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净土法门与大乘了义教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净土法门与大乘了义教

这部《楞严经》是了义教,这个了义就是究竟显了,不是声闻法,不是缘觉法,不是人天法,是诸大菩萨所修的成佛之法。也不是菩萨的六度四摄方便办法,是断除我们生死惑业的方便办法。我们讲的一乘实相法,是成佛之法,诸大菩萨依这个进行修证,就可以趣向无上觉道,所以一乘实相法是成佛之法。

佛是本具的,不允许在一心之外再有所得,所以这是了义之教,不能以人天法、声闻缘觉法来认识大乘了义之教,它和人天法、声闻缘觉法、菩萨法不一样。主要是要从理上悟明,理上悟明就是实相,更没有一法可得,包括佛这一法,去佛以还的这一切事物没有一法可得了。就像《心经》所说的 "无智亦无得,"所以我们不能以有所得心来听法。想得到点什么,那还是贪心,贪心就是生死的体。正因为"以无所得故",所以"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因为发明本具,若从心外得一物,那还是虚妄,就不是我们的本心了,还是生死。

离相法门,离一切相,和声闻缘觉法、人天法不一样,声闻缘觉法、人天法都是着相之染修。凡夫求人天果报,着世间的善相,没离开世间相,没离开有相,想要得人天的正报身心、依报世界,没离开世间相,这不是贪嘛。声闻缘觉虽然了达世间这一切都是苦、空、无常、无我,但没离出世间的涅盘相,所以他不是了义教。了义教是真实法,纯正无邪,纯真无妄,超越空有的一真法界。

应当是这样的,不要以有所得心来发心听法。三世诸佛,给众生开佛知见,更没有一法与人,所以黄檗禅师在《传心法要》里说,什么是发菩提心呢?但发无所得心,决定不得一法,即是发菩提心。佛是本具的,如果再得一法,心外再求佛,再想得一法,头上安头不,那不就颠倒了嘛,不允许的。比如说这就是我,按世间感情来说,这个身心就是我,不允许再有第二个我,再有第二个我,那不是颠倒吗?再有这么一个身心,那这个身心,那不是头上安头了嘛。本来是佛,如果再有一个佛,那不就虚妄不真实了?因为我们要想得一物,这不是贪嘛,贪心是三毒。这贪覆盖真性,那能是佛吗?那不还是生死嘛,还是随顺世间的贪嗔痴性,生死狂性。不管是想得什么,世间相也好,出世间相也好,都是不从求中得,不从得中成就,超越得和不得。

因为佛是本具的,你再得一个佛,那不是头上安头了吗?那不是起纷争了吗?就不是一真法界了。我们一个人只有一个身心,再有一个身心,那就起纷争了嘛,所以我们再想得一物,就把我们本来佛,无上佛宝失掉了。

想得一物之心就是因我们不觉悟,迷惑,以贪嗔痴性,就是说依真起妄,这个心是怎么起的?想得一物这个心就是依真起妄,为什么叫依真起妄呢?就是说贪心这种妄情思惑,这种妄情的力量和作用,这一念心起了,就遮盖自性了,举体虚妄,就不是真实了,不是我们本心了。从理上能说得通,理上讲不通,那别人也不承认那。是离相法门。声闻缘觉虽然离了世间相,没离了出世间相,虽然离了世间的粗重之相,但是没离开三界外的变异生死之相,还有微细之苦,妄心妄境之苦,他不能像佛那样圆满大觉,得大解脱、得大自在,得大安乐,不是究竟之果报。

因为我们讲了,了义教,黄檗禅师在《传心法要》纯谈上乘,最上一乘,唯一佛乘,我们心里若见诸佛清净光明相,见众生愚痴下贱相,见诸法的差别相,见好见坏,如是见者,这样见,就是我们心上还有诸法的差别相,知见还有好,还有坏,那么黄檗禅师说了,尽未来际,想要得无上菩提无有是处。因为我们心没平等,还是在住相生心,住好相做好想,住不好相做不好想,这怎么能证得本心成就菩提呢?所以说这个是实相理,因为我们要想证这个实相之理,就得离一切相,《金刚经》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我们的本心,无上的正等正觉,我们心里平等了,妄心才能够不发起现行,开拓了本源心地,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道,就是广大圆满、通达无碍的觉道。

