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劝修净土诗》第十一、十二首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劝修凈土诗》第十一、十二首

很欢喜有这么一个殊胜的因缘来到成都大慈寺,跟大家共同讨论凈土的经论。这次来主要是应绵阳圣水禅寺的邀请,我们东林寺组建一个僧团。在那里打了一个佛七,中间有一次昼夜念佛。佛七完成之后,也是做了两天的讲经活动。从二零零八年汶川大地震以来,我们虽然是在江西庐山,但确实还是系念我们灾区的民众,也站在我们寺院的本位为四川灾区的民众尽一点本分。那么这次来呢,又蒙我们大慈寺两序大众的邀请,有一天的时间跟大家来讨论一下省庵大师的《劝修凈土诗》。


 

省庵大师,大家应该是都很熟悉了,是凈土宗第十一代祖师。这位祖师在世的时间并不长,活了四十九岁。但是这个祖师的特点非常鲜明,很有善根。他是出生在康熙年间的,也是清朝最好的一段时间——前清盛世;而且一出生就不吃荤腥,在七八岁的时候就有修道的志向。他的父母知道这个小孩很有善根,所以七岁就让他出家。然后天赋非常好,对儒家的经典、佛家的经典可以说是过目不忘。出家之后,持戒意识非常深厚,对宗门、教下各宗各派都有涉猎。在宗门下参“念佛是谁”,连绵用功四个月,开悟了。用省庵大师的话来说,“我梦醒矣”——梦醒了。开悟之后他讲经说法辩才无碍。虽然宗门、教下十分通达,然而他对凈土法门却是一往情深。所以当时都称为他永明延寿大师再来——“永明再来”。


 

看他临终的最后一着,也是感发无尽的赞叹。他在前半年就预示自己往生的时间,然后就在寸香斋闭关。他的丈室叫寸香斋,就是谈寺院的事务只是一寸香的时间,寸香之后不跟你谈事务了,诵经念佛。示现的是:在末法建立精进的幢相。这样,每天念佛十万声。他说是四月十四日他要往生,他在四月二日的时候就出关,到了十二日就告诉大家说,“我在十天前”——十天前就是指他闭关的时候,“就已经见到西方三圣降临虚空了,现在我又见到”——就是两次见到,“我往生的时间到了”。大家听说他要往生了,各外护法居士也都赶过来了。他的侍者希望他写一个偈子,留给大家做个纪念。他写了四句话:身在华中佛现前,佛光来照紫金莲;心随诸佛往生去,无去来中事宛然。这是他一生修行凈土法门心性上的最高境界:此身已在莲华中托质了,西方三圣现前了,阿弥陀佛的光明注照坐在紫金莲上的自己了,这样,心随诸佛往生去。我们往生不是身体往生,是这个神识往生的。在自性本源层面,是无去无来的、不生不灭的;然而在事相上,却有往生之相:无去来中,往生的事宛然分明。可证省庵大师是上品上生。当时大家集中念佛,很多弟子就恭请他能够长久住世度众生。省庵大师这时候是跏趺而坐,面向西方,大家祈请之后他又睁开眼睛说:“我去即来,生死事大,各自凈心念佛。”这是他最后的遗言了,说明他有悲愿。“你没有必要留我了,我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之后,马上就会回来。生死事大,在人的生命当中生死轮回这桩事情,唯此为大,大家都要清凈心去念佛。”说完这句话,就合掌称念弥陀名号而往生。


 

省庵大师一生的德业非常的精进,他在阿育王寺燃指供佛,供斋,讲《遗教经》,讲《阿弥陀经》,连续有十年。宁波阿育王寺也有省庵大师的骨灰舍利——灵骨塔。三年前我到阿育王寺也去拜了一拜,而且也跟阿育王寺的四众弟子做了一个交流。目前呢,这个宁波有个寺院广德寺有省庵大师的一些舍利子,给我们东林寺赠送了一颗省庵大师的牙齿舍利,现在正供奉在我们寺。今天能有机会跟大家讨论省庵大师的著作,这也是我们难得的因缘。《劝修凈土诗》是省庵大师从他念佛三昧所流现的、称性而出的智慧灵文,一百零八首,写得非常好。写凈土文稿的,或者作论文,或者作赋,或者作诗。这种诗的体裁比较适合凈土情怀的抒发。


 

