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邹相美文:助人是快乐之本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邹相美文:助人是快乐之本

 

  在我上小学时,有一天下大雨。我独自打着伞,沿着一条田埂向学校的方向走去。在我走到一个拐弯处时,看到一个个子比我低的小学生背着书包走着。突然,刮起了一阵大风,那孩子的伞一下子被吹到了田里。因为是深秋季节,田里的稻谷已经收割完了,只剩下稻茬儿(又叫“谷桩子”),积水也有很深。那孩子当时可能是吓住了,手足无措,“哇哇”大哭起来。

  一见这情况,我赶紧收起伞,毫不犹豫地跳进水田里,捡起他的伞,再交给他。那孩子接过伞,破涕为笑,连声说:“谢谢哥哥!谢谢哥哥!”我感觉那时非常快乐,因为帮了别人的忙,也得到了别人的感谢。因为穿得是短腰的胶鞋,而田里的水太深,我的鞋子里都灌满了水。又害怕迟到,我只能拖着湿漉漉的鞋子,坚持去上课。那滋味,别提有多难受。可是,即便是到现在,每每想起这件事,我的心里还是美滋滋的。

  还有一个故事,也是我在上小学的时候。那是我村里有一位年逾八旬的老太太,因为丈夫死得早,儿女又少且不孝顺,加上当时国家并没有实施“低保政策”,导致她的生活非常艰辛。她的性格脾气非常硬,还不喜欢别人的接济和施舍,经常自己拿些东西上街上卖,然后换些零花钱,买些生活用品。每次我在上学或放学的路上,碰到她上街或往回家走,都会主动帮她拎东西。有时候,那些东西太沉,我就找根棍子,和她一起抬着走。她经常在我家人面前夸奖说,还对我奶奶说:“大妹子,积福啊!你有这么个好孙子,以后肯定不得了啊!”后来,她活到九十岁,无病而终。在她的坟前,奶奶还对我说:“你大奶在生时,经常说你懂事儿,说你是个孝顺的孩子……”每每回想起我那时的行为,心里不禁升起一股暖意,欢喜心也随之而来。

  这,就是帮助人的快乐。助人是快乐之本!

  在读佛经时,让我最为感动的,莫过于佛陀帮助人的种种故事。慈悲伟大的佛陀,一向要求弟子们“慈悲为怀,上弘下化”,以一颗感恩的心去帮助一切众生,“拔苦予乐”。佛经中记载有这样一则故事:

  阿那律是一位精进的修道者,据说因他贪恋睡眠,白天经常打瞌睡。佛陀怕他因纵意睡眠而荒废道业,曾呵斥说:“咄男子!蛤蟆蚌蛤类;一睡一千年,不知佛名字。”因佛陀的呵斥,他顿时生起了惭愧心,于是昼夜不息地专心诵读经文,时常通宵不睡觉。因为过度疲劳,导致眼睛瞎了。他虽然伤心,却不颓丧,反而更勤奋学习。有一天,他的衣服穿了一个洞,便自己动手缝补。后来线脱了,他又看不见,十分狼狈。佛陀知道阿那律的困难,便来到他的房中,替他取线穿针。

  “是谁替我穿针呢?”阿那律问。

  “是佛陀为你穿针。”佛陀一面回答,一面为他缝补破洞。阿那律感动得流下泪来。

  “同情别人,帮助别人,是我们应有的责任。”佛陀教训大家说。

  对于处在羸弱中的众生,佛陀更是以“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慈无量心和悲无量心去帮助他们,去感化他们。如佛经中记载:

  佛陀住在舍卫国时,有一位长者,请佛及众僧去受供养。那时比丘们都去,如来没有去,派人去取食物,有两个原因:一是要给诸天说法;二是要去看病人。当时,世尊看见所有的比丘都去受供养,即拿钥匙打开一间房间,看见一个比丘患病很重,大小便都拉在床上,身体也不能转动。

  世尊便问他:“你有什么病苦?”

