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七四集)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2011/6/28台湾高雄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五百九十九面,倒数第五行从第二句看起:

『雪山』,「即大雪山。南赡部洲,此山特高,冬夏积雪,故名雪山。雪山洁白,以喻戒德与定净。憬兴云:定净满德,如雪山也。」这是介绍经上所讲的「须弥山」,须弥山是一个小世界的中心,南赡部洲就是地球,在这个太空里面像个小岛一样。南赡部洲最高的山,也可以称之为地球上的须弥山,不能称之为这一个单位世界的须弥山。一个单位世界是一个银河系,银河系里面什么地方最高的?经上告诉我们是它的中心,银河系的核心。我们看到近代的天文图像,能看到银河系像个碟一样,当中确实最高,慢慢延伸到两边,就是边缘,边缘比较稀薄,太阳确实是围绕着银河系在旋转。经典上讲的须弥山,应该就是银河的中心。在经里面告诉我们,一个地区上最高的山,须弥也有这个意思,妙高。像台湾这个岛,台湾最高的山峰是台湾的须弥山,妙高山有这个意思。地球上的山,最高雪山,就是喜马拉雅山终年积雪,所以称之雪山。这里有表法的意思,取雪山的洁白、清净,没有杂色,一片所谓是雪白,比喻戒德与定净。修行人持戒清净没有染污,用这雪山做比喻。修禅定,禅定能帮助我们恢复清净心,清净心也是没有染污,所以用雪山来做比喻,表这个意思。

「又《会疏》曰:以戒德喻雪山,戒德清净,如大雪山。常洁白,能照众生,令清凉故。」可是在现代科学家告诉我们,地球上发生异常的灾变,喜马拉雅山的积雪可能会融化掉,南北极的冰也会融化掉。估计高山积雪融化,南北极的冰融化,地球上海平面可能会上升五十米,五十米就相当高度,沿海的这些城市都会被淹没,这是我们现前地球上的状况。佛在经典上没有说未来,佛只说了法运,释迦牟尼佛法运,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他的影响,面积上的影响他能影响到全世界,时间上的影响是一万二千年。一万二千年现在已经过去三千零三十八年,释迦牟尼佛灭度,我们中国人的记录,世尊出世是周昭王二十四年,圆寂在周穆王五十三年,如果照这个计算,释迦牟尼佛灭度到今年,应该是三千零三十八年。也就是说,佛的正法过去了,正法一千年;像法也过去了,像法也是一千年;末法一万年,一万年第一个一千年过去了,我们现在是第二个一千年的开始,所以后面还有将近九千年。世运,就是世界的世运有兴衰,地球不会毁灭,外国人讲的地球末日、世界末日,这个在佛法里头是不承认的,但是灾难会有,盛世也会有,完全看人心。人心不善这是乱世,地球有很多灾难发现;如果人心善良,这个世界上是盛世,山河大地都会显得非常的美好。

实际上我们今天对这些理论,有相当程度的认知,我们不怀疑,极乐世界跟我们这个地球,实际上没有两样,都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同一个道理。为什么那个世界那么好,我们这个世界跟它相比一下,差很远,原因在哪里?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极乐世界的居民皆是上善之人。佛讲的这个善就是十善业道,十善业道佛常讲上中下三品,在我们这个世界修上品十善,来生的果报是在天道;中品的十善是人道,人间富贵;下品的十善是修罗道、罗刹道,分为上中下三品。西方极乐世界上善,上善他做得太圆满,我们可以称他为上上善。大乘教里佛常说「一切法从心想生」,极乐世界的人都是上上善人,难怪那个世界美好。如果我们地球上人也能够修上上善,我们地球就会变成极乐世界,跟极乐世界没有差别。《华严经》上讲的「境随心转」,境是环境,我们居住的地球是环境,环境是随心转。这个道理,一直到近代才被科学家发现,刚开始发现,还没有被普遍的肯定。如果这个世界上,学习科学的人都能肯定这个事实,我们地球上就有救了。连美国布莱登先生,这是个科学家,前年在雪梨开会,这是几位大科学家讨论二0一二马雅灾难预言,讨论这个论题。他就说二0一二是地球上人民的一个转机,如果地球上的居民都能够「弃恶扬善、改邪归正、端正心念」,不但灾难不会现前,而且地球会变得更美好。他这个说法,跟大乘经上讲的一样。

