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二五四集)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2011/1/27澳洲净宗学院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三百零九面,倒数第七行:

「第四十八,现证不退愿」,这是大愿最后一愿。「愿曰:於诸佛法,不能现证不退转者,不取正觉」,这里面特别重要的这个「诸」字,於诸佛法。「不退转者,所修之功德善根,愈增愈进,不更退失,略云不退。即梵语之阿鞞跋致(详见前注)。盖以菩萨行愿,难发易退。据《仁王经》别教之信位菩萨,名为轻毛菩萨,随风东西。又南本《涅盘》曰:无量众生发阿耨菩提心,见少违缘,於阿耨菩提即便动转;如水中月,水动即动。」我们看这一段的意思。佛法成就,从理上讲确实是一念之间,凡夫一念觉悟就圆成佛道。一念觉,有没有?非常可能有,但是第二念他就迷了,他不能保持。保持这是功夫,果然能够保持住,念念都不退转,这人就成佛了。有没有这个例子?有。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这个例子,菩提树下夜睹明星,大彻大悟,那就是一念觉,一念觉,念念觉。在中国禅宗惠能大师给我们做了这个例子,他二十四岁,也是一念觉,念念觉,他不退转了。这个不退转是一时顿证三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我们为什么那一念保不住?问题的关键在此地,为什么保不住?根本的问题是我们的认知不够,所以烦恼习气不能放下,问题在此地,都在自己。

弥陀世尊这一愿不可思议,愿十方世界一切菩萨闻名,现证不退,慈悲到极处!念老为我们注解的,「不退转者,所修之功德善根愈增愈进」,增是增长,功德增长,善根增长,好事!「不更退失」,这叫不退,就是梵语的阿鞞跋致。阿鞞跋致也是阿惟越致,是一个意思,翻译的翻得不一样,原文完全相同,它的意思就是不退转,这个不退转是三种不退转,刚才说的。位不退,位不退什么时候证得?十信位初信位的菩萨、小乘初果须陀洹就位不退,绝对不会退堕到凡夫,他是圣人,虽然没有离开六道,他决定不堕三恶道。证得须陀洹之后,如果没有特别的因缘,天上人间七次往返就证阿罗汉果。无论这个世间有没有佛出世,有佛出世他证声闻果,没有佛出世他证缘觉果,这善根深厚的人,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扎根教育做得太好了。他扎的是什么根?是成佛之根。成佛的根是什么?是放下见思烦恼,位不退。从须陀洹到阿罗汉,都叫位不退。他是不是真的不退转?他也会退,但是最低他退到初果,初果就不会再退,是他的底限,进进退退,初果到四果,四果到初果。

为什么会退?我们看底下说,「盖以菩萨行愿」,不是说发愿,愿发了,发了之后要行、要做到,这桩事情「难发易退」。「据《仁王经》别教之信位菩萨」,注意,这是别教,跟圆教大大不相同,圆教的信位菩萨不退转了,他证得不退转,别教要初住,别教初住菩萨等於圆教初信位的菩萨。所以它的信位菩萨「名为轻毛菩萨」,像羽毛,在风中随风飘流,「随风东西」。我们现在的话说,禁不起考验,遇到善缘,他的功德善根增长,遇到恶缘,他就退了,这是别教信位菩萨。「又南本《涅盘经》曰」,《涅盘经》有两个本子,南本、北本,这是古时候翻译,一个是南方翻译的,一个是北方翻译的,一个四十卷,一个三十六卷,分量都不少。经上说,「无量众生发阿耨菩提心」,就是发菩提心,「见少违缘」,就是很少违背你意念的这种缘,也就是说你不喜欢的这个缘,於阿耨菩提就动转,你心就动,我们讲动摇,信心动摇,「如水中月,水动即动」。

在这个娑婆世界,实在说,帮助我们提升的这种善缘少,帮助我们退转的这些逆缘太多太多,你所见的,你所听的,你所接触到的,无不是退缘,都是叫你退转的。我们要晓得,只有佛菩萨帮助我们坚定信愿,我们愿不愿意亲近?佛菩萨在哪里?佛菩萨无处不在,佛菩萨无时不在。你说我没看到,那是你没智慧,你没有清净心。你要有清净心,你要有智慧,你就见到佛菩萨了。这一句「阿弥陀佛」是佛,一句「观世音菩萨」是菩萨,你知不知道?知道。你念就清净,你不念就不清净。你念佛,佛在你心里头;你念菩萨,菩萨在你心里面。心里有佛菩萨,退缘就没有了,你只有进没有退。是不是这样的?这个话你听懂了吗?听懂了,可是转身就忘掉,心还是被外面境界所转。这什么原因?身见没破,念念想着我身体,在这一生一世当中,把这身体看得太重了。不仅这一生,生生世世。人死了还有个中阴身,他也是看得太重,所以他还是在退转,还是得不到解脱,不知道这个身是假的,不知道这个身体不是我。你把它看得那么重,你的亏吃大了。

