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法尊法师译:入中论自释 卷三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法尊法师译:入中论自释 卷三

 

  入中论卷三

  如是诸唯识师,于上述中观宗心不忍可,欲明随自分别所立宗义。颂曰:

  不见能取离所取  通达三有唯是识  故此菩萨住般若  通达唯识真实性

  住谓安住。言住般若,谓安住于慧。由彼慧是此所有,故云住慧,即修行般若也。言此菩萨,住现前地,由何而能不妄增益无倒通达证真实义,谓由通达无外色故。诸心心所唯缘起性,名通达唯识真实性。又此如何通达唯识真实性耶?故曰:「不见能取离所取,通达三有唯是识」。谓此菩萨,以此所说正理,观察内心,由无所取,亦不见有能取,长时修习三有唯识。由是修习,乃能内证不可说之唯事,以此渐次,能通达唯识真实性。

  若唯有识,都无外境,云何得生带彼行相之唯识耶?颂曰:

  犹如因风鼓大海  便有无量波涛生  从一切种阿赖耶 以自功能生唯识

  譬如波涛所依大海,因风鼓荡为缘,如睡眠之波涛,即便竞起奔驰不息。如是此中诸识无始展转传来,由二取执著习气成熟时所得自体。此正灭时于阿赖耶识中熏成习气差别,为生将来顺自行相余识之因,此因渐遇成熟之缘,即得成熟,从此生起不净依他起性。凡夫于此分别执为能取所取,实无离识少分所取。如计以大自在天等为因者云:「蛛为蛛网因,水晶水亦尔,根为枝末本,此是众生因」。说大自在天等为众生之作者,如是说有阿赖耶识者,亦说阿赖耶识为一切法之种子依,名一切种。唯大自在是常,阿赖耶识无常,是其差别。又谓圣教建立有如是义。颂曰:

  是故依他起自性  是假有法所依因  无外所取而生起 实有及非戏论境

  定应许此依他起性,以是一切分别网所依故。如依于绳,误以为蛇,不观待绳则不应理。以地等为缘误以为瓶,不观待地等,于虚空中不生彼心。此中既无外境,以何为缘而生青等分别,故定当许依他起性为生分别之因。以是一切染净因故,如是即名善取空性。谓由于此彼无所有,即由彼故正观为空。复由于此余实是有,即由余故如实知有,是为无倒悟入空性。此复非以一切戏论之境而为自性,以诸言说唯取假相故。凡有言说,即不能诠实事也。总此依他起性三相安立,谓无所知,唯从自内习气而生,是有自性,非戏论境。其为假有法之因义,以是有自性即能成立,故不异彼三也。今当问彼。颂曰:

  无外境心有何喻  若答如梦当思择

  于此当正观察,若谓如人眠于极小房中,梦见房中有狂象群,此必非有,故虽无外境,定当许有此识。

  为显此答,全无心要,责当思择,如何思择?颂曰:

  若时我说梦无心  尔时汝喻即非有

  其见狂象群行相之心,吾等亦说如境非有,以不生故。若无心者,则无二宗极成之喻,故无离外境之内识也。

  设作是念:若无彼错乱识,则醒觉后不应忆念梦所领受。此亦非理。颂曰:

  若以觉时忆念梦

  证有意者境亦尔

  何以故?颂曰:

  如汝忆念是我见  如是外境亦应有

  如以忆念梦所领受证意是有,由亦忆念境界领受,则境亦有,或识亦非有。设曰:若梦中有象等色者,彼是所取故,亦应有眼识,然此实非有。由睡眠扰乱,前五识身定非有故。颂曰:

  设曰睡中无眼识  故色非有唯意识  执彼行相以为外  如于梦中此亦尔

  梦中眼识毕竟非有,由彼无故,则象等色眼处所取亦非是有,唯有意识,是故定无外境,是执识之行相以为外境,如于梦中全无外境唯有识生,如是此应亦尔。破曰:不然!梦中意识亦不生故。颂曰:

  如汝外境梦不生  如是意识亦不生  眼与眼境生眼识  三法一切皆虚妄

  如见色时必有眼色及意,三法和合。如是梦中了别境时亦有三法和合可得。又如梦中眼色非有,眼识亦非是有。如此三法,如是颂曰:余耳等三亦不生

  言耳等者,等字等取声及耳识,乃至意根法界意识。是故梦中此等三法一切皆虚妄,故说梦中定有意识不应道理。

  有清辨论师作是思:意识所取法处所摄色,梦中亦有,故无内识能离外境。此亦非理,梦中三法毕竟非有故。若谓为破他宗故如是许者,是则梦喻应全无用,以梦非虚妄,不能显示所喻之法为虚妄故。

  由梦中三法皆非实有,故以已极成者成立余未极成故,醒时一切法亦能成立皆无自性。颂曰:

  如于梦中觉亦尔  诸法皆妄心非有  行境无故根亦无

  如于梦中根境识等皆是虚妄,如是当知觉时亦尔。是故经云:「犹如所见幻有情,虽现而非真实有,如是佛说一切法,如同幻事亦如梦」。又云:「三有众生皆如梦,此中不生亦不死,有情人命不可得,诸法如沬如芭蕉」。此等皆成善说。已说观待觉时识等三皆不生,若于梦中观待梦识。颂曰:

  此中犹如已觉位  乃至未觉三皆有

  如虽有无知睡眠,就离通常睡眠之觉者,诸法虽自性不生,然由无明睡眠故,如梦所见,三法皆有。如是末离睡眠梦未醒者,如是自性之三法亦皆是有。颂曰:

  如已觉后三非有  痴睡尽后亦如是

  如梦尽醒后,则梦中所见三法皆非是有。如是尽拔无明睡眠,亲证法界,则彼三法亦皆非有,故离外境非有内识。

  如有翳眼,发等非有而可见故,虽无外境亦有内识。此亦非理。颂曰:

  由有翳根所生识  由翳力故见毛等  观待彼识二俱实  待明见境二俱妄

  当知唯如梦说,观待有翳之所见,毛发之相亦有。观待无翳之所见,二俱不生。若离外境,识难知故,定应许此。若不尔者,颂曰:

  若无所知而有心  则于发处眼相随  无翳亦应起发心  然不如是故非有

  若有翳人,虽无毛发而生带毛发行相之识者,则有翳人随于何处见有毛发,余无翳人审视彼处,亦应生见毛发之心与彼相同,无境同故。故说无境而有识生,不应道理。

  设救此云:若以有境为生识之因,实应如是。然是以前识所熏习气成末成熟,为生不生内识之因,故唯有前带发相识,所熏习气成熟者,始有彼相识生,余则不生。此亦不然。颂曰:

  若谓净见识功能  未成熟故识不生  非是由离所知法  彼能非有此不成

  离所知法者,义谓所知非有。若许有功能者,乃可说成不成熟,生不生识。然我不许有彼功能。云何功能非有?颂曰:

  已生功能则非有  未生体中亦无能

  此中若计有功能者,为属现在识耶?为属过去与未来识耶?且已生识中功能非有,若作六啭名功能之识,则识果性,因中亦有不应道理。若许尔者,果应无因生。芽已生时种子未坏故。故已生识中功能非有。若作五啭名从功能识则已生识从功能生,不应道理。识已有故,前已广说,故已生中功能非有。

  未生体性之识中,亦无功能。颂曰:

  非离能别有所别  或石女儿亦有彼

  若无能别,所别非有。如云:「识之功能」。识是功能之能别,功能是所别之事其未生法。以破立性曰此是识或曰非识,俱不可说。既俱不可说,如何可简别其功能。云:「此是彼之功能」。若时无有能别,则全不能说彼从此生也。若许未生中有功能者,则石女儿中亦应许尔。故末生中功能非有。设作是念:若识当从此功能生,心想彼当生之识,而云:「此是彼识之功能」。及云:「彼当从此生」。如是能别与所别事,皆可成立。如世间云:「煮饭」及云「此线织布」。论中亦云:「前三种入胎,谓轮王二佛」。此亦全无心要。颂曰:

  若想当生而说者  既无功能无当生

  且若有生者,乃可说当生。其常不生者,如石女儿等或虚空等则决定不生。是故此中若有功能,乃可说识当来生,若未来识非有,则无彼功能。既无功能,则识之当生非有,如石女儿等。此亦解释煮饭等喻。

  复次识与功能,应互相待。如是亦无依他起性。颂曰:

  若互相依而成者  诸善士说即不成

  要已有识乃有彼功能,要有功能,乃从彼生识。如是即成互相依待。若许此者,则识非有自性。喻如有长乃戍短,有短乃成长,有彼乃成此。如四百论云:「若法因待成,是法还成待,今则无因待,亦无所成法」。此义是说若识等法,因待功能差别而戍,其所待法功能差别,还因观待此识乃得成立。是则当说此二谁是所待,谁是所成。又云:「若法因待成,未成云何待,若成已有待,成已何用待」。此义是说,若识因待功能而成者,为识已成而待功能?为识未成而待功能?若未成者,未成故如兔角,应不待功能:若谓已成而待者,彼已成故复何用待。故诸善士说,互相依待而成,即不得成。故未来识中功能亦非有。

  今更当说过去识中亦无功能。颂曰:

  若灭功能成熟生  从他功能亦生他

  若谓已生正灭识,为生果故,于阿赖耶识熏成功能差别,从彼已灭识之功能成熟,而生当生之识者,则应从他功能而生他果。何以故?颂曰:诸有相续互异故

  如云:「达努谓增广」。以展转义名曰相续,犹如河流相续不断。因果相续转时,由于生死展转无间,次第不断,是三世诸行刹那之能取。由此遍于相续支分刹那中有,故相续支分之诸刹那,名有相续。彼等互异各别为他,是敌宗所许,故果刹那后时生者,离因刹那习气而是他性,是则从他功能应有他生。若谓许故无此过者,是亦不然。应一切法从一切法生。

