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雪歌仁波切:我们为什么不想解脱 |
 
雪歌仁波切:我们为什么不想解脱
(我们真的希望解脱成佛吗?如果解脱是指烦恼永断、无人我执及法我执,您可曾想过﹕没有烦恼的日子是不是很无聊?没有我执的话,我怎么办?如果成佛是无条件、无止尽地帮助别人,我不是亏死了吗?不要以为这些想法很幼稚无知没水平,原来初地菩萨也有这些怀疑,而这些怀疑正是他要解决的主要功课---断萨伽耶见。本文取自雪歌仁波切于5月26日对入中论的复习。仁波切在在强调了空性的重要,并勉励大家﹕初地菩萨以强烈的欢喜心来辅助自己达到目标,我们虽然程度不够,仍可效法这个方法,以欢喜心学习佛法。) 当一位已经生起胜义菩提心的菩萨,他已经进入决定成佛的种姓了。这时候,这样的一位初地菩萨要断的所断主要有三个:一个是坏聚见;第二个是戒禁取见;第三个是疑,或是说犹豫。所以,初地的菩萨会断这三个所断,而且在他的心续当中会生起极大的欢喜。初地菩萨的所断,就是坏聚见、戒禁取见,还有疑,这三个一般称为三结。为什么称为结呢?因为像打结一样,它们可以把有情绑在三有当中,让他们没办法离开三有。也就是说,没办法让有情离开三有,证得解脱或者成佛。就像世亲菩萨在《俱舍论》的根本颂里提到的,「坏聚见会让有情不想前往解脱道,或者前往成佛。」在《俱舍论》的根本颂里面常提到「不欲行」,不想走,这「不欲行」就是指坏聚见。 《俱舍论》里的第二句提到「错误道」,「错误道」主要是指戒禁取见。就是说,一位行者当他已经没有坏聚见了,已经想要前往解脱道了,但是他却选择了错误的道路去走,这个指的就是戒禁取见。之后,即使行者他已经不会不想前往解脱,也选择了正确的道路去走,可是走在道上的时候,内心深处还一再的怀疑「我这样做会不会有结果?」,他没办法把心全心全意的投入修行。这个在《俱舍论》的表达就是「于道起犹豫」,对于道产生怀疑,对于道起犹豫。「不欲行」、「错误道」、「于道起犹豫」,这三个分别对应三结:坏聚见、戒进取见、起犹豫。这三者就是让我们没办法脱离三有、脱离轮回而到达解脱的三个障碍。例如说,以我们为例,其实我们内心的犹豫对于我们学法,或者修行的过程,造成很大的障碍。这其实从我们本身而言,应该就可以体会出来。 例如说,我们在行善的时候,我们都会怀疑说,「唉!这样做到底会不会真的有好的结果?要是这样去行善,将来没有得到好的结果是不是吃亏了!」在这个犹疑的当下,行善的力量就不强了。假设没有犹豫的话,我们就会非常欢喜的去行善,那时就会把力量完全的投入。因为我们有这样的怀疑,所以即使在行善行的时候,也没办法全心投入。又如有些人可能会一直想要修忍辱,一直想要对别人修悲心,而别人也就一直欺负你,那这样子是不是太吃亏了?到后来,就觉得这样做到底为的是什么?这样做到底有没有好的结果?就在修悲心,在修这个忍辱的时候,那个力量就一直在怀疑这边,力量也就被抵消了。 事实上,因为怀疑的关系,对于修忍辱、修悲心到底有没有好的结果完全没有信心,因此就没办法用很欢喜的心去修忍辱、修悲心。然而还是会做,因为可能别人知道自己在学佛,所以不得不这样做。表面上虽然现出自己在修忍辱,很慈悲的样子,其实内心是很生气的。这意思是说,犹豫会让我们的行善没有力量,行善没有力量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内心当中有犹豫。或许有人会问,为什么坏聚见会让我们「不欲行」,不想去证得解脱、成佛?这个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谈:一般没有想得很深入的人他们会说,「解脱很快乐,会得到很快乐的结果!」,可是他不知道是要从什么解脱出来。他可能会讲﹕「解脱就是解脱轮回。」但是解脱轮回是怎么一回事?他可能也不清楚,只是觉得解脱应该是件很快乐的事情。这是一类,这不是真正解脱的想法。那另外一类呢,他真的想过解脱是什么,也知道解脱是什么了,但是,他会产生害怕,因为他知道,解脱轮回其实就是解脱带有因的这个轮回,而且他知道这个因是什么。轮回的主因就是「我执」,或者说「坏聚见」。因为轮回的因是我执的原故,要达到解脱就要把这个我执断除,或者说,把这个我执舍弃掉,要把这个从无始以来一直照顾着自己的我执断除。想到这里就会感到害怕,因为从此以后好像就没有可以照顾自己的东西了。 就是说,有真正深入思考要断我执的人,他会想到这点,因而会产生恐惧。所以,既然要断除我执,这样的话,他就不想要解脱,会变成有这样的想法产生。就算没有「不欲行」的想法,就是说,已经可以知道﹕要证得解脱必需要断除坏聚见,必需断我执,对于这个已经不会产生恐惧了。接下来的问题是:「把不是戒律的当成戒律来持守,把不是禁行的当做禁行来持守。」这就进入错误的道。不过这种错误道对目前在坐的各位来讲,可能并没有这样的情况。那或许可能没有第二个过失,但是第三个过失---疑,对我们的影响还是很大。对我们目前来讲,最好的当然是「信」与「慧」能够结合,这样去修学。假设没有办法做到两者结合,至少要以「信」为主。 因为这个可以确保自己来生可以继续得到增上生——人天的果位。初地菩萨除了断三界的三个所断之外,他还生起殊胜的欢喜来辅助他对于成佛果位这个种姓的决定。也就是说,让他更有力量去要完成、要达成这个成佛的果位。这个决定种姓就是让他决定可以达成成佛的果位。所以,以我们目前这个阶段来讲,虽然不像初地菩萨已经达到决定成佛的这种种姓,但是我们可以做的,就是对于总的佛法,平常的时候就要去修欢喜,特别是目前这个阶段,我们在学《入中论》、《入中论善显密意疏》,还有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广论》等等的这些教法。我们在修学的时候,一样的,要常常地去修欢喜心。也就是说,我们有这样的一个福报可以值遇这样的一些教法,而且能够做闻、思,这是非常令人欢喜的事情,就不要只是去看过失。对于能够遇到这样的教法修欢喜,修这个欢喜可以鼓舞自己,一定要把它修学完成。完成这个修学就类似初地菩萨,之后就一定可以达到成佛。我们平常学法的时候能够修欢喜,可以让自己生起一股力量,也就是说,我绝对要把这些论能够学完,至少要做到这样,这对我们是很有帮助的。 (本文节录自 2007/5/26 入中论课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