我们这部经是了义教,真实之法,离相法门、甚深之离相法门。佛说的人天法、声闻缘觉法都是方便施设,都是次第法、方便法,通过这个方便,逐渐地悟入实相,这是对中根、下根,因为他根机体性不一样,不能顿悟实相,所以说了很多方便。因为讲大乘了义教,就是直显一心真实谛理,不显其它,显其它,那就真妄掺杂了,那你就不能彻悟心地,识自本心,见自本性,见性成佛。我们不是常说嘛,得开悟,见性的楞严,开悟的楞严。见性成佛,性成无上道。现在不悟,将来也得悟,说我总也不悟,想成佛,那不可能、,无有是处。奢摩他,以悟理为要务。就像上北京,我们上北京得知道北京的方向、、位置、距离,这就是悟,然后才能上北京,如果不知道,上北京无有是处。成佛也是这样,我们是悟诸佛之所悟,这不是个小因缘、开佛知见,三世诸佛所悟的,我们现在学着悟,学着明白通达。

不是人天法,不杀生,不偷盗,不邪YIN,不妄语,不饮酒,这种恶业招感恶果,失掉人天、堕落三途道,这个好明白,因为他没离虚妄心行之相,没离具体的森罗万象,有相可见。这密因就是无相可见,心上契合领会,如果会得实相道理了,那就不见有身心世界,不见有一法可得了,不去贪着妄想执着了。心里要是悟了,自然地认识了十方世界实在是再没有一法,包括佛在内,实在是没有一法值得我们再去贪着、攀缘、妄想、执着了,这样心才能得清凉啊,这一念才能不生起,心头火才能彻底熄灭,才不能热恼衰变。这个心起了,心头火点燃了,就热恼衰变,则不自在。有一物就有一念,有一念,心里的热恼之火就没熄灭,没熄灭就不能得清凉,痛裂难忍。这是究竟解决的办法,彻底根除的办法,把生死苦根、罪业连根拔除的办法,再也长不出生死的办法。是这个道理。所以我们不能以人天法、声闻缘觉法来推测、推度大乘了义教。这是了义法门。

念佛法门是佛说的,特殊法门,无问自说,因为末法众生不能仗自力彻悟心性,或者断除生死惑业,《大集经》不是说嘛,末法亿亿人修行,没有一人仗自力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就是念佛法门是有能念之心、所念之佛,是从有门入,不能离开能念之心,这个心不能离开所念之佛,因为阿弥陀佛,佛就是法,三藏十二部教典是法,虽然是佛的圣号,也是神咒,我们一心念,以心治心,我们随顺了佛法的净化因缘,我们就对治了这个世间的生死染污因缘,我们的心就从三界六道这一切事物中提携出来了,不念世间这些事情了。念佛法,离了我相了,但没离法相。由于我们的根机体性不能像诸大祖师那样利根,顿悟、顿断、顿证,所以我们修净土法门,从有门入,有能念之心、所念之佛,如果是我们一心念阿弥陀佛,一心念,心住一境,不杂他念,就是这一念了,妄境不现前了,就是阿弥陀佛了,那么这就是事一心了。功夫纯熟了,深入地念,能念所念性空寂,性空寂就是把心念空了,离了能念之心、所念之佛了,最后就是我们的自性,这就是实相念佛,契入自性。这是从层次上来说,达到实相念佛了,就和我们自性一样,但是这个是功夫问题,从最后的功能力用,达到的效果是一样的,不管念佛法门,还是我们学实相法,都是回归自性的方便办法,都是统一的,不能对立的。因为佛因机施教。

