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124集)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一百四十四面从第八行看起,第八行「百千三昧」从这看起:

经文上「具足总持百千三昧」,总持前面学过,现在看「百千三昧」。「《会疏》曰:百千三昧者,众生无量,心行不同,有利有钝,于诸结使有厚有薄,是故菩萨行百千种三昧,断其尘劳」。我们先看到此地,这是一小段。三昧就是禅定,翻成中国意思,一般翻正受,也就是正常的享受,这叫三昧。正常的标准在哪里?远离烦恼习气,我们的享受就正常。换句话说,有自私自利不正常,有是非人我这不正常,有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这都不正常。由此可知,正常的享受,真正修行有功夫的人他得到。在我们经题上,经题上半段是讲果德,你修行成就了,果德现前,那是「大乘无量寿庄严」。我们想想这个果,果当然有因,这个果太殊胜,因当然殊胜。这因是什么?清净、平等、正觉,这个三昧的标准就现前。如果我们得清净心,这叫得三昧,心不清净这没有三昧;心要是得平等心,那是更深的三昧;觉而不迷,这是诸佛果地上的三昧。所以这五个字就是阿罗汉所修的、菩萨所修的、佛所修的。

三昧为什么有百千?实际上不止百千,无量无边。为什么?众生无量。众生的范围包括非常广,不仅仅是人类,众生这两个字,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都叫众生。所以广义的众生,除了人之外,所有的植物、动物都是众生,植物也是众生,矿物也是众生。自然现象也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我们看到空中的云彩,那是众缘和合而生的,它也叫众生。所以众生的范围太大了。除这个之外,还有我们看不见的,不同维次空间的众生,都有依正庄严,依报、正报确实无量无边。这一切众生心行不同,这个心是指起心动念、分别执着,这是心;行是它的造作,它的造作也不一样。大分,这是佛经上常常说的,像有情众生,这根性有利的、有钝的,这个利就是聪明的,钝是愚钝的。这什么原因?下面两句说出来,「于诸结使」,结是烦恼,使也是烦恼,这个使通常是指十使,就是见思烦恼。「有厚有薄」,烦恼要是厚这个人就愚钝,烦恼要是薄就显得聪明,厚薄程度不一样。在学校念书同一个班级,我们一般讲这程度是差不多的同一个班级,可是考试起来,名次还是不一样,从第一名排到末后一名,你看还是不相同。换句话说,从心行上来说,绝对找不到两个人完全相同的,不可能的。到什么时候相同?成佛就同了,就完全相同。为什么?他烦恼都断掉,断干净了。由此可知,等觉菩萨都不同,大家都是等觉菩萨,等觉菩萨里面的烦恼习气厚薄还是不一样,这是我们能够理解的。只有究竟佛果上真的是同,一丝毫的烦恼习气都没有了。正因为是这种情形,所以「菩萨行百千种三昧」。

菩萨在一切境缘当中,不同的环境,境是物质环境,不同的环境,缘是人事环境,不同的物质环境、不同的人事环境,他心定一处,这个三昧就是心定在一处,与性德相应。换句话说,他在一切境缘当中,境缘是佛家常用的两个字,就是物质环境跟人事环境里面,不受外面环境的干扰,胸有主宰,这就叫三昧。所以三昧也说之为,前面我们学过,我们的心定在一个地方。学佛的人定在哪里?一定要定在戒定慧三学,我们就不会受外面境界的干扰,也就是不会再迷在境界里面,造种种善、不善业那就迷了,如果觉而不迷,他心有主宰。浅而言之,我们虽然是初学佛,如果我们的善根深厚,境界现前,我们会想到应该怎样应对,会在境界当中做得很圆满,又不造业,这就叫行菩萨道。还能够帮助别人,利益众生,这是菩萨行,这就是菩萨百千三昧它起作用了。「断其尘劳」,在心行当中首先断自己的,尘劳就是烦恼,然后帮助别人,觉悟众生。

下面举个比喻来说,「譬如为诸贫人欲令大富,当备种种财物,一切备具然后能济诸贫者」。这是举个比喻说,菩萨为了要帮助这些贫人,现在叫脱贫,摆脱贫困,得大财富,那菩萨一定有能力,他准备好许许多多的财物,一切都不缺乏,这样子才能够救济一切贫苦的众生。这个贫苦的意思很深很广,我们一般初学佛看到贫苦,以为是贫富之贫,都只想到财物。佛法意思深,财物的贫苦不算什么贫苦,真正贫苦是什么?是没道,没有道才叫真贫。也就是说,没有戒定慧这个人叫真贫。纵然现前他有很多的财富、有很高的地位,我们一般讲富贵人家,这个富贵是果报。怎么来的?过去生中修积福德,积福所以他富,积德所以他贵,他有富、有贵。如果这一生享富贵,而不再积德修福,这个人家叫真正贫苦。为什么?那个福报是享得尽的,福报享尽之后,他的苦难就来了,要知道时间会过得很快,转眼就看到了。在佛经里面,我们常常看到这个例子很多,大富长者他所修积的因,至少是三世以上。在人间做到帝王,现在讲做到一个国家的领导人,这个福报大了,至少他积功累德他有十世,没有十世他到不了这个地位,所以不是一般人都能够得到的。你没有这个福报,你得到了,灾祸就来,一个你生病,或许你病死了,你看地位得到,没福享,没有这么大的福报;另外一种横祸,就是意外的灾难。这些业因果报都在我们面前,你细心观察清清楚楚,叫丝毫不爽。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才知道修积功德是多么重要。佛教我们修功德,不劝我们修福德,为什么?福德只在人天,果报在人天不能够超越三界。佛教我们修功德,功是什么?功是功夫。功夫是什么?功夫就是三昧,戒定慧三学。戒是个手段,因戒得定,定就是三昧,因定开慧,定慧能超越三界六道。定慧要是遇到净宗,决定得生净土,那个福报就太大了。到西方极乐世界福报跟诸佛如来平等,那个世界是平等世界。第一个福报寿命无量,诸位要知道,在我们这个世间寿命很有限。多少人羡慕一百岁,其实一百岁也只一弹指而已,在忉利天只是一天,忉利天的一天是我们人间一百年,这些学佛同学不能不知道的。