  比丘说:“我生性愚昧,常起懈怠和傲慢心,从不帮助和关心别人。所以今天没有人看望我,现刻实在孤单穷困,无处依靠。”

  这时,世尊慈悲怜悯,亲自抱他起来,清除污秽,洗涤坐具;给他洗澡换衣,铺设干净坐具;又抱回房中,亲自给他按摩。并告诉比丘说:“你不努力修持,死后还要受更大的苦。”逐步给他说法,劝勉他勇猛精进。

  看到这则故事,我的泪水禁不住流了下来。作为无数人供养的佛陀,却心甘情愿地为弟子洗污清秽,亲自给弟子按摩调理,这是多么让人感动啊!

  同样,我们都知道佛陀“割肉喂鹰”、“投身饲虎”的故事,人也好,动物也罢,佛陀一视同仁,都愿意为他们解决困难,助力他们摆脱困境,尽最大的能力去帮助他们。而佛陀所做这一切的时候,都是非常高兴,非常情愿地,没有一丝埋怨和嗔恨。这种助人为乐的精神,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啊!

  再看看我们现代一些人的行为吧!见到衣着褴褛的乞丐就掩鼻而过,乃至推搡、驱赶他们,唯恐他们向自己讨钱要饭;见到羸弱的病人或耄耋的老者,没有一点儿同情心,即便是在公交车上,连个座位都不想让;见到那些受难的灾民,也不舍得给他们提供财、物,帮他们度过难关;见到盲人过马路,不去帮他们安全通过,有些人甚至在那里看“笑话”……或许是物质经济的飞跃发展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现代人最为缺少的,就是相互配合,相互理解,相互帮助。

  佛陀曾对众比丘说:“你们比丘,没有父母兄弟,也没有姊妹宗族,不互相帮助照应,这是不应该的。我们佛法平等,上下和睦。从今天起,弟子侍奉师父,如侍奉父母,至死不应舍离;师父对待弟子,视同儿女,随时将息,至死不应舍离。师徒互相慈爱,保持永久。所有什物,平等分配;如果没有什物,当多方去乞,照顾病人,等于照顾自己;所得的功德,没有减少。”从这里可以看出,佛陀主张并提倡弟子们相互间要多帮助,而且要将助人为乐的精神发扬光大,让一切众生皆能得到帮助。而现在的佛教,依然在奉行这一理念,为社会、为民众提供更多的慈爱和帮助,如少林寺成立的少林慈善福利基金会、东林寺成立的东林慈善功德会、北京佛教居士林、台湾佛光山慈悲基金会、慈济功德会,等等。又如香港佛教联合会,提供诸如“医疗服务”、“教育服务”、“青少年服务”、“安老服务”等多项社会救助、社会服务方面的帮助,可以说是泽被苍生、功在千秋。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看到别人因自己的帮助而振作奋进,看到别人因自己的帮助而欢呼雀跃,看到别人因自己的帮助而摆脱困境、走向成功,有谁能不感到快乐呢?实际上,我们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实现了个人价值,同样是一件幸福快乐的事情。正如“与人为善,与己为善”所言,得到我们帮助的人,或许将成为我们的朋友、知己,或许将在某一天又会帮助我们,或许将善心善念又转移到他处,去帮助更多的人……能够将善心善念传递下去,这又是一件多么让人振奋、让人快乐的事情啊!

  所以说,助人是快乐之本!

  (邹相,2010-8-10于郑州,刊载于《安徽佛教》2010年秋季号)

 
 
 
前五篇文章

邹相美文:烦恼即菩提

邹相美文:人生也可以很简单

邹相美文:开启心中的佛光

邹相美文:我们从佛教学到什么?

邹相美文:学习《大乘起信论》后的感悟

 

后五篇文章

济群法师:皈依修学手册 三、认识三宝 三、内在三宝与外

佛子禅心·种德禅寺佛学苑学僧文选 虚空

济群法师:皈依修学手册 三、认识三宝 二、三宝的种类

佛子禅心·种德禅寺佛学苑学僧文选 信佛

佛子禅心·种德禅寺佛学苑学僧文选 何谓朋友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