禅净双修。宋朝的永明大师作《宗镜录》,通宗通教,对佛的三藏十二部教典,宗下、教下,教下就是如来禅了,佛说三藏十二部教典都通达无碍,人天法、声闻法、缘觉法、菩萨法、佛法,无不通达。教就是三藏十二部教典,对我们众生的教化。人天法、声闻法、缘觉法、菩萨法、佛法,这五乘佛法通达无碍,大小乘无不通达,所以能够因人施教,无所障碍,通宗通教。宗就是宗下,禅宗不假文字,以心印心,见性成佛,这是顿教法门。对于如来三藏教典的义理,对于顿教法门,宗下,宗下就是禅宗,见性成佛就是达理崇道,这个就是顿悟、顿断、顿证,这就叫宗下。即通宗也通教,这么大的祖师,他把宇宙人生的一切事情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本来不有,虚妄嘛,五阴虚妄,本无五阴,如同梦幻,这样的话已经正确认识了,诸大祖师对于十方世界这一切事物再没有什么求取了,能看得破、放得下,最后归心净土,一门深入。已经看破放下了,就为修净土法门念佛法门扫清道路了。如果我们想修净土法门,看不破、放不下,一念佛,五欲也出来了,障碍。五盖也出来了,好坏是非也牵挂放不下,那能念阿弥陀佛吗?所以我们学大乘了义教,了达十方世界唯是一心,心外更没有一法可得,我们就能看破、放得下。净土在心上,扫除心里的牵挂障碍,这样念佛自然得一心了,我们的自性就是阿弥陀佛,如果我们发明本觉佛性了,我们就能成就阿弥陀佛的智慧德相、功能力用。

诸大祖师都是通宗通教,然后归心净土。像晋朝净土宗的第一代祖师慧远大师,在江西庐山结成莲社,发心念佛,他也是通宗通教的祖师,最后归心净土。把宇宙人生看得清清楚楚,已经悟明本心了,不是迷闷猜测--这是怎么回事,那是怎么回事,修净土恐怕也有牵挂障碍之处,修不到真实处。

净土宗善导大师,唐朝人,也是净土宗的祖师,他老也是通宗通教的祖师,已经了达了宇宙人生,没有一法可贪着、攀缘、妄想、执着了,什么身心、世界、好坏,都是粪土了,看得破、放得下,本来不有,然后修净土法门,皈心极乐世界,一心念佛。世间还放不下,想念阿弥陀佛,想得极乐世界,恐怕就是要困难点。善导大师,法照大师,宋朝的永明大师,明朝的莲池大师,都是净土法门的祖师,都彻悟心性,无有牵挂,无有障碍的。明末清初的蕅益大师,善说妙法,彻悟心性,这个理性最为透彻,阐述佛的大乘了义之理。近代的印光大师,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对净土法门说得最实在,最亲切,印光大师也是通宗通教的祖师,最后归心净土。所以我们要向佛学,向祖师学。

永明大师说,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虎是山中之王,再加上两个角,更厉害,勇猛不可抵挡。有禅有净土,即通达禅,就是我们讲这个上乘之理,诸佛所悟的,我们现在要悟明,学佛之所学,诸佛所悟的上乘之理我们都不能悟,还怎么学佛呀。首先得悟明这个,悟诸佛之所悟,这是佛门弟子的要务、急务,应当履行的,应当把它悟明的。悟明了以后,我们方向明,路子不错,成佛有路,这叫有禅,禅就是实相之理,不染为禅,明白了这个道理,才能离一切相,不贪着、攀缘、妄想、执着这一切虚妄事缘,不染为禅。离一切相,不妄想、执着、贪着这一切了才能不染。不动为定,对外不染了,内心才能不动,内心不动了,对外才能不染,靠什么呢?就靠的一实相。

三世诸佛都是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们要想得无上觉道,也不能够再有其它的道路可走啊,不能另外再有一条路呀。 悟明上乘之理我们才能够开大智慧,开佛知见。我们是悟诸佛之所悟,这不是理直气壮的事情吗,我们应当正大光明地把它悟明,谁说我们不应该悟这个道理,那他就错了,因为佛告诉我们的,开佛知见。三世诸佛来到世间,本怀是开示众生悟入诸佛知见,令众生都得作佛,不是作人天、作声闻、作缘觉、作菩萨,那不悟明实相能行吗?