所以我们平常要在修功上下功夫,功怎么修?古圣先贤给我们列出很多项目、德目,这些年来我们在一起共同学习的《弟子规》,这是戒律,不但是戒律,是根本戒。换句话说,《弟子规》做不到,其他的都不能成就,是根本的根本。《弟子规》学到、都能做到,再进一步学《感应篇》,《感应篇》是因果教育,印光大师非常重视,一生当中全心全力的提倡。前清周安士居士有两句名言,他说「人人信因果,天下大治之道也」,这个大治就是太平盛世,也就是讲这个地区的人民幸福美满,人人信因果就能做到。他说「人人不信因果,天下大乱之道也」,现在这个天下就是大乱,为什么?大家不相信因果。为什么不相信因果?《弟子规》没有,也就是说做人的规矩没有了,做人的标准没有了,人要离开做人的标准,古人说得好,人跟禽兽有什么两样?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人明礼,人懂礼,《弟子规》属于礼教,所以它是根本。我们要想学因果教育,先把人做好,这一点很重要,然后因果教育就可以落实。这两个根扎下去,佛家的根《十善业道》就很容易做到,一点都不困难。这是中国几千年来传统的教育,大根大本!所以我们要特别重视。

百千三昧、无量三昧,都是从这个根里生出来的,如果没有这个根,三昧是决定得不到的,也就是正常的享受我们得不到。学儒,正常享受不亦悦乎,他快乐。佛法里面正常的享受,常生欢喜心、法喜充满,这种享受与地位、与财富不相干;没有富贵,贫贱之人学佛,他也快乐,跟菩萨一样的法喜充满。像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你看这个僧团里头,我们在经上常常看到的,世尊的常随众一千二百五十五人,每天出去托钵,树下一宿,跟释迦牟尼佛一样,见任何人都是满面笑容,身上一无所有,他快乐无比。他为什么那么快乐、那么幸福?他得三昧,道理在此地,得三昧的人他正受。我们一般人享受不正常,一般人什么?有五种受,苦乐忧喜捨,这都不是正常。身有苦乐、心有忧喜,所以不正常;身没有苦乐、心没有忧喜,那就清净心现前,那是真乐。所以佛说六道凡夫有五种受,就是苦乐忧喜捨,捨受是不错,捨受是什么时候?短暂的时间,身没有苦乐,心没有忧喜,好!这就是正受。为什么它不算在正受里面?因为它时间太短;不是像真正修行人,他那个捨受是永远保持着,他不会失掉。捨受就是三昧。

所以修行,修行的枢纽是什么?修行最重要的原理原则是什么?是放下。从执着开始,放下执着,于一切人事物不再执着,你就非常快乐,得清净心;再放下分别,不但不执着,连分别念头都不起,那是菩萨,比阿罗汉高多了。因为这个放下都是属于定,定到一定的时候豁然大悟,智慧开了,这是觉了,觉是智慧开了,那就成佛。智慧一开,十法界就不见了,你超越十法界,你住到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其实佛的实报土就是自己的实报土,这个时候自他不二,自己跟佛是一不是二,大乘教里面常讲的入不二法门,就这个意思,你证得不二法门。不二法门,你见了法身,你肯定、你承认,一点怀疑都没有,遍法界虚空界万事万法跟自己是一体,一般人所谓一个生命共同体。这个体是什么?「自性清净圆明体」,贤首国师《还源观》上所讲的。所以学佛应当常常想着戒定慧,要把这个放在心上,念念都能跟戒定慧相应,我们在菩萨道上。