什么是「我」?给诸位说,阿弥陀佛是我。「我心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我心」,你们常常念《三时系念法事》,中峰禅师不是这样子说的吗?他说的一点都不错。你们念得多了,几个人肯定承认我是阿弥陀佛、我是观世音菩萨,几个人承认?你不肯承认,那有什么法子?你要承认这个臭皮囊是我,这就是你退转的第一个因素,根本的因素。我们要真正如弥陀世尊的弘愿,世尊在经教里常常告诉我们,遍法界虚空界是一个自性清净圆明体,是一体!生佛一体,生佛不二。生是众生,佛是诸佛,弥陀是诸佛的总代表。所以六根在六尘门头动摇了,这个时候是什么?这个时候叫迷了,一动就迷了。怎么办?赶快提起,提起正念,提起正觉。什么是正念?什么是正觉?就是阿弥陀佛。记住,诸佛菩萨的名号就是正觉,就是正念。古大德常说「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是什么?自私自利的念头,名闻利养的念头,在五欲六尘起贪瞋痴慢的念头,念头起来就造轮回业。念头才起,意在造业了;开口,口造业了;行动,身造业了。这很可怕!不能不知道。所以「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这两句话是非常重要的警惕。学佛人,特别是净宗同学,念念不离阿弥陀佛,成就自己,念念不离观音菩萨,救护众生。帮助苦难众生这个时候,你是观世音菩萨,放下这个工作的时候,你就是阿弥陀佛。用阿弥陀佛成就自己,用观音菩萨帮助别人,这样才能够现证不退。

「又喻曰」,这是佛在经上说的。「譬如鱼母,多有胎子,成就者鲜。」鱼我们知道,鱼生的子很多很多,但是鱼子能变成小鱼,小鱼能变成大鱼,这个机会太少了。为什么?鱼子都被别的鱼吃掉,小鱼被大鱼吃掉,确确实实一千颗鱼子难得有一、二个会长成,又「如庵罗树,花多果少」,佛举这两个比喻。「众生发心,乃有无量,及其成就,少不足言。故云:鱼子庵罗花,菩萨初发心,三事因中多,及其结果少。」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要警觉到。

今天我也把这些方法非常具体的说出来了,供养给大家。你修净宗,你求生净土,我们要跟阿弥陀佛融成一体,我的心是阿弥陀佛的心,我的身是阿弥陀佛的身,我的念是阿弥陀佛的念,念念不离阿弥陀,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世尊所谓「制心一处,无事不办」,我们把制心一处就是「阿弥陀佛」这一句圣号,我就把心制在这一处上,什么事都解决了。一生的学习就这一部经,常常念这部经。初学的人读诵,把一部经念上一千遍,一般可以能背诵了。还不能背诵,就再一千遍,三千遍、四千遍。我过去曾经遇到一个人,他念了六千遍,能背诵。有决心!一天念五遍,一年一千五百遍,他念了四年。这是先把它念背。能背之后,叫细嚼,像吃东西一样,不可以囫囵吞枣。细嚼是什么?每天这个《大经解》看一段,细心去看,字字句句里头有无量义,你就细品法味,才真正体会到古大德所说的话一点都不假,「世味哪有法味浓」,真正尝到法味,你连吃饭睡觉都忘掉了,自己精神体力饱满,真的是常生欢喜心。欢喜是自己的受用,同时也欢喜教别人,这就是用自己的法喜、用自己的法味供养众生。绝不能贪多,贪多麻烦就来了,为什么?障碍现前。贪多你就退转,一门深入就不会退转。

「又《十住菩萨断结经》(节录)」,这下面节录一段经文,「时舍利弗告来会菩萨」,这就是到释迦牟尼佛法会,来参与法会的这些菩萨,告诉他们,这是舍利弗自己过去修行的一桩事。他说,「我曩昔」,我在过去,「或从一住进至五住」,此地所讲的都是别教的,进到五住,「还复退堕而在初住」,又退到初住,「复从初住至五六住。如是经六十劫中,竟不能到不退转。」舍利弗是释迦牟尼佛的大弟子,十大弟子当中排名第一,他表智慧,目犍连表神通,这是他的经验。舍利弗的智慧第一不是偶然得来的,最初修行的时候也很痛苦,进进退退,像拉锯战一样。我们今天退转,看这一段经文,你就不稀奇了,你的心也就可以定下来了。为什么?进进退退是个正常的现象,你在凡夫位!可是舍利弗那个时候没有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我们今天的缘超胜过他太多太多了,我们知道怎样能保持不退。在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之中,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物质环境里面有顺境、有逆境,人事环境里面有善缘、有恶缘,无论是善恶顺逆,我的心都住在阿弥陀佛上,稳稳当当,平平安安,不受影响。如果不住在阿弥陀佛这一句名号上,那你就跟舍利弗一样了,得进进退退,不知道到什么时候你才能保住不退转。