  颂曰:一切应从一切生

  此于破他生时已说,故不更述。设救,颂曰:

  彼诸刹那虽互异  相续无异各无过

  若作是念:彼是有相续诸刹那性,更互为他,此相续唯一,故非一切法从一切法生,若如是者可容无过。然彼不成。颂曰:

  此待成立仍不成  相续不异非理故

  自性互异诸法,是不异相续之所依,不应道理,是他性故,如他。颂曰:

  如依慈氏近密法  由是他故非一续  所有自相各异法  是一相续不应理

  如是说此是一相续亦不应理。此中前说由识功能成未成熟,生不生识,非由所知有无。今说功能非有即破其执,故无所知,识定非有。

  如是说已,诸唯识师复欲申述自宗,成所乐义。颂曰:

  能生眼识自功能  从此无间有识生  即此内识依功能  妄执名为色根眼

  眼识习气,是由余识正灭时于阿赖耶识熏习而成,由此成熟,便于后时生彼行相相同之识。彼识所从生之无间功能刹那,即彼所依。世间愚人妄执彼为有色眼根,实离内识,眼根非有。所余诸根亦如是知。

  已说无有离识之眼等根,当说色等亦不离识。颂曰:

  此中从根所生识  无外所取由自种  变似青等愚不了  凡夫执为外所取

  如汾都唧缚迦,及甄叔迦等生为红相者,非如摩尼要待外色渲染。是彼芽等相续,从自种子功能而有差别相生。如是虽无青等外色亦有识生变似青等,世间于此变似青等,即执为识外境自性。譬如湖中净水充满,湖岸树枝系以红宝,水中影像似宝相现,故觉湖中似有真宝。然此湖中彼宝非有,当知识亦如是,故离内识别无外境。复有异门。颂曰:

  如梦实无余外色  由功能熟生彼心  如是于是醒觉位  虽无外境意得有

  此皆不然。颂曰:

  如于梦中无眼根  有似青等意心生  无眼唯由自种熟  此间盲人何不生

  如醒觉位眼观众色能生明了眼识。如是梦中,若无眼根唯由自内习气成熟,能生意识如眼识者,则醒觉位之盲人,由自习气成熟,何故不生如是行相之意识如不盲者?二位无眼相同故。

  若谓如是行相意识之因,非是无眼,是由彼形相意识功能成熟,若有彼功能成熟者,乃生如是形相意识。此复要仗睡眼为缘,故唯梦中乃有,醒时非有。此不应理。颂曰:

  若如汝说梦乃有  第六能熟醒非有  如此无第六能熟  说梦亦无何非理

  第六谓意识,若汝仅凭口说,梦中乃有如是行相意识功能成熟,非是醒时。吾等亦说,如醒时无有如是行相意识功能成熟,如是梦中亦非有。颂曰:

  如说无眼非此因  亦说梦中睡非因

  梦中见境,应无眼识行相相顺意识功能变异成熟所起意识,识所依根无作用故,如醒时之盲人。是故如无眼,非醒时盲人生识之因,如是睡眠亦非梦中彼识习气成熟之因。于是颂曰:

  是故梦中亦应许  彼法眼为妄识因

  是故梦中亦应许有如是行相之境,如是行相之识,及如是行相眼识之所依。颂曰:

  随此如如而答辩  即见彼彼等同宗  如是能除此妄诤

  自宗说云:醒位三法皆自性空,是所缘故,如梦。他便说云:醒时内识由外境空,是识性故,如梦中识。又云:醒时所缘境,是虚妄性,以是境故,如梦中境。如是又云:若无依他起性,染净非有,无所依故,如龟毛衣。翳喻亦如是说。此唯识师由如是等门随作如何答辩,中观智者,见彼彼答辩,同所立宗,即能除遗此妄诤也。

  如是说亦不违圣教。颂曰:诸佛未说有实法

  如经云:「三有唯假立,全无自性法,于假立分别,执为法自性。无体无了别,无赖耶无事,凡愚恶分别,如尸妄计度」。若谓于此一法无彼一法之空性,是无事者,亦不应理。经说:「大慧!于一法无一法之空性,是一切空性之最下者」。由牛非马故说牛非有,不应道理,自体有故。如是经云:「世尊入诸根时,即是入法界。言诸根者,所谓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女根、男根、命根、乐根、苦根、喜根、忧根、舍根、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未知欲知根、已知根、俱知根。其中眼根于三世中俱不可得。若于三世不可得者,即非眼根。若非眼根,云何当知彼眼根名?譬如空掌,虚诳无物但有假名,于胜义中空不可得,拳亦无得。如是眼根亦如空拳,虚妄无实,而现虚相,诳惑愚夫。但有假名,于胜义中,眼及眼根俱不可得。如是世尊得一切智已,为度颠倒众生故,说名眼根,非胜义中有,彼等诸根自性离故。根自性空,彼眼眼性不可得,眼根性不可得,何以故?是眼离眼自性故。

