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智敏法师:律海十门讲记 第十讲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智敏法师:律海十门讲记 第十讲

  昨天讲到“五语”,五语里边,这个也是《金刚经》里就有,那么这里就是讲《金刚经》了,“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这是我们说佛的“五语”。昨天因为时间到了,“契机施悉檀”没有打开讲。

  “契机”,我们看到佛说的法好象一会儿说有,一会儿说空,一会儿说小,一会儿说大,一会儿说世间法,一会儿说出世法,好象是不一样,实际上都是对机而说,总的原则是一个,就是引他入佛的知见。 42《法华经》说的三乘会归一乘,把佛的密意都说出来了。那么中间我们说一些善巧方便就是对机而说法了。

  “四悉檀”也是对机的,也是用各式各样的方式来做法布施。“世界悉檀”,根据世间上所欢喜的事情,顺了世间上而说,这是最初机的,根机最浅的那些,他世间知见很深,你说得太高了他接受不了。他世间上欢喜那一套东西,你顺着他说,但是不违背原则的,不是说你要吃喝玩乐,“哎!吃喝玩乐好”,不是那回事。顺了世间的一些意乐心,次第而说法,使他产生欢喜心——“世界悉檀”。

  “为人悉檀”就是观根机了,你是大根的跟你说大法,小根的说小法,浅根的跟你说浅法,深根的说深法,说的各种法不一样,使他增加信心、增长善根。

  “对治悉檀”就是说,你是贪心大的跟你说不净观;你是我执大的叫你修界分别观;你是瞋心多的叫你修慈悲观,等等,“对治悉檀”。

  “第一义悉檀”就是说把佛的真正的道理告诉他,这是对善根比较成熟的众生,就是佛的真实的意思告诉他,不是权说,是实在的、了义的说法了,不是不了义的。前面是方便善巧,各式各样的方便,这个是真正了义的东西拿出来了,“第一义悉檀”。

  这四种悉檀,当然说的方式不同,但是总的是一致的,这是“不异语”。

  “佛子应学佛,五语心常念。”我们是佛的儿子,就是继承佛家业的,是佛的子了,“从佛口生,从法化生”,我们是从佛的口生的,从法化生的,那就是听到佛的教而依法修行,佛子应当学佛了。我们说要承担佛的家业,你不学佛怎么承担呢?要跟佛一样,所以要学佛。要学佛那就是说话的时候就要跟佛的话一样,“五语心常念”,心里经常要记住佛说的话是这五种样子的话,那我们说话也是要这么五种的说法,不能离开这个五种的轨则。当然有些做不到呢,要往这方面学习。

  “说必引义利,慰问身安适,顺缘吉祥愿,逢兴盛庆悦,赞施问戒定,放逸者谏诲。”

  那么说的话,必定要有能够引生义利的合理的有利益的话,无义的有损害的话就不要说。说了话起不好的作用,说它干啥?我们说,说话要起好作用,使人家进入合理的、将来能够得到利益的或者现下得到利益的,这个才有意思,说了才有用。你说了一些话使人家起烦恼、使人家造罪,这个你说他干啥呢?这个不好了。

  那么具体怎么说呢?那就是世界悉檀了。

  “慰问身安适”,大家都欢喜说身体健康,不要害病痛。我们见了面的时候说:“哦,你身体好啊……。”人家听了就高兴。你如果见了个人说:“你还没死啊?”这个人家听了就气了,你怎么这样子说话呢?“慰问身安适”。

  “顺缘吉祥愿”,给人家发一个好的愿,假如说他做什么事情,“希望你圆满成功”、“希望你做这个事情一切缘很顺”;人家走远路,“祝你一路顺风!”总不能讲你路上碰到怎么怎么,总不会说那个坏话了,这个使人家心里起讨厌不高兴的话不要说,应说顺缘吉祥的愿。

  “逢兴盛庆悦”,人家有好的事情,你要庆祝他,不要生嫉妒心:“你这个人怎么会碰到那么大的运气呢?哎呀,你看我还没有碰上,我这么好还没有碰上,你怎么碰上了?”这个话说了,嫉妒人家的话了。人家有好处要随喜,要“庆悦”,庆祝他,心里要真的高兴。

  “赞施问戒定”,这是六度的事情了。布施,人家有布施,不管大小,赞叹他。赞叹他的好处,一个是你随喜他的功德,自己得利,第一个是自利;第二个,他听了赞叹之后,知道做好事有人赞叹的,下次还要做。如果他做了布施之后你骂他一顿,他不干了,做了好事还给人家骂一顿,以后他不干了。这个说真正对人对己都有好处的就是赞叹他。“问戒定”,那么你修行的时候,就问他“你最近持戒怎么样,修定功夫怎么样”,那都是从好的方面来问他。这是戒、定、布施三度。

  “放逸者谏诲”,放逸就是不精进了,假使有人放逸不肯修行的、懒惰的、浪费时间的,你要好好地劝他——“谏诲”,好好地教育他,而不是呵斥——“你这人怎么怎么的……”,骂起来了,人家也听不进去。我们真正要劝一个人,要顺着他性的,这个我们中间有人就会这一套。你要把他劝过来,你先要跟他谈得拢。你跟他谈不拢的,跟他说话,越说越糟糕,他根本不会听你的;你平时跟他讲得拢的,你跟他讲一句话,他马上就改。这个我们大家可能都有些经验了。那么就是说,你要谏诲的话,态度要好;态度粗里粗气的,不但起不了效果,会起反作用。

  “念无常精进”,平时经常要起无常的观想,要好好地精进!对放逸的人这样说。一切法都是无常的,你不要看到今天很舒服、明天很舒服,今天还有明天、明天还有明天,哪个知道明天后有没有明天?今天有没有明天都不知道。这个事情我们经常碰到,你说老的人固然要走,少的人也会走了。我们前两天不是超度一个人吗?只有二十六岁,这个还是二十几了,有的人十几岁、七八岁。我们现在给一个孩子回向,他只有四岁,脑里长了一个瘤,多危险啊!所以这些事情要念无常,不要放逸:“现在年纪还轻,慢慢地修,到老了修还可以。大家念一句阿弥陀佛,临终的时候念十句都来得及,你现在都不要修的。”那你有什么把握临终会念十句佛呢?一般说临终的时候,那些平时造的业都会现出来,那时候恐怖境界现了,你念佛的心就提不起来了。所以说平时要多念,平时要精进。

  “于学修有疑,决择开真知”,假使对方对于学修有怀疑的,对这种说法他信不下去,或者他本来的知见对现在这个有着格格不入的感觉,那你要给他仔细地分析,使他能开正知正见。修行一样,佛教宗派很多,念佛的人叫他一下子修密宗他不习惯,那么修密法的人你叫他去念阿弥陀佛他也感到不习惯。这个,看各人的因缘。你要他修这个法,他对这个法有怀疑的,你要给他解释、帮他分析,使他生起正知正见,能够对学修有进步。