「一切具备」,无量三昧具备,无量法门具备了,才能帮助一切众生。「然后能济诸贫者」,教导一切众生永远脱离六道轮迴,六道苦,永远脱离十法界。在这个大宇宙里面,佛家讲遍法界虚空界哪个地方最殊胜?一切诸佛异口同声告诉我们,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这不是释迦牟尼佛一个人介绍,你看《弥陀经》我们念的是鸠摩罗什的译本,六方佛劝导我们,在《无量寿经》、在《观无量寿佛经》是十方佛劝我们往生。佛决定没有妄语,佛希望我们,佛只有一个希望,希望众生快快成佛,这是诸佛如来的本愿。为什么?因为一切众生跟他是一体,众生成佛是他的功德圆满。众生还没有成佛,还有没有成佛的,他功德里头还欠缺一分,就这个道理。我们也非常不容易,搞清楚、搞明白了,下定决心这一生当中一定要成就。脱离三界六道的苦海,那就真正脱贫,生到极乐世界就得大富贵。

下面接着又说,「又如欲治诸病」,我们想治疗世间很多病苦,病人很可怜,「当备种种众药」,我们应当要具备各种药品。在中医,中医里面使用的药物大概有一万多种,一万多种里面百分之八十是属于草药,植物。动物、矿物也都有,那比较少数,草药佔绝大部分,能治一切病。说到这个地方,现在很多人相信西医,我们在年轻的时候,也是的,病苦在医院里全是西医。我跟方老师学哲学,老师谈到中国传统文化,有一天讲到这个医,他告诉我,他说中医有五千年的历史。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从神农尝百草,真的是五千年,黄帝到我们这个时候是四千五百年,神农到黄帝五百年,真的是五千年历史。我们相信黄帝之前就已经有中医,人就懂得这些药草可以治病,这我们有理由相信。神农之前伏羲氏,伏羲距离神农至少也是五百多年,这是算中国历史的源起,至少是五千五百年以上。往古老的那是传说,有这么长的历史,有医疗的智慧、医疗的方法、医疗的经验、医疗的效果。老师说西医只有三百年,二次大战发明抗生素救了西医。所以他问我,你相信三百年的,还是相信五千年的?我们当然相信五千年的,这历史太丰富了。今天你看看我们在这个信息里面,看到报导,有所谓新的病毒发现,这个新的病毒名字我说不上来,所有抗生素对它都产生不了效果。世间卫生组织警告我们,要我们特别小心防范,因为什么?没有药物可以对治。如果感染上,大概只有三、四个小时他就走了,很快。这样的病毒,中医有没有治疗的方法?现在我们还没听说,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可能,问题是中医现在渐渐失传,学的人太少了。而且中国的中医古时候都是世代相传的,这个医生至少他是三代,三代以上。他从什么时候就开始学医?三、四岁就开始学,老人在治病他在旁边看,他就能懂得穴道,三岁小孩他能把穴道指得清清楚楚,他知道;不是医学院里面七年、五年就能学会,不是。中医是宝,能养生、能治病,我们应当要重视它,这是中华国宝,内容博大精深。治病具备众药。

我们看到道教太上老君说过百病,也说过一百种药,我们看看这些病,我们有没有?先说百病。第一个说「喜怒无常是一病」,我们有没有犯这个?喜怒无常,如果要有就要警惕,这一病是什么?是我们得病的因由。凡是人生病了、不正常了,情绪他不能控制。我们自己亲见的例子,过去韩馆长护持我们三十年,她的女儿二十八岁过世了,留下两个小孩,在过世的前半年就是喜怒无常,以前她不是这样的。所以说这是疾病产生前面的预兆,显得特别的心浮气躁。如果我们有这种情形,需要检查身体;学佛的人应当冷静下来,应当多念佛号,多拜佛消业障。

第二「忘义取利是一病」,利现在是人之必争,不但不能争,还要想一想我应不应该得到?应该得到的可以取,不应该得到的不能取。为什么?如果你要是念《了凡四训》,你就知道,《了凡四训》里面告诉我们,任何一个人他一生当中,「一饮一啄,莫非前定」。换句话说,你命里有你决定可以得到,只是时间有早晚不一样;命里没有,你想尽什么方法你求不到。如果求到,你不是生病,就是有灾难来了;换句话说,你没法子享受,没这个命。这些事情也都摆在我们面前,诸位如果细心去观察,你会恍然大悟。我初出家,我一出家就开始讲经。台北有一个也算是大富长者,现在讲企业家,他在阳明山建一栋别墅很豪华,建一栋别墅,我曾经在那里住过一天,他的亲戚带我去玩,住过一天。以后我听说,这位企业家过世了,年龄很大过世了,听说他一生当中在那个别墅也只过一个晚上。平常也没人去,他用了三个人在看管别墅,打扫清洁,那三个人在那里享福,长年住在那里。你看他一生就住一天,产权是他的,你看没有办法享福。那三个佣人他们有使用权,他们享福,这命里定的,这样的事情在全世界到处可以看到。

12下一页
 
 
 
前五篇文章

印光大师:父母不信佛可代其忏悔罪业(文白对照)

大安法师:如何建立对净土的信心

印光大师:竭诚方获实益论(法宣法师白话译)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重重诲勉第三十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如贫得宝第三十

 

后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125集)

纯祥法师:净土法门可以结果,其它法门多是结缘

大安法师:为什么对净土法门的信心很难生起

大安法师:为什么对净土法门的信心很难生起

四十八愿乃净土宗核心眼目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