问题我们地球上的人,肯不肯改变?能不能放下十恶业,认真的修十善业道?这个问题要靠教育,特别是宗教教育。前年,我随同马来西亚的宗教访问团,访问梵蒂冈,我们跟教宗见面谈到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也是他们先提出来。我们就希望天主教能够教导他们的信徒,天主教的信徒在全世界超过十亿人,我们虔诚为这个世界上灾难来做祈祷,有没有效果?有效果,但是这是治标,不是治本。治本之道一定是教育,我们希望每个宗教都回归到社会教育。当初这些教主创教不是专门搞祈祷,祈祷是附带的,主要的是教学,大家在经典上都能看见。释迦牟尼佛教了四十九年,这最长的;默罕默德教了二十七年;耶稣教了三年,被人害死的;摩西也教了二十多年。所以教育重要,教什么?教人断恶行善,教伦常、教道德、教因果,都搞清楚、搞明白人才真正会回头,改邪归正、端正心念,地球上灾难就能化解。这个道理知道的人很多,希望知道的人带头做,从自己做起,认真去做。心地确确实实要像雪山一样洁白、干净,没有污染,没有邪念。每个宗教都讲到舍己为人,一个虔诚的宗教徒能做得到,牺牲自己,服务大众,特别是对苦难众生。

下面,「《净影疏》云:雪山显其定净」,这都是讲心理。「诸德皆净,名等一净」。净是清净,智慧清净、德行清净、服务清净,个人生活也清净,所以叫等一清净。「等者平等,一者一如」,平等一如,「净者本净。其心本净」,这是真的,清净心是真心。惠能大师明心见性,向五祖忍和尚提出报告,第一句话就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所以清净心是真心,没被染污。中国过去的老祖宗也肯定,他们说「人性本善」,那个善就是净,那个善不是善恶的善,是赞叹,一丝毫缺点没有,「止於至善」,佛家用清净,用平等清净,平等清净这是至善。「故洁白如雪山」,用雪山来表法。「其心一如,故如雪山之不动」,取这个意思,不动就是定,清净就是平等一如。「其心平等,故三无差别」,这个三是说佛、心、众生,是一而三、三而一。所以佛是非常肯定的告诉我们,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中国老祖宗告诉我们,《四书》是中国人念得最多的,过去读书人没有不读《四书》的,「大学」开宗明义就把宗旨说出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这几句话跟佛所说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意思完全相同。圣学,圣人的教育目的,不是教人升官发财,不是教人搞名闻利养,是教人成圣成贤。所以它讲明明德,明德就是佛法讲的自性,现在自性被染污,需要恢复他的明德,所以加上个明字,明明德。上面这个「明」字是个动词,下面「明德」才是名词。为什么要明明德?当然明德已经不明,这就需要教了,要靠教育的方法才能恢复明德。

明德的相是亲民,亲民是什么?佛家讲的仁慈博爱这是亲民。五伦里说「父子有亲」,亲是亲爱,对人民要有亲爱,真诚的亲爱,这是圣贤的样子、形象。止於至善,你的思想、言论、行为都是帮助世人达到最好、最善,这是中国古圣先贤教学的宗旨、目标,我们称它为圣学。佛法是印度的圣学,它的目标是教你恢复自性,你本来是佛,你要回归到佛的地位。佛这个字是从印度音译过来的,它的意思是圆满的智慧、圆满的德行。他不是神,他也不是仙,他是人,具有圆满智慧德行的人,这称之为佛,跟中国人讲的「本性本善」一个意思。学佛,志在成佛;学圣贤教育,志在圣贤,与贫富贵贱不相干。孔子在生不是贵族,是平民,学生当中最优秀的学生,孔子常常赞叹学生颜回,颜回可以说,用今天的话说,清贫。物质生活可以说是勉强维持生命而已,一般人受不了,可是夫子说颜回不改其乐,他生活得非常快乐,他没有一点忧虑,没有一点怨恨,生活得很快乐。为什么?「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他那个快乐是从内心发出来的,与物质生活不相干。物质上是非常贫乏,可是他的精神生活非常丰富,契入圣贤的境界,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