  “邪倒恶见生,方便使入正”,假使起了邪见、颠倒的恶见——“邪”的就是那些离开佛说的;“倒”就是颠倒的见:不净为净、无常为常等等四个颠倒;“恶见”,那就是拨无因果之类的,最厉害的邪见就是拨无因果。所以邪的倒的那些不好的见生的时候,那是很危险,会堕落到恶趣的。如果这个见不除掉的话,决定堕恶趣。我们说破戒跟破见,还是破见厉害。破了戒以后,哪怕你破到四根本,你把地狱里的苦受完了,只要见没有破,还会出来的。如果你见破掉了,纵使你没有破戒——见破绝对要破戒——即使你见破了,戒还没有破,没有这个因缘,你下了地狱之后,什么时候出来不知道。要把你的全部恶见去掉了你才出得来。破戒的人他没有恶见,他把破戒的报受完了,他就出来了;而破见的人,他见不除掉的话,这个见本身就是地狱种子,那他还出不来的。所以破见的人比破戒还要危险、还要可怕。那么这样子恶见生的时候,要赶快方便善巧地使他能够放弃那个邪倒的恶见,能够进入正知正见。

  这个就是下功夫了,不是一句两句话就能改得过来的。一个人,总是一个我慢,自己以为自己对的。他自己就是错了、邪了、倒了,他还认为自己对、正的,人家说话就是接受不了。那么这还是要智慧了,你要善于鉴别善恶。你如果善恶颠倒都不知道,人家说的正的,法为非法,律为非律,自己非律为律,非法为法,那你这样子邪见太深厚了,那就转不过来了。你自己智慧有一点,能够鉴别这是正的、这是邪的,这是法、这是非法,那么人家劝你还信得过来。所以主要还要多学一点法,学法的时候要客观一点,不要主观成见,认为合我自己的就是对的,不合我自己的就不采取,就是错的,这样子一辈子都学不好的。

  “说制戒缘起,犯戒引还净”,这是戒律方面的事情了,佛制的戒,为什么要制这条戒、它的因缘,给他讲。这个因缘讲了之后,可以使他对这个戒的意思能够深刻地认识它的必要性,为什么要制定这条戒。如果你无缘无故地制一条戒,人家知道为什么呢?这个事情把人家的自由都限制了,这个做不得、那个做不得——不好嘛。你说制戒的因缘,你看你不制的话,有什么危害性,会犯那么大的戒,这个非制不可!那他知道以后,他也有自觉性来守戒。假使犯了之后,“引还净”,那你想办法使他能够还净,就是忏悔清净。一般说,小的戒对首忏悔,大的戒做羯磨,众僧里边忏悔。那么真正的四根本戒犯了之后,不通忏悔。大乘里边就是取相忏,对首忏是不行了,因为病太重了,对首忏是忏不干净,没有办法。那么取相忏,修一个忏悔法,能够得到好相、瑞相,定中、梦中见到几次,那个标志罪障清净,那个也可以,但这是不太容易的。

  对首忏,我们说最重的罪一般是忏不了,但是毕竟还有办法。你真正要忏的话,咬着牙巴忏,还是能忏得干净。如果取相忏,你拼命想做个好梦,或者定中能够见到一个好相,不一定做得到。真正业障清净了它才会现这个相,业障不清净的话,没有忏清净的话,那是现不出来的。你偶尔梦到一个依稀恍忽的也不能算数,一般说,一次是不够的,要几次地、多次地见到好相瑞相,那才表示你的业障是清净了。

  “说法依法印”,假使给人家说法的话,不能离开佛的三法印或者实相印——你说到一边去了。我们说要鉴别是不是佛法,一般人说的“佛说的嘛就是佛法”,那个外道来一个佛说什么经,你说:“哦哟,佛说的,这个是佛法!”对不对?那你看不出来的,外道也有佛。现在印度的一个什么婆罗门,他就是薄伽梵,薄伽梵就是世尊,他自己称薄伽梵,那么也是佛了?我们在讲《俱舍论》的时候,为什么皈敬颂不说皈依佛法僧呢?要说归依那个“诸一切种诸冥灭,拔众生出生死泥”?因为外道也有佛,你说你皈依佛,他也皈依佛了,那就搞不清楚了。我们说皈依的是“一切种诸冥灭”,一切种冥灭掉的,诸冥灭掉的,能够“拔众生出生死泥”的,断德智德悲德都圆满的,这样的人,皈依的,就是佛。你们外道的佛有没有这三个功德?圆不圆满?那就不一定了——绝对不圆满,如果圆满那就成佛了。

  我们说法一定要依法印,并不是说标一个签“佛说的”。那么伪经很多啊,从古以来很多假的经,也都说是佛说的什么什么经,那你怎么鉴别到底真的佛说的还是假的佛说的呢?那就是看符合不符合三法印。符合三法印的,就可以说是佛说的;不符合三法印的,哪怕你说“这是佛说的,这是什么什么佛说的”,也不敢信。那么这个三法印跟实相印是一个东西,我们前一次说过了,但是没有仔细说,这个将来讲中观的时候要讲,三法印跟实相印为什么就是一个。

  “圆满据三支”,讲、说法的时候,不能没有逻辑,要合乎因明。因明就是说三支比量,宗因喻三支圆满的。这样子宗因喻三支圆满的比量拿出来之后,对方就是没有办法推倒。如果你不圆满的,三支不够,那你依据就不足,逻辑就不够,那就是可以被人家驳倒,也可以说自己的道理推测得不正确。那么你根据三支比量推出来的东西,一般道理不会错。因为现量的东西或者圣教量假使没有,这个道理圣教量还找不出依据来,那就要比量来了,根据佛怎么怎么说,推出来这个事情应当怎么看法。那么这需要比量,比量就是要根据因明来。因明,圆满的,根据三支比量来立量,那么才不会错;如果你不圆满的,那就会错了。

  “不作无稽语,传语街巷论”,那些无稽的、没有依据的、不可靠的话不要乱说。“传语”就是那些小道新闻、一般人口传的话、街巷的话,就是那些街上传的马路新闻,不要乱去传,这个有的时候传了要出事情的。本来没有这个事情,人家是谣言,你去传了,人家说“啊呀,某某比丘(或者什么法师)说的,那决定是真的了”,那就是事情搞糟了。说什么人做什么坏事,“法师也说的”,那你不是把那个人冤枉了?这个话无稽之谈了,人家的马路新闻不能乱传。比丘要说实话,这些靠不住的话绝对不要去说。

  “若初修行人,说断障盖等,加行前方便,若心已调柔,说谛理相应,愚者说更殷。”

  这就是说法了。假使初修的那些人,你跟他说什么呢?“说断障盖等”,要跟他说:“要断障、断盖,因为你修行,你才进去,前面障给你顶住了,盖给你盖住了,你怎么修行呢?那么要怎么样子断障,怎么样子除盖……。”我们很多人都学过四加行,四加行就是积资净障。你要修行,障碍大得很,不把障碍消掉你怎么修呢?那就修忏悔法,金刚萨埵忏悔法、大礼拜等等都是忏悔业障的方法;福德智慧资粮就是修曼茶、修四皈依等等。都是要资粮积起来,把障碍断掉,那么先要断障,障断掉才能进步。你障没有断即使资粮再够,这个路还是跑不过去。

  所以初修的人跟他说断障,烦恼障和业障。这个障包括很多,有烦恼障、业障。烦恼也是个障碍,你现在烦恼重得很,你说你业障重——你不是业障重,你是烦恼重。业障也没有什么,你环境蛮好,一切条件都蛮好,有什么业障哪?你人也没有残缺,又不是哑巴,又不是盲聋喑哑,又不是八难的人,很好嘛。你学不进去嘛烦恼重了,一会儿这么想,一会那么想,这是烦恼障。烦恼障比业障还牢,还不好治。有的时候烦恼障来了,自己还认为是很对:“我没有烦恼。”没有烦恼的人是哪个?阿罗汉或者是佛了,人都是有烦恼的,就是轻重而已。烦恼现的时候,自己要认识烦恼,然后要对治烦恼。烦恼来了,认识都不认识,敌人来了把他当朋友,你不是糟糕了?!这个人明明是害你来了,你说他是好朋友,跟他一起吃玩,跟他一起睡觉,晚上一刀把你戳死了,东西都拿去了。所以说你烦恼要认得到。