我们中国是一个诗教的国家。这个《诗经》,把夏、商、周三代民间的诗歌汇集。“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古人都要去了解诗教,诗就是人内在的心志。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内心有一种情怀,把这种情怀表达出来,这就“情动于中而行于言”;用语言还不能表达就得“嗟叹之”,“歌咏之”;“歌咏之”还表达不出来,那就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都是人内在性情的自然发露。那么在我们凈土宗的历史上,有很多祖师大德把他修行凈土的情怀,用诗歌的形式表达出来。着名的有《西斋凈土诗》、《莲华世界诗》。历代祖师,像永明大师、莲池大师、蕅益大师、彻悟大师,都作了大量的凈土诗歌。今天我们就来讨论省庵大师的《劝修凈土诗》。我们在东林寺五一的佛七,用了六天的时间讨论前面的十首,今天接着讨论第十一首。


第十一首。“彼方殊胜事无穷,依正由来总不同。铲尽青山铺碧玉,收干沧海出虚空。法音自演风柯里,妙义频宣水鸟中。诸佛众生同一体,互相周遍尽圆融。”


好,先看这八句。诗歌表达的意境具有它尽善尽美的神韵,包含着凈土典籍传达的极乐世界的信息,以及省庵大师修行念佛三昧的自身体验。“彼方”就是指西方极乐世界。它一一的庄严富丽辉煌,森罗万象,穷微极妙,极为殊胜。纵然是天人用天眼通,也观察不尽西方极乐世界那无尽的庄严啦!为什么这样的依正事相无穷呢?是由于阿弥陀佛的愿心无穷,是由于如来藏的性德无穷,把如来藏性显发出来的事相也是无穷的。依报庄严就是我们生存的环境,叫器世间。西方极乐世界的正报庄严是指有情的众生。那依、正是不二的,依报是从正报里面流现出来的。既然是从正报里面流现出来的,一切宫殿、楼阁、宝树、池水都是心性的彰显。所以依、正庄严从它的源头上来看是一体的,从行布上来说又有它的差异之相,这叫“依正由来总不同”。


“铲尽青山铺碧玉”。西方极乐世界没有山。阿弥陀佛的心是平等的心,所以由平等心所显现的地面也是地平如掌,没有高山峻岭。由大地的这个平展,就能感知到阿弥陀佛心的平等。这就“铲尽青山”,离开那个高低的差别。然后地面上铺的是碧玉,这种玉是最好的玉。西方极乐世界有时候是指黄金为地,有的是白银为地,有的是琉璃为地,有的是碧玉为地;有的地面是一宝为地,有的是二宝、三宝乃至七宝为地,乃至无量的众宝合成为地面。就不像我们这个世间是土块、砂砾的地面。而且这个地面既然是珍宝的,它非常透明,能发出它的光亮。就能看到地底下是什么东西。地底下又有七宝的金幢擎着这个地面。金幢呢,又是种种珍宝合成的,也有种种光和色。所以地面的光和地下的光交相辉映,就像百亿个太阳的光合成在一起那样的炽盛。这是表达极乐世界地面。地面上没有沧海,茫茫无际的沧海,极乐世界没有。这就叫收干沧海的水。“干”,干了,都是七宝的地面。如果有水,它叫七宝池八功德水。那为什么要收干沧海呢?因为茫茫的大海对一个人来说,他不能把握。这个大海,不了解它,就会产生恐惧、不安。阿弥陀佛的愿力要给一切众生安乐,要让一切众生离开恐惧。所以要把神秘莫测的、未知的沧海这境象消失掉,然后显现成非常温馨的宝池德水。能够让往生者去沐浴,而且又有种审美的生态——点缀环境美好的价值。收尽沧海衬托整个虚空的庄严。虚空它具有宝网来装饰,宝网有种种的铃铎,风吹铃铎就发出微妙和雅的音声。这些庄严虚空。


极乐世界地面有种种的莲华、种种的宝树。“七重行树,七重罗网,七重栏楯”。又有徐徐吹来的风。风又是从摩尼宝珠的光明里面显现出来。那个风不迟不疾,而且温凉适度。吹过来呢,能够让人得到一个很高的觉受,能够伏灭无明,能够让人获得快乐,就像比丘得到灭尽定的快乐。灭尽定是什么快乐?就是阿罗汉得到九次第定的那种禅定快乐。所以这个风是实相的、法性的风。风为什么从光明里面显现出来?风和光有同一的体性,就是它们的弥漫性、动态性。这个风就是光,有时候我们赞叹一个人说:“你最近很得意,很风光哦!”风、光摆在一起,是同质的。所以这个风是光显现出来的,它就是智慧,就能伏灭无明。