这桩事就在我们现前生活当中,不远!你想想看,我们学佛学多久?有的同学三、四年了,有的同学十几年了,有的同学二十几年了。像我学佛今年满六十年,会不会退转?如果没有这一句阿弥陀佛,那不晓得退到哪去了。确实古人说得不错,修行如逆水行舟,不进你就退,进要拉住什么?拉住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在前面,紧跟在后头,绝不能脱节。你懂得这个道理,你就不怕了,你会远远超过舍利弗。可是,对阿弥陀佛产生信心可不容易,真的是难信之法,我有深刻的体验。我也是个标准的知识分子,美其名好学多闻,这美其名,好学多闻。年轻,喜欢广学多闻,老师虽然教我「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自己总是不甘心、不情愿。不过我还是遵守老师的原则,但是不是百分之百。我是一部经学成了,我学成这个标准,就是至少从头到尾在讲台上讲过一遍,我用这个做标准,我就学第二部。学一部,我不看第二部,我就专攻这一部。最近这一段时期,我们来学习《大经解》,我把《华严经》就放下了,不再看它,每天只读《大经解》,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但是佛菩萨、古大德教导我们,一生就守一部经。我肯定,我承认,这是决定正确的教诲。我六十年前如果是坚持老师教导我的,百分之百的听话,认真修学,给诸位说,我很可能已经开悟证果了。就是对老师的教诲打了折扣,现在是完全明白了。你们要学我,跟着我走这条路,学六十年到我这样的程度算不错了。如果你们遵从佛菩萨、老师的教诲,一成不变,就是一部经学一辈子,那你超过我太多了,十倍、百倍都不止。这都是真话,我没有嫉妒心,我希望你们真的能超过我。用多少时间?十年,十年专攻一部经,《无量寿经》,专念一句阿弥陀佛,你的十年超过我六十年都不止,这是真的。我走了弯路,不希望你们再走我的弯路,希望你们走直路。人人都能超过我,佛法就兴旺了;人人不如我,佛法就衰灭了。我给大家做个标准,我这个标准是最低的标准,不是最高的,这是诸位一定要知道的。我不是讲谦虚话,讲的是老实话。

为什么当年不能完全遵从老师的教诲?那是习气,这个习气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退缘。要想不退,一定要坚持。老师是爱护我们,老师不勉强我,真正叫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我希望我们净宗同学,这一生要幸福,要信仰祖师大德,特别是净宗历代的祖师。最近的一位,印光大师,第十三代祖。一定要知道持戒,「戒为无上菩提本」,无上菩提就是阿弥陀佛。戒是成佛的大根大本,没有戒,你就是没有根,无论怎么用功,纵然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也不行。为什么?没有根。我们这部经里有没有根?有,三十二到三十七品,这个六品经里头是戒律,讲得很详细,讲五戒十善,业因果报。净宗学会成立了,我们定了一个《朝暮课诵》,就选这段经文做晚课。早课就是这一品经,第六品,四十八愿。早课是愿,晚课就是戒。三十二到三十七这个六品经,它不是背诵、不是讲解,是要字字句句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变成我们的理念,变成我们的行为准则,这个重要!每天不能把全经念一遍,至少把第六品跟后面的六品,第六品是四十八愿,后面六品戒律的这部分,至少要念一遍。根扎稳了,功不唐捐,你的功德能成就。

福德这一面,因为这个时代跟过去不一样,过去的时代,在中国历代帝王教化,这个责任他们担负起来。那是什么?菩萨事业。教孝,教敬,教伦常,教四维八德,教人做好人、行好事。现在这个社会,整个世界都不教了,所以真的是天下大乱。那怎么办?我也常常劝佛门同学,要兼行菩萨道,那就是要注意普世扎根的教育:《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这些年来,我们从十个不同宗教的典籍里面,节录他们的经文,内容也是伦理道德因果这一方面的教诲,我们编成一个小册子,《世界宗教是一家》。这个小册子,普世教育,能够帮助这个世界化解冲突,恢复安定和平。我们希望世界上每个人,不分国家,不分种族,不分信仰,都能和睦相处,互相关怀,互相照顾,互助合作,让这个社会长治久安,大家都能够生活在幸福美满的一生。净宗学人,净宗同学,我们要肩负起这一个使命,这是观世音菩萨慈悲济世。那就要读书,不读书你做不到。

读什么书?我们最近找到一部书,《群书治要》,就这一部,够了。有这一部书,你就能够帮助世间法了。这一部《大经解》帮助我们出世间法,《群书治要》帮助我们世间法。我说《群书治要》是观世音菩萨,《大经解》是阿弥陀佛。我们念念不舍这两种,世出世法都兼顾到了。又何况世间法里的《群书治要》,它里面关於修身齐家讲得非常之多,有理论,有方法,有效果,有经验,也是学佛求生净土的根本法。根本是什么?做好人。好人都不会做,你还能作佛、作菩萨吗?哪有这个道理!所以这些东西应当学。我们一生学两部书就够了。《群书治要》分量不大,虽然它有十卷,总共大概只有五十万字,平均每一卷五万字。这部书大概再一、二个月就印好了,我们到这个地方来一起学,把它当作我们净宗的功课。

12下一页
 
 
 
前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二五一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二五三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二五0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三四二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三四九集)

 

后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二五二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二五五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二六三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二五六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二六四集)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