  若法无自性,彼即非物,以非物故即非成就,非成就者即不生不灭,不可说言彼是过去未来」。如是广说。又云:「世尊!譬如有人于其梦中受乐喜笑游戏。寤后忆念,然不可得,何以故?彼人梦中受乐等事尚不可得,何况寤时,若见若得无有是处,如是诸根犹如梦事。如是一切诸法,自性亦不可得,不可得故。彼等亦不可说」。如是蕴、界、处、缘起等,皆如根广说。以是彼等宁有自性,故唯识师执识实有即被所破。

  若离外境,非有内识,云何诸瑜伽师,依师长教授,见此大地骨锁充满耶?颂曰:

  诸瑜伽师依师教  所见大地骨充满  见彼三法亦无生

  谓根境识三,何以故?颂曰:

  说是颠倒作意故

  说此三摩地是非真实性作意故,定当如是许。若不尔者,颂曰:

  如汝根识所见境  如是不净心见境  余观彼境亦应见  彼定亦应不虚妄

  如汝观戏剧等时,众人共视彼境。如一人所生眼识带彼行相,余人亦尔。如是非修定者,审观骨锁等处,应如瑜伽师,亦生带彼行相之识,如缘青等之识。即此三摩地亦应不是非真实性作意也。如是当知。颂曰:

  如同有翳诸眼根  鬼见浓河心亦尔

  如同前说,由翳力故见毛等,如是等类皆当了知。颂曰:

  总如所知非有故  应知内识亦非有

  如所知无自性,如是带所知行相之内心,当知亦自性不生。如云「不知非所知,彼无知亦无,是故佛宣说,知所知无性」。又云:「诸识同幻化,是释尊所说,彼所缘亦尔,决定同幻事」。故执内识实有及谤外境定无,将堕险处。唯诸善士修大悲行,以教理密咒为挽持,使不颠堕。

  如是已说若离外境定无内识。今当更破唯事有性。颂曰:

  若离所取无能取  而有二空依他事  此有由何能证知,未知云有亦非理

  若谓由能取所取二取空之依他起有者,此有汝以何识证知耶?若谓彼自证知不应道理。自之作用于自体转,成相违故。如剑不自割,指不自触,轻捷技人不能自乘己肩,火不自烧,眼不自见,此识亦非由他识证知违自宗故。汝说若有余识为此识境,即失唯识宗故。故此有之能知毕竟非有,若谓不知而有,亦非道理。

  他曰:虽非他识能知,然有自证。唯由自证证知此识,故此得有。此亦非有。颂曰:彼自领受不得成

  若谓由彼自证证知自识,亦不成立。

  此中有许经部义。为成立自证故,谓如火生时,非渐照自体及瓶等,是顿时俱照。音声亦是,顿显自体及义。如是内识生时亦非渐知,是顿了自体及境故定有自证也。即不许者亦必许有自证,不尔后时忆念其境谓先已见,忆念能领受境者谓我先见,皆不应理。以念唯缘曾领受境,识未领受,念则非有,由无自证故,且彼自识不自领受,余识领受亦不应理。以由余识领受,犯无穷过。谓见青识,若由后起余识知者,彼能知青识之余识,复应更有余识领受,此后更须余识领受。故犯无穷。又应后识不缘余境,以初识继续所起诸识,皆缘前识为境故。诸有情类,是一识相续故。诸识次第起者,如刺青莲百瓣,由速转故,现似顿起。以是为断无穷过故。决定当许有自证分。如是后时起念俱念心境,谓我先见,亦得成立。若不由自证了知识体,则后起念不应道理。由于后时能起彼念,谓我先见,故可比知其能引生后时俱念心境之念者,实有能领受内识自体与彼境体之心在。故由后时念,即能成立有自领受。既有自领受则亦有依他起性。汝问:「此有由何而证知」,今如上答。今为显示彼答非理。

  若由后念而成立  立未咸故所宣说  此尚有成非能立。

  且依成立实有,如是说者。由无自他生故,则彼念心毕竟非有。如何可用未成立之念,而成立未成立之自证也。若依世闻名言增上,亦无以自证为因之念。何以故?如火先成立者,方能以烟比知有火。如是要先成立有自证者,方能由后时所起之念,比知有自证。今彼自证且未成立,其以自证为因之念,云何得有。譬如见水不能比知定有水珠,见火不能比知定有火珠,以无彼珠,由降雨等及钻木等,亦有水火生故。如是此中虽无自证亦有念生,如下当说。故以自证为因之念,若无自证念亦非有,今为成立末极成之自证,故汝所说念,尚未成立,故此念非有能立之用。如为成立声是无常,云眼所见性。且止如是推察,亦不应理。颂曰:

  纵许成立有自证  忆彼之念亦非理  他故如未知身生  此因亦破诸差别

  纵许内识能了自体及境,然说念心,能念彼等亦不应理,以许念心是离领受境心之他性故。如慈氏识之自证与领受境,近密之识先未领受即不能念。如是自身后时所生识,亦应不念未曾领受之心境,以是他故,如不知者身中之识。

  若作是念:一相续所摄者是因果法故,可有念者。此亦非有,何以故?曰:「此因亦破诸差别」。以此「是他故」之因,亦能破除,一相续所摄,及是因果法等一切差别。谓领受心后所生之念心刹那以是他故,如他相续之心,应与能领受之心,非一相续所摄,非因果法。故可以此是他故之因广破一切也。

  问曰:若依汝宗当如何许耶?答曰:

  由离能领受境识  此他性念非我许  故能忆念是我见  此复是依世言说

  若离能领受境之心,别无他性之念心,如前已说。由无他性之念故,其能领受心之所领受者,非后念心不能领受,故念心亦有境,能领受心之所知者,后念心非不能了知。故可念云,是我见也。此复是依世间言说,非是观察所得,以虚妄义,是世间言说故。如是颂曰:

  是故自证且非有  汝依他起由何知  作者作业作非一  故彼自知不应理

  如云我自知我,其正了知之我,成所作业,即此所知复是能知。此之作用亦无别体,则作者,所作业,作用,应成一体,从不曾见有如是事。如斫者与树,及斫作用,非是一事。由此亦知自证非有,故彼识不能自知也。楞伽经亦云:「如剑不自割,指亦不自触」。如是应知,心不自证亦尔。由无自证故。颂曰:

  若既不生复无知  谓有依他起自性  石女儿亦何害汝  由何谓此不应有

  依他起性不自他生,如前已说,现今复说体无可知。如是若许既无有生,复不可知之依他起性,则与依他起性相同之法,复由何理不许彼为有,彼石女儿亦于汝何害,汝不许为有。谓石女儿,离一切戏论,是圣智所行,离言自性也。

  又汝前说:「是假有法所依因」。若有依他起性,虽可应理。颂曰:

  若时都无依他起  云何得有世俗因

  意谓诸世俗法都无实因也。故汝宗所说,世间名言之因都无自性。颂曰:

  如他由著实物故  世间建立皆破坏

  由无智慧执著实物,依他起法如未烧瓶,经汝观察如注以水。是则观待世间建立之坐、去、作、煮等及色受等,皆被破坏。故此唯有衰损,都无胜利也。如是由自分别所立宗派,入彼道者。颂曰:

  出离龙猛论师道  更无寂灭正方便

  彼失世俗及真谛  失此不能得解脱

  何故失坏二谛便不能得解脱。颂曰:

  由名言谛为方便  胜义谛是方便生  不知分别此二谛  由邪分别入歧途

  如见真实三摩地经即宝积经见实会云:「世间智者于实法,不从他闻自然解,所谓世俗及真谛,离此更无第三法。众生为求安乐故,于善逝所生信心,如来悲愍于一切,为利世间说俗谛。人中狮子设世俗,显示众生为六趣,地狱畜生及饿鬼,阿修罗趣与人天,下贱种姓高贵族,大富家庭与贫舍,奴仆之属及婢使,男女等类并二根。所有众生诸差别,佛无比者为世说,智者了知世俗谛,佛为利人故宣说。众生著此沦生死,不能脱离世八法,所谓利衰及毁誉,所有称讥并苦乐。得利即便生忻喜,失利便起嗔怒心,余未说者皆应知,八病恒损于世间。谁说世俗为胜义,应知彼人慧颠倒。不净苦中说净乐,于无我性说有我。无常法中说是常,住此相中而爱著,彼闻如来所说法,恐怖诽谤不信受。毁谤如来正法已,堕地狱中受剧苦。凡愚非理求安乐,转受百千无量苦。若有于佛正法中,如实观察不颠倒,超出诸有入涅槃,如蛇脱去其故皮。一切诸法自性离,空无有相第一义,若闻此法生爱乐,必得无上大菩提。佛见诸蕴皆空寂,诸界及处亦复然,诸根聚落咸离相,能仁皆悉如实知」。远离世俗胜

  义谛者,何有解脱。故执唯识可由邪分别转入歧途也。

  此说名言谛为方便者。如经云:「无文字法中,何说何可闻,于不变增益,故有闻有说」。唯依名言谛,乃可说胜义。由通达所说胜义,乃能得胜义。如论云:「若不依俗谛,不得第一义,不得第一义,则不得涅槃」。所说胜义