好,那风有智慧之相,这里面就显现出:风吹到树叶的声音、铃铎的声音,还有虚空乐器能发出一种音声,这些音声由这个风来鼓动,它不是一般好听的音声而已,它是法音——讲经说法的音声。就从风吹着那个宝树的枝干、树叶里面显现出来——演奏出来,而且叫“自演”。为什么叫自演?“自”就是自然的意思——无作妙用,不需要人去演奏,也不需要人去谱曲和指挥。它是法尔自然的无作妙用,显现了这样的法音。而且随顺往生者的根机:你想听什么法音,就能听到什么法音;你不想听,也寂尔无声,也不会有声音。而且听这个法音跟你的根机正相符合。在凈土经典我们会了解到,这些风吹的法音,包括百鸟的音声,都能让听闻者生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那么念佛、念法、念僧回到自性的一体三宝,这个一体三宝的契证得到理体三宝、五分法身的功德。


好,西方极乐世界全体是一个法音流布的世界。不仅是正报的阿弥陀佛、观音、势至,以及这些大菩萨们在讲经说法,现在这里显现的:就是依报也在讲经说法。风吹树叶的声音在讲经说法,还有那个鸟讲经说法。那个鸟从哪儿来的?《阿弥陀经》特别证论这个事情。我们不要以为这是真实的畜生,这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是从摩尼宝珠的光明里面显现了种种五彩斑斓的种类丰富的鸟:鹦鹉哇,迦陵频伽呀,共命之鸟哇,白鹤呀,这些。好,这些鸟它发出的声音也在讲经说法,甚至说出大乘、圆顿的不可思议的法义。这就是“妙义频宣水鸟中”。这些都很奇特,也是阿弥陀佛愿力当中以种种善巧方便,令往生者听闻佛法能够沦肌浃髓。


我们从经典当中知道,诸佛菩萨为众生讲经说法,要有善巧方便。善巧方便就体现为四悉檀因缘。佛不是说:“我想说什么,我就说什么。”佛讲经说法是要应机的,一定要观察众生的根机去讲。这观机逗教,就要体现四悉檀。“悉”是普遍的意思,“檀”是布施的意思。有四种普遍布施的方法,这些方法就是:世界悉檀、为人悉檀、对治悉檀、第一义悉檀。如果我们在座的有弘法志向的人,要了解四悉檀是什么意思。你不了解四悉檀,很难把佛法讲得契理契机。那么四悉檀中,世界悉檀就是要令众生欢喜。世界——在这个时空态里面,有它的认知程度,有它的情感体验,有它的局限性。你要顺着这种世界的众生的根机去说,说的目的是让他生欢喜心。这第一。比如,观世音菩萨为什么“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你要满足世间的欲望,也给你满足。满足众生世间的需求,就能让他生欢喜心,让他生感恩心。你以后再跟他讲佛的智慧——第一义谛,他才听得进。如果你一上来就跟他讲诸法的空性,一切无常、无我,他一下子听不进啦!“哦,我的家亲眷属这么重要,我的事业这么重要。”让他一下子怎么能空得了呢?空不了没关系,你想得到这些,也给你传授得到这些人天福报的方法。一定要有世界悉檀。第二呢,就是为人悉檀,要引发他的善根——善业的种子。第三是对治悉檀,知道他的烦恼在什么地方,对治他的恶。第四,导归到第一义悉檀。


好,你看阿弥陀佛施设这些:这个微风徐动啊,百鸟偕鸣的法音,就是四悉檀这种因缘的具体体现。比如说,我们凡夫就有一个习气,喜欢这些鸟——蹓鸟,喜欢这些丹鹤,喜欢这些鹦鹉。那既然喜欢,到西方极乐世界去,顺着你喜欢的心情,来变化你所喜欢的鸟。“我天天喜欢这个鹦鹉,到西方——死的时候,可能还有点遗憾。我喜欢鹦鹉,离开这个世间可能就没有办法去玩鹦鹉了。”结果到西方极乐世界一看,哦,那个地方也有很多鹦鹉。他就高兴了,这就令其欢喜——世界悉檀。好,进一步,一般我们这儿的鸟是一个畜生,生命的层次、境界是比人低的,但是那里的鸟竟然能够讲经说法,能够讲得很好。哎,能够使闻法的人生起善根,这就是为人悉檀。好,那一般我们对鸟都有一种优越感,对鸟生起下劣之心。现在一看,鸟都讲经说法,自己就不敢看不起鸟了。甚至还会生惭愧心:“我都不如鸟!”这就对治分别心。鸟能顺着往生者心意讲经说法,你就马上觉悟到这个鸟是什么。鸟就是阿弥陀佛。让我们觉悟:法身平等,一切众生乃至于鸟也都具足如来的智慧、德相,也都通过他的修德能够展示如来全体的功德。这就是第一义悉檀。


