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顶果钦哲法王:座下禅定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顶果钦哲法王:座下禅定

 

  为了完全体会金刚乘的深奥意义,一切时中的持续修行是非常重要的,不单是座上禅修而已。座上和座下的修行可以分开。如前所述,座上禅修的目的是为了建立稳固的『见』,视一切现象为本尊身、一切音声为本尊咒语、一切念头是法身,并证得心的究竟本性,明空不二。现在,在座下的时间里,无论你做什么,都必须保持这种见,不能重堕入日常的习气中。为此,你必须开展在座上禅修所得到的体悟,依此方式,将你的所有行为和金刚乘的见、修、行连结在一起。

  34、

  食子酬谢宾客立解脱;

  随处供造显空之『擦擦』;

  本性怙主无别虔顶礼,

  圆满佛行事业诵嘛呢。

  在座下的时间,确定你所做的每件事都相应如法,这会帮助你加深见的领悟。如果你一结束禅修,就开始做别的事,放任念头继续滋生,直到完全被妄念带走为止,那么你的禅修将不会有进步,并且会发现自己不断地在对抗各种障碍,像是昏沉、掉举或狂乱的心念。所以只要一有空间,就做大礼拜、绕行圣地、做食子供养或塑造小佛塔。总之,只做真正有意义之事。

  食子供是为了供养四众,即通称的四种『宾客』:即值得尊敬的三宝和护法,以及需要慈悲对待的一切众生和冤亲债主。适当地供养用陀罗尼及咒语加持过的食子,将带来无穷利益;也有关于水供食子的教法。将食子供养三宝,可累积福慧二资粮;供养护法,可取悦并嘱咐他们成办事业;供养一切众生,可减缓他们各种不同的痛苦,并抚慰受饥渴之苦的鬼灵;供养一切冤亲债主,可清偿我们过去生中所积欠的业债,从疾病、邪魔作祟和各种障难中解脱出来。

  『擦擦』通常是用黏土塑成的小佛塔,象征究竟的佛心,即法身。伟大的班智达阿底峡尊者曾经每天亲手做三个小佛塔,他认为这是非常有利益的事业。如果你没有时间制作泥塑小佛塔,也有关于如何使用地、水、火、风四大元素制作『擦擦』的教法。供养『擦擦』是另一种成就二资粮的方式。

  如果你不能做物质的供养,可以将宇宙中最美的事物,如日、月、花、香、鸟语等,当做意供。与其用物质的食子供,你可以观想自心是观世音菩萨,自身是纯净的智慧甘露,用以供养上述的四种宾客。

  不论观世音菩萨是你献供的本尊、禅修的本尊,或礼拜虔敬的对象,都将产生无可计数的利益。然而如同前述,一切现象都是心的投射;献供者,供养的本尊及供物,无论如何都非实体的存在。所以当一位伟大的菩萨修行布施及其他五度时,他了知这一切行为无非幻术或梦境。他行广大的供养、累积无量功德,但同时也完全离于执着、骄慢或矜惠。

  35、

  以慈武器调伏嗔恚敌;

  以悲方便养护六道眷;

  信心田里耕种证悟稼,

  圆满今生事业诵嘛呢。

  依照世俗的价值观,征服敌人、保护家庭、变得富裕兴旺,是构成美满幸福人生的要件。但身为佛教徒,我们应该试着征服自己的嗔心,而非敌人;多留意自己的耐心,而非家庭;多投资在慈爱,而非物质的财富上。

  俗话说,再没有比嗔恨更大的恶,也没有比忍耐更大的善。一念嗔心,足以毁掉无量劫的功德,并导致地狱道中无以复加的痛苦;忍受伤害你的人,并诚挚希望他们快乐,将带你迅速踏上诸佛成就之路。

  了知你的敌人在过去世曾为你挚爱的双亲,除了深爱他们,再没有更好的方式来对待他们;也没有比修持佛法并把功德回向给所有众生更好的方式,来抚养你的亲人和照顾他人;亦没有比在信心和精进的土地上播种,可以成熟更好、更丰收的功德与智慧硕果。