  那么这个“盖”,“五盖”:昏沉睡眠、贪欲、瞋恚、掉举恶作、疑等等都要知道。这样子你把盖、障除掉了,你才能进修。

  “加行前方便”,你要修一个法,你要修一些加行;要做一个事情,前面要方便,这是准备工作,准备阶段都要有,这些才能正式上道。那么对初修的人讲这些。

  “若心已调柔,说谛理相应”,假使他已经成熟了,那么这个初修的法已经过了,不是那时候了,时语。他已经是进入高层次的人了,你再跟他说“你要修加行你要修什么”,这个不是把他拉到幼稚园里面去吗?他本来研究班的人,你教他幼稚园的功课,教他念教他背“排排坐吃果果”这个东西,人家看了没有办法了,他不想搞了。已经心调柔的人,要说高一点的法了,“说谛理相应”,四谛的道理,相应的法,乃至中观的道理要给他讲了。

  我们这几天接到一些来信,有些是大学生,有些是高级知识份子,都给我们提个意见。他说你们结缘的书,最好是除了通俗的之外——当然通俗的很好,可以接引初机——最好也有一些比较高深的书籍,让我们这些人可以得益。

  ……他也是看人去的。跟法尊法师学法的人就说:法尊法师,你不懂问他,第一遍问,他非常仔细给你分析;如果这一遍讲过了,你第二遍再去问的话,不跟你说了,你的根机太差了,太笨了,就不说了。这个各人各人的方便不同,不能千篇一律,但总的原则说,愚痴的人要多说两遍。因为你尽说尽说的话,一般是第一遍说了我心不在焉,第二遍说了,反正你第三遍还会说的,马马虎虎,敷衍了事,这样子你尽在担搁他的时间。法尊法师是一个大法师,他的事情忙得很,要找他的人多得很,如果为你一个人担搁他的极大部分时间,那其他的弘法利生的事情他要不要做了?所以他给你一次讲得很仔细,你要好好听啦。如果他一次讲得那么仔细给你听了,你还不懂的话,那你一时接受不了,干脆以后再说吧。这有他的善巧,各人各人的,不能从某一点看问题,原则是要“愚者说更殷”。

  丙二 五邪命

  五邪命 诈现奇特相  出言故惊人  笑哭年增减  自表己功能

  令他说自忍  谈相说吉凶  巫医星命等  选择说风水

  吟咏琴曲等  高声现威相  言王官势力  灾祸恐怖事

  此处得利养  而向彼处说  称道谁施广  讥嫌某施微

  诸妄语邪命  以求取利名  现世为人轻  死后地狱沦

  下边“五邪命”,我们前面讲过的。这个邪命,都是妄语里边,都是欺骗性的东西,属于妄语的。我们说妄语并不一定都是嘴说了骗人的叫妄语,你现一个相——大妄语就是说,说自己是证果证道了,或者是得了通,或者是得了禅定,如果你嘴不说,人家说:“你大概是有神通的吧?”你(示意默认)那个样子,哈,你就是表现你有神通了,那也是妄语,大妄语已经成了(笑)!你赶紧说“我没有的”。所以下边这个“现奇特相”这些都属于妄语之类的。

  “诈现奇特相,出言故惊人,笑哭年增减,自表己功能。”

  “诈现奇特相”,装出一个跟人家不同的样子。我们前面说的头陀行,头陀行是特别精进的行动,那是佛教里修行是很高的修行者。迦叶尊者就是修头陀的,他得到佛传法于他的,佛很重视修头陀行的。有些人他要说“我也修头陀行的”,实际上头陀行是什么他也不懂,在头上戴一个铜圈圈,头发长长的,拿着一根锡杖,穿著海青飘来飘去,“我修头陀行的,你好供养我”,奇特相。

  “出言故惊人”,故意说一些吓人的话,都是大言不惭的话,说得很害怕。

  “笑哭年增减”,一会儿哭一会儿笑。说“年增减”就是说自己有通了,“啊,今年是好年,大家是生活幸福了”;一会儿又哭起来,“哎呀,这个凶年来了,大家要遭殃了,怎么怎么了”,说了一些话,表示有神通就完了嘛你。

  “自表己功能”,自己以这些形象来表示自己有功能。这个功能不是说你有修行的功德,就是有通——自己有那些特异的功能,那就是神通。

  “令他说自忍”,自己的功德,自己说了还不够,要人家再赞叹他,要人家说他有这个忍的功德。这样子总是各方面的方法把自己抬高,自己抬自己还嫌不好,那么人家来抬那总比较客观了。自己说自己好,哪个不说自己好呢,“王婆卖瓜,自吹自夸”,总是说自己瓜好了。那么人家说你好,“叫人家也说我好”,这个样子做。

  “谈相说吉凶”,给人家看相,说你这个人命吉命凶,这两年你的流年好不好,说这些话。这个佛教跟看相经常会掺在一起。我们以前在火车上碰到很多的旅客,甚至包括那些乘务员,他就来问“你给我看个相好不好?给我算个命好不好?”我说:哎呀,对不起,我们对这一套一窍不通,我不会算命。他们总认为出家人算的命看的相都特别准,哪知道我们出家人是不准说的,说了就是邪命。

  “巫医星命等”,就是看星象看天文的那些东西,“巫”就是说神说鬼的事情,乃至“医”呢,当然出家人讲医道也可以,在僧团里面他有点医道给人家看看病也可以,比丘对在家人是不看病的,也不允许,除非你是从菩提心出发的救命,那可以用一下。平时给在家人看病也是不大好的,很容易引起不好的事情。

  我好象讲过,四川有一个老僧人——老比丘,他大概以前是学过医道的,针灸非常灵。他出了家以后也是给人家看病,他的心,总是不学戒,他以为是做好事。有病的人,那些居士、那些信徒或者甚至于他们的亲戚朋友乃至当地的老百姓,都找他看病。他也慈悲,给他们看病。看病看到后来就有一个女人,他是七十岁了,一个三十来岁的女人经常来看病,什么病不知道,反正长期病号,经常来看的。看着看着打针什么了,时间久了生起感情了,打针又是乱打的,到处打到处打,打到引起烦恼来了,到最后就要谈到结婚的问题了。这个也是碰到魔了,七十多岁的老比丘看看就要持戒一辈子完成了,偏偏来了一个魔把他勾去了,七十多了还还俗,这个倒楣不倒楣。

  还了俗之后,大家也不恭敬他了,庙里也不要他住了,把他撵出去了。撵他又没有地方,怎么办呢?就是他庙里,大概那是四川的一个大庙,有个猪棚——大概庙外边有个猪棚,他住在猪棚里边,做猪了!两个人住在猪棚里边,这有什么味道呢?哎呀,这个没有办法,烦恼起来了就是自己掌握不住。这个来源怎么来的?看病,看病看到后来就看到不好了。

