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真信切愿老实念佛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真信切愿老实念佛

张秉全

净土宗以信、愿、行三法为宗,以执持名号、老实念佛为下手最切要功夫。

但是修净土的人很多,真正有明显瑞相往生西方的人却很少。这不是法门不契机,乃是修净业者,没有真信、切愿。老实念佛之故。

本文即以此为题,略抒个人管见,求教于大德法师、明理居士。

对净土法门修行者来说,要具足真信。有人说,我对净土念佛法门非常相信,是否真信就具足了呢?我以为只有这样的信,还不能算是真信。那么怎样才算具足真信了呢?依藕益大师《弥陀经要解》所说,必须具足六种信:

(一)信自。什么叫信自?就是相信自己现前一念的真心。这个心,不是我们肉体内心脏的心,也不是我们第六意识所缘起的法尘影子。我所说的真心,周遍法界,竖穷三际,没有过去、现在、未来的形相;无始,无终。《金刚经》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横遍十方,无有边涯,终日随缘;不随佛界之缘,便随九界之缘,终日不变。正随缘时,其性却毫无改动。譬如金子,能打成各种形状:金狮子,金元宝,金手镯。金子喻不变之性,金狮子等不同形状,喻随缘之用。

真心其大无外。十方虚空,微尘刹土,原是我妙觉明心中物,所谓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楞严经》说:“不知色身,外泊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十方虚空,无有边际,与真心相比,犹如大海中一浮沤那样渺小。《楞严经》说:。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我们虽是在迷凡夫,而此真心未曾失去。若能一念回心,依本觉理,起始觉智,持念弥陀万德洪名,决定得生自心本具的极乐世界,更无丝毫疑惑。这就叫“信自”。

(二)信他。相信释迦如来所说净土法门,持念弥陀名号,发愿求生极乐,一定可往生西方;相信弥陀因地发四十八愿,若愿不满足,誓不成正觉。现在弥陀世尊已经成佛,发的四十八愿,摄取众生往极乐,一定没有虚愿;相信六方诸佛出广长舌,说诚实言,称赞阿弥陀佛功德,受持读诵此。一切诸佛所护念经(即弥陀经),持佛名号,一定会受到诸佛护念,从而决志求生西方,更无疑惑,这叫做。信他。。

(三)信因。深信念佛之因,十分殊胜。《法华经》说:“若人散乱心,人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如果有人散乱心,只称念一句“南无佛”,将来毕竟要成佛道,何况我们一心称念阿弥陀佛万德洪名,怎么会不生到极乐世界去呢,这就叫“信因”

佛世一老人求出家,舍利弗等佛弟子皆不愿度他,因彼从八万劫来,未种善根。老人自悲障重,放声大哭。佛呼而问之:“缘何悲啼?”老人陈白,因无人肯度彼出家,故尔悲伤。佛就度他出家。出家以后,不久就证阿罗汉果。众弟子不解,问佛因缘。佛言:此老人八万劫前,普作樵夫,上山采薪,遇见老虎,上树躲避,虎绕树咆哮,樵夫惊怖,曾念“南无佛”一声,以此因缘,遇我得度。此乃八万劫前事,非汝等声闻道眼所及也。可知念佛之因,功不唐捐。

(四)信果。深信念佛必定获得往生之果,极乐国中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因中皆由念佛三昧获得往生之果的。犹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果不离因,因必感果。坚信念佛,必定得往生的果。这就叫“信果。。

(五)信事。深信现前一念没有穷尽故,那么依心所现起之十方世界也不可穷尽,在此十万亿佛土之外,确有清净庄严的极乐世界存在。境为事相,信极乐依正清净庄严之境为实有(但亦非心外),这就:,旷信事。。

(六)信理。深信极乐虽距娑婆有十万亿佛土之远,但实不出我现前介尔价尔,形容极短暂时间,犹一瞬间)一念心之外,以心外无法故。· 深信西方极乐的依报(世界)、正报(佛及圣众)都是我现前一念心所现的影像。心性如镜,西方依正如镜中之影像。全事即理(事即西方依正,理即一念自性),全妄即真(如水起波,全波即水),全修即性,依性德而起修德,全修德不离性德,全他即自。一切诸佛菩萨和众生的正报身心和依报世界(当然也包括极乐世界)都是我白心所现。

我心周遍法界;一切诸佛、十方众生的心也周遍世界,犹一室千灯,光光互照、互摄,一光遍多光,多光遍一光,不相妨碍,不相杂乱。能信』二述之理,这就叫“信理”。

莲宗十祖截流大师,提出真信的标准有三条:第一、要信得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我是未成之佛,弥陀是已成之佛,生佛虽殊,觉性无二。我虽昏迷倒惑,觉性未曾失;我虽积劫轮转,觉性未曾动,所谓莫轻未悟,“一念回光,便同本得。”我们切不要白轻是未悟凡夫,苟能一念回光反照,当体全同佛之法身。

第二、要信得我是理性佛、名字佛(指学教后知即心是佛),弥陀是究竟佛(究竟觉)。性德虽同,修德天渊。若不专念彼佛,求生彼国,必至随业流转,受无量苦。所谓法身流转五道,不可称佛,只可称为众生了。

第三、要信得我虽障深业重,久居苦域,乃是弥陀心内之众生。弥陀虽万德庄严,远在十万亿刹之外,是我心内之佛。既是心性不二,自然感应道交。我能苦切念佛,这是能感;佛之慈悲心,这是能应。譬如磁石吸铁,更无疑惑?具足此三信,是名“真信。。

净业行人,若能具足六信或三信,都可称具足真信。

对修行净土法门的人来说,具足真信还不够,还要发愿;而且必须恳切发愿,这就是“切愿”。愿在信、愿、行三法中起关键作用。愿能启前之信,导后之行。无愿之信,不名真信;无愿之行,不名真行。所以必须切愿。怎样才算切愿,印光大师对切愿有极贴切的比喻。他说:“愿离娑婆,如囚之欲出牢狱,绝无系恋之心;愿生西方,如客之思归故乡,岂有因循之念。。囚徒饱尝铁窗之苦,无时无刻不想刑满获释。久在异乡飘泊的客子,饱受风霜跋涉之苦,无时无刻不想回归故里。我们发求生西方之愿,也应如此之切。藕益大师说:“得生与否,全山信愿之有无。你能不能生到两方极乐世界,全看你真信、切愿具足不具足;有则决定可生,无则纵然念佛到如铜墙铁壁,风吹不入,雨打不湿的境地,也无往生之理。为什么呢? 因为你没有求生西方的切愿呀!

