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太虚大师净土思想述评(连载一)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太虚大师净土思想述评(连载一)

(陈永革(杭州))

太虚大师(1890-1947)在其弘法一生中,运思灵动,思维活跃,博杂广阔。其思考涉及面之广泛,在当时佛教思想界无出其右者。至于他对佛教净土思想的阐释,以往常被掩没于更令人兴奋的佛教革命思想中。其实,太虚大师对净土思想的一系列阐发,一如其佛教改进运动,不仅同样极具思想个性,而且还持续其一生的弘法历程中。诉诸太虚对中国佛教演进的种种思考,净土佛教应该同样被理解为其整体佛教思考中的一个重要构成内容。本文拟就此进行初步论究,以求教学界诸大德。

一、净土法门在太虚佛教思想脉络中的地位

太虚大师初涉佛门,即以台禅入家。从表面上看,他对佛教净土的理解,并不是似印光大师那样专注于一心念佛往生净土论。在其后的弘法经历中,由于太虚大师迅速转向改进中国传统佛教弘法模式的革命进程,并将在中国化佛教甚具特色的净土念佛法门,置列于中国佛教的整体发展脉络中,故往往给人以太虚弘扬净土思想并不彰显的印象。其实,尽管相对于太虚大师其他着述来说,其一生以论述净土佛教为主题的着述并不多,但考虑到太虚的革命僧领袖形象,讨论其净土着述中所透显出的净土观念,对于今人而言,仍具有相当的启发意义。

总体来说,太虚弘法一生中有关佛教诸经论的讲章为数众多。在这些讲论中,其中有相当部分即是有关于净土经论的讲解与阐发。然从纵横比较而论,太虚之讲论净土诸作,乃是其于三乘共学与八宗平等的理性立场,主张八宗平等而各宗自成。面向大众宣讲中国佛教传统的净土法门的绝对殊胜性,显得相当有特色。

中国佛教的净土学说历来具有三种类型:其一为弥勒净土,亦称兜率净土。其主要典据为《弥勒下生经》、《弥勒成佛经》和《弥勒上生经》,被称为“弥勒三部经”。佛教认为弥勒佛是未来佛、当来佛,表明弥勒信仰在时间维度上的未来属性。因此,弥勒的兜率净土亦具有未来性。弥勒净土信仰在中国民间具有广泛的影响,甚为流行。但宋代以降,在中土佛教净土诸说,弥勒净土佛教及其兜率净土并不占据主导地位。

其二是基于天台、华严义学思想而提出的“唯心净土”说,其特点在于主张心净即佛土净,净土在于净心,如《维摩诘经》明言:“心净即佛国土净”,认为净土唯心即是行菩萨道;此一观念也被禅宗所接纳,如《坛经》认为西方净土非离心而别有。唯心净土作为后期中国佛教净土论的主导观念之一,对后世佛教修学具有广泛影响。

第三种类型的净土信仰则为中国净土宗所力持的“西方净土”说,所谓西方净土亦即“弥陀净土”,以称念阿弥陀佛之名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中国净土教最广为流行的净土法门。

从中国佛教历史上看,净土念佛论思想约有三大体系:其一为东晋慧远所创立的观想念佛派,由证入三昧而见佛往生;其二为昙鸾、道绰、善导等净宗大师所创立的本愿派,指众生若依于弥陀本愿,即可往生弥陀净土;其三为唐代慧日法师所传的称名念佛派。中国净土三系,皆主往生。此为净土教门信仰观念的根本旨趣之所在。

太虚对净土佛教的阐解,并不拘限于一宗一派的法门意识,而是较具开放性地着眼于佛法弘扬的整体立场。如在《大乘宗地图》中,太虚认为“土与心合而成一,为净土宗之宗本”。并指出由第六识等明净土教法,及明佛与众生心性不二法身佛土的道理,进修三慧三学,发愿往生,则命终时必归净土。换言之,太虚弘唱净土佛教,体现了法门意识与佛法观念相交契的观念。特别是沿着佛法在人间、佛行在人间的契机轨迹,展开思考净土佛教在人间佛行中的应有地位。这可说是太虚弘扬净土佛教的问题意识之所在。具体地说,净土佛教作为大乘法门,其构成内容,不仅可以作为弘扬佛教的重要构成,而且因其普遍而广泛的摄受性,通过净土佛教的认同,完全可以用于对以佛法净化社会人间,通过社会、人生的改进而为佛法弘扬提供更理想的人间环境。因此,弘扬净土佛教,在太虚看来,具有社会改造与佛教改进的同步性。在此意义上,我们就不难理解,太虚后来所提倡的创造人间净土这一理念,出于一种源于佛法与社会共同进步的时代意识形态。这是太虚阐扬净土思想有别前贤与时人的显着特征。

当然,太虚对净土理想的契机阐发,决不是在一时一地就达成,而是多方交流的结果。在此过程中,太虚对重要的净土经论在不同的场合、利用不同时机作了讲解。

《往生净土论讲要》。这是太虚大师于1936年8月在庐山东林寺所发表的一篇讲论。在此讲论中,太虚大师较实在地阐释了弥陀愿力与净土往生的内在关联。他说,“欲生净土者,只须发愿即得往生,以极乐净土是阿弥陀佛愿力所成;而阿弥陀佛誓愿之中,已有欲令一切众生往生彼国之愿。是彼国土中已含有摄受十方世界众生发愿往生之力,如磁含有吸铁之力。故愿生净土者,决定往生。平常得生净土,须至初地菩萨方能成就自他受用净土,其所成之净土乃由修行至其他地位自然而成,非一发愿即可往生。吾人欲生极乐净土,不必须修满净土之因,可但由发愿往生而得。”