  俗话说得好:『只有慈悲能降伏邪恶。』所以面对世上的所有困难,持诵嘛呢咒,祝祷被怨恨淹没、只想伤害、杀害和破坏的一切人与非人,都能被慈悲感化而发起无上的菩提心。

  慈心之力可降伏嗔恨的例子,可用佛陀遇到魔王的故事来说明。在佛陀成佛的前夕,他坐在印度金刚座的菩提树下,魔王的大批魔军黑云压境地环伺着,怨恨、嫉妒地叫嚣着。他们对佛陀吼叫辱骂并投掷武器,但佛陀依然保持安详,洋溢着慈爱,因此他们的辱骂转为悦耳的旋律,投射的毒器变成了花雨。以慈爱为武器,你将能消灭任何暴戾,面对敌意和嗔恨时,也只会增长你的菩提心。

  慈心表示不断地想着,若是人们能够从痛苦中解脱、享受快乐,是多么美妙的事啊!这也意味着在言语和行动上力行,试着让它真正付诸实现。有一次阿底峡尊者的一只手痛得很厉害,他把这只手放在仲敦巴的膝上说道:『请加持我的手,因为你非常慈爱,慈爱本身就能解除这个痛苦。』

  无数众生在轮回中徘徊,完全迷失自己,亟需你的帮助。因为在过去世中他们曾一次或多次是你挚爱的双亲,你必须帮助他们。但如何帮呢?即便你能供给金钱和慰藉,也只能使他们的痛苦得到短暂、不完全的缓解。仔细想想,在一切可能帮助他们的方式中,再没有比佛法更有益的礼物了。因为那不仅能在今生帮助他们,还可使他们来生免于堕入三恶道,终能证悟成佛。

  你发愿所含的对象愈广,功德愈大。无论你做什么,都祈愿圆满所有众生现前的福祉和究竟大乐,以观世音菩萨为追随典范,那时便可称得上是『圆满今生事业』了。

  36、

  执实旧尸无执火焚尽;

  世俗做七修持法心要;

  烟供回向逝者来世福,

  亡者善行圆满诵嘛呢。

  在西藏,人死后,习惯要将尸体荼毗火化,并为亡者举行连续七周、七天一次的献供法会。但身为一个佛法修行者,当某人死时,你能做的最有利益之事,便是禅修佛法的精义,并将此功德回向给亡者。

  此佛法精义、佛法的心要,就是任何事物没有『我』的存在。轮回之树就是根植在相信有一个我,根植在执着事物为真,根植在『我执』。一旦这个执着被智慧之火烧尽,整棵树及所有妄念的枝干、贪嗔的繁茂枝叶,也被烧得一干二净。

  没有这个了悟,只为了钱财或炫耀的法会,只会延误你的修行,最后成为一个大障碍。了知财富和权势毕竟是空,保持无疵的生活方式,全心投入修行,对此生就如同对尸体一般没有任何贪执。生命充满不确定,就像泡沫随时会破灭――没办法确知到底是明天早晨先来,还是死亡先到。事实上,每一次的呼气都无法确定是否能再次吸气。

  如同在丧葬期间,每周定期为亡者做七一样,在你的生活中也有两个修行应每天早晚规律地遵行。每天早上要发菩提心,并祈请整天都不会忘记为他人的福祉着想。每天晚上回想白天的所思所为,反省有多少是缘于悲心,有多少是出于自私;在你决定什么该做或不该做之前,先审视你最细微的心态和意图是很重要的。千万不要认为小动作没关系,因为最细小的恶行可以引发一连串毁灭性的结果,就像星星之火足以燎原。相反地,如同涓滴之流也能快速注满大水壶,一个小小善行汇入其他众善时,累积的成果很快就变得可观。若能以此方式承认己过、真诚忏悔,决心从现在开始去除自私的想法和行为,回向善行的功德给一切众生,决心增长更多的悲心,并透过常保觉知和检视自己的行为,渐渐地行为就会愈变愈好。