故知净土法门以发愿为最要紧。阿弥陀佛因地中为法藏比丘,发四十八愿,摄取净土;所愿不满足,誓不成正觉。现在大愿悉满足,所以极乐世界成佛,其中有一条“十念必生愿。我作佛时,下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惟除五逆,诽谤正法。。我们今生有幸;得闻此净土法门,自问还没有犯过五逆大罪和谤毁佛法,若能恳切发愿,持佛名号,也一定可满足所愿。《弥陀经》中,佛再三弧调:要我们发愿,“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又说:“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即一日至七日,临终一心不乱,系念彼佛,弥陀现在其前,接引往生),应当发愿,生彼国土。。佛又说:“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是故舍利弗,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已发愿者已生,今发愿者今生,当发愿者,当来生。往生的迟早,以发愿的迟早为转移。这是释迦牟尼佛的金口诚言,可见发愿之重要。

从前有一僧,曾在石佛前戏发愿道:“如今生不能了生死,愿来世作威武大臣。。后世果作大将军。这是戏发之愿,尚能得遂,何况我们至诚恳切发求生西方之愿,岂有不遂之理?

又如郁头蓝卯,习非非想定于水边、树下,每当定将成时,屡被鱼、鸟所惊扰,无法深定。因发一恶愿:“我他日后,当作飞狸,入林食鸟,人水食鱼。”后非非想定成,遂得生天,寿八万劫;天报既终,果然堕落为飞狸,人林食鸟,入水食鱼。此是与性相违的恶愿,尚且有此力用,八万劫后终必满愿,何况我们发与性相顺之往生西方的善愿,岂有不能满足之理?

老实念佛,就是行。念佛法门,虽说下手易而成效速,但必须恳切专诚学愚夫愚妇的老实念佛。行住坐卧,动静闲忙,一句万德洪名,不离心口。若有妄念生起,立即觉照,切不可认贼为子,令彼滋长。古德所谓:“不怕念起,只怕觉迟;。久久功夫纯熟,净念自能相继,不大走作了。如果念佛悠悠泛泛,不肯脚踏实地,老实用功,势必间断夹杂,念佛难成片段,如是念佛,虽种往生远因,难获现前往生实益。这不是法门不殊胜,乃是我们念佛的不老实啊!

持名念佛有事持和理持两种。

事持,就是念佛的人不了解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心佛不二之理。但深信两方实有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信佛之故,决志愿生西方,执持名号,念念相续,无有间断,但知净土事相,未达理性,所以叫做“事持”;

理持,就是念佛的人,了达西方阿弥陀佛即是我心具(本来自心具足),是我心事造(是我缘念所现),即以自心所具造的万德洪名为系心之境,念念执持,无有间断,全心是佛,全佛即心,能所不二,心佛一如。离能念心,别无所念之佛;离所念佛,别无能念之心。以深达理性,所以叫做“理持。。

但我们应知:事乃即理之事(事从理体而起),理是即事之理(理体由事方显),事理不二。不要把它看成两回事(犹如波水,二而不二)。

持名念佛,就是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法界园融理体,原是我一念白心。我作佛时(即心小唯有一句洪名无他杂念时),此法界园融理体,全体显现佛法界,这就是是心是佛。持名念佛的妙处,就是以因地心,契果地觉即川一句果地园觉的名号——南无阿弥陀佛,作为我们因地修持的心念。我们持名念佛时,全体唯是佛念时,就是“因该果海,果彻因源,我们凡夫念佛的因心含裹弥陀果觉之萨婆若海。而弥陀之究竟果觉也全体彻人念佛凡夫的因地之心,也就是全心是佛,全佛是心的境界。

持名念佛,要想把功夫打成片、段,以摄心念佛最易得力。持名时,必须摄心专注而念:一面至心念,一面摄耳听山口入耳,力求历历分明,也不必怕妄想起,旋听旋失,旋失旋听,努力摄心谛听,久久妄念自消。若一根(耳根)被摄,则六根自寂。大势至菩萨“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就是如此川功的。此为持名念佛摄心除妄的妙法。印光大师屡屡开示此法之妙,实为经验之谈。如果念佛的人,依此摄心念佛之法,倘尔尚有妄念生起,怎么办,则可在摄心念佛基础之上,再川计数念佛作为辅助,或从一至十(周而复始),或一至五、五至十,或三、三、四加以计数,则心自然无暇再作他想了。鄙见如此,大家不妨一试。

真信、切愿、老实念佛,愿与大家共勉之。

 
 
 
前五篇文章

净土法门的特别之处

庐山东林寺——净土祖庭

庐山东林寺——净土祖庭

求生净土之利

怎样念佛(1~9)(讲于宁波居士林)

 

后五篇文章

修净土法门应体净土确有

致谛闲法师问疾书——读印光大师文钞记

黄岩净土三寺

念佛与仟悔业障(四)

太虚大师净土思想述评(连载一)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