  我以前还看到在抗日战争的时候,也有一个外道,他是算命的,称骨头算命,就是根据你的骨头,把你的骨头测量一下就是能够知道你的命运,据说很准。骨头是在肉里面的,东摸西摸的结果摸出毛病来了。据说有一个很有钱的姨太太请他算命,这个摸骨头的人大概也是比较年轻,年纪不太大,总是长得比较端正一些,骨头摸来摸去,摸到后来就犯了根本性罪。当然他不是比丘,但是这个事情在世间上也认为是极不道德的事情,结果登报了。那是我们小的时候看到报上登的一段新闻,就是摸骨头算命摸出问题来了。所以说算命看病都容易引起烦恼,都不好,不要去做那些事情。

  “选择说风水”,挑选地方、说风水,那些东西都不行的,在原始佛教里是极严格的。那么后来的大德们对寺院的关系有的时候也看一看,这是为三宝的事情,那是开许。

  “吟咏琴曲等”,出家人作诗,可不可以?你如果弘法作两首诗也是一个接引人家的方式,对那些文学家作两首好的诗把他接引进佛道来,这也可以。吟诗,唱起来就不行了,不能唱了,“吟咏琴曲等”,那弹起琴来更不行了。我记得好象是在前几年,有人告诉我,有一个地方有一个出家人,有一个居士他说教他拉胡琴,他问我这个能不能学。我说你怎么说呢?哪个教你的?出家人教你,他本身就不应该拉,你还去学它干啥?

  “高声现威相”,说话说大话,表示自己是了不得,表示自己是无畏的,“哇……”怎么怎么地大声说话,“现威相”,好象是自己一切不怕、无所畏惧的样子。“言王官势力,灾祸恐怖事”,要吓唬人家要听他的话,讲一些王官势力、世间的王论、刀兵、贼……那些事情,哪些人碰到灾、碰到什么了,说那些恐怖的事情吓唬人家。吓唬人家的目的还是在求利。

  “此处得利养,而向彼处说,称道谁施广,讥嫌某施微。”这个地方人家供养你了,供养了么算了么,你收了么你好好修行好了。他跑到某个地方去跟人家说:“哎,我在哪里哪里住的时候,有什么什么人供养我,怎么怎么地供养我。”你跟他说啥意思?你不就是说“你该供养我了,人家那么多供养我了,你怎么不供养呢?”有的人还供养之后,“哎,你口袋里还有大的呢!你供养十块还有五十、一百的没有拿出来,你还要把大的还拿出来……”,这个也太不象话了。

  “称道谁施广,讥嫌某施微”,这个《瑜伽师地论》就引了这一段。他说什么什么人他布施很慷慨,布施很多,……

  (12B)这个“卑”就是说他的社会地位很低,他人又穷,他的能力又弱,他都供养了那么多;你地位又高,种姓尊贵,家里又富,能力又强,比他势力又大,你怎么只供养了这么一点点?这个东西好象逼着人家供养多,这个东西都是邪命!

  “诸妄语邪命,以求取利名” (这个“利名”可能是“利养”,这个是不是有错要考一下。这个本子是文革后印的,我们要查一查文革以前的老本子。原来老本子我有的,可惜在五台山文革的时候给他们搜掉了,现在手边还拿不出来,要到山上看看有没有老本子,可能有留下的话再对一下),用各式各样的打妄语,这个妄语就是前面说的,不单是嘴里说,现相也可以。假如说,你要人家供养,看到人家供养某某人一件好衣服,你心里欢喜。欢喜了,你怎么样呢?就故意跑到那个施主面前,穿一件破衣服给他看看,“我的已经破了,你该供养我一件衣服”;或者想要一个手表,故意跑到人家施主面前:“哎呀,我没有表,你看现在什么时间了,我几点钟有什么要紧事情的,你看我没表。”你不是要人家供养表嘛!这些都是邪命。

  以这样子的方式来求取利养的,“现世为人轻,死后地狱沦”,现世人家就看你不起,你这个人多求,这个也要那个也要。出家人嘛三衣一钵么好了,你这个也欢喜、那个也欢喜,世间人也看不起你了。我以前讲过,我们一个邻居他对我说,他交了个女朋友,不敢跟她上街的——走到这个地方停下来,“我要这个!我要那个!我要这个!”他说:“我口袋里只有那么多钱,你什么什么都要,我怎么买得起呢?”她要么不跟你出去,出去看哪一个东西好,都要。贵的也要,便宜的也要,吃的也要,穿的也要,装饰品更要,总之什么东西都要。这样子,人家看不起你了,你多求了!“现世为人轻”,在现世人家看你不起,死后那苦了——“地狱沦”,还要下地狱去。邪命要下地狱的。

  这些就是妄语的摄修心要,这样子多观想的话,妄语自然不敢打了。

  这四个摄修心要我们认为很重要,以前我们都是背的,那么希望你们也要背。因为四个根本戒不能犯的。如何不犯?就要把这四条东西修好;如何修得好?先要把它知道;如何能知道?背下来。背下来你总不会说不知道了吧?你背都背下来了,怎么不知道呢?那么你背都背不下来,什么条相、什么内容都不知道,你还怎么修呢?所以这四个东西是根本。

  你们沙弥,我跟你们说,你们年纪是小一点,可能是道理方面还不能理解很深,先背下来。以前,我们中国的儒家,小孩子六岁五岁,上蒙观,四书五经深得不得了,懂不懂?懂不了的。但是背,《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那就要背下来,懂不懂没关系,背下来好了;背了之后,到你十四、五岁了再跟你讲,讲了懂了之后,以后写文章,“子曰……子曰……”自己会跳出来了,说话都是孔夫子的规模,都在心里边不会超越,那个有便宜的。西藏的小喇嘛,那些《俱舍论》、什么什么论,颂子都背得非常流利,懂不懂?不一定懂,但是你年纪大一点讲了之后,那是全部摄持了,把那些道理,颂子里面都包进去了。你们还得背喔,你们几个十几岁的这四段还要背,你们背起来该是容易些,为什么?记忆力好嘛。七岁到十几岁的人是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二十以上分析能力强一点,但是记忆力慢慢退,退到后来四五十岁的话,记忆力就差了,一般说你要背东西还是早一点背。

  甲七 观择功德过失门第七

  (调治沉没运转之患)

  “观择功德过失门第七”。下边都是“慧行刻意”的事情,就是你要是看它的功德,再反过来看它的过失,那你就不会做坏事了。

  乙一 十种亏损戒

  亏损于尸罗  有十种因缘  若不入此数  圆满具堪能

  前面说十种亏损戒,假使你持戒不好,于戒有亏损的,有十个因,这十个因有了,戒绝对亏损的。那么反过来你要持戒清净的话,把这个因素去掉,不要堕在这个因素里边。

  “亏损于尸罗,有十种因缘”,假使你戒持不好,有“亏”或者“损”,就是犯戒破戒的事情了,犯戒破戒有十种因缘。你离开这十个因缘就不会……,“若不入此数,圆满具堪能”。假使你能够不在这十种因缘里边的话,“圆满具堪能”,圆满持戒就有堪能性。那就是告诉你对面的,你就反过来把这个对立面除掉,那你持戒就能圆满。佛教是缘起论,所以我们到处看到,这个因缘在的话,你再想持戒,持不好的;这个因缘不具的话,你就是心里没有说一定要拚命怎么怎么,持戒必定圆满,不会亏损。那么这个是从因上求了。我们也经常说菩萨是有智慧的,从因上求,畏因,众生畏果。犯戒的因,菩萨看到害怕,这些因缘是要破戒犯戒的,那是绝对不敢做。如果你从果上看,犯戒了之后地狱去,“啊,地狱苦得很”,这个你已经来不及了。众生就是在没有受苦之前放逸、贪享受,尽量造罪,但是苦来了,临时就害怕起来了,赶快求救,求这个救他那个救他。你自己造的业,哪个来给你代受呢?也代受不了啊。