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些往生者一听鸟讲经说法,马上他能够契入到诸法的实相。那么这里面真是代表着:阿弥陀佛太慈悲了!他慈悲到知道往生者的心意。西方极乐世界有很多讲堂:阿弥陀佛在讲堂讲经说法,那么一些大菩萨也在自己的宫殿开设法会。一般的往生者到了佛菩萨面前,他都很恭敬,很严肃;但是严肃久了,觉得不自在。如果换一个鸟在讲经说法,可能他就采取一个比较舒服的姿态。哎!他在一种轻松、舒展的状态当中,更能听得进。当然大部分众生都能够很恭敬、很严肃地去听。但是也有部分众生不希望在很严肃、很庄重的环境当中,而是在水边、林下。“我坐着听也可以,经行听也可以,甚至躺着听也可以。”哎!他有这个习性。顺应众生,只要他能够得到法上的利益。我们体会“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就是这个道理。


好,这一切胜妙的境界都能让往生者体会到:自己跟诸佛如来同一体性。不仅有情的众生同一体性,乃至依报的景物——宝树、乐器、铃铎、宝网,都是同体的,都是相渗互即的,都是圆融无碍的。于是西方极乐世界事事无碍的法界,也就是我们心性当中全体功德的妙用彰显。透过这个事相悟证法性,大彻大悟,所以“互相周遍尽圆融”。这种事事无碍的圆融、时空的打破,也就是我们心性不可思议的德能现前。你去当下体认,就能够契证甚深的无生法忍。


好,我们请看第十二首。“凈土因何独指西,要令心念有归栖。一门入后门门入,初步迷时步步迷。直就下凡阶上圣,不离烦恼证菩提。莲华胜友应相待,何日归来手共携。”


好,来看这一段。十方世界有无量无边微尘数的凈土,为什么释迦牟尼佛一代时教就独独地指向西方,要我们往生呢?这里面要知道有多种因缘。这里举出一种,就是佛知道我们阎浮提众生心思散乱。你标一个方向,让他去一门深入,他都有可能这山望到那山高,今日张三,明日李四:心思散乱。更何况你还指着很多的凈土,那就更是一筹莫展,一头雾水。所以一定要指一个剎土。这是对我们根机而说。然而从凈土跟我们众生的因缘来说,唯有西方极乐世界跟娑婆世界众生的因缘最深。从《无量寿经》释迦牟尼佛追溯阿弥陀佛的因地,我们才知道,在无量无央数劫以前,我们这个世间有五十四尊古佛示现,最后一尊古佛叫世间自在王佛。世间自在王佛座下有一位大国王出家的法藏比丘,闻佛说法,心开意解,“弃国捐王,行作沙门,号曰法藏”。是他称性发了四十八大愿,建立西方极乐世界。那这段经文向我们传达了什么信息?这位大国王——这位法藏比丘,是在我们这个世间出家修道的,于是他跟我们就很有缘分。包括观音、势至,也是在这个世间,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再来辅翼阿弥陀佛,至少是在这一期的应化当中传达这么一个信息。积功累德的无量劫过程当中,也随形九法界众生——尤其是娑婆世界六道的众生、三恶道的众生,跟我们广结法缘,跟我们这个世间的因缘甚深。所以要指向西方极乐世界。在韦提希夫人的表现当中,也透显这个信息。当释迦牟尼佛光台现出他方无量凈土的时候,韦提希夫人就选择了西方极乐世界作为自己往生的归宿——独标。


