量寿、运用无量寿。入于无量光、运用无量光。他们的寿命都是无量的,非色身寿命,但是寿命相续。

123下一页
 
 
 
前五篇文章

净土法门的三种殊胜利益:往生、成佛、度生

何以念佛者多,往生者少

初学佛人关于极乐世界的疑问

念佛人唯一的障碍

念佛伽陀教义百偈

 

后五篇文章

原始念佛法门

净土深义

印光大师解说求子之道(三)

印光大师解说求子之道(三)

印光大师解说求子之道(三) _印光大师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