  过去有一个伟大的圣哲,贤明的札汗决心要消除他所有的缺点。白天里,每当他生起一个恶念,就在身旁放一个黑石子,生起一个善念就放一个白石子。一天下来,他数有多少黑石子,有多少白石子。刚开始,石子全是黑的;但过不久,由于持续警觉,他做到每天的黑石子和白石子一样多。最后,当他完全训伏心性时,只剩下白石子。你应该像他一样契而不舍,直到没有任何行为抵触法教为止。不要忘记以这种方式净化自己,保持利益一切众生的意愿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我们坚持够久,就能够做任何事情。曾经有个富人去见佛陀,他连一点小东西也舍不得给人,因吝啬而受苦。为了让他习惯布施,佛陀教他把他的右手想成自己,左手想成别人,当从一支手递东西给另一支手时,就当成是在送礼。当这个守财奴以这种方式逐渐习惯于施予的想法时,佛陀告诉他把水果、谷物等小东西送给他的妻子和小孩。然后佛陀告诉他要行救济,先是给邻居的穷人,再来是远方的贫者。最后,他终于能够把他所有的财富、衣服和食物布施给全区的穷人。这时佛陀告诉他,他已成就了真正的布施。

  同样的训练也可以用来发展或消灭任何善念或恶念。例如,可用这种方式来培养虔诚心,直到你的心只充满对上师的忆念,自动觉得无论发生任何事,一切都是上师的安排。甚至对他的回忆――他的声音,他的手势――你都会热泪盈眶。当这种真正的虔诚心生起时,注视它并了知心的本性是无色无相的。

  37、

  虔诚之子入修持法门;

  出离之子掌世俗家业;

  慈悲之女嫁三界新郎,

  生计职责圆满诵嘛呢。

  一般人会尽最大的力量来抚养子女,为他们寻找好姻缘,让他们继承财富和家产,示范要如何关照亲友、征服敌人,就如同历代祖先所做的一样。但父母一直期望孩子所得到的这种成就是短暂的,终归是有害的。做为一个佛法修行者,你应当追求的是在心中生出不可动摇的虔诚之子,好好经营你的修行家业。

  由于害怕家道中衰及香火中断,多数人都想生儿育女,并尽早让他们嫁娶。身为佛法修行者,应害怕修行中断、浪费生命,而激励自己在心中孕育出离之子,使他有能力掌控日常的家居生活。当你了解轮回生活终究无法满足时,出离心就会诞生了。既然世俗的喜悦只是短暂的幻梦,实在没有理由期盼成功或害怕失败。如果你突然致富,也没有理由执着或骄傲,只要正当、有意义地运用财富就行了;用你得到的任何权力来为三宝和伟大的上师们效力;用你拥有的任何土地来利益僧团。简言之,无论你得到什么,都用来护持佛法和利益众生。依次而行,你如梦般的财富和权势将带来愈多如梦般的功德,转而让你愈接近如梦般的证悟门槛。

  一般的父母都期望女儿能嫁到有钱、有地位的好家庭。同样地,基于对众生的大爱与仁慈,你应该毫不犹豫地把累积功德的女儿嫁给利益众生的新郎。如果你具备了珍贵的菩提心,你自然会过着真正有意义的生活。因此以悲心增进你的所有行为,净化你的染污,回向你的功德给一切众生,请持诵六字大明咒。

  圆满次第

  38、

  所显皆妄是故非真谛;

  轮涅唯分别心无有他。

  了悟妄念立解圆十地;

  娴习解脱诀窍诵嘛呢。

  心之本性

  现在谈到的法教属于大圆满部分修持法教中的一种,超越任何概念的圆满次第修持。

  在《三摩地王经》中说:『我们应该了解,从无生的见地来看,我们觉知的所有事物――我们的身体、房子、车子等,没有一样是真实存在的。』如果你仔细观察每件事物,你将找不到它开始存在的那一点,或它继续存在的那一刻,乃至停止存在的时间点。一个特殊现象的产生,纯粹是由于一连串因缘的连结,如同阳光和夏日雷雨的结合产生了彩虹。如果你能够全盘确信整个不断显现的外在幻相其本性为空时,就是最终的圆满次第。

  我们凡夫相信轮涅的一切现象是先有开始,然后以某种方式存在一段时间,最终停止存在。但如果我们运用中观的逻辑来深入分析事物,在任何现象中连最微小的粒子都不复存在。一旦我们了解这点,就很容易放下轮回,亦不受涅磐吸引,因为这两者也不过是分别心的投射罢了。以佛的眼光来看,即使是功德的累积和六度的修行都没有任何本具的实质。