  前两天我们本村一个居士来问我,他说他有一天忙得不得了,他修四皈依,他这一天忙得不得了,“我没有念,我叫儿子给我代念了,算不算数?”我说:“你不吃饭,你儿子代你吃饭了,你饱不饱?”这不是一样的道理嘛。你没有念就重来了,你就断掉了,所以说代是代不了的。那么众生是一样的,等到苦来了,你求这个求那个,叫人家给你代受苦——菩萨倒是愿意给你代受苦,但是代不了啊,这个苦你自己造的。我们说地狱的火是哪里来的?你自己的心里边化出来的,因为你造这个罪,这个罪的异熟果就现这个地狱火相。菩萨看看本来没有火嘛,你在做梦,在火里烧,人家醒的人家看你没有火嘛,你一点也没有事,你怎么叫了、痛了?你梦里边的火,这个火哪个给你除得掉呢?只有你醒过来才能除掉。你没有醒过来,哪个来把你梦里的火拿出呢?这个拿,怎么拿呢?你自己想嘛。所以,“圆满具堪能”,叫你从因上看问题,你不进入这十个因缘,“不入此数”,不在这十个因缘里边,那么持戒自然有能力,可以圆满。

  下边就是这十个因缘。

  丙一 无出离心

  不为自调伏  寂静大涅槃  由王贼等害  债主怨家逼

  不活诸畏惧  求出家受具

  第一个“无出离心”,就是说出家,尤其是受比丘戒的,这个出离心一定不能少,你没有出离心根本不得戒!说个老实话。你就是其他五戒、十戒,那都要以出离心、菩提心为基础的。既然发心都没有,你受的戒还不会得戒的。你如果受戒之后根本没有出离心……,“不为自调伏”,不为了自己调伏自己的烦恼,“寂静大涅槃”,也不求寂静的大涅槃,——“调伏”是戒,“寂静”是定,“大涅槃”是果。那么你不为自己调伏,不为求寂静的大涅槃,那么你为什么出家受比丘戒呢?

  “由王贼等害,债主冤家逼,不活诸畏惧,求出家受具。”

  或者是遭了王难——我们记得以前有一年,有些人要被抓了,他来不及逃,逃到哪里呢?跑到庙里来躲了。我记得昭觉寺就来了几个年轻人,哪个敢收你啊!你即使不是逃犯,人家也不敢收你,这个时候有嫌疑,你为什么早不出家迟不出家,一定要在正在抓嫌疑人的时候你要出家呢?哪个敢?哪里都不敢收的——碰到王法的难的时候你求出家;或者“贼等害”,碰到盗贼把你东西抢完了,或者逼倒你了,要抓你要杀你,冤家逼,你害怕,躲到庙里要出家;“债主冤家逼”,或者要债了,你还不出来,没有办法了,想跑到出家里去躲避起来。

  出家的庙又不是防空洞,哪个都是那些跑进来躲难的?这个也太不行了。我们收出家人也不能乱收,要真正有出离心想修行的人才收。你逼得不行了,或者是冤家逼,冤家要害他,逼得他逃出来逃得没地方走了,跑庙里来了;或者饭吃不起了,吃不起饭要饿死了,没办法了,他来出家来了,这样的人当然他的动机就不纯了,你要他持戒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这样子出家受具的人,没有出离心,是决定要犯戒的,他的动机不纯。他的出家又不是自愿的出家的,是逼得没有办法才出家的,那当然是不可靠的。

  丙二 戒羸行缓

  若性无羞耻  恶性戒体羸  学处行缓慢  沉下不堪能

  第二种是“戒羸行缓”。“戒羸行缓”就是说持戒的心不强,总是想这个戒捆缚在那里不舒服,最好要放纵自己,要自在,“这个做不得那个做不得,我就要做得、拿得,人家东西我取得,什么东西我要怎么的……”,经常生这个心的话,你持戒决定要犯戒。

  “若性无羞耻”,主要的还是没有惭愧心,他本身就没有羞耻的心、惭愧心。“恶性戒体羸”,本身也是恶根性很重,劣根性,“戒体羸”,受的戒不强,就是持戒的念头不强。

  “学处行缓慢”,“学处”,学戒,该怎么做怎么做。我们说学了戒要行的,戒是学处。“行缓慢”,好象是不在乎,马马虎虎,慢慢吞吞的,“这个今天持不了,吃一点,晚上吃一顿,明天再持午好了”;明天看看好的东西来了,熬不住,再吃一顿,“后天还有呢,慢慢持好了”。这个样子的话,就靠不住了。

  “沉下不堪能”,心太沉没了,没有一个刚劲的心。我们说持戒,修行就是打仗,是勇士,《法蕴足论》就说修行人是勇士,跟烦恼拼的勇士,你如果这样子松垮垮的,你怎么拼得下来呢?所以沉下心太重了,这是不堪能,不堪能持戒的。

  丙三 恶性浮散

  若心太浮散  坚执持恶取  非处强恶作  放浪轻蔑人

  恼害心含恨  非是强言是  自胜难引转  浮散不堪能

  第三种倒不是沉下了,“恶性浮散”,但是恶性浮散。

  “若心太浮散,坚执持恶取。”心倒不是那么沉下,不是那个软巴巴松垮垮的一天到晚眼睛睁不开那个样子,他倒是劲道是蛮大的,但是执一个“恶取”,自己一个自以为是,不对的地方执取以为是对的。“非处强恶作”,不对的地方偏偏要做。

  “放浪轻蔑人”,自己行动放浪,人家持戒精进修行还看不起他:“你看你这个人不解放,我们是什么什么的,烦恼嘛就是菩提,这个吃得,肉也吃得,酒肉嘛穿肠过。那个没关系的,你这个也不敢吃那个也不敢吃,你这个人没有用。”这样子的人就是“恼害心含恨”,人家说他的话,还要恼害心,要起烦恼,怀恨在心——“这个人不对,跟我过不去”;“非是强言是”,不对的时候,明明是错了,强调“对的、这是对”。

  “自胜难引转,浮散不堪能”,这个就是过分的自尊心太大了,自以为对,“难引转”,劝不过来的人;这个“浮散”也“不堪能”持戒,能够持戒的心没有。那就是说倒不象前面那样沉没,他的心劲道是有,但是执着于恶取,自以为是。这个恶取一般就是说,对于现在的人也很多了,说:“你持戒就是执着啦,我们是不要执着,无持无犯。你看我心里没有持戒,也没有犯戒——饥来吃饭困来眠,一切自在了,这样子就是修行了。”祖师的话你也不懂它是啥意思,你就执了一两句话,从字面上看,肚子饿了吃饭,瞌睡来了就睡觉,这就是修行。哈!这个你想想,这样子修行,那个世间上的人比你还修得好呢!那些懒汉一天到晚……,猪最好了,它就是肚子饿了就吃,吃饱了就睡,那么猪就是头等的修行的人,你学它好了。这样子的人自己把禅宗祖师的话搞错了,因为禅宗不是那么依文解意的,你没有悟到他的意思,你乱猜乱想那就错掉了。

