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净土决疑论》讲记 七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讲记 七

释印光造论 释传印讲记

C、引祖录痛陈盲禅大害

【论文】汝但知赵州“佛之一字,吾不喜闻”,何不领取下文“僧问:‘和尚还为人也无?’州云:‘佛!佛!’”乎?但欲依“念佛一声,漱口三日”,何不依“僧问和尚:‘受大王如是供养,以何报答?’州云:‘念佛。’”乎?又何不依“僧问:‘十方诸佛,还有师也无?’州云:‘有。’问:‘如何是诸佛师?’州云:‘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乎?汝谓禅宗诸师多有此等言句,不知禅家酬机之言,名为机锋,名为转语,问在答处,答在问处。不知返照回光,叩己而参,一向但噇酒糟、逐土块,有甚了期?吾出家三十余年,“漱口”、“佛不喜闻”之言,则众口同宣,至于以“佛佛为人”,以“念佛报恩”,以“阿弥陀佛为十方诸佛师”,绝未闻一人说一句者。夫言出一口,既以彼为实为可依,则此亦是实是可依,何受损者即依,得益者即违?一依一违,自相矛盾。夫赵州所言,总归本分。“佛不喜闻”与“念佛”等,皆属转语。若能直下识得自心,方知赵州道越常情,语出格外,当孜孜念佛,唯日不足矣。倘不能亲见赵州,则宁可以念佛为修持,不可依拨佛为把柄。依念佛,则即生便出轮回,将来定成佛道;依拨佛,则谤佛谤法谤僧,现生则罪业山积,福慧冰消,命终则永堕阿鼻,长劫受苦。其利害得失,奚啻天渊。总之,今人率皆福薄慧浅、业重障深,于得益者,皆若罔闻;于受损者,全身顶戴(原注:得益受损,且约未悟错会说,非古德所说之法,有益有损也)。诸师酬机之言,悉皆如是,不劳备释。

赵州禅师(778-897),道场即今河北赵县柏林禅寺,上世纪九十年代由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净慧长老住持,由吉林敦化正觉寺佛性(尼)法师(时住美国纽约正觉寺)及香港旭日集团杨钊居士为主要檀越,于残塔、古柏的遗址上恢复起来,琳宫梵宇,规模宏大,被当地誉为“赵县小故宫”。前国家主席江泽民曾偕夫人两度莅寺参访,现由净慧长老高足明海法师住持。

1992年,由时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亲为签题的《赵州禅师语录》重印出版。《赵州禅师语录》共收语录525条,另有类似语录性质的“赵州真际禅师行状”21条。通过这些珍贵文献,概可窥知赵州从谂祖师的全貌,是即以事显理、理寓于事的日常生活情态。

“赵州八十犹行脚,只为心头未悄然;及至归来无一事,始知空费草鞋钱。”其时,赵州禅师也行脚来过云居山真如寺(时称龙昌禅院),与道膺禅师切磋禅法。真如寺至今留有“赵州关”遗迹,如清初住持云居山真如寺的晦山戒显禅师的《咏云居》诗曰:

云居端的胜人间,剥啄无闻日月闲。

峰顶涌来天上地,湖心收尽水中山。

五龙飞吼匡庐瀑,双塔高浮雁荡湾。

更看平畴绕烟寺,农歌声出赵州关。

赵州禅师又曾行脚到浙江天台山,与寒山、拾得二大士相见。因天台古时曾是五百罗汉应化之所,他们以“五百罗汉”为话题,谓是“牛迹”,留下千古公案。赵州禅师初为沙弥参见南泉普愿禅师时,问答之际,便已经崭露出非凡的机用[1]。唐大中十一年(857),从谂禅师应请住持赵州观音禅院(今柏林禅寺),经四十年间,道播寰区,德崇天下。他平生亲历唐代的十代十一帝[2],“四海共称古佛,十朝享誉宗师”,在我国佛教禅宗史上的地位,如泰山北斗。他的日常生活,一举一动,开言吐语,无非是他亲证的第一义谛的现量境界,因此,均被学人记录,奉为参禅办道的圭皋。