  无论我们多么愿意相信事物是恒久的,但事实终究不是如此。昨日的快乐转为今日的忧伤;今日的眼泪变成明日的欢笑。由于不同的因缘成熟,善业恶业、快乐痛苦等烦恼随之成形,但一位觉者视世间如幻,对我们来说如此真实的世界,在他们眼中不过是像海市蜃楼或昨晚梦里所征服的王国一样。因为我们如此深信物质世界真实、可触知的存在,而对事物有着强烈的爱憎。除去了这种信念,我们的心就不会受制于这些妄念,也就不会有轮回。

  凡夫之心就像躁动的猴子般反复无常。给他一些食物,马上就高兴起来;当我们拿起棍子要打他时,又突然变得凶猛。每一瞬间,心都不停地想到新事物。这一刻也许我们虔诚地想起上师,下一刻又渴望某件事物。这一连串的念头和心境不断改变,就像风中千变万化的云朵,但我们仍把它们看得十分重要。一位瞧着小孩玩耍的老人,十分清楚游戏进行得如何都不重要,游戏中发生的任何事既不会让他得意,也不会令他烦乱,但孩子们却把它看得很严重。每当我们遇到痛苦,就像小孩一样觉得难过沮丧,往往不能视其为过去恶行的如梦业果,好趁此机会来代他人承担受苦。我们会认为自己做了这么多的修行,实在不应该有这些痛苦,开始怀疑上师和三宝的加持。这种态度只会徒增我们的困难罢了。

  心创造了轮回及涅磐,心只是念头,除此之外无他。当你了知念头是空的,心就不再有欺骗你的力量。但只要你把妄念当真,它们就像过去累世所做的一样,会继续无情地折磨你。为了控制心,你必须清楚什么该做、什么不能做,还要非常机警戒慎,不断检查你的思想、言语和行为。

  心住在身体里,如同屋子里的访客,无论身体遇到什么,是心去看、听、嗅、尝和感觉。一旦心走了,身体只是一具尸体,对于放在眼前的东西是美或丑一点也不在乎;也不会在意被称赞或侮辱;被织锦包裹时不觉得舒适,被焚烧时也不觉得痛苦,身体本身只是一个物体,基本上和一堆土石并无不同。当身心分离时,介于身心之间的『语』也消失了,就像遁去的回声。在身、语、意中,意最重要,佛法必须在心意上下功夫。

  当你了知心的空性时,攀缘就会消退,你不再被自己的妄念驱使。当一位菩萨在利他时,既没有要求回报的想法,也没有要别人赞扬他的仁厚,对于他的善行更没有丝毫的执着。这就是究竟的观世音菩萨,也就是慈悲和空性本身。

  39、

  自心明空不二即法身,

  放下无饰本然自性明。

  无为独当一切所作法;

  安住裸然明空诵嘛呢。

  心外求心根本是徒劳,因为它就在心内。当我们谈到『心』时,必须知道我们谈的是凡夫心,那个无数念头的串链所产生并维续的迷妄心境;或是在此所说的心之本性――那个清净、完全离于妄念的明觉空性,一切念头的本源。

  为了说明这个区别,佛陀教导了两种禅修方式:一种像狗,一种像狮子。如果你向一支狗掷棍子,他会追那棍子;但如果你向一头狮子掷棍子,狮子会追你。你可以随你喜欢地对狗掷许多的棍子,但只能对狮子掷一次。当你被念头密集轰炸时,逐一对治每个念头将会永无止境,就像狗一样。最好能像狮子,找到这些念头的出处――明空,在其上波动的念头就像湖面的涟漪般,但其深处则是纯一的不变状态,安住在那无波动的相续状态中,持诵六字大明咒。

  ——摘自《 唵嘛呢呗美吽 :证悟者的心要宝藏》顶果钦哲仁波切开示

 
 
 
前五篇文章

顶果钦哲法王:金刚语

顶果钦哲法王:生起次第

顶果钦哲法王:密乘道

顶果钦哲法王:供养

顶果钦哲法王:上师瑜伽

 

后五篇文章

顶果钦哲法王:四瑜伽:专一、离戏、一味、无修

顶果钦哲法王:转化六根、五毒、五蕴

顶果钦哲法王:归敬偈

顶果钦哲法王:决心出离轮回

顶果钦哲法王:如意宝——上师相应法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