  丙四 愚不畏罪

  由放逸懈怠  毁犯不作净  不于先所犯  发起猛利心

  后当不更犯  随顺尸罗行  取睡眠为乐  偃卧胁倚等

  不惜光阴去  懒惰不堪能

  第四种是“放逸懈怠”。“放逸懈怠”跟前面的沉没不一样,沉没是提不起劲来,这个放逸懈怠就是说他愚痴,不知道犯了戒之后要堕恶道受苦的。

  “由放逸懈怠”,自己放逸也懈怠,对善法不精进就是懈怠。

  “毁犯不作净”,你犯了戒之后不赶快忏悔。我们说忏悔不能拖的,今天犯了不能过夜,马上就要忏悔。白天作了晚上之前要忏,晚上犯了之后当晚就要忏,不能说过了明天再说,不行的。那么犯了之后,他也不作净也不想忏悔,“不于先所犯,发起猛利心,后当不更犯,随顺尸罗行”,他以前犯了的罪、犯的戒,他不发起猛利的心说“以后绝对不能犯了,要依戒而修行”,这个心生不起来。犯了戒无所谓,这个东西。那么他一天到晚忙啥东西呢?

  “取睡眠为乐,偃卧胁倚等,不惜光阴去,懒惰不堪能。”

  犯了戒无所谓,那么一天到晚干什么事情呢?睡觉,“取睡眠为乐”,多睡一个瞌睡,这很舒服,比禅定还舒服,“禅定嘛眼睛睁开来,还要坐在那里动也不动的,我这个躺下去什么气力也不要用,眼皮都不要睁的,很自然的,什么气力也不要用,这个快乐”,——睡眠为乐。

  即使坐在那里,“偃卧胁倚等”,坐也坐不直的,要靠了背,腰弯起趴在桌子上,这样子没有骨头的,没有背脊骨的。那么坐要靠的、要倚的、要趴在桌子上的,这样子,这个就是懒惰相。

  “不惜光阴去”,一年一年过去了他也不可惜,就是悠哉游哉的这样子,“懒惰不堪能”,这样的人太懒惰了,也不堪能持戒。这是第四种。

  丙五 邪愿邪行

  邪愿修梵行  希生天安逸  着利养恭敬  无怙不堪能

  第五种,“邪愿邪行”。这个倒不一定懒惰,倒是有的时候蛮精进的,但是发的愿是邪的,那也不行了。愿是邪的,行也都是邪的了。

  “邪愿修梵行”,“修梵行”,你出家嘛修梵行了,很好,但是他的目的不纯——“邪愿”。他不是为了修行度众生、了生死。“希生天安逸”,他看到天上舒服,“我修梵行,现在熬一熬,将来有很长的时间享受。生到天上去安逸的享受,天女满空盈,这个享受不是很舒服吗?”“着利养恭敬”,他又希望利养恭敬。

  生天受乐这是下辈子了,现辈子的利养恭敬就是现辈子的。有的人就是拼命苦行或者培福,什么原因?“将来我当了法师之后人家供养我会多一些。这个是果报嘛,我现在在三宝面前培了福,将来决定得到的利养、恭敬,供养会多的。”道理对不对?也对,这是因果。但是你这样子做是不是你修行的目的呢?邪了。名闻利养是世间有漏的流转法,是要堕落的,你现在辛辛苦苦地去干为了这个目的,那不是邪了吗?

  “无怙不堪能”,怙就是依靠。你如果如法地修行,三宝加持,有依靠的;你这个是没有加持了。“不堪能”,这样子的人不堪能持戒。

  我们持戒也要求加持的。自己的努力当然要,不能说自己不努力,就想“我自己不想努力,求三宝加持我持戒”,躺在床上懒得很,自己不鼓劲。我们以前有一个戒兄是四川人,他说四川有一个俗话,“抽猴子上树”,你要猴子上树它自己会上,这个懒猴子它不想爬,你把它抽上去,一放开,它“啪!”掉下来了;再抽上去,它又不抓住又不往上爬,又掉下来了。这个你怎么抽得上去呢?一辈子都抽不上去,要靠自己的。加持,要你自己努力之下,加你一把劲了。你自己都不努力,你加持力也得不到了,“无怙不堪能”。

  丙六 违世出世轨

  行住诸威仪  常事善品行  违越世间理  不顺毗尼行

  轨则有亏损  出离不堪能

  第六“违世出世轨”,这是轨则了。我们说轨则是属于哪一类,我们前面讲过了。

  “行住诸威仪”,第一种行住坐卧的威仪;第二种,“常事”,做的事情——着衣持钵、乞食、洗足、敷卧具,就是释迦牟尼佛在《金刚经》前面的那一套,这是事情——“常事”,经常这样的事情;“善品行”,就是念诵读诵请教法义,或者听讲,或者是宣说,给人家说法,善事。在这个里边,做这些事情,威仪也好,常事也好,善品行也好,我们要不能违背世间,但也不能违背戒律。就是说要善巧,既不违背世间的法律民情,更不能违背戒律的原则,这样子使世间上没有讥嫌。

  我们很多的戒都是避讥嫌的戒。你说佛教是佛教,跟世间法不一样,佛法跟世间法是两回事,怎么去随顺世间法干啥呢?你们看看二百五十条里边很多的都是避免讥嫌的戒,如果世间人认为你不好的话,你怎么还会好呢?怎么修行呢?所以真正修行的人都是要避免世间讥嫌的。为什么佛要制父母不听不得出家?因为世间有讥嫌,你把他的孩子度走了,人家辛辛苦苦养了个孩子要防老的,你把他度完了,他就怨得不得了。那么避这个讥嫌,佛就说父母不听不要出家。在原则上讲出家好嘛,我们应该鼓励人家出家,为啥叫你不要出家?阻人家出家还有罪的呢。佛就说世间有讥嫌,父母还没有同意你勉强出了家之后你要考虑后果,假使你家里边出了什么事了,人家都要骂佛教的,有讥嫌的。

  上海一个居士背着他的母亲,到西藏去研究金丝猴,偷了一个什么学校的一个仪器,结果弄到法院里开庭审判。总算他年轻人,目的是为了研究学问,偷了东西,总算没有给他判刑,大概缓刑二年。后来这个人回来之后,还不安宁,又跑到西藏去,哪里去,到处去,要出家,把他母亲在家里着急得不得了,到处去乞求加持,结果后来他母亲肝炎病死掉了。这个你不能说这个孩子没有因素,这也是一个因素了。所以这样子人家要讥嫌的。你即使出了家,说是要度父母,你自己现世母亲都把她害死了,你说你度过去世父母,这个话真的假的呢?你认不到的人,你说“这是我父母,我要度他”,自己养育大的母亲不管她、随她去,这个你怎么说得过去?这是要避世间讥嫌,但是也要随顺毗尼行。你专门做世间法,把佛教丢开了,那可不行,那个修啥行?!所以真正的轨则,就是说在这些事情上边,行住威仪、常事,就是穿衣、持钵、修法、念诵、学问等等,固然要顺着佛法,也不能太违背世间法。