令人遗憾的是,吾人凡夫,从无始来,种种颠倒,妄认四大假合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不了念即无念、生即无生,总在缘虑、分别中讨生活,错认佛祖消息,不能直下承当,结果是南辕北辙,适得其反。《赵州禅师语录》第385条为:“师示众云:‘佛之一字,吾不喜闻。’”第386条便是:“问:‘和尚还为人也无?’师云:‘佛!佛!’”第321条:“问:‘和尚受大王如是供养,将什么报答?’师云:‘念佛。’云:‘贫子也解念佛。’师云:‘唤侍者将一钱与伊。’”由此则语录可知,自唐初善导大师(613-681)向群众普及称名念佛以来,早有将钱诱人念佛的做法。前一则语录,学人问赵州如何为人,赵州连答两个“佛”字,可见这是本来现成、家常便饭的事情,充分显示出赵州禅师的日常生活境界,自利利人,无时无事不与佛合。次则语录谓受大王供养,以何报答。当时投拜赵州禅师座下称弟子的大王有二人:一为赵王,一为燕王。二人皆为唐朝时镇守燕(幽州)赵(河北)地方的藩王,皆信仰赵州禅师,五体投地,毕恭毕敬,为大檀越,护持法门。如《语录》第439条记:“师因在室坐禅次,主事报云:‘大王来礼拜。’大王礼拜了,左右问:‘列土王来,为什么不起?’师云:‘你不会(不会即不知道、不晓得)老僧这里,下等人来,出三门接;中等人来,下禅床接;上等人来,禅床上接。’大王欢喜,再三请入内(藩镇官邸)供养。”由此可见赵州禅师道风骨格,使我们受到启示。

“老僧念佛一声,漱口三日”这句话,其实在《赵州禅师语录》中是没有的,有关的其他传记中也没有,很可能是以后的人但图滑口快意添了这么一句。这类话语,如同童谣一样,非常容易传开,便连前句“佛字吾不喜闻”一起,认作是赵州禅师所说。因需“漱口三日”,竟然发展到后来若是听到有人在禅堂里念了一句佛,便罚他挑水来洗禅堂。如是畸态,龙象何望!

《赵州禅师语录》第269条:“问:‘诸佛还有师也无?’师云:‘有。’云:‘如何是诸佛师?’师云:‘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语录》中还有第128条:“赵州示众云:‘不得闲过,念佛、念法。’”第353条:“问:‘从上至今,不忘的人如何?’师云:‘不可得系心,常思念十方一切佛。’”禅师开示,有“的实商量”,有“机锋转语”,前者即一般开导,如教人“不得闲过,应念佛、念法”等。溯自六祖慧能大师以来,禅道大盛于天下,南岳怀让禅师、青原行思禅师接引学人便多用机锋转语,以淬炼和勘验学人的功夫及其见地之真伪。所以论文说:“禅家酬机之言,名为机锋,名为转语,问在答处,答在问处。”例如,赵州禅师问二位新到来的云水僧:“曾经到过此间否?”一人答:“不曾到。”赵州云:“吃茶去!”又问另一人,答云:“曾到。”赵州云:“吃茶去!”院主(应为监院、当家师)问:“和尚!不曾到的教他吃茶去,且不说;曾到的为什么教他吃茶去?”赵州说:“院主!”院主应诺,赵州说:“吃茶去!”(《语录》第459条)如是禅的玄机,尽在生活中,不会者则对面千里了。

又,《语录》第494条记:“赵州正在看经(请注意:大禅师也看经),侍者沙弥文远入来,师乃将经侧示之,沙弥乃出去。师随后把住,问:‘速道!速道!’文远云:‘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师便归方丈。”(以上《赵州禅师语录》,据赵县柏林禅寺刊印1992年版)请问,此中有何玄机?诚恐不是一般人以常识性的思维之所能及。

所以,如论文说:“不知返照回光,叩己而参,一向但噇酒糟、逐土块,有甚了期?”参禅要返照回光,叩己而参,便是须先起疑情,心心念念欲解此疑,因而参究。若是真正起了疑情的参禅者,其功夫是欲罢不能,必欲追至山穷水尽,弄个水落石出。如蕅益大师20岁时,诠《论语》,至“天下归仁”,不能下笔,废寝忘食三昼夜,乃大悟孔颜心法,这尚属小焉者也。23岁,听讲《楞严经》卷六,偈云:“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于是顿起疑情,所谓世界在于空,空则生于大觉,遂疑何故有此大觉,致为空界张本?疑不能解,疑情转增,遂至闷绝无措。然昏散最重,功夫不能成片,因而决意出家,好歹要体究这一大事。24岁,从雪岭师剃度,命名智旭。参究中阴入胎,念起受生,纵令速觉,如何得脱?时有古德法师问云:“汝谓只今此身,果从受胎时得来者耶?”闻此语,不能分晓,而汗流浃背,遂往径山参禅。次年(25岁)夏,逼拶功极,功夫落堂,身心世界忽皆销殒。因知此身,从无始来,当处出生,随处灭尽,但是坚固妄想所现之影,刹那刹那,念念不住,的确非从父母生也。从此性相二宗,一齐透彻,知其本无矛盾。是时一切经论,一切公案,无不现前。旋自觉悟,解发非为圣证,故绝不语一人。久之,则胸次空空,不复留一字脚矣。(《灵峰宗论》卷首《自传》,莆田广化寺版第2页)请看,这是何等的大人境界!这才是“返照回光,叩己而参”的样子!凡历代传灯诸师,虽经历不同,而返照回光、叩己而参的作略都是一致的,详观《灯录》、《会元》诸书可知。