佛教传到中国之后,跟中国传统文化相辅相成,跟中国传统文化融成一体。英国汤恩比说得好,中国人的心量大,能包容异族不同的文化,就是指佛教,完全接受了。而佛教丰富了中国传统本有的文化,相得益彰,这都是事实,所以我们一定要把它认清楚。佛教,现在可以说中国的佛教,印度没有了,佛教在中国,全世界要讲到佛教,确实还是在中国。但是我们这一代的中国人疏忽、不学了,好像有些外国对佛学经典的研究超过中国,是不是真超过中国?超过中国现代人,没有超过中国古人。不但上古时代,我们讲上古是两千年。近年,近古满清时代,这些出家、在家的大德,都非常优秀,现在在世界上修学佛法的,还没有能超过。我们应当加紧努力,不能落在他们后面,不能超越,也不能落后太多,要努力精进。

「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这个能量是相等的,我们的心要跟佛相应,就能克服烦恼习气,就能够化解一切灾难。如果我们的心不能跟佛合一,跟众生合一,现前众生已经不学圣教,也不学佛法了,这个事情麻烦。现代人的思想都是名闻利养,地球病了!这几个字是我前些年写的,「贪瞋痴慢疑是一切病因」,我们现在统统具足,病因有了;「怨恨恼怒烦是一切病缘」,你看有因、有缘,后头果报就现前。「脏腑失调」是我们的身病,「天地变异」是现在地球病了,这是一切病的果报。「病苦短命」,这是我们的病报,「自然灾祸」,这是我们外面的病报,个人病苦短命,居住的环境自然灾祸,这一切病报。怎么救?佛菩萨、老祖宗给我们的药,就是仁义礼智信,是一切病的药。在佛法里面就是十善业道,在中国传统教育的仁义礼智信,很简单把病因、病缘、病果、病报,治病的药方都开出来了,确确实实能救自己,让自己远离病苦;自己能离病苦,你居住的地方就没有灾难,中国谚语所谓「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你没有病因、没有病缘,你是个有福的人;如果你身心有病因、有病缘,你不是个有福报的人。所以贪瞋痴慢疑要断,佛法里常讲「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这是佛大小乘经上常讲。怨恨恼怒烦,我们常讲习气、冲动,这不是好事情,这对自己伤害很大,要觉悟、要把它放下。

大乘经教里面给我们讲得好,讲了许多道理,这事实真相。前几天我们还学了,我们学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话,很有味道,这大乘教上讲的,不断之假,这四个字非常有味道。不断就是相续相,这个宇宙到底是怎么回事情?是个幻相,不是真的,这个我们不能不知道。经文上原意是「不断之无」,无是没有,空的,就是《般若经》上告诉我们的,六百卷《大般若》,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讲了二十二年,真的讲到核心,讲到一切法的真相,包括我们自己身体,我们的思想、身心都包括在其中,是什么?是不断的、没有间断的假相,没有间断的无,说假相比较好懂,说无不好懂,但是说无比假相意思还要深、还要好。我们在前面学习的时候,我用电影影片来做比喻,你晓得什么叫不断,你看这一卷是电影的底片,它在放映机里面用一秒钟二十四张的速度,这幻灯片,二十四张幻灯片没有一张是相同的,所以无。前面一张灭了,后面一张接着就生,这叫不断,它没有中断,全是假的,根本就没有这回事情。

弥勒菩萨告诉我们,我们现实环境,就是现在这个世界,我们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所接触到的,这个频率多高?电影是一秒钟,记住,二十四张就把我们欺骗了。而现实环境里,弥勒菩萨告诉我们,一秒钟是一千六百兆,单位是兆,一千六百兆张一秒钟,你怎么会知道它是假的?这个事实真相谁见到?大乘经里头常常告诉我们,八地菩萨。八地叫不动地,他的心定了,清净到极处,这种快速波动的频率他完全知道。所以从底片上,我们能够非常清楚的体会到、看到不动之无,根本就没有这个东西。德国的科学家他研究物质,物质到底是什么?他说是空的,他研究的结果,他发表的论文,说世界上根本就没有物质这个东西。物质怎么发生的?物质的基础是意念,就念头,真是佛讲的「一切法从心想生」,是心想变现成物质。心想怎么会变成?一个念头,每一个念头里头都有物质现象,就是阿赖耶,阿赖耶的业相就是波动,现在科学讲能量,从能量变现出科学说的信息,从信息累积变现成物质现象。所以物质从哪来的?物质是从意念变现出来的,念头好,物质现象就好;念头不好,物质现象就变坏了,就这么回事情。