  假若“轨则有亏损”的话,“出离不堪能”,是个障。世间上起了讥嫌之后,那对你的出离心有障的。如果因为你的事情,父母得了病或是忧愁而身体损坏了,甚至于病死了,那么你怎么出离呢?这个障很重!在父母面前造罪造福,我们在《俱舍》里讲过,现报,现世就要受报的,那你对于出离的堪能性当然没有了。所以说我们对世间的轨则不能轻视,就是不要太违背世间。当然也不是说顺了世间法,那就是不要修行了,一天到晚在父母面前去孝养好了。那你自己不能出三界,真实利益父母也利益不了。这辈子你的孝养,假使说或者你自己或者父母有病了,你没有办法医的话,你怎么孝养?你自己病死了,哪个来养你父母?这个世间上的因果是不可测的,究竟的孝养还是要出离心,把父母度脱才是真正的孝顺。所以说从最长远的目的与现在的利益要结合起来看问题,然后才能真正达到出离的目的,不能是执了一边。

  凡夫总是要堕两边,就是走极端,要么走这个极端,要么走那个极端,能够合乎中道的绝无仅有。能够合乎中道的人那就是证了空性的人,他一举一动都合乎中道的。没有证空性之前,都是执两边的,所以我们一定要依据佛说的来做事情。依佛说的,最可靠的,也最具体的,依佛的戒来做事情,这个基本上是合乎中道的。你如果要自己想一套办法出来,不是堕有就是堕空,不是堕这一边就是堕那一边,一般都不会走中道。因为你没有证空性,你怎么知道空、中道呢?这个中道不是一加一除以二就是中道。你说“不要太苦不要太乐,那就是中道”,这个当然看起来有点像的,但是真正中道不是两个加起来除以二,不是这个中道。这是折中主义,不是中道,佛的中道真正的涵义不是这样子的。

  “轨则有亏损”的话,出离也不堪能的,这个对于持戒也是个障。

  丙七 邪 命

  大欲不知足  难养亦难满  衣食住病药  非常法追求

  诈现奇特相  显己胜功能  矫示诸根寂  或作凶悖相

  强口矫傲声  修饰名字美  执持种姓尊  求多闻持法

  为名利宣传  佛说弟子论  谓为己心成  或方便现相

  求衣服资具  多求不厌美  无匮着弊衣  希他好施与

  所求不称遂  研磨粗鄙语  闻者难忍受  强迫苦求索

  得财物劣少  施主前毁弃  作诸欺诈言  赞此或轻彼

  种种苦研逼  求四缘利誉  诸非法追取  亏尸罗邪命

  第七个是“邪命”,我们前面讲过。

  “大欲不知足,难养亦难满,衣食住病药,非常法追求。”

  自己的要求太高,就是说贪心太大,有了还要有,好了还要好,“不知足”。

  “难养亦难满”,这个人难得养,也难得满足,给你吃了饭还嫌营养不够,营养够了还要嫌味道不好,味道好了还要嫌不够我的家乡味,要怎么怎么的!反正你要吃天上的甘露才满足——也不满足,甘露上面还有好的。这个是“难养”。“难满”,三衣够了么,还不够,还要多衣服,多衣不够还要好的衣服,好的棉衣服有了还不好,还要鸭绒的衣服,总是要……,看见人家世间有什么好的,我也要什么好的。我还在W州时,一个出家人,看到人家骑摩托卡,他说“我也买一个摩托卡”,出家人骑一个摩托卡就是不像嘛。

  “难养亦难满”,反正什么都要,就像那个女人一样,不能上街的,上了街就“这个要、那个要,那个要、那个要”,恐怕要带几亿块钱才能满足你的要求,把这个街好的都买完,但是还有那个街呢!

  “衣食住病药,非常法追求”,对自己的衣、食、住、病药,那就是四缘了,“非常法追求”,不合乎正规的法去追求它。追求什么呢?出家人是饮食、衣服、住宿、医药,但是这个东西有了之后,其他东西还会来的。我们说衣、食、住、医药是够嘛,吃的、穿的、住的、医药好了,还有“机”呢!有了钱之后要照相机、什么什么机,收录机不要说了,你说“我还要听法要有个收录机”,这个还有个借口。照相机怎么了?还有什么机什么机的,弄到后来恐怕还要家庭了。这个就是钱多了之后,追求到后来,要满足世间的欲望,是没有满足的,那你越追求越糟糕。

  “诈现奇特相,显己胜功能”,这前面讲了,故意显出奇怪的样子,表现自己特殊的功能。我们经常说不要自己称赞自己,“我能不倒单,我怎么怎么,我吃一顿,我一天磕大头五千,我什么东西,我念经很响,什么人声音都挡不住我,我把他震得声音都没有了……”,这是干啥嘛!你好就好了,不要自己说了。

  “矫示诸根寂”,装模作样,自己实际上诸根是乱动的,看见好的就要看,听到好听的就要听,却在居士面前这样装起来,“我眼不乱看”,甚至于走路也是低着头走,那个样子。不要故意装出一套,习惯成自然的,那就好了。在居士面前故意……,(13A)就好了嘛,大家进出门口,又是开大会的时候,人来来往往的,你坐在那里修定,你什么意思呢?“我是修定的人”,抬高自己。“矫示诸根寂”。

  “或作凶悖相,强口矫傲声”,或者作可怕的样子,好象自己是个特殊的人,就是有通的、有什么的,故意显得……,我们学密法,有的人,“我显大威德相,把你镇倒!”哇,这个东西。大威德相是什么呢?大慈悲哎,大威德呢!真正的大威德是慈悲,我们讲过的,不是拿一把刀什么的,“嘿,大威德相,我把你降伏!”这个样子你是学佛教的人吗?“强口矫傲声”,说大话,“矫傲”,自己“我怎么怎么了不得”的话,口气是非常大,非常憍傲。这是一种。

  “修饰名字美,执持种姓尊”,另外一种,给自己取个好听的名字,执持自己“种性尊”。印度是四个种性,“我是刹帝利种的,我是婆罗门种的,你们是首陀罗下贱种”,自己好,自己尊贵,说自己种性高,“我是出生什么人家的,我是大富人家出来的,我是什么什么哪里出来的……”,总是表示自己是超过人家了。

  “求多闻持法,为名利宣传”。“多闻持法”倒是好事情,“多闻”,哪里讲经,赶快赶去听,哪里讲经都要听,哪里传法赶快去,哪里灌顶我也去……,去了之后干什么?“为名利宣传”,去卖去了,这边进了货,那边赶快去卖,高价出售,那东西就是求利养了。我听说某一个气功师,他们有人告诉我的,西藏的大德来灌顶,他赶快去灌。人家以为他信佛法了,很好,哪知道他灌了之后跑出去没有好久,到他那边去自己灌起顶来了,那就是求名闻利养起来了。哪个传你灌顶了?你灌了个顶也不是叫你传人家灌顶,叫你自己修行的,而且这是一般的结缘灌顶。他马上去给人家传灌顶去了,“为名利宣传”,为自己的名或者为利养,宣传这些法。

  “佛说弟子论,谓为己心成”,佛说的话,佛的弟子——大菩萨、大弟子作的论,他拿过来看了之后,说:“这个是我自己悟出来的,不是看来的。”那就是大妄语了,“谓为己心成”。