噇酒糟汉[3]:语出黄檗希运禅师,呵斥执机锋转语为实法、依言生解、虚妄卜度的愚笨禅者,喻如弃其精华,取其糟粕。逐土块,意亦同此,喻如痴犬将土块认作馍馍(馒头)之类的食物去追逐之。如蕅益大师曰:

宗者无言之教,教者有言之宗,至言也。三藏十二部,默契之皆宗也。既无言矣,安得谓之教?千七百则公案,举扬之皆教也。既有言矣,安得谓之宗?故不以说证分宗教,第以门庭施设(分宗教)者,噇糟汉也。(《灵峰宗论·卷第四之三·梵室偶谈》,莆田广化寺版第350页)

蕅益大师不仅明示了禅教的定义,也告诉了我们什么叫作噇酒糟汉。一般人总爱犯好高骛远的毛病,总想投机取巧,不肯老实死心塌地做功夫,结果是适得其反,种种弊病都出现了,总因根机陋劣、智慧浅薄而不自量的缘故。论文中“倘不能亲见赵州”,意为如果彻悟自心不能同赵州禅师一样,非指亲见其人,是指亲见赵州之道。倘能如是,则何幸如之!既不能如是,则切勿歧途自误,还是老实念佛,功不唐捐。如彻悟禅师曰:

一句弥陀,白牛驾劲,其疾如风,行步平正。

一句弥陀,开般若门,十虚万法,一口平吞。

一句弥陀,华屋门开,从者里入,快随我来。

一句弥陀,入王三昧,似地均擎,如天普盖。

(《梦东禅师遗集》,台北版第72页)

5、结征:以子之矛,破子之盾

(1)初征祖语(六祖、赵州语)可凭

【论文】汝谓诸祖诚言,断可依凭,何不依百丈云“修行以念佛为稳当”乎?又何不依百丈立祈祷病僧、化送亡僧之规,皆悉回向往生净土乎?将谓百丈唯令死者往生,不令生者求生乎?又何不依西天第十四祖龙树菩萨,如来预记往生,龙宫诵出《华严》,广造诸论,偏赞西方,如《毗婆沙论》,称为易行疾至之道乎?又何不依第十二祖马鸣菩萨,于《起信论》末后,示最胜方便,令人念佛求生西方,常侍弥陀,永不退转乎?又何不依二祖阿难、初祖迦叶,结集三藏与净土诸经乎?倘净土不足为法,有害于世,彼何不知好歹,贻后世以罪薮乎?又诸大乘经,皆赞净土,而小乘经则无一字言及,将谓诸大乘经,不足为法乎?又佛说《弥陀经》时,六方恒河沙数诸佛,悉皆出广长舌劝信此经,将谓六方诸佛,亦贻人以罪薮乎?

百丈,即怀海禅师。六祖慧能传南岳怀让,让传马祖道一,一传百丈怀海,是为六祖下第四世,达摩下第九世,道场在江西省奉新县百丈山,以山名称祖师,表示尊崇。百丈禅师提倡“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之家风。佛法由印度传入中国汉地,由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其中有《丛林二十要则》[4],要则的第二条即为“修行以念佛为稳当”,可见古德的法眼,是何等地圆明。

12下一页
 
 
 
前五篇文章

《净土决疑论》讲记 八

《净土决疑论》讲记 九

《净土决疑论》讲记 十

《净土决疑论》讲记 十一

《开示问答》经行时大声念佛、小声念佛,还是默念佛好?

 

后五篇文章

《净土决疑论》讲记 六

《净土决疑论》讲记 五

《净土决疑论》讲记 四

《净土决疑论》讲记 三

《净土决疑论》讲记 二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