极乐世界的念头好,去的人,心地都清净、都真诚,没妄念。到极乐世界之后,阿弥陀佛天天讲经教学,没有一天空过,到极乐世界是学习,学习到你能够把烦恼习气统统断尽,你就毕业,你就成佛。极乐世界是学校,我们在经本上看释迦牟尼佛的介绍,他没有说极乐世界的国王,没有说极乐世界有大臣,没听说,从来没提过;极乐世界有士农工商,有社会家庭组织,没有,都没说过。我们从经本上来看,所体会到,极乐世界是个学校,只有两种人,一个是佛、一个是菩萨,佛是老师,菩萨是学生,它是学校,是个很大很大的学校,十方世界一切众生往生到那个地方是去求学的。求学为什么?为成佛,极乐世界是保证班,到那个地方去之后,没有一个不成佛的。成佛是成就圆满的智慧、成就圆满的德能,也成就圆满的福报,有智慧、有道德,他怎么会没有福报!所以智慧、德能、相好统统是圆满的,这个一定要知道。

我们今天生在这个世界,我们没有一丝毫怨恨,我们非常欢喜。欢喜什么?欢喜的,对求往生极乐世界这个意念加强了,这个世界不值得我们留恋,我们要全心全力放下万缘。像经上告诉我们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这就到极乐世界去了。灾难多,好,好在哪里?让我们不能不到极乐世界、不能不选极乐世界,这在佛法讲是逆增上缘。到了极乐世界,那边是顺增上缘,极乐世界是法性身、是法性土,法性是永远没有变化;不像我们这个世界有变化,人有生老病死是变化。极乐世界人都是无量寿,无量寿他永远年轻,他不衰老,永远年轻,他不变,极乐世界人是化生的。他没有胎生的,胎生、卵生、湿生没有,全部是化生的,这我们在经上看得很清楚、很明白,所以一心一意要取极乐世界。我是受现前这些灾难的启示,本来还想把《华严经》讲完,现在想不讲了,我专讲《无量寿经》,专念阿弥陀佛,我这《无量寿经》一遍一遍的讲下去,讲到我往生为止。晚年一部经、一句佛号,多简单!莲池大师说得好,「三藏十二部,让给别人悟」,你们谁想学我都送给你,你去学去。我不学了,我来不及了,不学了,我只学《无量寿经》,只念阿弥陀佛,一个方向、一个目标,我的目标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底下「一色纯白」,这是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一色纯白,这段是说须弥山,讲到我们地球上的雪山、大雪山,它表法的意思。

下面这解释第二个小段,『忍辱如地,一切平等』,「是以大地喻平等忍辱,平等即离诸分别」。有分别就不平等,有自私这个念头,心就不清净,就被染污。所以贪瞋痴慢疑是染污,这几样东西不干净,我们的清净心被它染污。我们要恢复清净心,贪瞋痴慢疑必须把它断掉,心恢复清净了。心里有分别就不平等,要知道,自性是清净平等的,而且有觉,我们经题上讲「清净平等觉」,真心,我们的真心本来是这样的。学佛没别的,就是恢复自己的清净平等觉,觉就不迷,不迷惑了。但是恢复是有次第的,第一,一定要恢复清净,清净恢复之后,一定要恢复平等,后面自然就大彻大悟。要想真的恢复,就必须要把欲望放下,对生活的欲望要降到最低程度。你看释迦牟尼佛他的生活欲望,他全部的财产三衣一钵,树下一宿,日中一食,这他生活方式,一生没改变。佛陀走的时候在树林里头,不是在房子里面,在野外!一生没有建个道场,也没有建个茅蓬。佛教传到中国来,真正那些修行的大德,几乎全都是住茅蓬的,没有住过茅蓬的祖师大德很少有。他们年轻修行都住茅蓬,茅蓬是自己建的,很简单,山上砍几棵树做为柱子架起来,上面盖点茅草,非常简单。绝不求奢华,你的心是定的,没有欲望,精神生活是研习经教,这个里头其乐无穷,真正尝到法味,确实古人讲的,你欲罢不能,你对它产生无量的欢喜。让我们想到孔颜之乐,孔子、颜回的乐乐在哪里?乐在智慧,烦恼一天比一天少,智慧一天比一天增长,这多快乐。心里只生智慧,不生烦恼,他怎么会不快乐!这是我们应该要学习的。

12下一页
 
 
 
前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七一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七三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七0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六二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六九集)

 

后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七二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七五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八三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七六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八四集)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