佛在说《法华经》,《涅盘经》之前,为什么不说呢?法华开显,在说《法华经》圆教的时候才开权显实,开三乘之权,显一乘之实。佛说无二无三,唯一乘实相。二乘三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都是方便施设,唯一乘实相才是真实法,宝所。声闻缘觉、小乘涅盘,阿罗汉道,辟支佛果都是化城,就像我们出远门了,不能直接到达,中间变现一个城,暂住,就像住旅馆似的,但不能总在旅馆里住,是化城,不是宝所,宝所就是一实相。

佛为什么能得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殊胜绝妙呢,就是因为三世诸佛能以般若波罗密多故,首先得悟明实相,悟明一心,断除虚妄,因心成体,清净心之所成就变现。我们要想得三十二相,琉璃世界七宝宫殿,不从贪着佛的庄严相好得,要悟明实相,来证得自心,清净心体之所成就。佛的本意就是想给阿难开示这个觉路,阿难不是想得佛的三十二相吗,心生爱乐,佛给他开示得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道路,究竟成佛的道路。想得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庄严相好,琉璃世界,佛的庄严相好、琉璃世界这个相也得离,也不能去贪着、攀缘、妄想、执着,那本身就不是我们的清净心了,不得清净心体,不能得佛的庄严依正二报,这不是这个理吗/要从理上会得。

修学净土法门,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这是宋朝永明大师说的话,即要在理上通达上乘之理,就是悟明一心,通达实相,这就叫有禅,为我们修净土法门扫清道路。有净土呢,我们末法时期众生不能仗自力了脱生死,虽然在理上明白,但是很难断除生死惑业,纵然能够降伏这一念心不起,但是这个种子、生死种子很难断除,我们只能用佛法,不能让它发起现行。我们因为念佛了,修法,修戒定慧了,降伏它不发起现行,但是这种力量,我们的修为功夫达不到既断除种子又断除现行,因为佛说的,末法众生,亿亿人修行,罕一人仗自力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因为佛已经看到我们末法众生这个贪嗔痴的生死狂性,这个生死习气非常重,很难剔除。但不是没有一个人不能成道的,就大多数来说。所以佛无问自说,特开方便法门念佛法门,念阿弥陀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带业往生,大多数都是带业往生。

为什么佛在《十六观经》里,《观无量寿经》里说,莲分九品,上品、中品、下品、铜台、银台,金台,就是因为我们念佛的功夫不一样,虽然生到莲花化生了,有的得经过很长时间才能够花开见佛,有的能够实相念佛,那么花开见佛,当下见佛,那就是不一样。所以我们是凡圣同居土,诸上善人聚会一处,诸佛菩萨,阿罗汉,辟支佛,包括我们凡夫,我们纵然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是以凡夫的境界和圣人住在一起。因为因缘殊胜,得三不退,都是顺缘,容易进道,不像我们世间竟逆缘,刚想念佛,这个事又来了,刚想念佛这个心又起妄想了,所以到极乐世界诸上善上集会一处,迦陵频伽共命之鸟演说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另外有诸佛随时加持,但有诸乐,没有众苦,不用为衣食忙,容易进道。

12下一页
 
 
 
前五篇文章

天台小止观 对治多障碍的念佛观

天台小止观 内善根发相 五、念佛善根发相

印光大师:念佛念观音防祸保身(文白对照)

印光大师:净土宗有两位祖师的话要当做佛说的看

制定念佛定课,信愿才算坚定

 

后五篇文章

净土法语集要

仰卧不能念佛吗? - 成刚法师·修学问答

念佛成片,究竟怎样才能达到成片呢? - 成刚法师·修学

念佛总有妄想,用什么办法能把它去掉? - 成刚法师·修

在修行上降伏无明妄想,是念佛来的快,还是念咒来的快?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