那么从大乘圆顿的理论来看,我们一定要了解一个道理:一法具足一切法。我们众生总是有攀比。“你叫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个世界是不是最好哇?是不是还有比西方极乐世界更好的地方啊?如果我没有到最好的地方,我就到了一个二、三流的地方去。是不是吃亏了,上当了?”大家不要担心,西方极乐世界是法界藏土。西方极乐世界,你只要往生,就等于往生到无量无边的剎土。这就是:一门进入之后,就等于所有的门都给你打开了。那就是真相啊!因为我们一去西方极乐世界,得到六种神通,马上就能够分身散影,到十方无量无边的剎土去供养无量无边的如来。你看,这不是只要往生凈土就等于往生一切剎土吗?而且你只要见到阿弥陀佛,也等于见到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这
“一”就是“一切”。所以我们一定要成就往生极乐世界这一门——我们就得到大利益了。阿弥陀佛大愿其中有一条,叫“一切所求满足愿”,众生一切的需求都能满足。这就是“一门入后门门入”。


这就点醒我们,我们在开始修行的时候,最初这一步一定要走对——走到家。如果你修行第一步就走错了,迷了,那你后面的步步都是错。这就是“初步迷时步步迷”。所以七觉分里面要把择法觉分摆在第一,选择法门一定要正确。如果你法门没有选择正确,你想当生了生脱死,圆证佛果,你就了无期限,动经微尘劫又微尘劫。你都不知道到什么地方去了,成佛路遥哦!选择凈土法门是我们最明智的选择、最殊胜的选择。为什么呢?你只要信愿称名,感通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就能带业往生。你只要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你就是阿鞞跋致。阿鞞跋致就是不退转菩萨。这个不退转在我们的判教里面,最低的品位也是圆教初信位。不退转,你至少破一品无明,才能成为行不退;到了八地菩萨就能够达到念不退,念念跟一切种智相应。


好,这就是凈土法门不共的殊胜,难信之法里难信在这个地方。你怎么一往生就是阿鞞跋致呢?因为说你是阿鞞跋致,但是你却是一品烦恼都没有断;虽然一品烦恼没有断,但确实就是阿鞞跋致。这就是:释迦牟尼佛一代通途的教法难以判别他的身份,非凡非圣,即凡即圣。十方的佛教之网去阐释,都没有办法说清楚。这就是阿弥陀佛大悲愿力无条件的恩赐所产生的不可思议的一个结果。所以凈土法门,虽然是凡夫,但是是阿鞞跋致。你的身相都是佛的身相——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紫磨真金色、金刚那罗延身,具足六种神通,但是你没有断烦恼,却有着佛菩萨的功能作用。这就是“不离烦恼证菩提”,你烦恼还有,但是菩提的果用、德用你能够享受,你能够具足。


如果用通途的教法来看,不可理解啊!你见、思惑没有断,你不可能有六种神通啊,尤其是漏尽通。如果你没有破无明,不可能说,天眼通能看到无量无边的剎土,你的宿命通能知道无量劫以来自己和众生死此生彼——种种的、世世代代的情况。你不可能知道,阿罗汉的水平也只知道八万大劫以来的情况。这些,你通途教理学了很多,愣一看,总是觉得:“凈土法门,哪有这个事啊?哪有这个事啊?!”容易怀疑。所以凈土祖师总是教我们,你学凈土法门,先要看凈土的经论,看祖师的著作;先把这个事理搞清楚,信心根立住之后再去看通途的佛法。如果你这个信心的根还没有扎稳,先看通途的佛法,以后你再看凈土法门往往很难相信。因为它是特别法门,不能用通途的教理来概述。你看,“不离烦恼证菩提”,这在通途教法是绝对不能这样说的。但凈土法门确实就有这么一个现象,这就叫大不可思议。我们虽然还在此娑婆世界经受八苦焦煎,但是西方极乐世界莲池海会那些诸上善人都在殷勤地等待着我们。那我们就得要期待:什么时候才是回归极乐故园与诸上善人把手同行那一天的到来?


                       
——庚寅年五月大安法师讲于成都大慈寺

 
 
 
前五篇文章

《劝修净土诗》第十三首

《劝修净土诗》第十四、十五首

《劝修净土诗》第十六、十七首

《劝修净土诗》第十八、十九首

念佛念经时流泪是好是坏

 

后五篇文章

《劝修净土诗》第十首

人间佛教的人间净土(圣严法师)

《劝修净土诗》第八、第九首

《劝修净土诗》第六、第七首

《劝修净土诗》第三至第五首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