太虚大师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一直视庐山为佛教世界化的一个重要基地。而庐山作为中国净土佛教文化的策源地之一,其独特性地位自不待言。另外,在太虚大师看来,凭藉净土佛教的普世性,庐山佛教文化在国际交流应发挥更大的作用。上述讲论,正是其中的一个成果。

《往生安乐土法门略说》,这是太虚大师正式由上海佛学书局印行的讲章,在结构上显得更为完整,讲论流畅,表述平实,相当系统地阐释了净土念佛往生法门中广为人知的信、愿、行三要素间的互动性。

太虚首先提出了“三信念佛”说。所谓三信,即信自心、信佛土和信法门。信自心,约有三义。一是信自本心随缘而流转,当求永安真乐,二是信自心本源真性即是佛性。三是信自身生天生人,今人值闻佛法,当发起信愿之心。此世性与属世性。

二是信佛身报土真切真实,信凡夫入诸佛土,积功立行,生生不退。只要行人发勇猛精进之心,立坚决深固之志,佛菩萨必救度接引。

三是信法门。此法门非为别的,正是真信此念阿弥陀佛往生安乐世界法门,信此念阿弥陀佛往生安乐世界法门,下至极恶众生皆可修证,上至等觉大士亦应修证。故知净土念佛法门具有凡夫同修共证的普世性。信此念阿弥陀佛往生安乐世界法门,其理性虽不可穷尽,其功德虽不可思议,阿弥陀佛因地中,曾发诸方世界有称念其名者即为护持摄受接引往生之宏愿。执持名号,一心不乱,即自知得生净土。故一经往生净土,便可直至成佛,永无纡曲,永无退转。但须心心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而执持不忘,即是具足无穷尽之理性及不可思议之功德。且更有最易行之道,但须每晨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尽十呼吸,亦决定往生不退地,永脱轮回,直至成佛。故名此法门为横超三界法门,一超直到如来佛地,非若从其余法门修证者。结论是信此法门最易最妙。

净土念佛法门之愿同样有三。一念厌离娑婆秽土而欣往安乐净土。二愿早往生净土得断无尽烦恼而成无上佛陀。三愿早往生净土得学无量法门而度无量众生。

至于净土念佛之实行,则一为通行,诸如孝养父母、敬事师长、救护生灵,皈依三宝,持戒修善,存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之心,信因知果等。二为正行,即专门一心持念阿弥陀佛洪名。其具体方法则为觉性念、观相念和持名念三种。其中至简至妙者,莫过于持名念佛。落实到日常念佛行,即又可分别为每日定课念、恒时随缘念、克期取证念三种类别。诸类别中,各有其应机操作的要求。三为包括刻印经书、立寺修斋、饭僧放生、修桥筑路、赈饥济民、恤孤养老、救灾护病、灯明船渡、茶水汤药等种种助行。

总之,《往生安乐土法门略说》是太虚较为系统的一篇讲论。在文末,太虚总结说:“夫修行此法门者,如赴他处取一物然。信者如目,要须见得明了,确有其物,确是可取之物,确是吾所能取之物,然后取之也。行者如足,虽舒目遥见而足不前进则不能取,足虽前进不欲伸手取之,仍不能得。必目、手、足三者同时俱运,而后乃能取得之。故不唯有信,亦不可无行愿;有愿,不可无信行;有行,不可无信愿。抑亦有信愿不可无行,有愿行不可无信,有信行不可无非常热心也。佛乘妙宝,曰信、愿、行。”

在题为《讲学与修行》的一篇演讲,太虚从学与修的角度论述了净土念佛法门的殊胜性,并进一步分别是根本念佛与方便念佛之说。他说,“讲学以明心为切要,修行以念佛为稳当。”并指出,根本念佛一说,“唯念佛为能总持一切趋向佛果菩提之胜行,而使一切所行无不趋向菩提,绝无渗漏,绝无歧退,故修行以念佛为最稳当。”这就是根本之念佛。

除根本念佛外,尚有方便念佛。所谓方便念佛,“乃知从凡夫发心以历三贤十圣乃至成佛,无不须念佛,无不由念佛。盖念佛不念佛,即佛魔之分界,净染之两途也。不唯一切有情由学佛以求成佛,皆不离念佛,乃至十方过现诸佛之普度众生,亦不是不离念佛。以常念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所以现种种身,说种种法,以化导众生成佛故。设使不念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则众生本不能成佛,又何为徒劳无功而现身说法哉!故自利利他,彻始彻终皆只是一念佛妙行耳。”

太虚不止满足于对中国佛教传统中的净土念佛法门的论述,而是希望通过以信、愿、行三质素为基本的净土念佛法门的弘扬,加强佛教间对话与沟通,特别是亚洲国家佛教的对话。此意在《论净土之要义》中有所体现,本演讲是1925年11月太虚访问日本龙谷大学时所发表的演讲。在中国现代佛教最发达者,亦惟净土宗,是净土宗为东亚佛教之重心。净土宗贵在信之笃、愿之切与行之恒。对于信愿行,太虚也称之为“念佛法门三要素”。

 
 
 
前五篇文章

念佛与仟悔业障(四)

黄岩净土三寺

致谛闲法师问疾书——读印光大师文钞记

修净土法门应体净土确有

真信切愿老实念佛

 

后五篇文章

广钦老和尚:证念佛三昧,气脉自然通!

印光大师:漫不经心地修持只能获得漫不经心的利益(文白对

要如何确定,是阿弥陀佛来接我们到极乐世界?

印光大师对一位闭关超度母亲的居士开示(文白对照)

梦参老和尚:念佛的方便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