  “或方便现相,求衣服资具”,“方便现相求衣服”就是前面说的故意穿个烂衣服,或者故意装作自己缺乏什么东西,要求衣服资具,追求。

  “多求不厌美”,再好的东西也不满足,还要求,有了之后还要求,有了之后还要求。人家,你没有表,给你个表,“这个表——30块钱的表,不好”,还要求好的;那给你一百块的,总可以了?“唉!一百块的不太好,进口货的最好,要一千块以上的……。”好的还要好,进口货还要淘汰了,最新式的更好,那没有完的。新式的还有新式的,每年都有新式的出来的,你什么时候求得够呢?“多求不厌美”,再好也不厌。

  “无匮着弊衣,希他好施与”,本来你不缺乏,“匮”就是缺乏,着个“弊衣”,穿一件破衣服,人家看了好供养你;或者冬天穿得很单薄,站在那里,“啊,我没有衣服,这件毛线衣怎么也得给我”,这个也不需要。那么你真正不怕冷的,穿单衣服,那没问题。你为了避免人家供养你,我也不怕冷,穿了个毛衣,穿了个大棉袄,里面要出汗,那也不必。昭觉寺有一位师父,他冬天不穿棉衣的,那天他来,他就是一个汗衣,自始至终就一件汗衣,这是他的功德,这不是装模作样的。我们说破衣服呢,出家人要不要穿好衣服?出家人并不要穿好衣服,但是要干净,破了之后马上补,破了哪里就补到哪里。如果补得整整齐齐的,干干净净的,这个是对的,并不要穿什么华美的、好的。但是你衣服很稀脏或者破了不补,故意做那个样子,那就不好了,就是叫人家供养你新的了,就那个意思。

  “无匮着弊衣,希他好施与”,也不缺乏,本来不缺,但是穿著烂衣服。衣服如此,其他东西也一样。本来是很富足的,但你装了个没有的样子,希望人家来布施你好的,坏的不够,要好的。

  “所求不称遂,研磨粗鄙语”,假使你求了半天,“不称遂”,没有满愿的话,“研磨”就是纠在那里,跟他尽说尽说,说不完地说,就是要说到你一定给我才行,缠在那里不肯走。实在不肯的呢,骂起来了,“粗鄙语”,开口骂人。

  “闻者难忍受,强迫苦求索”,使对方听了很难受,给你东西,给了还不够,要好的;拿不出来么,就缠在那里不放了,一定要逼着你拿出来不可,实在拿不出,你骂起来了。这个东西,人家对方就受不了。“强迫苦求索”就是强迫地求,甚至于给你磕头,“你一定要给我,给你磕头都可以,给你磕响头”,“砰!砰!砰!”地磕,弄得人家没有办法了,结果借了钱来给你,只好这样子搞了。苦苦地求索。

  “得财物劣少”,假使得到的财物(东西)是不太好的或者财物供养太少了,“施主前毁弃”,——“这点东西,不要!”这个就太不好了;或者饮食,人家供养你吃的东西,“嗨!这个东西,给我吃这个东西,哪个要吃你这个东西!”旁边一丢,当着施主的面前,这个太不好了。我们说在施主面前,他供养的东西即使是很差的东西,你还要说:“啊!你供养我,功德无量,你好心供养我东西。”实际上你吃不吃再说好了,你不要在施主面前骂起来了,这个不好。人家是好心来供养,他总是自己省下来供养你,这要赞叹他。

  “作诸欺诈言,赞此或轻彼,种种苦研逼,求四缘利誉,诸非法追取,亏尸罗邪命。”

  说些假话,你要求东西当然不能说老实话了,总要说些假话。

  “赞此或轻彼”,赞叹这个人,说这个布施心大,供养心大,他经常布施的,经常供养的,一供养就是多少,赞叹他。“轻彼”,那个人是悭贪鬼,什么东西,从来来庙里没有拿出供养来过,即使供养了,那是一点点,他自己吃的饭都不够,什么供养呢?他吃一顿饭的饭钱恐怕还不够这一点。这些话,说些轻视人家的话,目的在哪里呢?就是要你多多地供养。

  “种种苦研逼”,“苦研逼”就是说缠牢你,苦苦地要,你不给就不放了,非要不可。我们看见要饭的倒有这样的人。我们碰到一些要饭的,你不给他,他紧跟着你走,你走到候车室,除非有人把他挡住,否则他还跟着你,见了你尽说尽说,给你磕头也可以,什么都可以,只要你给了钱才走,给得少还不走。这样的人,我们在车站里经常会碰到,“苦研逼”。那么我们出家人这样子做就太卑鄙了。这是要饭的,我们出家人是人天师,怎么好学他们去了呢!

  “种种苦研逼,求四缘利誉”,各式各样地逼倒人家要,求什么?“四缘”,就是饮食、衣服、卧具、医药,求四缘、利养,“利誉”,还有名、利,这些东西,求这些。

  这些各式各样的非法追求,都是“亏尸罗邪命”,这个非法追取的都是邪命,也对戒律有亏损的。

  这是第七条。我们说这还是规矩的,这么邪命,邪了半天还是一个比丘,求的是四事:饮食衣物医药卧具。还有更糟糕的,就是超过这些要求了,求的不是这个了,那就更糟糕了。他求的是世间那一套去了,那么更坏了,不是修行的需要的东西你不能要的。

  丙八 过奢受用

  从他所获得  若法若非法  四缘食服等  及一切资具

  已精益求精  美更欲增美  广求坚藏护  爱玩贪无已

  不见其过失  习定无堪能

  再讲一个,“八、过奢受用”,这是又一种过分受用。

  从他那里得到的利养,不管是如法得到的或者是非法得到的,“四缘”就是饮食衣物卧具医药这些东西,或者一切资生资具,一切用的东西,已经好的还要好,已经美的还要美,广泛地追求,到处去追求;追求之后也不结缘,“坚藏护”,自己藏起来,藏的严严的,保密,不给人家看。藏了之后干什么呢?空的时候拿出来看看、玩玩,“啊!这个好,这个手表是进口货,那个手表是什么货”,“贪无已”,贪心没有完的。

  “不见其过失”,贪这些资具的过失不知道,广求的过失不知道。“习定无堪能”,修定是绝对没有堪能性。悟达国师,就是一个沉香床,他一个念头,就生了人面疮。还有好象是玉琳国师,他有一个钵,也是很欢喜一个钵——玉钵,人家供养他的。他因为老鼠把他的钵咬了一下,他恐怕打烂了,修定时赶快就出定了,不敢修下去了。那就是说,你对这真正宝贝的东西你藏的话,对你修定是绝对的妨碍。以前定公上师在上海,他讲的时候,你要修定时,当然要事先安排好了,真正要入定了,天垮下来都不管它。丛林里说,油瓶倒了不去抽它一下,那还是小事,油瓶倒了你不去抽,最多油倒完了就完了,天垮下来也不管!那就是修定的时候什么都放下来。那你还有个钵、还有个什么东西记挂在那里的话,老鼠碰一下,赶快去看看有没有打烂,这样你怎么修定呢!所以说这些东西多了之后,对自己戒定慧都是有妨碍的。那目的就是要少欲知足了。

  好,今天我们就讲到这里。
 

 
 
 
前五篇文章

远凡法师:禅的世界 法喜充满

远凡法师:禅的世界 不动的心

远凡法师:禅的世界 客尘烦恼

远凡法师:禅的世界 仁者心动

远凡法师:禅的世界 清净心

 

后五篇文章

远凡法师:禅的世界 盲人摸象

远凡法师:禅的世界 修行者的深度与广度

远凡法师:禅的世界 智者

远凡法师:禅的世界 内观

远凡法师:禅的世界 痛苦的因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