  ,即是方便所生之果。以方便生、果、所得、所证同是一义。

  他曰:汝于吾等极无顾忌,我今于汝亦不容忍。汝仅善破他宗,谓以正理观察不应理故,破依他起自性。我今仍以汝所说义,不应理故,破汝所许世俗。答曰:若汝如无始以来,经百千艰苦所积财宝,被他夺去,诈现亲善授以毒食,还夺其财,期以怨相报者,可随汝欲,何害我等自得胜善利益。颂曰:

  如汝所计依他事  我不许有彼世俗  果故此等虽非有  我依世间说为有

  汝执自宗所说依他起自性,是圣智所证,我不许有如是世俗。若尔云何?彼虽非有,然是世间之所共许,唯依世间说彼是有,随彼而说,即是遮彼之方故。如薄伽梵说:「世间与我诤,我不与世间诤,世间说有者我亦说有,世间说无者我亦说无」。颂曰:

  如断诸蕴入寂灭  诸阿罗汉皆非有  若于世间亦皆无 则我依世不说有

  如阿罗汉入无余依妙涅槃界,一切世俗皆悉非有。若此世俗设于世间亦非有者,犹如阿罗汉之蕴等。我依世间亦不说彼等为有也。故唯依世间故,我许世俗,非自力许。

  此唯是世间所许,故应唯待彼许者而破,待余人则非。颂曰:

  若世于汝无妨害  当待世间而破此  汝可先与世间诤  后有力者我当依

  我等为遗世间之世俗故,设大劬劳而住。汝可破此世间世俗,倘汝不被世间妨害,我亦当助汝。然世间决定妨害于汝,故唯当旁观也。汝可先与世间相诤,若汝获胜,我愿依汝。然汝必为世间所败,故我唯当依止具有强力之世间也。

  他曰:若汝怖畏世间妨难,虽无正理亦许世俗,则亦应畏圣教妨难而许唯识。如经云:「如是三界皆唯有心」。答曰:佛所说经如琉璃宝地。汝不知彼体性差别,迷为实事识水。今欲取彼实事识水,汝之智慧如未烧瓶,试为汲浸必当碎成百片,徒为知彼体性者之所耻笑。此经密意,非如汝慧之所解也。

  若尔经义云何?颂曰:

  现前菩萨巳现证  通达三有唯是识  是破常我作者故  彼知作者唯是心

  如前经云:「随顺行相观察缘起。如是但生纯大苦蕴纯大苦树,其中都无作者受者。彼复作是念:由执作者方有作业,既无作者,于胜义中业亦无得。彼复作是念:如是三界皆唯有心,如来分别演说十二有支,一切皆依一心而立」。乃至广说。如是破除常我作者,于世俗中见唯内心,乃是作者。以是通达三界唯识。菩提谓一切种智,萨埵谓思惟。由彼有此思惟,故名菩萨。或彼有决定趣向菩提之心,故名菩萨。或决定成菩提之有情,名为菩萨。是略去其中间句也,通达谓证悟义,现证谓亲证法界。现前是第六地名。此等是释文义。

  如是已说经义,更以余经显示斯义。颂曰:

  故为增长智者慧  遍智曾于楞伽经  以摧外道高山峰  此语金刚解彼意

  此谓此处所说颂。如楞伽经偈云:「余说数取趣,相续蕴缘尘,自性自在作,我说唯是心」。为解此义。颂曰:

  各如彼彼诸论中  外道说数取趣等  佛见彼等非作者

  说作世者唯是心

  言外道者,依多分说。以此法众,亦有假立补特伽罗等者,或说彼等亦非法众,如诸外道不能无倒了解佛经义故。如论云:「凡说人蕴者,世间数论师,休留(鸟旁,即猫头鹰。)徒无衣,问彼离有无。故知唯佛教,宣说甘露法,离有无甚深,是正法殊胜」。

  当知执著蕴等者是外道。言各如者,谓各各宗。此即表示,诸外道类,亦计蕴等为作者,以此生死无始,故邪分别,何者不曾有?何者不当有?即现在世白净断等,亦有少许人计实蕴而为作者。诸佛世尊,由见彼补特伽罗等,皆非作者,故说唯心是世间之作者,此是经义。

  如是已说,由破余作者,文义已尽,故彼唯字不破所知。更以异门明不破外境。颂曰:

  如觉真理说名佛  如是唯心最主要  经说世间唯是心  故此破色非经义

  如于真理觉悟者,略去前句,说名曰佛。如是应知唯心最为主要。遮遗余法亦是主要,故说三界唯心。故此仅是遗除色等为主,非说唯有心都无色等,遮其为有也。应许唯如吾释乃是经义。若如汝宗,颂曰:

  若知此等唯有心  故破离心外色者  何故如来于彼经  复说心从痴业生

  十地经说识以无明及行为因,非自相有:若识由自性而有者,应不观待无明与行,然实待彼,故识毕竟非自性有。如眩翳人见毛轮等,要有颠倒因缘,彼方得有,若无颠倒因缘即非有故。如经云:「菩萨如是,随顺行相观察缘起。彼作是念:于胜义中不知诸谛谓无明,无明所作业果谓诸行,依行之初心谓识,与识俱生余四取蕴谓名色,名色增长谓六处,根境识三和合谓有漏触,与触俱生谓受,于受贪著谓爱,爱增长谓取,从取所起有漏业谓有,业等流起诸蕴谓生,蕴熟谓老,蕴坏谓死,由死离时愚昧贪恋令心热恼谓愁,从愁发语谓叹,五根衰损谓苦,意识衰损谓忧,忧苦转多谓恼。如是但生纯大苦蕴纯大苦树,其中都无作者受者。此中无明有二种业:一令众生迷于所缘,二与行作生起因。行亦有二种业:一能生未来异熟,二与识作生起因。识亦有二种业:一令诸有相续,二与名色作生起因。名色亦有二种业:一互相助成,二与六处作生起因。六处亦有二种业:一各取自境界,二与触作生起因。触亦有二种业:一能触所缘,二与受作生起因。受亦有二种业:一能领受爱非爱及非二事,二

  与爱作生起因。爱亦有二种业:一染著可爱事,二与取作生起因。取亦有二种业:一令烦恼相续,二与有作生起因。有亦有二种业:一能于余趣中生,二与生作生起因。生亦有二种业:一能起诸蕴,二与老作生起因。老亦有二种业:一令诸根变异,二与死作生起因。死亦有二种业:一能坏诸行,二与不觉知作相续因」。此等是说识以无明及行为因。如是已显示要有颠倒因缘,乃有识生。由此无故彼无云何?复如经云:「无明灭故诸行灭者,由无无明缘故,令行断灭更无扶助。诸行灭故识灭者,由无诸行缘故,令识断灭更无扶助」。乃至广说。又云:「复作是念:诸有为法和合则转,离则不转;缘聚则转,不聚不转:我如是知此有为法多诸过患,应当断除和合缘聚。然为成熟诸众生故,亦不毕竟灭除诸行。佛子菩萨如是观察有为,多诸过患,无有自性,不生不灭」。谁有心者见此教已,计识实有,如是计者唯由自见之所迷耳!故知经说唯心,是为显示唯心为主,非说无色,为显心为主故。颂曰:

  有情世间器世间  种种差别由心立  经说众生从业生  心已断者业非有

  有情世间,谓诸有情各由自业烦恼所得我事。器世间,谓由有情共业所感,下自风轮上至色究竟天宫。如孔雀等翎各种杂色,是由孔雀等不共业所感。莲花等各种杂色,是由一切有情共业所感,余亦应知。经云:「随有情业力应时起黑山,如地狱天宫,有剑林宝树」。如是一切众生皆由业生,业复依心,唯有心者业乃有故,其无心者,业亦无故。故众生流转,心是主要因,余则不尔。故经安立唯心为主,不立外色。颂曰:

  若谓虽许有色法  然非如以为作者  则遮离心余作者  非是遮遣此色法

  色指尘聚,此中有计自性等为作者,有计内心为作者:色非作者俱无诤也。故应观察自性等作者。为破彼无作者相故,说有作者功能之唯心乃是作者。由破自性等作者,自即得据所诤之境。如有二王欲王一国,逐走敌人,自即得有其园。民众是二王所共需者,故于国民都不损害。如是此色亦是二所共需都不损害。故定应知此色是有,由上所说道理。颂曰:

  若谓安住世间理  世间五蕴皆是有  若许现起真实智  行者五蕴皆非有

  由是当知。颂曰:

  无色不应执有心  有心不可执无色

  若时以正理了达色非有者,亦应了达心非是有,二法俱无正理故。若时了达心是有者,亦应通达色有,二法俱是世间共许故。即由圣教应知亦尔。颂曰:

  般若经中佛俱遮  彼等对法俱说有

  色等五蕴对法藏中由自相共相等门俱分别解说为有,佛于般若波罗蜜多经则同遮五蕴故。如云:「须菩提!色自性空」。广说乃至「识自性空」。如是颂曰:

  二谛次第纵破坏 汝物已遮终不成

  汝计无色唯有内识,是俱破坏上来所说由圣教正理所成立之世俗胜义次第。即使破坏二谛次第,然汝之实物终不得成。何以故?由前已遮实物,故汝徒劳无果。颂曰:

  由是次第知诸法 真实不生世间生

  问曰:此经之义虽如是说,然由余经定能成立唯心。如云:「外境悉非有,心变种种相,似身受用处,故我说唯心」。身谓眼等诸处,受用谓色等诸境,处谓器世间。由离内心无外境故,唯识生时变似根身,受用,处所,故身等境事,似离内识别有外境,是故三界唯心。曰:此经亦是有密意者,颂曰:

  经说外境悉非有  唯心变为种种事  是于贪著妙色者  为遮色故非了义

  当知彼经是不了义,谓诸有情以贪妙色为缘,随贪嗔慢等转,不得自在。由贪著彼故造诸重罪,退失福德智慧资粮。世尊密意为破以色为缘所起烦恼,故说唯心。如于有贪众生说能除外境贪之骨锁,虽非实有亦如是说。复次此经是不了义非是了义,由何决定?由教及理。颂曰:

  佛说此是不了义  此非了义理不成

  非但此经是不了义,余经亦然。颂曰:

  如是行相诸余经  此教亦显不了义

  如是行相经为何等?谓如解深密经,说遍计执,依他起,圆成实三自性中,遍计执无性,依他起有性。如是又云:「阿陀那识甚深细,一切种子如暴流,我于凡愚不开演,恐彼分别执为我」。此等如云:「如对诸病者,医生给众药,如是对有情,佛亦说唯心」。此教显彼是不了义。如是,世尊于契经中说:「如来藏,自性光明,本来清净,具足三十二相,一切有情身中皆有一。世尊复说:「如无价宝垢衣缠裹,此被蕴界处衣之所缠裹,为贪嗔痴之所障蔽,为分别垢之所染污,然是常住坚固不变」。「世尊!如来所说此如来藏,与诸外道所说神我有何不同?世尊!诸外道类,亦说神我,常住、非作、无德、周遍、不坏」。世尊告曰:「大慧!我所宣说如来藏者,不同外道所说神我。大慧!如来应正觉等,是于空性、实际、涅槃、不生、无相、无愿等句义说名如来藏。为除愚夫无我恐怖,由如来藏门,显示无分别处,无相境界。大慧!现在未来诸菩萨摩诃萨,不应执我。大慧!譬如陶师,于一泥聚,由彼自手艺,杖、水、绳、功用等故,这种种器。大慧!如是如来,于法无我离一切相,由异种种智慧巧便,遂以种种字句异门,说如来藏或说无我。大慧!是故我所说如来藏,不同外道所说神我。大慧!如来为欲引摄,贪著神我诸外道故,说如来藏」。故说如来藏,是欲令诸堕实我见意乐有情,由先成就三解脱门意乐,速证无上正等菩提。彼经又云:「大慧!空性不生、不二、无自性相」。皆悉遍入一切佛经。是故如是行相契经,唯识师计为了义者,已由此教显彼一切皆非了义。次以正理明非了义。颂曰:

  佛说所知若非有 则亦易除诸能知  由无所知即遮知  是故佛先遮所知

  诸佛世尊渐导众生令入无自性。如修植福德者易悟入法性故,修福即是悟入法性之方便,故先说布施等。如是遮遗所知,亦是悟入无我之方便。故诸佛世尊先遮所知,以了达所知无我者,易入能知无我故。诸了达所知无我者,有唯以自力,便能了达能知无自性,有因他略说即能悟者,故佛先说遮遗所知。

  诸有慧者亦应如是解释余经。颂曰:

  如是了知教规已  凡经所说非真义  应知不了而解释  说空性者是了义

  凡诸契经未明了宣说不生等缘起者,当说彼是悟入无自性之因。如云:「大种非眼见,眼宁见彼造,佛为破色执,于色如是说」。经云:「无常义者,是谓无义」。当知说空性者是真了义。如云:「当知善逝宣说空,是诸了义经差别,若说有情数取士,当知彼法不了义」。又云:「我于千世界,所说诸契经,不能尽宣说,文异义唯一。若能修一事,即遍修一切,尽一切诸佛,所说无量法,诸法皆无我。若人善解义,能于此处学,不难得佛法」。当知无尽慧经等亦如是广说。

  今当略说少分。如蛇于盘绳之缘起上,是遍计执,以彼于此非是有故。彼于其蛇上是圆成实,非遍计故。如是自性,于依他起所作法上是遍计执。论曰:「自性名无作,不待异法成」。故自性非所作法,如于现见之缘起所作如幻法上遍计执者,于佛境界乃是真理,非遍计故。由不触著所作性事唯证自性,证悟真理名为佛故。当了达如是逼计执,依他起,圆成实之三性建立,而解说契经密意也。

  所取能取,离依他起无别事故,说彼二取于依他起上是遍计执性。是应思惟,傍论已了,应辩正论。

-------------------------------------------------------------------------------------------------------

更多法尊法师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法尊法师译:入中论自释 卷四

星云法师:生活的情趣·迷悟之间 32 做官者

法尊法师译:入中论自释 卷五

星云法师:生活的情趣·迷悟之间 33 自我教育

星云法师:生活的情趣·迷悟之间 34 生活的情趣

 

后五篇文章

星云法师:生活的情趣·迷悟之间 31 加持的真义

法尊法师译:入中论自释 卷二

星云法师:生活的情趣·迷悟之间 30 活页笔记

法尊法师译:入中论自释 卷一

星云法师:生活的情趣·迷悟之间 29 胎教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